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大鼠副神经脊髓核在中枢内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HRP 逆行追踪法,研究了大鼠副神经脊髓核在中枢内的定位。在同侧延髓锥体交叉平面至脊髓 C_6 节段内,见到 HRP 标记细胞主要位于 C_2 和 C_3 节段(占61.15%)。标记的副神经脊髓核似为复合体,可细分为4个纵列亚核,即前角外侧核、前角前核、前角背内侧核和前角中央核等。在脊髓前角内,C_1 主要见于前角背内侧核;C_2 和 C_3 见于前角外侧核;C_4、C_5 和 C_6 见于前角前核。自 C_1 至 C_4 节段,标记细胞从内侧趋向外侧分布,C_5、C_6 则又趋向前方。据1例大鼠脊髓连续切片观察,在前角内测量49个标记的副神经脊髓核胞体,其大小约34~68μm。属α运动神经元(直径大于37.5μm)占65.3%;属γ运动神经元(直径小于37.5μm)占34.7%。  相似文献   

2.
采用HRP追踪法,对成年大鼠膈神经运动纤维的起源和初级传入神经元胞体的位置及在其中枢突脊髓的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膈神经运动纤维在脊髓标记(膈核)主要分布在注射侧C_3-C_5脊髓节段的前角。隔神经感觉纤维初级传入标记的神经元见于注射侧C_3-C_6后根节,其中C_4标记的细胞数最多。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胆碱脂酶(AchE)和脑啡呔(ENK)免疫组化法研究家免喉返神经运动神经元在中枢的位置及其性质。发现:HRP标记细胞主要分布在注射侧的疑核、迷走神经背核。在C_(1,2)节段的背内侧核、面后核以及C_1节段的副神经脊髓核内有少量标记细胞。疑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背内核中有少量AchE—HRP双标记神经元,疑核和背内侧核内可见到ENK—HRP双阳性神经元。这表明家兔喉返神经运动神经元有些是胆碱能神经元和ENK样免疫组化反应阳性神经元。本文对喉返神经运动纤维的周围分布及机能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向猫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注入30%HRP溶液,在对侧红核吻侧2/3段的背外侧角部出现集中的标记细胞群。此部主要由多种形态的中、小型神经元组成,由红核中段开始出现,向吻侧逐渐向背外方突出。通过与向延髓下部网状结构和脊髓C_(2~3)节注入HRP的对照例以及关于红核—脊髓投射的文献对比,证明了此部是红核向对侧尾侧亚核发送纤维的特定区域。经过全面分析还发现,红核向下位结构的投射显示着吻侧2/3段向脊髓颈上段以上结构、尾侧2/3段向颈下段(颈膨)以下结构投射的体部定位关系。  相似文献   

5.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别注入家兔脊髓单侧的颈、胸和腰等不同节段,逆行追踪大脑、小脑和顶盖向脊髓的直接投射。结果表明,大脑皮质的HRP标记神经元仅见于C_(2-7)注入例动物;小脑中央核的标记神经元仅见于C_(2-4)注入例动物;顶盖上丘的标记神经元仅见于C_(2、3)注入例动物;而均未见于胸腰段注入例动物。标记神经元主要分布于注入侧的对侧。本研究确信,由大脑皮质发出的皮质脊髓束投射到脊髓C_(1-7)节段;由小脑中央核发出的小脑脊髓束投射到脊髓C_(1-4)节段,由顶盖发出的顶盖脊髓束投射到脊髓C_(1-3)节段。  相似文献   

