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的患者(观察组)及80例单纯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年龄、病史、LAD、大面积脑梗死、NIHSS评分及短期神经功能好转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AD增大明显,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高,NIHSS评分高、短期神经功能好转率低(P0.05)。结论 Af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易致大面积脑梗死,预后差。应加强房颤致心源性卒中的筛查识别,及时给予相应的抗凝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脑梗死临床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30 d内的死亡风险因素。方法通过32例死亡的大面积脑梗死病例与46例非死亡的大面积脑梗死病例在年龄、性别、高危因素(房颤、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及临床特征(梗死面积、NIHSS评分、GCS评分、意识障碍等)和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结果死亡组在年龄、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G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房颤以及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等所占比例明显较高,并且发现受累面积大于大脑中动脉(MCA)分布区者死亡风险大。结论在大面积脑梗死病人中年龄大于75岁、梗死面积大、神经功能缺失严重、伴房颤,肺部感染以及肾功能不全者病死率高,因此及早识别,重点干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伴房颤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患者的预后,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0例我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有房颤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房颤患者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随访3个月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2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10例伴房颤,发生率8.3%。单因素显示房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史、Hcy、LDL-C、TC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既往糖尿病、脑血管病史,LDL-C升高是伴房颤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非房颤组总有效率为90.9%,NIHSS评分(5.65±1.46)分,明显高于房颤组的70.0%、(3.34±1.5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S F-36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房颤组较房颤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伴房颤脑梗死的发生,年龄大,既往糖尿病、脑血管病史,LDL-C升高是伴房颤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该类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比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的有关因素.方法 对25例大面积脑梗死死亡和43例非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卒中危险因素(心房纤颤、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临床特征[梗死面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死亡组的年龄、NIHSS评分显著高于、GCS评分显著低于生存组;有心房纤颤及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病灶面积> MCA分布区的比率亦显著高于生存组(均P<0.05).结论 年龄、心房纤颤、梗死灶面积、病情以及并发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是影响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伴认知障碍患者DSA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据脑梗死急性期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情况不同分为研究组(97例)、对照组(128例); 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及全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脑梗死急性期伴认知障碍患者DSA影像学表现(颅内外动脉硬化、闭塞、狭窄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关键部位脑梗死、分水岭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及合并脑白质高信号患者更为多见,其MCA、ICA狭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侧支循环不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关键部位脑梗死、分水岭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及合并脑白质高信号患者更为多见,其脑动脉狭窄率较无认知障碍患者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PFO)的隐源性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 C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9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确诊为PFO的患者,筛选出122例存在隐源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头颈血管影像学检查表现将其分为主动脉弓斑块(Aortic arch atheroma, AAA)合并PFO组、轻度动脉硬化(Mild atherosclerosis, MSA)合并PFO组及单纯PFO组,比较3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与AAA合并PFO组及MSA合并PFO比较,单纯PFO组患者年龄更小,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既往脑卒中病史比例更低,反常性风险栓塞评分量表(Risk of paradoxical embolism, RoPE)数值更高(P<0.05)。影像学上AAA合并PFO组患者与MAS合并PFO组及单纯PFO组比较,其梗死灶数量更多,小病灶及累及两根以上血管和同时累及前后循环的比例更高,而MAS合并PFO组及单纯PFO组中梗死灶数量更少,大病灶及累及单根血管的比例更高(P<0.05); 单纯PFO组病灶分布于后循环的比例高于AAA合并PFO组(χ2=4.854,P=0.028); MAS合并PFO组及单纯PFO组中梗死灶数量、大小、累及的血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O引起的反常栓塞及主动脉斑块脱落栓塞可能是引起CS的重要病因,CS患者的梗死灶影像学特点能作为寻找隐源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8年来收住的925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皮质梗死相关,且大面积脑梗死是其中最强的危险因素,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前是否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半年),病后是否使用抗凝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药,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二尖瓣病变,既往有无脑梗死病史无关。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合并房颤疑为脑栓塞或皮质梗死病人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青年隐源性脑梗死(cryptogenic cerebral infarction,CCI)合并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患者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方法选取27例18~55岁CC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心脏MRI检测其PFO存在情况,根据结果分为PFO组和非PFO组,对比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特点差异。结果 27例中青年CCI患者中PFO阳性者13例(48.15%),阴性者14例(51.85%),PFO阳性者房间隔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缺损及动态血流信号。