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应用双功能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对3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脑血流动力学的检测,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频谱形态,第二峰高于第一峰20例,第一峰高于第二峰6例。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增高P<0.001。椎动脉(VA)的PI升高P<0.001。而基底动脉(BA)Vs、Vd、Vm及PI、RI均有显著差异P<0.05和P<0.001。我们认为TCCD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管病变的程度,也可对冠心病患者并存脑动脉硬化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我院1991年8月至1992年12月间22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经TCD检测的结果,并观察了进行微导管栓塞(DSA)治疗前后TCD的变化,结果为:①检出供血动脉51支,平均每例2、3支。检测供血动脉TCD与DSA造影结果相符率为95.5%。②4例TCD诊断困难,均为轻度者,确诊率为81.8%。③本组血流速度增高平均为126.7±33.4(cm/sec),PI降低,平均为0.51,频谱异常占81.8%,声频异常占63.6%。④经栓塞治疗后,TCD改变明显,血流速度平均降低29.2(cm/sec),PI升高0.25,频谱及声频均有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
TCD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疮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况,方法;利用经颅我镨勒(TCD)测定纤斑疮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脑血管收缩峰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舒张比值(S/D)、血管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红斑狼疮患者无Vs、Vm是否升高,各脑血管Vd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快(P〈0.01),PI、RI显著降低(P〈0.01),突出表现为低的TCD频谱改变。结论:红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发热性惊厥患儿是否伴有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技术,测定36例发热惊厥患儿(观察组)及45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脑底动脉血流速植和频谱形态。结果:观察组的动脉血流速值收缩期最大峰流速(Vs)、舒张未期峰流速(Vd)和平均峰流速(Vm)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值异常率为100%。结论:发热性惊厥患儿惊厥时脑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失碳长春碱(NVB)加顺铂(DDP)与长春花碱酰胺(VDS)加顺铂两种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对收治的76例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38):NVB 25mg/m^2+生理盐水80~100ml于第1天,第8天或第5天静注,DDP80~100mg/m^2+2.5%氯化钠250~500ml于第1天或分5d静点。B组(n=38):VDS  相似文献   

6.
妊高征患者脑血流变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35例妊高征患者(观察组)及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搏动指数(PI)。结果显示:观察组中的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脑动脉Vs、Vd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观察组各条脑动脉的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条动脉P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观察36例妊高征患者眼底,仅3例中度及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眼底血管有痉挛表现。说明:TCD能检测妊高征患者脑血管痉挛所致血流速度改变,表现为血流速度加快,脑血管舒缩功能降低。TCD能早期提供妊高征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资料,避免脑血管病危及孕妇安全。因而可作为妊高征患者预防脑血管并发症的监测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目的:探索超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对125例颈椎病患者的检测,共诊断了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从中筛选出34例单侧椎动脉内径<2.8mm之狭窄患者,对其狭窄侧和健侧椎动脉血流参数(PSV.Vm.EDV.PI.RI)作了统计学检查。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在超声的特征性表现为:(1)二维图像:椎动脉“匀称性”狭窄,内径<3mm;椎动脉椎骨段走行弯曲;(2)频谱多普勒:PI、RI增高:颈段PI>1.50,RI>0.74;椎骨段PI>1.30,RI>0.72。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在狭窄的基础上流速降低:椎骨段PSV<35cm/s,Vm<20cm/s,EDV<10cm/s;及其椎动脉频谱形态异常;(3)彩色多普勒:椎动脉血流束变细,供血不足时调低彩色增益才能显示血流束。结论:结果证明二维声像图加CFM及PW对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确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检查技术观察一组共30例高血压病人脑动脉血流频谱图。其中Ⅱ期高血压21例,Ⅲ期高血压9例;与非高血压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病人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显著降低(P<0.001),血流脉动指数(PI)明显增高(P<0.001),同时伴有血流频谱形态的显著异常;高血压病史愈长,脑血管并发症愈多,PI值愈高,Vm愈低。认为TCD技术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测手段,能较为客观地评价高血压病人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预测与防止中风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飞行中实施M-3动作时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测量32名战斗机飞行员在地面+1Gz条件下实施M-3动作时CCA收缩期峰1速度(Vs1)、收缩峰2速度(Vs2)、舒张峰速度(VD)、舒张末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流量(V)、心率(HR)、心水平收缩压(HSP)、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参数。结果:与动作前平静状态参数比较,Vs2、VD、Vm、V和HSP分别提高41%、31%、23%、26%和56%(P<0.01),RI和PI分别降低7%和26%(P<0.01),Vm与V间呈正相关(r=0.69,P<0.05),Vs1、Vd和HR与平静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3动作能增加静脉回心血量,提高大动脉血压,加快CCA的Vs2、VD和Vm值,降低脑血管阻力,有利于维持脑部供血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病血浆内皮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血浆内皮素(ET)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损伤神经系统的机制和对ACVD病因学、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74例ACVD患者血浆ET浓度,并以30例年龄相近的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ACVD组ET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31.47,P<0.001);脑出血、脑梗塞和脑出血加脑梗塞各组间年龄与性别无显著差别(P>0.05)。表明ACVD的发生与发展与ET有关。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性脑出血经颅多普勒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的脑血流的变化。方法 :对 6 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和 6 0例健康对照组使用TCD测定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Vm)及脉动指数 (PI) ,观察其参数有无差异性。结果 :在血肿量 <2 5ml出血患者组中 ,病灶区Vm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血管P <0 0 5或 <0 0 1,而患者组中出血半球与未出血侧比较P <0 0 5。大量出血组的出血侧Vm低于中量以及小量出血组Vm ;PI值大量出血组高于中量以及小量出血组 ,P <0 0 5。结论 :应用TCD检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变化 ,某些参数与出血量有高度相关性 ,TCD所测得脑血流参数值可间接推断出血量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后颅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8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急性单侧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和搏动指数均显著低于健侧(P<0.001).