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淀粉样β蛋白变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与病理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有4种基因突变与该病有关,它们是:淀粉样β前体蛋白(amyloid beta-protein precursor,APP)基因,早老1基因,早老2基因和载脂蛋白E基因,而AD的病理学改变以脑内聚集大量的老年斑及神经纤维缠结(NFT)为其主要特征,这两者之间有无关系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APP基因突变及淀粉样β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大量沉积是AD病理机制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β淀粉样肽40人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的表达和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组表达并纯化抗β淀粉样肽40的人单链抗体,为被动免疫治疗阿尔茨海默疾病提供研究材料。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3在核医学实验室完成。自制人单链抗体基因。将从人噬菌体单链抗体文库中筛选获得的抗p淀粉样肽40人单链抗体基因,克隆到pET22b(&;#177;)质粒,转化BL21-gold大肠杆菌,经0.5m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抗β淀粉样肽40的人单链抗体。采用Ni^2&;#177;-NTA-树脂柱亲和纯化尿素变性的包涵体内表达产物,经柱上复性,含咪唑缓冲液洗脱获得人单链抗体。应用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鉴定纯化的抗β淀粉样肽40的人单链抗体。用Branford法测定纯化抗体的浓度。结果:①抗β淀粉样肽40人单链抗体基因长度约为750bp,重组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33000.②经过一次亲和柱纯化,从细菌包涵体中纯化出高纯度的抗β淀粉样肽40人单链抗体。③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表明纯化单链抗体和β淀粉样肽40结合的A595nm。高于对照,差异显著(0.59&;#177;0.06,0.12&;#177;0.02,P〈0.05),表明从包涵体中纯化出来β淀粉样肽40人单链抗体保持了结合抗原的免疫活性。纯化β淀粉样肽40人单链抗体浓度为96mg/L。结论:抗β淀粉样肽40的人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系统得以重组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成功获得高纯度的重组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3.
背景:淀粉样β蛋白沉积是引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过度表达或某部分发生突变,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关。目的:观察沂蒙山区阿尔茨海默病与淀粉样β蛋白及其前体基因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临沂医专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1-01/2003-12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2例,以性别、年龄相当的非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7分)。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水平,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表达量。结果:6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63&;#177;9.34),(6.75&;#177;5.37)μg/L,t=3.354,P〈0.01]。②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脊液淀粉样B蛋白前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624&;#177;298),(1275&;#177;269)拷贝/μL。t=4.42,P〈0.01]。③阿尔茨海默病组淀粉样β蛋白水平与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沂蒙山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淀粉样β蛋白及其前体基因表达增高,且淀粉样β蛋白水平越高,其前体基因表达越高。痴呆程度越重。提示阿尔茨海默病与淀粉样β蛋白、淀粉样β蛋白前体密切相关。但淀粉样β蛋白前体表达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不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血浆和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肽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肽Aβ1-40和Aβ1-42水平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比较A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Aβ1-40与Aβ1-42含量的异同。方法收集AD、VD患者各20例,分别测定血浆Aβ1-40、Aβ1-42含量并进行比较。其中10例AD患者同时检测血浆及脑脊液Aβ1-40、Aβ1-42含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损害。结果 (1)AD组血浆Aβ1-40含量(69.56±14.15)pg/ml,VD组血浆Aβ1-40含量(78.34±17.24)pg/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Aβ1-42含量(17.61±12.70)pg/ml,VD组血浆Aβ1-42含量(20.23±9.57)p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Aβ1-40是Aβ1-42的(5.21±2.64)倍,VD组血浆Aβ1-40是Aβ1-42的(4.56±1.81)倍,两组Aβ1-40/Aβ1-4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组脑脊液Aβ1-40、Aβ1-42含量显著高于血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AD、VD组血浆Aβ1-40、Aβ1-42含量与认知功能损害、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AD组Aβ1-40含量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724,P=0.000),VD组Aβ1-42含量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606,P=0.005),与Aβ1-40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567,P=0.009)。结论外周血中Aβ1-40和Aβ1-42水平不能作为临床诊断AD及与VD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血浆中Aβ1-40的检测灵敏度比Aβ1-42更高。血浆Aβ1-40和Aβ1-42水平与AD、VD发病年龄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有4种基因突变与该病有关,它们是:淀粉样β前体蛋白(amyloidbeta-proteinprecursor,APP)基因,早老1基因,早老2基因和载脂蛋白E基因,而AD的病理学改变以脑内聚集大量的老年斑及神经纤维缠结(NFT)为其主要特征,这两者之间有无关系目前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APP基因突变及淀粉样β蛋白在脑组织中的大量沉积是AD病理机制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以进行性智能衰退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因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认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Aβ)在AD发病中起着主轴作用,Aβ的神经毒作用是多种因素导致AD发病的共同通路。目前针对Aβ的神经毒作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减少Aβ的前体即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的量;调节APP的裂解,减少Aβ的产生;促进Aβ的降解和清除;防止Aβ的聚集和沉积;阻断Aβ作用机制的关键环节等。