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不同术式的后发障发生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减少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手术方法。方法15岁以下的先天性白内障117例(158眼)。分为3组:A组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及后囊抛光术,共79眼;B组进行超声乳化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共32眼;C组进行超声乳化、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共47眼。≥3岁者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后发障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有71眼在术后25天~3年期间出现后发障,占89.87%,平均出现时间为11月。B组有24眼在术后45天~2年半期间出现后发障,占75.00%,平均出现时间为1年5月。C组有6眼在术后50天~2年期间出现后发障,占12.77%,平均出现时间为1年3月。结论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白内障吸出、后囊环形撕囊术并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3~15岁的患儿进行白内障吸出、后囊环形撕囊术并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并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可有效预防后发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减少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手术方法.方法 15岁以下先天性白内障54例(88眼).分为3组:A组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囊抛光术,共35眼;B组进行超声乳化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共31眼;C组进行超声乳化、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共22眼.≥3岁者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后发障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有31眼在术后25d~3a出现后发障,占88.57%,平均出现时间为11月.B组有23眼在术后45d~2.5a期间出现后发障,占74.19%,平均出现时间为1年5月.C组有3眼在术后50d~2a期间出现后发障,占13.64%,平均出现时间为1年3月.结论 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白内障吸出、后囊环形撕囊术并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3~15岁的患儿进行白内障吸出、后囊环形撕囊术并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并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可有效预防后发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预防后发障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预防后发障的方法。方法 对 46例 ( 4 6眼 )先天性白内障 ,以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的注吸I/A系统吸净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后 ,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 (A组 ) ,同期施行的3 2例 ( 3 2眼 )先天性白内障 ,以同样的方法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后 ,进行单纯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 ,不做前段玻璃体切除 ,作为对照组 (B组 )。术后随访 2年以上。结果 后发障发生的情况 ,A组 2眼 ( 4 4% ) ,B组 7眼 ( 2 1 9% )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两组均未发现眼底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较大直径连续环形撕囊联合近赤道前囊下抛光对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作用.方法 对96例(106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组53眼连续环形撕囊直径5.5~6.5mm,常规后囊抛光后用弯注吸针头行近赤道前囊下抛光,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折叠人工晶状体.B组53眼撕囊直径4.5~5.5mm,不进行前囊抛光,余同A组.观察两组后发性白内障情况.结果 随访2年,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1年A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较大直径环形撕囊联合近赤道前囊下抛光,能有效降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人工晶状体袢的角度与后发性白内障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发性白内障与人工晶状体袢角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9只科研兔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6眼。麻醉后 ,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 ,并分别植入袢角度不同的PMMA人工晶状体 ,第 1组植入 0°袢人工晶状体 ,第 2组植入 5°袢人工晶状体 ,第 3组植入 10°袢人工晶状体。术后 6个月 ,裂隙灯下观察晶状体后囊混浊情况并分级 ,取出晶状体后囊 ,行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 ,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晶状体后囊染色 ,然后采用医用多功能图像分析软件对晶状体后囊表面及赤道部的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 arantigen ,PCNA)进行定量检测 ,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裂隙灯下可见术后随着人工晶状体袢角度的增加 ,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例数及等级均呈下降趋势。光镜及透射电镜扫描可见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后囊表面有一层或多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 ,未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的晶状体后囊表面无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 ,赤道部均可见多层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PCNA定量结果 :植入 0°袢人工晶状体组与植入 5°袢人工晶状体组之间后囊表面及赤道部PCNA阳性率 (分别为 10 .5 0 0±2 2 5 8,9.16 7± 2 .2 2 9)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植入 10°袢人工晶状体组 (4.5 0 0± 1.871)与植入 0°袢人工晶状体组及植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后囊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分夹持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儿童后发障的疗效。