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缬沙坦与苯那普利逆转左心室肥厚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逆转左心室肥厚 (L VH)的效应。方法 :将 2 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6只。其中 3组分别灌喂缬沙坦 8mg/ kg、2 4mg/ kg和苯那普利 1m g/ kg;另一对照组给生理盐水 ,并与雄性同周龄 Wistar Kyoto大鼠 (WKY)比较。结果 :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后血压均显著降低 (均P <0 .0 1) ,以 2 4mg/ kg缬沙坦的降压幅度最大 ,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苯那普利组的心肌细胞横径 (TDM)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缬沙坦 (2 4m g/ kg)组的 TDM和心脏湿重 /体重 (HW/BW)极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且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均具有逆转 L VH的作用 ;缬沙坦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且降压和逆转 L VH的作用强度并不平行 ;缬沙坦 (2 4mg/ kg)逆转 L VH的作用较苯那普利 (1mg/ kg)强。  相似文献   

2.
李方 《山东医药》2005,45(35):29-30
将81例经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肥厚、无左心室扩大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41例)及硝苯地平组(40例),分别口服苯那普利5mg/d,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观察两组用药前及用药后6个月的血压、心率及心脏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下降,心率无明显变化;苯那普利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PWTH)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硝苯地平组上述指标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证实两药对左心室肥厚均有逆转作用,但苯那普利的作用强于硝苯地平控释片。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 LVH关系.方法 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服药10~14周、20~26周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变化,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组均能有效降压,效果相当(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均能逆转LVH.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P>0.05),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流速比值(E/A)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非洛地平组虽有LVM下降(P<0.05),但LVMI、E/A无明显变化(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Ang Ⅱ显著上升(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10~14周Ang Ⅱ明显下降(P<0.01),20~26周Ald升高,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与10~14周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组Ang Ⅱ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Ald浓度明显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Ald逃逸发生率36%,有逃逸者LVH逆转较差.结论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降压效果相当.3组对LVH均有逆转作用.缬沙坦、苯那普利作用优于非洛地平.缬沙坦长期应用无Ald逃逸.非洛地平治疗期间对血浆Al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LVH关系。方法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服药10~14周、20~26周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变化,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有效降压,效果相当(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均能逆转LVH。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P>0.05),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流速比值(E/A)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非洛地平组虽有LVM下降(P<0.05),但LVMI、E/A无明显变化(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AngⅡ显著上升(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10~14周AngⅡ明显下降(P<0.01),20~26周Ald升高,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与10~14周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组AngⅡ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Ald浓度明显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Ald逃逸发生率36%,有逃逸者LVH逆转较差。结论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降压效果相当。3组对LVH均有逆转作用。缬沙坦、苯那普利作用优于非洛地平。缬沙坦长期应用无Ald逃逸。非洛地平治疗期间对血浆Al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的疗效及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并与钙阻滞剂氨氯地平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均能显著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但苯那普利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更显著。两者对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提示两者在保护靶器官方面都有效果,但苯那普利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张湘  王秀敏 《高血压杂志》1998,6(4):278-280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和苯那普利治疗的效果。方法37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治疗前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与治疗后8周的复查作比较。结果入选病例中12例仍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消失者占25例。消失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p)、等容舒张时间(IRT)显著高于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者,而舒张早期血流峰速比值(Ep/Ap)显著降低。治疗后25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13例恢复正常节律(52%),其IVST,PWT,LV-MI,Ap,IRT等指标显著下降,Ep/Ap显著上升。未逆转的12例中仅IVST下降。结论高血压伴LVH者约有67.6%患者有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这些患者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及血压负荷值均上升,及存在较重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减退。苯那普利治疗能有效地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和改善舒张能和使52%的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c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60例用苯那普利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cd。结果LVH组患者治疗后LVMI明显减少(P<0.001),LVH逆转率72%。LVH组QTcd治疗前显著高于无LVH组(69.1±17.3比40.6±11.6mS,P<0.001),治疗后明显降低(69.1(17.3比43.9(12.6ms,P<0.001),而无LVH组治疗前后QTcd无明显变化(P>0.05)。LVH组中LVH逆转者QTcd明显小于未逆转者(38.2±10.4比60.0±16.1ms,P<0.001)。LVMI与QTcd之间呈正相关(r=0.678,P<0.001)。结论高血压LVH时QTcd增大,苯那普利长期治疗使LVMI减少的同时QTcd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胡晓辉  张义 《高血压杂志》1998,6(3):191-19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时心律失常以及心率变异的相关性及苯那普利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结合心率变异性(HRV)对高血压有或无心室肥厚患者进行分析并观察苯那普利的治疗作用。结果左室肥厚组24小时室性早搏(VPC)高于无肥厚组,Lown级别亦增加,苯那普利治疗后心室厚度指数减少,早搏及Lown分级降低。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分析表明LVH组各指标均较无肥厚组降低,但只有均数有显著性。HRV非线性散状图亦有呈显著性差别。而在苯那普利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人的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尤其是高血压有左室肥厚及严重心律失常者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缬沙坦、苯那普利以及二药联合治疗对慢性肾炎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 79例伴有高血压和稳定期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为A组 (用缬沙坦 80mg/d ,2 7例 )、B组 (用苯那普利 10mg/d ,2 4例 ) ,C组 (2 8例 )服用缬沙坦 80mg/d、苯那普利 10mg/d ,治疗 2 4周 ;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2 4小时尿蛋白 (UPE)、血清肌酐 (SCr)、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肝功能、血钾的变化和不良反应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三组治疗后血压、2 4小时尿蛋白、SCr均明显降低 ,CCr明显升高 ,三组分别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A组与B组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 ,而C组明显优于B、C组 (P <0 .0 1)。