PFO组患者具有较低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及颈动脉斑块、脑动脉狭窄阳性构成比,其脑梗死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阳性构成比较高,MRI示其脑梗死病灶主要分布于前循环,以单血供区、﹤2 cm的单发小穿支梗死为主,但两组间各临床资料及梗死灶分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青年CCI合并PFO发生率较高,多无典型的临床及梗死灶影像分布特征,心脏MRI技术可以作为其检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单纯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2694例脑梗死患者中,经MRI确诊的16例急性单纯胼胝体梗死患者(单纯胼胝体梗死组)和同时期42例合并有颅内其他部位梗死的复合胼胝体梗死(复合胼胝体梗死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表现等,分析单纯胼胝体梗死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1)急性单纯胼胝体梗死占同期脑梗死发生率的0.59%(16/2694),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病变血管以大脑前动脉最多见;临床以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2)与复合胼胝体梗死组相比,单纯胼胝体梗死组中既往有脑梗死病史的占比少(31.3%vs 66.7%,P 0.05);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长(68.3±12.7h vs 16.4±10.2h,P 0.05);肢体单瘫更多见(69.2%vs 28.0%,P 0.05),肢体肌力NIHSS评分低(1.6±0.4 vs 3.6±0.8,P 0.05);大脑中动脉受累的占比少(62.5%vs 90.5%,P 0.05);预后更好(93.8%vs 61.5%,P 0.05)。结论急性单纯胼胝体梗死发生率低,常伴有多种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以肢体单瘫、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122例,其中肺部感染组61例,非感染组61例,回顾性分析2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2组年龄、住院时间、NIHSS、卒中病史、意识障碍、延髓麻痹、卒中类型、侵入性操作、糖尿病、COPD、低蛋白血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性别、卧床、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房颤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好转、治愈率均小于非感染组,恶化、自动出院例数大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住院时间、NIHSS评分、既往卒中病史等11项;此外,肺部感染会明显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故应重视肺部感染并尽量控制危险因素,从而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颈内动脉急性闭塞致大面积脑梗死侧枝循环建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9例经诊断为颈内动脉急性闭塞致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颅CT、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心电图检查,同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结果一级侧枝循环建立与糖尿病显著相关(P 0. 05),与房颤、高血压、吸烟、NIHSS评分无关(P 0. 05)。二级侧枝循环建立与房颤、高血压、糖尿病、吸烟、NIHSS评分均无关(P 0. 05)。心源性脑栓塞导致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与脑疝显著相关(P 0. 05)。TCD评估一级侧枝循环的建立与MRA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 656,P 0. 05)。结论糖尿病可促进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一级侧枝开放。心源性脑栓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易发生脑疝。TCD可以较好评估颈内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的大面积脑梗死的一级侧枝循环建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10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Ang-1水平检测,同时采集相关的临床资料。病例组入院时进行NIHSS评分,将NIHSS评分5分者定义为病情轻度组,5~15分为病情中度组,≥16分为病情重度组。病例组90 d后随访行mRS评分,将mRS评分≤2分者定义为预后良好组,2分者定义为预后不良组。结果病例组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均P0.01)。病情轻度组患者血清Ang-1水平[(1.12±0.35)ng/ml]与病情中度组[(0.96±0.39)ng/ml]、病情重度组[(0.76±0.49)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进一步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Ang-1水平呈负相关(r=-0.267,P=0.002)。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纤颤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清Ang-1水平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显著降低(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及血清Ang-1水平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密切相关(均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Ang-1水平较低,且血清Ang-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90 d预后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神经缺损程度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方法 筛选符合条件的2017年10月-2018年5月在铜陵市立医院住院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1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DM性脑梗死患者(DM脑梗死组)43例及NDM性脑梗死患者(NDM脑梗死组)69例,收集2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生化检查指标、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结果 2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比较,DM脑梗死组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比例、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NDM脑梗死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入院临床神经缺损程度比较,DM脑梗死组入院NIHSS≤4分患者与NDM脑梗死组入院NIHSS≤4分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比较,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62.79%,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率20.93%、混合血管病变率30.23%; N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40.58%,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率57.97%、混合血管病变率20.30%,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糖尿病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脑梗死患者多伴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入院临床神经缺损程度相对轻,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多以混合血管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HT)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早期识别、预防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CBM数据库,筛选非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HT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脑屏障通透性与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绵阳市盐亭县人民医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且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共76例,随访3个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佳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血脑屏障通透性等。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后共有8例患者失访,其中mRs评分为良好(0~1分)共32例,为预后良好组,余为预后不佳组(2~6分)共36例; 2组患者性别、BMI、梗死部位、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发病时间、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应用药物、基线NIHSS评分、Cr,BUN,HDLc,LDLc,PLT,HGB,APTT,D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 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房颤史的比例、UA水平与预后不佳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AUC无明显差异(P>0.05); 预后良好组患者Ktrans及VP与预后不佳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90,P=0.026)、Ktrans(OR=1.104,P=0.005)为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VP(OR=0.556,P=0.022)为保护因素。