在侧支循环开放中,前交通动脉开放占48.53%(33/68),后交通动脉开放为42.65%(29/68),眼动脉参与的侧支循环占32.35%(22/68),无交通支开放14.71%(10/68).患者颅内侧支循环开放,侧支途径两支以上者、患侧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60 cm/s者,临床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的血流状况,可以快速方便地评价颅内侧支循环状态,对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治疗方法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We report and discuss a case that illustrate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ultrasound in a patient with cirrhosis. A 43-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acute decompensation of cirrhosis with hepatic encephalopathy,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CD showed low diastolic flow velocities and high pulsatility index (PI) consistent with increased cerebrovascular resistance (CVR). The flow velocities and PI normalized over a period of few days and correlated well with neurological improvement after treatment. Subsequently, the patient developed a larg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mass effect. The TCD measurements i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were similar to those with cirrhosis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However, the windkessel notch in the systolic phase of TCD waveform, related to the distensibility of arterial wall, was absent during rai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The absence of a windkessel notch may help to differentiate a high downstream resistance due to raised ICP from increased CVR.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08例50岁以上的VBI患者与同年龄段83例正常人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TCD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VBI组VBA的Vm减低者占27%(29/108),Vm增高者占32%(35/108),Vm正常者41%(44/108),巳VBI组的PI普遍升高(P<0.01~<0.05),为排除年龄因素对血流阻力的影响,将VBI组与对照组分为50岁以上组和60岁以上组VBA的PI进行比较,亦证实VBI组VBA的PI普遍升高(P<0.01~<0.05),提示VBA血流阻力升高、血管顺应性明显减低是VBI患者的病理性特征之一,并认为VBI患者VBA的TCD基本特征是血流阻力升高和/或伴有血流速度减低或增高,可分为高流速高流阻、低流速高流阻以及正常流速高流阻三型。为此,本文作者认为TCD在诊断VBI时不仅应注意Vm值的变化,更应注意PI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前后TCD参数的变化,研究该手术对脑灌注的影响。方法:动态监测66例发病24小时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并于入院时及入院后第2、4、6、12天行TCD监测,其中36例入院24小时内接受血肿抽吸引流术(手术组),30例行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血压逐渐下降,手术组血压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第12天收缩压差异显著(P〈0.01)。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流速呈先降后升,双侧动脉指数(PI)值呈先升后降。手术组第6天MCA流速即开始升高,PI值降低,且在第12天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MCA流速于第6天内呈下降改变,而第12天开始升高,PI值改变与之相反。手术组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脑灌注。  相似文献   

16.
TCD在兔不完全性脑缺血动物模型脑血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兔不完全性脑缺血时的脑血液动力学变化,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脑缺血动物模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新西兰兔56只,分别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放血制成不完全性前脑缺血模型,使用TCD于术前、术后立即、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CA)、双侧颈内动脉终末段(ICA)及基底动脉(BA),记录血流频谱,计算各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期末流速(Vd0、平均流速(Vm)及脉动指数(PI)。结果:术后所有动物ICA血流信号消失,BA各时段的Vp、Vd、Vm均较术前明显增快(P<0.01),PI降低(P<0.01),部分动物(23只,占41.1%)可见湍流频谱并可闻及血管杂音。术后48小时BA的Vp、Vd、Vm均较术后立即检测有所下降(P<0.05),PI回升(P<0.01)湍流频谱及血管杂音减少。结论:TCD可用来客观地观察和评价脑缺血兔的动物模型成功与否及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尚可作为疗效判断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脑栓塞病人急性期TCD异常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栓塞病人急性期TCD检测在病人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34例大脑中动脉(MCA)栓塞病人在病后次日行TCD检查,分析TCD参数变化与病人病后30d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侧MCA32%无血流(11例),15%血流不对称(5例),53%血流正常(18例)。梗死侧MCA无血流者9/11(82%)预后差,而MCA血流正常者仅4/18(22%)预后差,两者差异显著。与预后好者比较,预后差者双侧MCA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FV)显著下降,博动扩(PI)显著增高。结论 脑栓塞病人急性期行TCD检测有助于病人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袁丰莲 《中国康复》2007,22(4):247-24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特点,筛选对于诊断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TCD检测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收缩期峰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脉动指数(PI),着重对血管反应性进行观察。结果:86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为中轻度31例,中度17例,重度1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共计65例为颅内动脉狭窄组(狭窄组),无动脉狭窄21例为无狭窄组。狭窄组患者大脑中及前动脉血管反应性明显低于非狭窄组(P〈0.05);轻、中度患者Vp、Vd、Vm、RI及PI与非狭窄组比较无明显改变,重度患者则可见Vp低于非狭窄组(P〈0.01)。结论:TCD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与MRI及血管造影取长补短,可提高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率,并可作为ICVD高发人群筛选工具。血管反应性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指标,血流速度只能起参考作用,不能作为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依据及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颅脑手术中判断急性脑膨出原因的价值.方法 对32例颅脑手术过程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患者进行术中超声探查,确认是否有颅内出血、脑组织挫伤或弥漫性脑组织水肿发生,并记录出血灶和脑组织挫伤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回声特点.结果 32例中,术中超声发现颅内异常28例,包括颅内出血21例、脑组织挫伤4例及弥漫性脑组织水肿3例;其中6例术后经CT证实,其余均在术中得到证实并在超声引导下将血肿或挫伤灶清除.4例患者术中超声未发现颅内异常,术后经CT证实.结论 术中超声可清晰显示并准确定位颅内出血和脑组织挫伤,为急性脑膨出的病因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并可指导术者选择适当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