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基因型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布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200名健康人(NT)及8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ACE I/D基因多态性。结果脑出血患者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携带者可能是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对 10 0例脑血管病患者 (脑血管病组 )和 10 0名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进行ACE基因检测及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DD基因型频率脑出血组 (34 4 % )明显高于对照组 (16 .0 % ) (P <0 0 5 ) ;脑血管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明显高于不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组 (P <0 0 5 ) ;合并血糖异常组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 (P <0 0 5 ) ;且伴血脂异常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DD基因型是脑出血患者的高危因素 ;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可能与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如血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等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云南大理白族脑血管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73例白族脑血管病(ICVD)组患者(其中脑梗死40例,脑出血33例)和43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白族健康对照组进行ACE基因型检测和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析;并进行ACE基因双向测序。结果(1)脑梗死组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脑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未发现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有明显差异(P>0.05);(3)脑血管组内伴高血压与不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与不伴糖尿病,伴血脂异常与血脂正常者相比较,未发现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差异(P>0.05);(4)D等位基因和I等位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和长度与国内外文献报道无明显差别。结论(1)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联性,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是脑梗死患者的高危因素;(2)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脑出血发生未发现有关联性;(3)脑血管病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与ACE基因多态性可能无关联;(4)ACE基因16内含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AGT)的M2 35T基因多态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的插入 (I) /缺失 (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法和PCR RFLR法检测 10 0例脑卒中患者 (脑梗死患者 72例 ,脑出血患者 2 8例 )以及 10 0例正常人ACE(I/D)和AGT(M2 35T)的基因多态性。结果 在脑卒中患者中ACE的纯合插入 (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频率增加 (x2 =4 17,P =0 0 4 1) ,AGT基因的 2 35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加 (x2 =2 6 79,P <0 0 0 1)。结论 同期监测AGT及ACE基因多态性是一项对急性脑血管病风险因素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 ,这对筛选脑卒中高危人群并早期采取干预对策 ,防治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和脑出血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方法检测82例脑出血患者和 86例健康者 ACE基因的缺失 /插入多态性。结果 脑出血患者的 DD基因型及 D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伴高血压的脑出血患者的 DD基因型和 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的脑出血患者 ;无高血压史的脑出血患者的 DD基因型和 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DD基因型和 D等位基因频率与性别、有无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吸烟无关。结论  DD基因型和 D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脑出血易感性 ,这种易感性不依赖于高血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定量性状位点:16内含子插入/缺失(I/D)和3’非翻译区4656(CT)23多态性与高血压、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54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CI)、45例腔隙性脑梗塞、33例脑出血、40例高血压患者及66例正常对照者以多聚酶链反应-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PCR-AFLP)方法分析ACE基因I/D多态性、以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方法检测4656(CT)23多态性。结果:各受试组之间比较,仅ACI患者ACE基因I/D等位基因频率(0.546/0.454)分布与对照人群(0.674/0.326)显著不同(X2=4.114,P<0.05),而高血压、脑出血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人群无显著差别;D等位基因决定高水平血AT-Ⅱ。本受试人群中未发现3'非翻泽区4656(CT)23多态现象。结论:ACE D等位基因并非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是ACI发病的遗传性危险因素;中国人3’非翻译区可能无4656(CT)23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突变与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equenom系统检测110例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8名高血压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及115例健康对照组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群MTHFR基因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人群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蒙古族高血压合并脑梗死人群与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人群的MTHFR基因型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THFRC677T位点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突变增加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群患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可能是蒙古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群患脑血管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GT)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对 5 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ACI)、5 2例腔隙性梗死 (LI)、43例高血压患者以及 65例对照者分析AGT基因第 2外显子T70 4C及C5 2 1T多态性 ,并检测血AGT和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结果 :ACI患者急性期血AGT浓度 [( 194 47± 43 83 )ng·L-1]显著高于恢复期 [( 163 45± 42 64 )ng·L-1]及健康对照者[( 15 9 3 4± 45 2 4)ng·L-1] (P均 <0 0 5 )。ACI组 70 4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 ,与血浆AGT浓度升高相关联 :LI组中 5 2 1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高血压患者 (P均 <0 0 5 )。结论 :ACI急性期血AGT浓度应激性升高。AGT基因 70 4C等位基因与ACI发病相关联 ,而 5 2 1T等位基因与LI相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原地区世居藏族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青海地区高原世居藏族脑出血患者52例(男27例,女25例)为病例组,与之年龄、性别、居住地相匹配的同期体检的世居健康藏族51例(男28例,女23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所有样本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病例组ACE基因型:DD型9例(17.31%),II型21例(40.38%),ID型22例(42.31%);等位基因频率:D等位基因38.46%,I等位基因61.54%;对照组ACE基因型:DD型10例(19.61%),II型19例(37.26%),ID型22例(43.13%);等位基因频率:D等位基因41.18%,I等位基因58.82%。