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不同分期的鼻咽癌正确选择合适的放射野。鼻咽癌22例放疗前摄CT片并输入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分布分析。结果3例T1NoMo患者采用耳前野,适用于病灶局限的早期鼻咽癌,可辅以鼻前野;19例T2~4N1~3Mo患者采用面颈联合野,适用于中晚期的鼻咽癌。前组颅神经受累,中颅窝受侵加用颅底野;后组颅神经受累,茎突后间隙或后颅病变加用耳后野。  相似文献   

2.
利用DVH图比较鼻咽癌两种放疗方法对正常组织受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两种鼻咽癌放疗方法对比,应用DVH图对正常组织的受量进行分析,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鼻咽癌40例。按92福州分期法确定为T1期18例和T2期22例,分别采用常规放疗法和3D—CRT法,通过TPS进行布野、给量、优化并计算。最后用DVH图对正常组织(两侧晶体、枧神经、脑干、脊髓、腮腺及颈预关节)进行受量分析.两种方法均分三阶段进行。常规放疗法以两侧水平面颈联合野和耳前野为主(2野照射),3D—CRT法第一阶段加设鼻前野(3野照射),第二阶段加设一头顶野(3野照射).第三阶段设3—5个共面或非共面野。两种放疗方法总剂量DT70Gy。结果:三维适形法脑千、两侧枧神经受量略高于常规方法,脊髓剂量相仿.而双侧晶体及腮腺受量明显低于常规方法(P〈0.05)。结论:用3D—CRT治疗鼻咽癌靶区适合度更好.能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或器官。  相似文献   

3.
肖红  庞学利 《医学争鸣》2002,23(12):1137-1139
目的:应用手动多叶光栏(MLC)对鼻咽癌患者进行不规则野等中心放射治疗。探讨改进后的技术方法的优势和特点。方法:应用头颈固定装置和手动多叶光栏,采用不规则野等中心照射技术对78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治疗。先用面颈联合野和颈前切线野照射,然后缩野改为耳前小野和颈部垂直野照射。结果: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鼻咽部原发灶CR和PR分别达44%和56%。但急性皮肤和粘膜反应均较重,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论:采用的不规则野等中心放射治疗方法,将鼻咽、咽旁及上颈淋巴结作为一个连续靶区处理,保证了靶区照射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并避免了在靶区上分野的问题。同时,不规则野照射也使垂体、脑干、牙齿等受到很好屏蔽和保护。面罩固定的方法,使患者体位良好;固定,保证了摆位的重复性,近期疗效满意。早期放射反应可得到控制或经过对症处理后绝大多数患者是能够耐受的。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放疗后遗症112例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我院鼻咽癌放疗后112例患者的观察,探讨其发病因素,为尽量减少或预防鼻咽癌放疗后遗症寻求可能的途径。方法 随访放疗后生存5年的鼻咽癌患者112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以6MV直线加速器外照射。鼻咽部原发灶双耳前野照射共64例,部分辅以鼻前野照射4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均先以X线切线野照射40Gy后,再垂直电子线照射20Gy左右。结果颈部纤维化、口干、后组颅神经损伤与耳前野放射剂量无明显相关性。张口受限、听力损伤随放射剂量增加而增多。颈部纤维化的发生率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后遗症的发生与采用双耳前野 双耳前野 鼻前野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 临床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剂量应掌握在70Gy左右为宜。如仍有鼻咽部的残留肿物,以腔内后装加量,或三维适形缩野推量为妥。在颈部剂量已达65Gy而淋巴结消退不理想时,应考虑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好,或设野中野,以小野推量放疗。  相似文献   

5.
