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听障儿童康复教师及家长对听能管理知识的掌握水平,为指导听障儿童教师及家长做好听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形式,从听能管理意识、听力测试方法、助听设备维护保养与使用、听力学基础知识4个维度分别对配戴助听设备初期的小龄听障儿童家长、已完成康复课程准备入普校的听障儿童家长及康复教师3组受试者进行听能管理知识测试。结果 即将入普听障儿童家长听能管理知识掌握水平显著高于小龄听障儿童家长(t=2.88,P<0.05)。康复教师听能管理知识掌握水平显著高于即将入普听障儿童家长(t=4.60,P<0.05)。家长、教师对听能管理知识掌握最薄弱的环节是听力学基础知识。家长对听能管理的重要性、新入园家长对儿童行为测听重要性意识有待提升。家长在助听设备保养维护知识方面存在眼高手低、不注重细节等问题。结论 通过培训,康复教师及即将入普听障儿童家长的听能管理知识掌握水平有显著提高。应优化调整后续培训的方式方法和侧重内容,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如何为听障儿童提供全面而专业的听力学服务和管理是听障儿童康复工作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从2010年起对中心的听障儿童实施听能管理,并制订了相关服务流程及实施细则.通过一年多的试行,听力师、家长、康复教师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使听力学服务得到了有效落实,听障儿童的助听效果和康复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3.
听能管理指通过对听障儿童的听觉状况及其所处的声学环境进行动态观察和主动评估,使听障儿童的听觉功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为言语训练及全面康复打下良好基础[1]. 从孩子一出生,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开始,就已经开始接受听能管理的服务,到后续的诊断、干预、选配助听装置、言语康复,听能管理贯穿在每一个环节.在发达国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好、家长认知度高及听力服务体系完善等原因,听障儿童从明确诊断开始便可获得终身的听力服务.如在澳大利亚,政府提供免费的助听器;国家听力中心在全国有几百所分支机构,听力师定期给听障人士进行效果评估及康复指导;档案全国联网,听障患者无论到哪个城市上学或工作,都能得到持续、有效的听力服务及管理.  相似文献   

4.
聆听技能的获得是确保听损儿童获得有声言语康复的重要保证。小龄听损儿童越早得到听力学确诊并验配适宜的助听设备(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他们就越早获得了拥有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语言和言语发展的可能。但是要想使这种可能变成现实,一项无论是语训教师还是聋儿家长都无法逃避和忽视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坚持不懈地与听力医师配合.为小龄听损儿童提供持续、有效的听能管理。它是小龄听损儿童及早实现听觉言语康复的必要前提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目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4~5岁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在延迟满足情境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状况,为听障儿童家长、康复机构教师在培养听障儿童自控能力及自控策略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听障儿童康复水平及生活质量。方法在延迟满足情境中对4~5岁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①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自我控制时间有显著差异,健听儿童的自控时间明显长于听障儿童;②听障儿童自我控制时间没有性别差异;健听儿童的自我控制时间性别差异显著,男孩长于女孩;③健听儿童和听障儿童都能使用一定的自控策略,包括分心、寻求自我安慰、消极等待、问题解决、回避等,其中健听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分心策略,听障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消极等待策略;健听儿童与听障儿童在问题解决策略、分心策略、寻求自我安慰策略和消极等待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回避策略的使用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延迟满足时间和延迟策略两方面听障儿童都落后于健听儿童,因此,有效地培养听障儿童自我控制能力是当今康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全面康复模式下2~5岁听障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家长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33名2~5岁听障儿童家长作为被试,采用家长教养方式问卷施测。结果2~5岁听障儿童家长在教养方式各维度上的表现倾向存在显著差异(P〈0.05),民主性维度得分最高,其次为专制性、不一致性,溺爱性、放任性维度的得分最低。听障儿童的年龄、助听设备、康复时间、主要照顾人类型及其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对教养方式的某些方面具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民主性、专制性和不一致性维度上(P〈0.05),听障儿童的性别和主要照顾人的职业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2~5岁听障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具有明显特点,且受家庭、社会环境、康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4岁经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通过听觉记忆句子能力的差异。方法选取24例3~4岁经康复训练的听障儿童及14例同龄健听儿童,听障儿童再按助听时间1~2年(10例)和2~3年(14例)分为两组,以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valuation of auditory response to speech,EARS)中封闭式句子测试的两组图片分别对各组儿童进行测试,比较听障及健听儿童通过听觉完整记忆句子的正确率及平均次数。