方法 对9例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注吸术后的后发障,行Ⅱ期后囊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分后囊孔夹持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结果 7例无后发障发生,2例撕囊孔后方纱幕样浑浊,经治疗好转。结论 后囊环形撕囊、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分撕囊孔夹持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是治疗儿童后发障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阻止后发障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7.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出肝素化人工晶状体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出联合肝素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 对46例(62眼) 2~14岁先天性白内障行白内障吸出联合肝素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月以上,对术后视力变化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1天、1周和6月矫正视力达0 .3的分别为4眼(6. 45 % )、13眼(2 0 .97% )和40眼(64. 5 2 % )。2 8眼发生后发障。结论 白内障摘出联合肝素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较少,后囊浑浊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探讨防止后发障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41例儿童单眼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病例分为晶状体后囊完整组(23例)与晶状体后囊破损组(18例),对晶状体后囊浑浊发生率进行1~2年的随访、视力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晶状体后囊浑浊发生率达91.2%,其中后囊完整组远期绝大部分发生程度不同的浑浊,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仅为21.7%,后囊破损组发现周边残留后囊虽有浑浊,但中央视轴区透明,远期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仍占61.1%.结论 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如后囊完整常规作一期后囊截开是防止后发障及维持远期较好视力的最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儿童白内障摘出联合一期后囊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44例65眼儿童白内障施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或后囊中央切除术,并进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其中先天性白内障26例47眼,儿童外伤性白内障18例18眼.随访3~36个月.结果 60眼(92.31%)保持视轴透明,5眼(7.69%)出现视轴区白色纤维机化浑浊,2眼(3.08%)瞳孔区少量玻璃体嵌顿人工晶状体偏位,无视网膜脱离发生.结论 儿童白内障摘出联合一期后囊切开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最佳时机。方法 对 2 0例 (2 2眼 )白内障术后后发障形成的不同时间行Nd∶YAG激光治疗。人工晶状体与后囊间存在微小间隙者 ,自视轴中心开始做离心击射 ;若后囊有张力线 ,先垂直张力线切开。人工晶状体紧贴后囊者 ,将爆破焦点置于后囊平面后 ,自视轴区外开始做向心击射。在后发性白内障形成后的不同时间进行激光治疗 ,并分组统计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后发障形成后 3~ 6月 ,治疗所需激光能量最低 ,视轴区囊碎片小 ,易吸收 ,眼前飞蚊症发生率低。结论 白内障术后成人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机为其形成后的 3~ 6月 ,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应尽早进行激光治疗 ,以促进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对136例(204眼)儿童白内障实施经上方巩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对后囊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三组:Ⅰ组行后囊抛光,保留完整的后囊;Ⅱ组行后囊环行撕囊;Ⅲ组行后囊环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20个月.观察各组术后矫正视力、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及其它并发症.结果三组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分别为Ⅰ组66.00%;Ⅱ组31.58%;Ⅲ组1.28%.术后矫正视力≥0.5者Ⅰ组10眼,占20.83%;Ⅱ组48眼,占66.67%;Ⅲ组64眼占80.05%.无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儿童白内障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行后囊连续环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预防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不同术式的白内障手术与儿童后发障形成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61例(74眼)分为3组.每组均行前囊连续环形撕囊、白内障吸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Ⅰ组22眼保留完整后囊;Ⅱ组25眼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Ⅲ组27眼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6~28月.结果Ⅰ、Ⅱ、Ⅲ组后发障发生率分别是45.5%、28.0%、3.7%,Ⅰ组与Ⅱ组比较P>0.05;Ⅰ组与Ⅲ组比较,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P<0.05.<8岁者后发障发生率3组依次是50%、46.6%、6.3%.结论PCCC+前部玻切可有效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特别是对8岁以下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后囊夹持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儿童白内障43例(52眼)施行前后囊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后囊夹持术。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后发性白内障,瞳孔夹持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48个月,平均23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57.7%,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后发性白内障1眼,视力0.5。无瞳孔夹持、视网膜脱离或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白内障采用前后囊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夹持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合并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6例(26只眼)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合并后发性白内障进行超声截囊仪进行后囊切开、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光学区后囊嵌顿术。