两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基因型χ~2为0.14,等位基因χ~2为0.16,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青海高原地区藏族脑出血无相关性,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不是高原世居藏族人群脑出血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高血压是脑出血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与血压水平或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可能通过血压和其它途径在脑出血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大样本病例一对照研究,拟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从7个研究中心收集475例脑出血病例,匹配475例对照.病例和对照均接受心脑血管病标准问卷调查、血生化检查。PCR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脑出血组和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频数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两组ACE基因I/D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基因型:x^2=0.172,P=0.918;等位基因:x^2=0.08,P=0.773)。多因素分析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ACE基因ORDI/Ⅱ=1.09(95% CI 0.68~1.78),ORDD/Ⅱ=1.10(95% CI 0.69~1.77),表明ACE基因I/D多态性和脑出血无关。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和脑出血不存在关联关系,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人脑出血的遗传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脑血管病(C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19Z例卒中患者、95例高血压病人和124例正常人的ACE基因多态性。结果:CVD组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为0.58,明显高于高血压对照组(P<0.02)和正常对照组(P<0.01),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腔隙性梗死(LACI)组的DD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ACE*DD基因型与卒中无明显相关性(P<0.08),而与LACI存在明显相关性(P=0.048)。结论: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在LACI的形成中可能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ACE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与蒙古族腔隙性脑梗死(LI)的关系和ACE基因I/D多态性的遗传规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方法检测33例LI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ACE基因型,并对两者ACE基因I/D多态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ACE基因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为(0.3,0.47)明显高于对照组(0.1,0.25),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蒙古族LI患者有关,ACE基因DD基因型或D等位基因可能是蒙古族LI患者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鉴定54例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和85例正常对照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于中287bP片段的插入/缺失多态性。结果表明:(1)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ACE插入纯合型基因(I/I)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46%vs29%,P<0.05);而插入/缺失杂合型基因频率较对照组降低(8%vs48%,P<0.05)。(2)6%携带ACE插入纯合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脑CT显示为多发性脑腔陈梗塞。结果提示,ACE插入纯合基因型可能与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易感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88例CI患者和90名健康对照者的ACE和AT1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结果CI组AT1R基因AC基因型频率为31.8%,C等位基因频率15.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1%,5.6%)(均P<0.05);同时携带AT1R基因AC基因型和ACE基因DD基因型的个体CI的患病危险度为4.070(P<0.05);同时携带AT1R基因AC基因型和ACE基因ID基因型的个体CI的患病危险度为2.057(P>0.05)。结论AT1R基因A1166C基因多态性可能是CI发病的遗传因素;与ACE基因DD基因型间具有协同致CI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1)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50例正常人、49例高血压无并发症患、30例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的ACE基因上287Bp片段,根据插入(I)或/缺失(D)来判断其多态性。(2)用CT或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结果 (1)腔隙性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升高。微量蛋白尿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升高。(2)腔隙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无并发症组相比,其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显升高。(3)高血压无并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C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性差异。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有关联性,DD基因型提示可能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和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发病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150例ACVD患者和117名正常人ACE基因的缺失/插入多态性,同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II(AngⅡ)水平。结果 ACVD患者的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脑卒中和高血压家族阳性患者的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阴性家族史的患者,ACVD患者血浆AngⅡ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48名40岁及以上人群(对照组)人和39例原发性高血压、63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高血压脑梗死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A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高血压脑梗死组高于人群对照组(x2=3.92、4.53,P<0.05)和高血压组(x2=6.59、11.8,P<0.05)。高血压组与人群对照组则无差别(x2=0.026,0.023,P>0.05)。AC基因型、C等位基因是高血压脑梗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型AC者发生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高血压性脑出血(CH)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及血清ACE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对正常人(NC组)29例,EH组28例和CH组31例提取白细胞DNA,检测ACE基因型,等位基因和血清水平。结果:88例中不同ACE基因型血清ACE水平有显著性差异(DD>ID>II,P<0.01),EH组DD基因及D基因频率与N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H组血清ACE水平和D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C组及EH组(P<0.01),其DD型的血清ACE水平也高于后二者(P<0.05),结论:ACE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水平与EH无关,而与CH呈正相关,D基因可能为高血压病患者脑出血发病的相对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探讨PON1 55M/L和PON1 192Q/R的基因多态性在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脑梗死无高血压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的基因频率。结果与对照组(100例)相比,脑梗死组(105例)PON1-L55M的M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PON1-Q192R、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PON1-L55M的M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中国人PON1基因第55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有关,M等位基因是高血压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 (AC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1 7q2 3,包括 2 6个外显子和 2 5个内含子 ,对ACE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之间关系的多数研究提示此类基因多态性、D等位基因是脑血管病 ,特别是与高血压关系密切的缺血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