结果在记忆两组测试句的正确率方面,助听时间2~3年听障儿童第一组测试句的正确率是57.14%,与健听儿童的正确率(58.93%)接近,助听时间1~2年听障儿童的语句的正确率仅为32.5%,低于其他两组儿童;助听时间2~3年听障儿童第二组测试句的正确率是44.64%,高于助听时间1~2年听障儿童的正确率(22.5%),健听儿童的语句的正确率为55.36%,高于听障儿童组。健听、助听2~3年和助听1~2年听障儿童正确记忆第一组测试句的平均次数分别为2.36±1.08、2.29±1.68、1.30±1.25次,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第二组测试句测试中,助听1~2年的听障儿童正确记忆句子的次数(0.90±0.57次)明显低于健听儿童(2.21±0.89次)(P<0.01)和助听2~3年听障儿童组(1.79±1.89次)(P<0.05),而助听2~3年的听障儿童组与健听儿童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3~4岁听障儿童通过听觉正确记忆句子的能力随着助听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并逐渐接近同龄健听儿童,这一能力也受到测试内容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是在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随着儿童实际年龄和听觉经验的增长,通过康复训练而逐渐习得的.通过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听觉功能状况,从而为优化助听设备、确定听觉康复起点、监控听觉康复进程、提高听觉康复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双字调发音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20名3-5岁听障儿童的双字调发音进行评估,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康复年龄、助听效果、康复时间和性别对双字调发音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年龄、助听方式、佩戴时间对听障儿童的双字调发音能力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年龄和康复时间的两两比较分析表明,3岁以前接受康复以及康复时间在一年半以上的听障儿童的双字调发音能力更好。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康复年龄、康复时间和助听效果对双字调发音能力有显著性预测作用。结论保证最优的助听效果、3岁以前接受康复训练并持续一年半以上,对听障儿童双字调发音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发展特点.方法 对483名1~10岁听障儿童的家长实施<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利用SPSS 17.0分析问卷得分.结果 ①不同生理年龄组儿童的问卷得分存在极显著性差异(F=16.063,P<0.01),听障儿童生理年龄越大,问卷得分越高;②不同听觉年龄组儿童的问卷得分存在极显著性差异(F=17.168,P<0.01),听障儿童听觉年龄越大,问卷得分越高;③人工耳蜗组儿童的问卷得分高于助听器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t=2.912,P<0.01).结论 生理年龄、听觉年龄以及助听设备类型等可能均是影响听障儿童听觉能力发展的因素;干预越早,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发展越接近于健听儿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和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ittl EARS Auditory Questionnaire,Littl EARS)用于评估小龄听障儿童的相同与不同。方法对36例0-3岁听障儿童助听设备配戴前、配戴后3、6、9、12个月时分别利用IT-MAIS和Littl EARS进行评估,分析两种问卷评估分数的变化特点,并将其与对应常模进行对比。结果IT-MAIS得分随助听设备配戴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但样本得分增长速度不如健听儿童常模增长速度;Littl EARS得分随助听设备配戴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样本得分增长趋势和健听儿童常模增长趋势相似。两种问卷分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性水平(P<0.01)。结论 IT-MAIS和Littl EARS各有特点,在评估听障儿童听觉能力时可以两者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听觉口语法在听障儿童康复中得到了大力推广。本文结合听觉口语法的指导原则,从助听技术发展、康复对象、家庭康复教育三方面讨论了听觉口语法在国内推行的必然趋势及其给听障儿童康复教学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助听方式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言语韵律组块功能的差异。方法 以58例5.5~6.5岁学龄前健听及听障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听儿童30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0例,双侧助听器佩戴儿童8例,双侧分别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双耳双模式助听的听障儿童10例,采用《儿童言语韵律功能评估工具》中组块评估部分比较其组块功能表现的差异及其输入与输出维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1)听障儿童韵律组块四个板块得分均显著落后于健听儿童(P<0.05);(2)不同助听方式听障儿童中,韵律组块输入维度的两个板块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韵律组块输出维度的形式板块人工耳蜗植入组和双模式组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助听器组(P<0.05),韵律组块输出维度的功能板块人工耳蜗植入组得分显著低于助听器组(P<0.05),其它各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类儿童输入与输出两个维度的评估结果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听障儿童韵律组块输入和输出均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不同助听方式影响听障儿童韵律组块输出的表现,对其输入的影响不大,整体表现为:人工耳蜗...  相似文献   

14.
