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性铅接触生物监测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54名铅接触工人,空气铅浓度0.05~5.0mg/m~3(TWA)和163名非铅接触者的血铅(PbB)、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和尿铅(PbU)的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接触-效应和接触-反应之间均有很好相关。用判别分析求得PbB35μg/dl,FEP 45μg/dl,ZPP 70μg/dl,PbU 35μg/L作为检测基准是适宜的。对这些指标的检测效能作了检验,并表明两个检测指标合用比单用一个指标的分辨效果为好。建议取FEP,PbU两项指标合用作铅接触者的检测较为理想。用FEP(X_1),PbU(X_2)两项指标计算得到的判别式Z=0.01901 X_1+0.0001096 X_2,和临界值Z_0=0.035作为对空气铅浓度的监测判别初筛;以Z=0.01477 X_1+0.0000558 X_2,Z_0=0.0278监测判别接触者的血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铅中毒诊断标难及铅卫生标难对铅接触者健康保护效果。方法:测定某铅冶炼厂158名铅接触工人的血铅(PbB)、尿铅(PbU)、锌gLDb(ZPP)、游离原卟啉(FEP)、δ—氨基乙配丙酸(δ—ALA)含量及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并计算血铅等五项指标超过诊断值的超标率。结果:工人在超过国家卫生标难(铅烟:0.03mg/m^3)726倍、180倍及ll倍的环境中工作,其各项指标的超标率:726倍的为29.6%~57.4%,180倍的为10.0%~48.0%,ll倍的为0~3.7%。结论:现行铅中毒诊断标难及铅卫生标难是安全的,对接触者的身体健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TOPSIS法对铅接触人群健康状况进行相关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对某厂155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血铅(BPb)、红细胞参数及锌原卟啉(ZPP)的检测,按不同工种分组对工人健康进行相关分析,并运用多目标系统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一TOPsIS法,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实施综合排序分级评价。结果血铅与红细胞、血红蛋白及ZPP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54,0.631,0.55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铅接触工人的健康监测水平综合排位依次是:成型(Ci=0.675)〉品检(Ci=0.665)〉烧结/银(Ci=0.564)〉磨边(Ci=0.559)〉印银(Ci=0.412)〉排片(Ci=0.302)〉喷雾(Ci=0.280)〉混料(Ci=0.261)〉预烧(Ci=0.212)。结论该厂成型工人健康状况最优,预烧工人最差。应对预烧工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其健康状况向更加恶劣的趋势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铅作业工人慢性肾损害早期监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37-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的原则,将339名铅作业工人(接铅组)分为接铅正常组、观察对象组和慢性轻度铅中毒组,并以无铅接触的57名健康成人作对照组,分别检测血铅、尿铅、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尿13:微球蛋白(U—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含量。结果接铅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血铅含量的增高U-β2-MG、NAG和RBP含量也随之增高(r分别为0.34、0.35、0.38)。结论长期接触铅作业工人肾脏受到损害,NAG、U-β2-MG、RBP可作为铅致慢性肾脏损害早期敏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手工焊锡女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选择血液锌原卟啉(ZPP)做为铅中毒的筛选指标。方法 血液锌原卟啉荧光测定技术。结果 26名女工的ZPP含量值范围为O.13—3.99μmol/L,平均为O.51μmol/L;共检出血液锌原卟啉值异常有8人,检出率为2.19%,结合临床表现、现场劳动卫生调查及其它实验室检查,考虑为缺铁性贫血所致。结论 该车间的手工焊锡作业尚未对接触工人造成铅危害。  相似文献   

6.