6.
应用碘化丙院-双苯甲亚胺配伍逆行荧光双标记技术对豚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分支至股神经和腰背肌作了研究.结果发现股神经的运动纤维来源于同侧L1~5脊髓前角内侧核运动神经元和L4~5脊髓前角外侧核运动神经元;腰背肌的运动纤维来源于同侧相应节段脊髓前角内侧核运动神经元.在L3~5脊髓前角内侧核运动神经元中,有碘化丙啶-双苯甲亚胺荧光双标记运动神经元,占内侧核全部标记运动神经元的18.8‰.结果提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分支分布至腰背肌和股神经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狗内脏大神经起始神经元的研究——HRP及CT-HRP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11例幼狗左侧内脏大神经近侧端涂CT—HRP、单纯HRP或二者混合的HRP,观察该神经中交感节前神经元在脊髓中的部位、分布节段和细胞形态特征。共发现8110个标记细胞,分布范围在同侧胸1—腰1脊髓节段,胸4—12节段出现频率最高,占标记细胞总数的92.53%±0.29,其中胸8—10节段占总数的46.38%±0.55。标记细胞出现在脊髓的四个区域:中间外侧核主部(ILP)、中间外侧核索部(ILf)、中介核(IC)和中介核旁室管膜部(ICpe)。在ILp发现的标记细胞占总标记细胞的87.92%,ILf占总数的5.7%,IC占总数的4.29%,ICpe占总数的1.4%。ILp和ILf两部的标记细胞分布节段较广(12—14个节段),IC和ICpe两部较窄(7—11个节段)。本文还讨沦了实验方法和狗内脏大神经中交感节前神经元在脊髓内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HRP注入猫的腹腔神经节,以探察标记的交感节前神经元在脊髓内的分布模式和节段范围。标记细胞出现在注射的同侧半脊髓内的四个区域:中间外侧核本部(ILp)、中间外侧核侧索部(ILr)、中介核(IC)和中介核旁室管部(IC_(pc))。偶有个别标记细胞出现在前角的背外侧部。在注射的同侧半脊髓内共出现6,387个标记细胞。其中,在IL_p内的占总数的77%,在IL_f、IC和IC_(pc)内的分别是12%、9%和2%。标记细胞分布的节段范围可自胸_1到腰_1,但胸_(5~8)节内的占69.93%,而胸_6一节内的占21.61%。中介核和中介核旁室管部内标记细胞的分布范围较小,出现在胸_(5~8)节内的分别占二核标记细胞总数的91%和95%。脊髓两侧的标记细胞在分布模式和节段范围上没有显著差异。本文还对实验方法以及交感节前神经元在脊髓内的分布特征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将HRP注入8只家兔肠系膜下节内,观察脊髓内标记的交感节前神经元的位置和分布节段。结果如下:1.标记细胞位于四个核团。中间外侧核本部(ILp)占63.19%,中介核(IC)占19.07%,中介核旁室管膜部(ICpe)占17.57%,中间外侧核侧索部(ILf)占0.17%。2.标记细胞分布在T_(11)—L_6八个节段内。其中80.57%集中于L_(2-4),高峰在L_4节。3.不同核团标记细胞的节段分布有一定差别。ICpe标记细胞多数集中于L_(1-2)节,高峰在L_2节;IC标记细胞多数集中于L_(2-4)节,高峰在L_3节;ILp标记细胞多数集中于L_(3-5)节,高峰在L_4节;ILf标记细胞全部分布于L_(3-5)节,高峰在L_5节。4.各核团的标记细胞越向依侧,ICpe标记细胞比例越大,L_1节以上,大部分标记细胞位于ICpe。越向尾侧,ILp标记细胞比例越大。在L_3节以下,大部分标记细胞位于ILp。在L_2节,IC标记细胞比例最大,向颅侧和尾侧,IC标记细胞比例渐小。5.标记细胞在脊髓内呈双侧分布,两侧分布模式和数量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0.
将HRP注入猫星状神经节,存活52~72小时后进行灌流固定,并用O-D法对脊髓切片进行成色反应,观察星状神经节交感节前神经元在脊髓的定位及节段性分布。HRP标记细胞出现在注射侧脊髓五个区域内:1.中间外侧核本部(ILp 76.08%);2.中间外侧核外侧索部(ILf10.51%);3.前角外侧缘核(AH 5.88%);4.中介核(IC 5.31%);5.中介核旁室管膜部(ICpe2.22%)。在节段性分布方面,颈_8到胸_(10)节段出现标记细胞,其中出现最多的是胸_3节段。ILp中标记细胞出现在颈_8到胸_(10)节段,高峰在胸_3;而ILf标记细胞出现在颈_8到胸_(?),高峰在胸_1;AH标记细胞出现在胸_1到胸_8,高峰在胸_2;IC和ICpe标记细胞出现在颈_8到胸_(10)节段,高峰在胸_6。  相似文献   