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痴呆中β淀粉样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脑内老年斑的主要成分为β淀粉样肽(β-AmyloidPeptide,Aβ),其生理功能以及合成和代谢的过程中相关基因和酶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有了许多新的进展,揭示了Aβ与AD病的内在联系及其在治疗方面的一些新的方法,抑制毒性Aβ的合成聚集是治疗AD的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淀粉样β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学习和掌握淀粉样β蛋白的生物学特征,认识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的几种可能作用以及以淀粉样β蛋白为靶点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研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4-01/2004-01”与淀粉样β蛋白相关文献,检索词为“β-amyloid”,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1994-01/2004-01与淀粉样蛋白相关文献,检索词为“淀粉样蛋白”,二次检索词为“阿尔茨海默病”,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汉语。资料选择:就检索到的400余篇文献进行筛选,选择以阿尔茨海默病为研究对象、以淀粉样β蛋白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60多篇,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以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优先,排除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将筛选到的30篇文献按结构、功能和疾病关系分类:其中2篇与淀粉样β蛋白的结构相关,13篇与淀粉样β蛋白神经毒性相关,15篇与淀粉样β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其为治疗靶点的研究有关。资料综合:32篇文献包括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研究,说明了淀粉样β蛋白的神经毒性作用,它可诱导性活氧产生自由基损伤,诱导细胞凋亡,并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炎症反应,故大多数学者认为淀粉样β蛋白在脑组织中的沉积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因此以阻止或减少脑内淀粉样β蛋白的数量为目标的治疗策略,可能直接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结论:淀粉样β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以淀粉样β蛋白为靶点的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策略正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清除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包括记忆障碍和痴呆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的病理特征包括神经细胞外以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为核心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细胞内以超磷酸化的Tau蛋白为核心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及神经细胞突触的丢失和脑萎缩. 相似文献
10.
背景:淀粉样β蛋白沉积是引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过度表达或某部分发生突变,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有关。目的:观察沂蒙山区阿尔茨海默病与淀粉样β蛋白及其前体基因的关系。设计:病例-对照分析。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临沂医专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1-01/2003-12住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2例,以性别、年龄相当的非颅脑损伤的外科手术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7分)。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水平,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表达量。结果:6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63±9.34),(6.75±5.37)μg/L,t=3.354,P<0.01]。②阿尔茨海默病组脑脊液淀粉样β蛋白前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624±298),(1275±269)拷贝/μL,t=4.42,P<0.01]。③阿尔茨海默病组淀粉样β蛋白水平与淀粉样β蛋白前体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r=0.44,P<0.01)。结论:沂蒙山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淀粉样β蛋白及其前体基因表达增高,且淀粉样β蛋白水平越高,其前体基因表达越高,痴呆程度越重。提示阿尔茨海默病与淀粉样β蛋白、淀粉样β蛋白前体密切相关。但淀粉样β蛋白前体表达量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不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刘丽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3,7(5):785-786
阿尔茨海默病(AD)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细胞病学研究证明β-淀粉样蛋白质在患者大脑中以斑块的形式积聚,损害脑组织,造成记忆丧失等症状。超微病理学的建立,使人们对AD已不仅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而且深入到从分子水平、从人类遗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去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性痴呆 (A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 32例AD患者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 16周 ,治疗前后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AD评定量表 (ADAS)及Blessed Roth痴呆量表等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严重程度、精神行为异常 (ADASnon cog)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后 ,患者MMSE评价较治疗前提高 (P <0 .0 1) ,ADAS认知部分、ADASnon cog及Blessed Rot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均有改善 (P <0 .0 1,P <0 .0 5 ) ;2例 (6 .3% )出现轻度副作用。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并安全性好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种不同病因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改变及其与胰岛素水平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各种心力衰竭患者90例,男性心衰患者56例,女性34名,另40例为40~75岁之间的无心衰的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瘦素、血糖、胰岛素水平,并分别测量体重指数(BMI)和腰围/臀围比值(WHR)。结果:心衰组血清瘦素水平为[(166.78±25.76)pg/mL]显著高于同龄女性正常组[(90.60±20.90)pg/mL]和同龄男性心衰患者[(61.38±29.04)pg/mL](P<0.05,P<0.01),且与BMI、WHR及空腹胰岛素浓度呈正相关(r=0.61,0.52,0.64,P<0.01)。