口语交流是听障儿童康复的主要目的 之一,怎样培养听障儿童主动对话、自由交流、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能进行良好的社会交往是令听障儿童家长困惑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在康复机构个别化语言训练教学中如何运用"谈话法"提高听障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客观、全面地评估听障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方法采用家长/教师助听器效果评估问卷来评估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后的效果,探讨该方法在听障儿童助听器效果评估中的可行性。结果家长、教师对助听器效果的满意度逐渐提高。家长、教师关于“非常满意”评价结果的一致性逐渐提高。结论家长/教师助听器效果评估问卷可应用于听障儿童助听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听障儿童康复教育和家长工作的实践出发,探讨共情的概念,分析共情在听障儿童康复教师与家长沟通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听障儿童康复教师与家长沟通时如何运用共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听障儿童个案实施听觉口语法康复训练,旨在探讨听觉口语法对低龄听障儿童听能发展的效果。方法对1名听障儿童实施听觉口语法早期康复课程,分别从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大领域进行分析。结果个案从研究初期对声音没有反应到训练后能够正常与人沟通,与同龄儿童一起学习、生活和游戏,基本达到了阶段性康复目标。结论听障儿童的语言能力落后于听觉识别能力,在早期康复训练中要充分利用其听能,用听带动说,以增强其言语听觉能力,提高五大领域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在家庭早期阅读方面的差异,找出听障儿童家庭早期阅读存在的不足,以期为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采用自编的((学前儿童家庭早期阅读问卷》,对67名听障儿童、42名健听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①在开始阅读的时间方面,56.7%的听障儿童2岁之后开始阅读,而35.7%的健听儿童1岁之前就开始阅读;②在选择阅读材料方面,听障儿童家长选择的图书类型比健听儿童家长少,前者更偏向于选择有助于提高孩子认知、语言等能力的书籍;③在遇到幼儿不配合时,40.3%的听障儿童家长会停止阅读,而42.9%的健听儿童家长会换用更吸引孩子的方式进行阅读,④在早期阅读遇到的困难方面,听障儿童家长选择比例最高的困难是“孩子不配合”(47.0%),而健听儿童家长选择比例最高的困难是“家长没时间”(42.9%)。结论学前听障儿童家庭早期阅读与同龄健听儿童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听障儿童家长在引导孩子阅读方面更需要指导。  相似文献   

19.
听觉口语法:一种家长参与的课程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听觉口语法是受其教育哲学观和听障儿童发展观指导,囊括相关的技术、教学方法与策略及管理、评估等在内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强调家长的深度参与,认为家长的深度参与有助于治疗师或教师优化听障儿童的康复服务效果。随着听觉口语培训的推行及听觉口语服务的开展,转变传统的康复教育观、家长观和教师观,如何将家长纳入康复教学过程将是听觉言语康复教师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的家长培训主要针对康复机构中的家长开展,尚未普及到全部听障儿童家长。本文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MOOC)教学模式的启发下,提出在泛在信息社会,利用零散时间方便、快捷、随时、随需地学习知识将成为未来学习模式的一种发展趋势,未来面向听障儿童家长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具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可用;以视频方式免费呈现;借助多种互动方式实施教学;内容丰富、专业等特征。同时,简述了MOOC模式在听障儿童家长培训中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