原锦  程惠华  傅志超  林贵山  朱锦锋 《医学争鸣》2005,26(21):1975-1977
目的:两种鼻咽癌放疗方法对比,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对正常组织的受量进行分析,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鼻咽癌40例,按92福州分期法确定为T1期18例和T2期22例,分别采用常规放疗法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法,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进行布野、给量、优化并计算,最后用DVH图对正常组织(两侧晶体、视神经、脑干、脊髓、腮腺及颞颌关节)进行受量分析,两种方法均分三阶段进行. 常规放疗法以两侧水平面颈联合野和耳前野为主(2野照射),3D-CRT法第一阶段加设鼻前野(3野照射),第二阶段加设一头顶野(3野照射),第三阶段设3~5个共面或非共面野. 两种放疗方法总剂量DT 70 Gy. 结果: 三维适形法脑干、两侧视神经受量略高于常规方法,脊髓剂量相仿,而双侧晶体及腮腺受量明显低于常规方法(P<0.05). 结论: 用3D-CRT治疗鼻咽癌靶区适合度更好,能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或器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规双侧耳前野及耳前野与不同设野组合的剂量分布.[方法]60年代至80年代鼻咽癌照射野大部分采用双侧耳前野为主野,因此我们把1例鼻咽癌增强CT-sim图像传输到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分别模拟三种大小不同的常用耳前野以及常规耳前野加鼻前野或耳后野时的各种条件,计算出其95%、90%、50 Gy、40 Gy以及包括整个靶区等剂量曲线的分布区域,分析其剂量学分布特点.[结果]不同大小的耳前野以及常规耳前野加鼻前野或耳后野时的剂量分布均存在低剂量区,低剂量区主要在茎突后间隙的后下部分以及颅底、斜坡、后组筛窦等区域,鼻咽各壁的照射剂量可以达到根治剂量.[结论]鼻咽癌采用不同大小的双侧耳前野,常规耳前野加鼻前野或耳后野的设野方法,靶区的剂量分布不理想,射野内存在低剂量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前野成角照射治疗鼻咽癌的可行性。方法治疗组为茎突后间隙占位或部分占位患者24例,给予面颈联合野照射后改为耳前野照射,单侧或双侧机架角向前5~7°。对照组为10例茎突后间隙未受侵的鼻咽癌患者,照射方法为面颈联合野+常规耳前野。两组患者放疗前后(3~12个月)行听觉脑干电反应(ABR)检查。结果治疗组有3例、对照组有1例出现ABR异常。结论改进的耳前野成角照射不加重脑干功能损伤,可用于茎突后间隙受侵患者的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放疗后遗症112例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我院鼻咽癌放疗后112例患者的观察,探讨其发病因素,为尽量减少或预防鼻咽癌放疗后遗症寻求可能的途径。方法随访放疗后生存5年的鼻咽癌患者112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以6 MV直线加速器外照射。鼻咽部原发灶双耳前野照射共64例,部分辅以鼻前野照射48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均先以X线切线野照射40 Gy后,再垂直电子线照射20 Gy左右。结果颈部纤维化、口干、后组颅神经损伤与耳前野放射剂量无明显相关性。张口受限、听力损伤随放射剂量增加而增多。颈部纤维化的发生率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后遗症的发生与采用双耳前野,双耳前野 鼻前野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临床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剂量应掌握在70 Gy左右为宜。如仍有鼻咽部的残留肿物,以腔内后装加量,或三维适形缩野推量为妥。在颈部剂量已达65 Gy而淋巴结消退不理想时,应考虑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好,或设野中野,以小野推量放疗。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15例。首程治疗8例,均为局部晚期患者;再程治疗7例。初程患者,缩野时针对鼻咽原发病灶采用适形放疗技术,照射10~40Gy,鼻咽总量70~76Gy。复发再程治疗患者采用全程适形,总量56~66Gy。以CT图象为基础,结合MRI图象勾画靶区,大体肿瘤体积四周扩0.5~1.0cm形成计划靶体积。设计5个共面或非共面野。根据靶区剂量适形度、DVH曲线、危及器官所受剂量进行常规与适形放疗计划的比较。结果显示,适形放疗90%等剂量曲线与靶区更适形,靶区外等剂量线迅速跌落;视交叉垂体区、腮腺区的受量明显减少;脑组织(不包括脑干)高剂量区的受量亦减少。由于无逆向设计及调强技术,在保护脑干、上段颈髓时适形放疗无明显优势。MRI在判别颅底骨质破坏、颅内受侵方面较CT优越。全组患者耐受性良好,未出现严重的口腔反应。近期疗效首程治疗100%(8/8),再程治疗86%(6/7)。随访5~21个月,局控率100%,87%(13/15)的患者生存。提示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用于局部晚期及复发鼻咽癌局部控制率较高。对远期疗效和放疗后毒副反应有待积累资料再作进一步评价。MRI在明确病变范围、诊断复发、辅助勾画靶区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鼻咽癌常规放疗三段式计划与两段式计划的时间经济差异性。方法 10例鼻咽癌患者常规放疗在面颈联合野放疗到44~48 Gy后改野,两段式计划在改野后直接耳前野推量到70~76 Gy;三段式计划在改野后先耳前野推量到50~56 Gy后,第2次改野保护脑干推量到70~76 Gy。