女性心衰患者胰岛素水平[(25.87±5.78)mU/L]较正常对照组[(19.21±6.10)mU/L]明显增高(P<0.05),但两者血糖水平并无差异。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尤以女性为显著,且与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空服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和骨密度变化,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85例糖尿痛患者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的腰椎(L2~L4),股骨上端(Neck、Ward三角、Troch)骨密度,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重指数(BMI).结果男性糖尿病组L2~L4,Ward三角区BM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颈、大转子区BMD低于男性对照组(P<0.01);女性糖尿病组L2~L4,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区BMD均低于女性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可致骨密度降低,除积极治疗外,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防止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空服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和骨密度变化,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85例糖尿病患者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受试者的腰椎(L2~L4),股骨上端(Neck、Ward三角、Troch)骨密度,并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结果男性糖尿病组L2~L4,Ward三角区BM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股骨颈、大转子区BMD低于男性对照组(P<0.01);女性糖尿病组L2~L4,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区BMD均低于女性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可致骨密度降低,除积极治疗外,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防止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2型糖尿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与血糖及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继中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5,6(4):13-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浓度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胰岛素浓度,已糖激酶法测定GLU,酶产色法测定空腹FFA浓度、2 hFFA浓度(PFFA)及其他生化指标。86例2 DM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30 min后胰岛素和GLU浓度变化的比值(△I30/△G30)、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根据Cederholm公式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①与正常对照比较,2DM空腹和2 h FFA、AUCG、AUCIN、TG浓度显著升高(P<0.01);ISI、△I30/△G30显著降低(P<0.01)。②2DM患者FFA与AUCG、AUCIN呈显著正相关,与△I30/△G30、ISI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DM患者空腹血清FFA、胰岛素浓度升高;高浓度FFA使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受损,血糖浓度升高;并且间接反映IR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β-淀粉样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局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目的探讨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对大鼠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μlAβ1-40(10μg/μ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分别于1、4周时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中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Aβ注射1周后,实验组Meynert核、海马区和皮层区均可见一些神经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成团块并见边聚现象,神经细胞有发生凋亡的趋势;4周时可见典型的神经细胞凋亡;突触结构数量减少。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Aβ注入Meynert核能引发CNS神经细胞凋亡和突触结构减少,可能是AD记忆障碍和痴呆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NOS及NO在介导Aβ神经毒性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胍氨酸(AG)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抑制剂7-硝基吲哚(7-NI)对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在体神经毒性的干预,进一步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在Aβ神经毒性和Alzheimer病(AD)发病机制中的介导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生理盐水注射,Aβ1-40注射,AG+Aβ1-40,7-NI+Aβ1-40,花生油(Peanutoil,PO)+Aβ1-40、生理盐水+Aβ1-40共7组,每组5只。观察各组大鼠的Y迷宫学习记忆作业及局部神经元损伤情况。结果Aβ1-40海马组大鼠Y迷宫作业的获得和再现尝试次数均显著增加,分别是(27.8±2.3)和(19.7±4.7)次,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F获得=146.438,P获得=0.000;F再现=113.654,P再现=0.000)。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背侧带受损长度为(1.93±0.26)mm,局部胶质细胞反应明显。AG可逆转Aβ1-40导致的学习记忆和神经元损伤,其获得和再现尝试次数分别为(14.6±4.9)次和(8.5±2.1)次,与Aβ1-40注射组比较明显减少(F获得=146.438,P获得=0.000;F再现=113.654,P再现=0.000)。细胞带受损长度为(0.41±0.21)mm,胶质细胞反应减轻。7-NI则无干预作用。结论iNOS/NO参与了在体条件下对Aβ神经毒性的介导,在A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必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6):573-57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4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身高、体重、腰围、SBP及DBP进行测量,同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等生化指标,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血清SAA、HOMA-I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除年龄、身高、TC、LDL-C外,其余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SAA与体重、BMI、腰围、收缩压、LDL-C、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 SAA水平的检测可能是早期发现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