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药联合治疗均能有效降低血压 ,降低 2 4小时尿蛋白 ,减轻肾功能损害 ,但二药联合使用起效更快 ,效果更优 ,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老年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0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160mg/d,对照组给予苯那普利10~20mg/d,观察两组患者4周和8周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2周后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在整个治疗期间血压持续平稳下降;缬沙坦与苯那普利治疗4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86.4%及84.3%,8周降低舒张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及90.2%,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长效。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降压作用和对左室肥厚 (LVH)的影响。方法 :选择5 2例EH患者 ,其中有LVH者 2 0例 ,口服缬沙坦 80~ 16 0mg/d ,为期半年。观察血压、不良反应 ,治疗前后测血脂、血糖和肝肾功能 ,并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实验方法。结果 :EH患者经缬沙坦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下降 (P <0 .0 1) ,其中LVH者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室重量均明显下降 (P <0 .0 5 ) ,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下降更明显 (P <0 .0 1)。结论 :缬沙坦治疗EH安全、有效 ,并且可逆转LV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方法:将137例伴LVH的EH患者随机分成咪达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设定血压达标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3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咪达普利10mg/d、缬沙坦80mg/d和咪达普利10mg/d加缬沙坦80mg/d。随访周期为2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剂量直至联合治疗,最大剂量为咪达普利20mg/d加缬沙坦160mg/d。3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12.5mg/d。总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心率(HR)。结果:①3组治疗后24hSBP、24hDBP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而3组治疗前后24hSBP、DBP的降低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3组治疗后LVMI和HR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和HR的降低幅度均分别大于咪达普利组和缬沙坦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咪达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和抑制心脏交感活性方面较咪达普利或缬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48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对照组),治疗6个月,控制收缩期血压低于或等于140 mm Hg(1mm Hg=0.133kPa),舒张期血压低于或等于95 mm Hg。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作体格检查、血生化及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速度比值(E/A比值),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结果 调整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均达目标值;治疗3个月后两组病人左心室重量指数和E/A即显示差异,但缺乏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缬沙坦治疗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和E/A比值较对照组改善明显,而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相对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缬沙坦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舒张功能有更明显的改善,这种受益是独立于其降压作用之外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络丁新络活喜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 )的影响。方法 将 85例EH并LVH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络丁新 (剂量 10mg ,qd或Bid) ,络活喜 (剂量 5mg ,qd或Bid) ,疗程 1年 ,于服药前和服药后 6、12个月测血压 ,同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 (IVST) ,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 (PWT)及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结果 两种药均能有效降低EH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 (P <0 0 1) ,明显改善LVDd ,IVST ,PWT(P <0 0 1) ,LVMI(P <0 0 0 1)。结论 络丁新络活喜能有效控制血压 ,且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替米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的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对 33例EH并LVH者给予口服替米沙坦片 4 0~ 80mg ,每日 1次 ,疗程 12周 ,每周测血压 1次 ,并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LVH和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 :替米沙坦可有效降低EH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明显改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 ,且左室重量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替米沙坦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且对EH的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泓  谢菁 《临床内科杂志》2001,18(3):199-201
目的 研究长期使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时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2 4例高血压病 (EH)合并左心室肥厚 (LVH)者 ,服用依那普利 (10mg 1次 /d) 3年 ,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 (QTc)、QT间期离散度 (QTd)及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 (QTcd) ;用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测定有关心血管参数。结果 依那普利不仅能迅速降压 ,而且能逐渐降低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达 3 9% (P <0 .0 0 1) ,显著提高左心室泵血功能 ;同时明显缩短QTd[从 (61± 2 1)到 (41± 15 )ms、QTcd从 (67± 2 7)到 (46± 18)ms] ,QT及QTc也同样明显缩短。结论 长期用依那普利治疗EH合并LVH ,能明显使患者左心室肥厚回缩 ,提高其左心室收缩功能 ,并通过降低QTd及QTcd ,进一步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过程中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水平的影响及其与逆转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选择合并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给予缬沙坦治疗8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中TGF-β1、MMP-1、TIMP-1水平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缬沙坦治疗后患者LVMI、血中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为P<0.01);MMP-1水平显著升高(P<0.05);TIMP-1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与MMP-1呈显著负相关(γ=-0.5571,P<0.01)。结论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GF-β1、升高MMP-1水平有关;TGF-β1可能通过抑制MMP-1的表达来促进LVH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 that, treatment with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 inhibitors and angiotensin-II receptor blockers may decrease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We want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valsartan on echocardiographic variables of LVH in 30 mild to moderate hypertensive patients. Valsartan was found effective in controlling hypertension, also echocardiographic indices of LVH such as interventricular septum and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were reduced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us valsartan favorably influences cardiac structure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钙拮抗剂非洛地平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轻、中度 EH患者随机使用非洛地平和苯那普利治疗 1年 ,使血压降至目标血压 (<1 4 0 /90 m m Hg,1 mm Hg=0 .1 33k Pa) ,用超声和核素门控血池对比治疗前后的左心室舒张功能。结果 :服药 1年达到目标血压的 80例患者均可使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有关指标 :E波速率、E峰减速度和左室峰充盈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而 A峰有关指标明显减低。结论 :长期服用非洛地平或苯那普利均可使 EH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