血锌原卟啉(ZPP)荧光测定技术,以其快速、准确、价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缺铁性贫血和铅中毒诊断。为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铅中毒普查中的筛选效果,我们对深圳市某蓄电池厂的接铅工人进行了职业性体检,对机体ZPP值的变化与铅中毒的关系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T细胞CD3ζ基因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外周血中T细胞信号传导分子CD3 ζ基因表达水平,为铅接触和铅中毒工人免疫系统损害的机制提供资料.方法 利用SYBR Green Ⅰ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10例铅接触工人、6例铅中毒工人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CD3 ζ基因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计算铅接触、铅中毒工人与正常人CD3 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正常人、铅接触和铅中毒工人外周血CD3 ζ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3.01±2.11)、(11.4±13.3)和(2.42±3.01).与正常人相比,铅接触工人外周血CD3 ζ基因表达上升(P<0.05).与铅接触工人相比,铅中毒工人CD3 ζ基因表达下降(P<0.05).结论 铅接触及铅中毒工人中外周血T细胞CD3 ζ基因表达异常,提示机体接触铅后T细胞活化过程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铅作业条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对南通市某钢丝绳厂热处理车间 6 4名铅作业工人的铅接触水平及其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热处理车间部分监测点铅尘 (或铅烟 )平均浓度超标。接触组中主要自觉症状异常的出现率与尿铅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 (接触组中有 17例尿铅呈阳性 )。通过驱铅治疗 17例工人尿铅均恢复正常。提示 ,应提高铅作业工人的防护意识 ,改善企业的作业条件 ,并定期对铅作业工人进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9.
ALAD基因多态性与铅毒性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基因(ALAD)G177C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铅中毒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铅作业工人201名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铅和锌原卟啉(ZPP)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的方法分析和验证ALAD基因G177C多态性,对ALAD基因G177C多态性与血铅、ZPP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1名铅接触工人中ALAD1-1基因型G/G有178人(88.56%),ALAD1-2基因型G/C有23人(11.44%),未发现ALAD2-2基因型(C/C)。等位基因ALAD-1和ALAD-2的频率分别为94.28%和5.72%。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学的Hardy-Weinberg平衡。ALAD1-2基因型组血铅水平高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而ZPP水平低于ALAD1-1基因型组(P<0.01)。以血铅水平1.50μmol/L为界,高铅组ALAD1-2基因型的比例(13.2%)大于低铅组(0%,P<0.05)。ALAD1-2基因型(β=0.181,P<0.01)、吸烟习惯(β=0.214,P<0.05)和血钙(β=0.126,P<0.05)是血铅水平的正性因子。而经常参加锻炼(β=-0.277,P<0.01)为血铅水平负性因子。结论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在相同铅暴露情况下,与ALAD1-1基因型相比,ALAD1-2基因型个体有较高血铅、较低的ZPP水平,提示ALAD1-2基因型可改变铅的毒代动力学,即ALAD1-2基因型的个体对铅的血液毒性更具有易感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32例接触铅的工人和20例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进行了研究。结果接触铅的工人与对照组相比,染色体畸变率、血铅、发铅、尿铅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接触铅的工人的血铅、发铅、尿铅与染色体畸变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其中以血铅与染色体畸变率相关最显著(γ=0.4219,P<0.01)。  相似文献   

11.
杨继红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21(2):213-213,216
为了解铅作业条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对南通市某钢丝绳厂热处理车间64名铅作业工人的铅接触水平及其对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热处理车间部门监测点铅锌(或铅烟)平均浓度超标。接触组中主要自觉症状异常的出现率与尿铅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接触组中有17例尿铅呈阳性)。通过驱铅治疗17例工人尿铅均恢复正常。提示,应提高铅作业工人的防护意识,改善企业的作业条件,并定期对铅作业工人进行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铅对作业工人心电、血压变化的影响以及驱铅治疗对铅中毒作业工人心电和血压的逆转作用。方法选择某铅冶炼厂确诊为中毒并进行驱铅治疗的职工191例,监测治疗前后的血铅、锌卟啉(ZPP)、尿δ-氨基乙酰丙酸(δ-ALA)、粪卟啉、心电图和血压。结果不同血铅水平[(364.8±28.1)、(502.7±59.9)、(735.3±108.5)μg/L]组的铅作业人员ZPP[(15.6±10.1)、(18.9±11.7)、(26.3±13.2)μg/gHb]、δ-ALA[(15.1±10.8)、(12.9±9.2)、(20.6±13.0)mg/L]、粪卟啉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收缩压[(118.3±11.8)、(122.7±15.4)、(133.1±12.5)mm Hg]和心电图异常率(50.00%、38.68%、61.64%)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EDTA驱铅治疗可降低铅暴露对象的血铅、ZPP、δ-ALA及粪卟啉水平;EDTA治疗后,血铅400~μg/L组和>600μg/L组铅中毒患者的收缩压降低(P<0.01),血铅>600μg/L组心电图异常也明显下降(P<0.01),且高...  相似文献   

13.