比较分析两种计划的患者费用及医生耗费时间。结果三段式计划与两段式计划的患者费用分别为12 160元与12 000元,三段式计划与两段式计划的医生耗费时间分别为(42±6.04)min、(37.2±5.31)min。两种计划患者费用与医生耗费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常规放疗三段式计划与两段式计划的时间经济比较无差异,三段式计划更有利于提高肿瘤照射剂量,同时可充分保护关键危及器官脑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叶光栅(MLC)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面颈联合野或耳前野与颈部切线野的衔接方法。方法用带多叶光栅和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采取同中心、MLC半野技术,配合整体挡铅照射面颈联合野或耳前野与颈部切线野治疗鼻咽癌患者。结果根据测量,面颈联合野或耳前野与颈部切线野之间的剂量分布满意,无冷点和热点,与初步临床观察相符。结论用同中心、MLC半野技术,配合整体挡铅治疗鼻咽癌时,面颈联合野或耳前野与颈部切线野间的剂量衔接满意。  相似文献   

12.
栗颖达 《海南医学》1995,6(1):31-33
空蝶鞍(Emptysella)是蛛网膜下腔伸入鞍内引起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萎缩,被推向后下方,蝶鞍为脑脊液所充填。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称空蝶鞍综合征(EmptySellaSyndrom)。临床上易误诊为垂体腺癌、颅咽管瘤、三脑室前部肿瘤等鞍区占位性病变。多数空蝶鞍患者无症状,不需治疗。现报告两例如下:例1.男性47岁。入院前一月感头痛及咽痛。半月前开始右侧面部抽搐,继而口角向右偏斜,左眼睑闻合不全。在外院经治不愈。转来我院。过去无神经系统障碍及内分泌紊乱症状。入院检查:神清、合作。无垂体内分泌紊乱体征。眼球活动、瞳孔、眼底及…  相似文献   

13.
黄卫  蔡悦成 《广东医学》1998,19(3):192-193
目的:参照CT扫描设计鼻咽癌放射治疗照射野,探索提高鼻咽癌放射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收集1998年1 ̄12月间经我院病理确诊,并有CT扫描检查的首程放射治疗鼻咽癌338例资料。全部病例参照CT扫描进行设计双侧耳前野,对茎突后区侵犯者其耳前野后界移至乳尖前缘,当照射剂量到40Gy后常规缩野(即把其后界向前移到耳孔后缘),继续完成剩余剂量,采用^60Co+深部X线机分段放疗。结果:5年生存率为43.2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耳前照射野后界和脑干,上段颈髓关系的CT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2名正常人鼻咽部作CT多层面扫描,测量面部两侧体表解剖标志与脑干、上段颈髓之间距离,探讨鼻咽癌放疗时耳前照射野后界与脑干、颈髓的关系,作为选定照射野后界的参考指标,以期在放职 过程中尽可能减少邻近脑组织受照体积。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常规放疗后组颅神经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外照射技术治疗鼻咽癌时后组颅神经的最大剂量和并发症发生概率,以指导鼻咽癌放疗计划的制定。方法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1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上分别设计3种常规外照射计划(A计划:先用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36Gy,再用面颈联合野缩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14Gy;B计划:先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36Gy,再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照射14Gy;C计划:应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照射50Gy。3种计划最后都用耳前野加量照射至鼻咽72Gy),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3种计划颈动脉鞘的最大剂量和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的区别。根据颈动脉鞘的NTCP来估计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RILCN)的发生概率。结果由TPS发现耳前野与全颈切线野在颌下重叠,形成高剂量区。A、B、C3种放疗计划颈动脉鞘最大剂量的均数向量分别为x^-A=(77.72,76.85)’、x^-B=(83.89,83.78)’和x^-C=(105.97,106.1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55.003,P〈0.01);3种计划NTCP的均数向量分别为x^-A=(36.4,35.0)’、x^-B=(52.2,49.6)’和x^-C=(94.8,95.0)’,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F=36.901,P〈0.01);而且3种计划的最大剂量和NTCP两两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应用A计划时颈动脉鞘的最大剂量和NTCP最低,C计划的最高。