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部情况。结果 26只眼后发性白内障切除和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后囊膜夹持复位成功,术后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视轴混浊,人工晶状体位置无偏离,位置稳定,仅出现短期的炎症反应,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区再次混浊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儿童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合并后发性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切除后发性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复位是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取先天性白内障患儿62例(68眼),超声乳化后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一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 a以上,观察术后视力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结果 68眼中有5眼在术后3个月至2 a出现后发性白内障,占7.35%,平均出现时间为16个月.术后2~3个月复查矫正视力,0.2~0.4者17眼,0.5~O.7者28眼,≥0.8者20眼;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经年龄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惠儿均未发生黄斑囊样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术(Posterior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PCCC)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203例(211只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70只眼术中行连续环形撕除后囊(A组),植入普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状体;非PCCC组138只眼进一步分为普通PMMA人工晶状体组(B组)73只眼,光学部边缘直角设计的折叠人工晶状体组(C组)68只眼.B组和C组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保留完整后囊膜.所有患眼术后随访2年以上,观察术后后发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情况. 结果 A组2只眼(2.86%)发生了后发障,B组为18只眼(24.66%),C组8只眼(11.76%),两两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无视网膜脱离发生,B组仅1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 结论 I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术安全有效,明显减少了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陈琛  曾悦  陈强  李峥  韦秋红 《眼科》2012,21(2):95-96
后发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有关后发障的发生机制和因素已有很多相关研究,如年龄、术后前房炎性反应、人工晶状体(IOL)类型和设计、撕囊大小、手术医生的操作等,另外合并有糖尿病、葡萄膜炎、青光眼、高度近视等眼部及全身疾病均影响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1-6]。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的后发障的发生是否有影响还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排除全身及眼部疾病的基础上分析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和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前段玻璃体切割在儿童白内障手术中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手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的必要性.方法 对41例(63眼)2~12岁儿童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吸除、前后囊环形撕除,依是否联合切除前段玻璃体分为非联合组20例(31眼)及联合组21例(32眼),均植入丙烯酸酯Acrysof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随访14~36个月.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视力、后发性白内障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术后视力≥0.3者,联合组与非联合组分别为23眼与19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有3眼(9.4%)和11眼(35.5%)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岁儿童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2组分别为12.5%(2眼)和53.3%(8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7岁者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有2眼发生虹膜后粘连,各有1眼发生IOL轻度偏中心现象.结论 7岁以下儿童白内障吸除术中,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能显著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7岁以上儿童则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单片式Acrysof人工晶状体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术中术后的表现。方法:2002-03/2003-02,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AcrySof SA60AT单片式人工晶状体植入237眼,随访3~6mo,评价其可折叠性、可控性、植入的难易度、人工晶状体的居中性、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后发障等。结果:在所有病例中,人工晶状体容易折叠,可控性好,易于通过小切口植入,襻角展开缓慢,无1例损伤囊袋,人工晶状体居中性好,术后视力恢复好,无1例发生后发障。结论:单片式AcrySof人工晶状体植入安全、容易,具有较好的囊袋内中心稳定性,能有效的阻止后发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插管灌注经睫状体平坦部后囊切开术治疗人工晶状体眼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32例(34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发性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切口插管灌注经睫状体平坦部后囊切开术。平均随访18个月。结果全部术眼晶状体后囊中央均形成直径3.5~4mm的圆形透明区,后发性白内障切开术的成功率为100%;术中前房稳定,人工晶状体无损伤。术后能配合视力检查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恢复至后发性白内障发生前的最佳水平;随访期间无切口渗漏、角膜水肿、瞳孔区玻璃体疝、人工晶状体损伤、视网膜脱离、高眼压或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区再次浑浊等并发症。结论巩膜隧道切口插管灌注经睫状体平坦部后囊切除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