对陶瓷业低剂量铅接触工人子女发铅、锌、铜含量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低剂量铅接触对儿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驱铅扶正方对慢性铅中毒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锌原卟啉(ZPP)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经口灌胃染毒法,造模8周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依地酸二钠钙组(西药组)、驱铅扶正方组(中药组)。用药20d后处死动物,检测ZPP含量,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ZPP含量均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ZP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驱铅扶正方能显著降低慢性铅中毒大鼠血中ZPP含量,其作用与依地酸二钠钙相当,但其改善肾小管形态的作用优于依地酸二钠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铅烟致作业工人氧化损伤和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86名长期接触铅烟工人为研究对象,以72名非铅接触者为对照;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的含量,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中铅、锌、铜、铁的含量,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清硒的水平。结果铅接触工人血清MDA、NO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当血铅平均值在2.0μmol/L以上时,血液中锌、铁、硒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含量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长期接触铅烟可导致作业工人氧化损伤,锌、铁、硒水平下降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 ,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用 ,其理想的血液浓度为 0。然而 ,由于环境中铅普遍存在 ,绝大多数个体中均或多或少存在一定量的铅。儿童由于代谢和发育方面的特点 ,对铅毒性特别敏感 ,儿童铅损伤较为普遍。通过测定血液中锌原卟啉 ( ZPP血铅间接指示参数 ) ,用于筛检儿童铅损伤 ,由于专用仪器的推广 ,测定简便快速 ,并且不需任何试剂 ,适宜现场操作而被保健机构所广泛采用。但在应用 ZPP筛检儿童铅损伤时 ,有几个问题应加以注意。1  ZPP的参考值各地报告差异较大 ,但大多采用与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EP)相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劳动环境中铅浓度与机体血铅含量的关系,以及血铅与其他生物监测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了256名铅接触工人和82名对照者,根据铅接触工人劳动环境中空气铅浓度分为高、中、低浓度接触组。结果 接触组的症状计分、血铅、尿铅和卟啉代谢(如血锌原卟啉、尿δ-氨基酮戊酸)皆显著升高,并呈接触效应关系,锌原卟啉与空气铅、血铅和尿铅较其他指标关系密切。结论 血铅和血锌原卟啉测定可作为职业性铅接触者可靠的生物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非铅接触工人血中锌原卟啉测定首都医学院预防医学系邓一夫,苏忆兰北京崇文防疫站刘金玲,董会,董权利血中锌原卟啉(ZPP)作为职业铅接触危害的生物性监测指标,近年在国内部分城市已开始应用,北京市也已将其列为铅接触作业工人体检的必检项目,因各地区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铅吸收和缺铁性贫血的研究中,对血中锌原卟啉(ZPP)测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国产ZPP血液荧光测定仪的问世,给推广应用带来了很大方便.我们于2002年对858名健康中小学生作了ZPP测定,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制一种能防治铅中毒的食用保健盐。方法:用含0-25 % 醋酸铅的饮料喂养SD 大鼠复制铅中毒模型,同时用不同浓度碘化钾(KI) 盐水( 分别为10 mg·kg·d - 1 ,20 mg·kg·d- 1 和30 mg·kg·d - 1) 分组喂养,探索预防铅中毒的KI日需量。然后制成含KI1 % 的食盐,供50 名铅作业工人烹饪菜肴后食用;在服用KI盐前后测定血ZPP,Hb 、血铅、尿δALA,并动态观察尿铅排泄情况。结果:动物日需KI10 mg·kg·d - 1则具有抗铅性损害作用;铅接触人员服KI盐后第3 d 尿排铅量增加,第9 d 达高峰,第4 周达正常,服用KI盐前后Hb ,ZPP,δALA,血Pb ,NAG,Rp 依次为(101-2 和128)g·L- 1( P = 0 .05) ,(33-5 和7-7)μg·g - 1 Hb( P< 0 .01) ,(123-12 和65-36)μmol·L-1( P < 0 .05) ,(2-123 和0-85)μmol·L-1( P < 0 .01) ,(20-9 和6-7)U·L- 1(P < 0 .01) ,(1-5 和0-34)mg·L- 1( P < 0 .05) 。结论:铅接触人员摄入1 % KI的食盐有驱铅及预防铅性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