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抑郁症患者脑的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磁共振技术(MRI)分析抑郁症患者的脑结构改变。方法:以抑郁症患者32例为病例组,正常23例为对照组,作头颅磁共振扫描。结果:病例组第3脑室横径,双侧外侧裂宽度显著增宽,透明中隔至额极距离减少。结论:抑郁症患者额、颞叶均明显萎缩。  相似文献   

2.
多项研究显示,事件相关电位(ERP)可通过无创性检测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进而评估其自杀风险。本文综述了相关的ERP成分在评估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评估自杀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与自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抑郁症与自杀胡泽卿刘协和曹莉萍自杀行为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常见并发症。抑郁症病人中估计50%有自杀(commitsuicide),25%在一生中有未遂自杀,15%最终死于自杀。近年来,自杀预防已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英国政府提出,到2000年总的...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患者脑磁共振质子波谱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质子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能检测到的脑内生化物质及其在抑郁症研究的有关发现。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抑郁症脑影像学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尤其是功能磁共振(fMRI)对抑郁症的研究近况及优势。  相似文献   

6.
老年抑郁症患者脑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研究老年抑郁症患者脑内神经环路物质代谢异常,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2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18名老年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常规磁共振及三维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检查,测量双侧额叶背外侧白质、前部扣带回皮质、杏仁核、海马、丘脑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从)、胆碱(Cho)与肌酸(Cr)的比值,对两组各部位的比值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抑郁症组额叶背外侧白质(2.28±0.32)、前部扣带回皮质(2.19 ±0.39)、杏仁核(1.95 ±0.22)、海马的Cho/Cr比值(2.38 ±0.3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88 ±0.40、1.68±0.30、1.66±0.24、2.0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而丘脑Cho/Cr比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症组前部扣带回皮质(2.08 ±0.26)、杏仁核(2.20 ±0.27)、海马的NAA/Cr比值(2.10 ±0.27)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58 ±0.35、2.52±0.22、2.44±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而额叶背外侧白质及丘脑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额叶背外侧白质、前部扣带回皮质、杏仁核、海马的Cho/Cr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边缘系统-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环路的功能受到影响,该神经环路在老年抑郁症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精神科医生视角,调查我国伴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抑郁症患者的疾病特征、治疗现状以及目前临床诊疗中未被满足的需求。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选取在我国24个省/直辖市的三甲综合医院或精神专科医院精神科工作的医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回顾和临床实践设计电子调查问卷,由专家顾问委员会审核完成问卷设计,采用该问卷收集医生的基本信息、接诊抑郁症患者的构成、接诊的伴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对伴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患者的临床诊疗现况、医生与患者的临床需求和期望。本研究发放问卷317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5.9%。结果 分别有29.2%(61/209)和10.0%(21/209)的医生认为其接诊的抑郁症患者中,>50%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而认为住院抑郁症患者>50%有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医生分别占58.4%(122/209)和16.3%(34/209)。46.9%(98/209)的医生认为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会发展出现自杀未遂的比例在10%~30%。医生认为自杀未遂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既往自杀史...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56例抑郁症与自杀有关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自杀观念的发生率为39.3%,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30.3%。自杀方式以服毒、撞头、自缢为主,自杀时间多发生于夜间,尤其0~8点为著(52.9%),处杀多发生于疾病的急性期(52.9%),缓解期也占一定比例(29.4%)。患者自杀前多有强烈的自杀观念,情绪低落,兴趣减少,睡眠障碍,绝望感。本文针对上述分析,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能够对脑组织进行实时功能显像,可以显示抑郁症患者有关脑区功能活动和神经通路的变化,还可作为一种评估药物疗效及探讨药物治疗机制的手段。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的联系,并探讨了针对家庭暴力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精神疾病中,尤其是抑郁症患者中,自杀意念是普遍存在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本文将从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共病及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性介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应用各项影像学技术,从不同层面对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讨论,对于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指导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的扩大性自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例抑郁症的扩大性自杀案例。结合复习文献,对抑郁症扩大性自杀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和刑事责任能力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地讨论。  相似文献   

14.
脑诱发电位的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抑郁症患者存在着认知功能缺损,不同的临床亚型神经电生理学表现具有显著差异。根据脑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可以探索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贾刚  郑诚  沈怡芳 《四川精神卫生》2015,28(5):附2-附4
<正>每年全世界都会有上百万的人发生自杀。自杀行为(Suicidal behavior,SB)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是从最轻微的只存在自杀意念到最严重的自杀死亡的一个连续谱。Bruffaerts等[1]在研究中建立了自杀模型,根据访谈结果判断划分为只存在自杀意念、有自杀计划、未计划的自杀尝试和有计划的自杀尝试四个类别。近年来自杀问题虽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各部门也在积极努力采取措施预测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与抑郁症患者自杀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家庭暴力与抑郁症自杀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对 72例抑郁症患者 (有家庭暴力组 38例 ,无家庭暴力组 34例 )进行评定和比较 ;将自杀程度分为轻度 (偶尔有自杀想法 )、中度 (频繁有自杀想法 )和重度 (自杀未遂 )。结果  ( 1)家庭暴力与频繁有自杀想法 [比值比(OR) =11.333,χ2 =9.5 2 8,P =0 .0 0 6 ]和自杀未遂 (OR =16 80 0 ,χ2 =11 386 ,P =0 0 0 1)存在关联 ,且OR值随自杀程度的升高而增大 ;不同性别比较 ,家庭暴力与女性频繁自杀想法和自杀未遂均存在关联 ( χ2 =8 2 2 4和 5 4 90 ,P <0 0 5 ) ,仅与男性自杀未遂存在关联 ( χ2 =6 4 2 9,P <0 0 5 )。 ( 2 )有家庭暴力组的总社会支持分 [( 35 32± 9 5 1)分 ]低于无家庭暴力组 [( 39 6 2± 6 74 )分 ,t=2 19,P <0 0 5 ];EPQ的神经质 (t=- 2 6 4 )、精神质 (t=- 2 10 )和消极应对评分 (t=- 2 5 6 )均高于无家庭暴力组 (均P <0 0 5 )。结论 家庭暴力与抑郁症患者自杀呈明显关联 ,且存在性别差异 ;患者的社会支持、个性和应对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此关联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与自杀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抑郁症患者自杀的相关社会、心理影响因素作一综述,并总结其中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静息态磁共振在抑郁症病人中的运用的相关的文章,文中概述了静息态的原理、分析方法并对抑郁症病人阳性发现进行总结。随着新的分析方法不断开发运用,临床研究获得很多有意义的结果。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认为抑郁症皮质一边缘情绪调节网络及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自杀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的389例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杀组171例,非自杀组218例.对两组间的一般情况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青少年儿童抑郁症伴自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自杀...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未遂自杀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140例抑郁症患者的未遂自杀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发现未遂自杀发生率为34.29%。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未遂自杀的48例有以下特点:年龄较大、多有阳性家族史、个人经济收入较低,发病多有诱因、多为急性起病、HAMD睡眠障碍和绝望感因子分较高、迟缓因子分较低、多为单相抑郁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未遂自杀的因素主要为HAMD睡眠障碍、绝望感、迟缓因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