11.
应用图像分析仪测定了52名青年手的掌侧投影面积,各指掌侧面积的平均值,以中指最大(13.40cm~2),拇指其次(12.47cm~2),食指(12.03cm~2)与环指(12.00cm~2)近似,小指的掌侧面积最小(8.63cm~2)。全手掌侧总面积平均145.20cm~2。指掌侧总面积平均58.52cm~2,占手掌侧总面积的40.30%。手掌面积平均86.69cm~2,占手掌侧总面积的59.70%。按stevenson公式,根据身长和体重,计算出体表面积的估计值,进而求得全手掌侧投影面积占身体表面积的0.93%。经计算机处理,求得手长、手宽、身长、体重、体表面积估计值与手面积的相关系数,说明上述5个变量与手面积的相关均非常显著。本文还建立了由手长、手宽推算手掌侧投影面积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2.
13.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37例婴幼儿脊髓前(正中)动脉和脊髓后(外侧)动脉的分支,其主要结果如下:婴幼儿脊髓平均长度为14.08±1.49cm,脊髓前(正中)动脉外侧分支平均为76.17±18.64支,中央动脉平均为169.78±25.51支.中央动脉分布到灰质前角、侧角和后角底部及邻近灰质的深层白质,而白质浅层和后角大部,则由软膜动脉网发出的穿支供应.此外.还讨论了与临床应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肾脏的交感神经支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和肾内注射HRP逆行标记神经元的方法,研究了猫肾脏的交感神经支配。发现了下述的待点。1.猫左、右侧腹腔神经节相互融合,呈半环状包绕在肠系膜上(前)动脉的起始处,于其融合部,各发出左、右肾支。肠系膜上神经节与右侧腹腔神经节融合。2.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分别位于腹腔神轻节,同侧主动脉肾神经节和T_(12)~L~4节段的交感干神经节内,並具有局部定位分布的关系。3.肾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主要来自腹腔神经节(82.08%),其次是主动脉肾神经节(12.76%),交感干神经节最少(5.16%)。4.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交感干神经节中有少量呈梭形。5.支配肾周腹膜的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与肾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存在部位、数量和在各种神经节内分布形式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观察了50例女性乳房内侧部的动脉,标本血管内注入有色乳胶液,在肉眼及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胸廓内动脉的Ⅰ、Ⅱ、Ⅲ穿支为动脉主要来源。动脉分5型,2支型最多(54%)。分布到乳腺的穿支为肌皮腺型血管,其基本形具有4个方向的分支:主支向乳头;另1支向腋下;第3支向胸骨;第4支向锁骨。血管径以第Ⅱ穿支最大(0.92 mm),其次是第Ⅰ和第Ⅲ穿支。分布面积以第Ⅱ穿支最广(6,265.50 mm~2),其次是第Ⅲ和第Ⅰ穿支。第Ⅰ穿支跨4肋者占52%;第Ⅱ穿支跨4肋者占43%;以下各支逐渐减少。乳房内侧部的动脉与乳房外侧部的动脉分支吻合数最多(48%)。  相似文献   

18.
癫痫大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改变及妥泰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马桑内酯致痫及妥泰干扰大鼠中央前回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探讨癫痫发作及妥泰治疗机制中血脑屏障的意义。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癫痫组、治疗组;癫痫组、治疗组用马桑内酯注入到大鼠侧脑室,制作癫痫动物模型;实验组用妥泰在癫痫发作后1h灌胃,持续7d,1次/d;7d后取大鼠大脑中央前回,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中央前回血脑屏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癫痫组内皮细胞、基膜、周细胞出现明显水肿,电子密度降低;治疗组水肿缓解。血脑屏障内皮细胞胞质厚度、基膜厚度、周细胞胞质厚度的比较表明,癫痫组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癫痫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马桑内酯致痫大鼠血脑屏障内皮、基膜、周细胞出现明显水肿,妥泰使水肿缓解;2.血脑屏障超微结构改变可能是癫痫发作及恢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20.
猫直肠上部的交感神经支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猫直肠上部肠壁内注入HRP,通过逆行追踪证明:1.长轴突型交感节前神经元直接分布到直肠壁内,其位于双侧脊髓的L_(1-6)髓节,多数集中于L_3髓节(占69.79%),两侧标记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差别。主要位于中间带外侧核(IL占90.74%)并由此向网状核,侧索(LF)、中介核(IC)、中间带内侧核和前角腹后外侧核(DLM)内扩散。不同核团标记细胞的节段性分布有一定差别、IL、IC标记区偏向颅侧,LF、DLM标记区则偏向尾侧。2.支配直肠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主要位于肠系膜前、后节(占标记细胞总数的68.4%,其余者位于双侧腰骶交感于神经节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