结论使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时,在颌下区的重叠会增加颈动脉鞘的最大照射剂量和NTCP,有可能增加鼻咽癌放疗后RILCN的发生概率。建议停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的照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癌单体位半野等中心放疗的优缺点及剂量分布情况。方法: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取同一体位,面膜固定,拍片并制作整体挡铅,在需要避开脊髓改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时,采用转机架水平电子线照射。用慢感光X胶片验证半野的衔接质量,治疗前做TPS,并模拟实测脊髓受量。结果:半野衔接良好;相对以前的方法,没有了剂量热点和冷点,剂量分布好,较老方法有明显改善。结论:鼻咽癌单体位半野等中心照射增加了放疗精度,剂量分布均匀,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鞍区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鞍区动脉瘤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术前均考虑为垂体腺瘤,于术中发现为动脉瘤,术后DSA确诊。3例患者均有内分泌障碍,主要表现垂体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2例有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1例既往有SAH病史;CT均显示鞍区类圆形占位,MRI无特异;1例手术治疗,另2例介入治疗。结论鞍区动脉瘤术前诊断困难,易于垂体腺瘤混淆。对于鞍区占位,如有下列情况,应考虑动脉瘤的可能:病史中有SAH史;单侧视野缺损;一侧Ⅲ、Ⅳ或Ⅵ颅神经麻痹;影像学表现鞍区类圆形病变,CT有钙化,MRI有流空现象;内分泌紊乱呈垂体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者。确诊依靠DSA。治疗以手术和介入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方法:对64例鼻咽癌后程加量的患者,根据医生要求的临床靶体积(CTV)和周围的敏感器官的限制受量,采用一个中心共面加非共面设野或多个中心共面加非共面设野来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结合DVH图和剂量曲线分布情况选择最佳方案.结果:以肿瘤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85%一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都在理想的范围内.结论:对鼻咽癌的三维治疗计划设计时,要根据病人病变侵犯的范围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设野方法,这样在没有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情况下,也能使靶区剂量分布的适形度、均匀度更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从而可提高鼻咽癌放疗剂量及鼻咽癌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9.
面颈联合野手动多叶光栏放射治疗鼻咽癌48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改进的技术方法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技术优势和特点、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反应等。方法 应用改进的技术方法对48例鼻咽癌患者进行了放射治疗,先用面颈联合野和颈前切线野照射,然后缩野改为耳前小野和颈部垂直野照射。应用头颈固定装置和手动多叶光栏,均采用不规则野等中心照射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局部控制效果和急性放射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有关技术方法特点。结果 本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鼻咽部原发灶CR和PR分别达43.9%和56.1%。但急性皮肤和粘膜反应均较重,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结论 本文所改进的鼻咽癌放疗技术方法照射野的设置合理,头颈固定装置和手动多叶光栏的应用能够保证不规则野等中心照射的实施,靶区照射准确,剂量分布好,周围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能够得到切实保护,近期疗效满意。早期放射反应可以得到控制或经过对症处理绝大多数是能够耐受的。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放射治疗相邻照射野间的连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一种新的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连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治疗鼻咽癌患者,前半程以半束照射方式连接面颈联合野与下颈前切线野,后半程用耳前野(X线)-上颈电子线野-下颈前切线野(X线)相连接的方法进行照射。结果 根据治疗计划系统显示,靶区剂量分布理想,相邻野间未发现明显的“冷点”和“热点”,初步临床观察结果满意。结论 本照射野间的连接方法是一种可行的照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