结论 血脑屏障通透性为影响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白质病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脑白质病变组(115例)和无脑白质病变组(167例),对2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房颤、高血脂)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全部患者随访90d,评价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脑白质病变组和无脑白质病变组男女比例及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白质病变组糖尿病、高血压、房颤、高血脂的发生率及预后不良率、病死率显著高于无脑白质病变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若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脑白质病变,需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病因分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5月-2017年5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病例共120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CS)评分,分析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同时进行病因分型,分析各亚型所占比例,并明确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9%(228/1200),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占31.6%(72/228),心源性栓塞(CE)占28.9%(66/228),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占18.9%(43/228),其他原因(OE)占15.8%(36/228),原因不明型(UE)占4.8%(11/228)。(2)对两组各因素行χ2检验或t检验,发现房颤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病史、大动脉病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Hcy)、血红蛋白浓度;冬季、感染、吸烟、年龄等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进一步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动脉病变、房颤病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Hcy)、血红蛋白浓度等6个因素与脑梗死进展有显著相关。结论高海拔地区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最易发生进展,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动脉病变、房颤病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Hcy)、血红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Org10172治疗急性卒中试验分型(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急性脑梗死为根本死亡原因的7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TOAST分型方法进行亚组分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型)、心源性栓塞型(CE型)、小动脉闭塞型(SVD型)、其他原因型(ODC型)及不明原因型(UND型)。比较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特征。结果(1)LAA型死亡构成比(55.1%)最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LAA型住院病程最长(4.55±4.34)d,高血糖、高血脂、既往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及胆固醇水平高于其他卒中亚型;CE型以女性为主,死亡年龄最高(73.68±9.82)岁,主要分布于75~84岁,D-二聚体升高、既往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及心衰患病率高于其他卒中亚型,且心房纤颤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中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亚型相比,SVD型男性、入院时高血压、吸烟史所占比例最高。(3)住院期间并发症在不同病因分型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梗死部位方面,CE型以前循环为主,LAA型及SVD型则以后循环为主(均P<0.01);LAA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脑疝和脑干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型主要死于脑疝,SVD型主要死于脑干梗死(P<0.01)。结论不同TOAST分型死亡患者在基线特征、梗死部位、直接死亡原因方面均存在差异,临床中需加强对患者病因分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对高危患者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的基线情况与其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静脉溶栓后24h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减少≥4分或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完全消失视为有效,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房颤、吸烟,发病至溶栓的间隔时间,溶栓前平均动脉压、溶栓前血糖、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药物类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与溶栓早期治疗效果有关的因素.结果 静脉溶栓早期有效率为40.8% (29/71).有效组在3h内接受溶栓的患者比率高于无效组(55.2% vs 21.4%,P=0.003),而心房颤动的比率低于无效组(6.9% vs 26.2%,P=0.03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3 h)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独立相关(OR =0.161,95% CI:0.148-0.533,P=0.003),而心房颤动则是其危险因素(OR=8.666,95% CI:1.482~ 50.688,P=0.017).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与发病至溶栓间隔时间及是否伴心房颤动相关.  相似文献   

20.
The goals of the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importance of brainstem infarction (BSI) in recurrent noncardioembolic ischemic stroke and to examine the relevant clinical background.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for 655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cute noncardioembolic infar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4 to August 2010.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irst-stroke (n = 592) and recurrent-stroke (n = 63) groups. Acute infarcted lesions were explored on MRI, and clinical background factors including age, sex, smoking, atrial fibrillat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ypertension, hyperlipidemia and diabetes mellitus (DM) were assessed. The frequency of BSI in the recurrent-strok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first-stroke patients (30.2 vs. 14.9%, p = 0.0033). No other clinical background factors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ly the frequency of DM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four subgroups formed based on stroke recurrence and BSI (p < 0.0001): DM was present in 63.2% of recurrent-stroke patients with BSI, 54.5% of first-stroke patients with BSI, 27.4% of first-stroke patients without BSI, and 20.5% of recurrent-stroke patients without BSI. We conclude that the brainstem is at high risk for recurrent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D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