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测量骨密度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用DXA(前后位扫描)与QCT测量5具猪腰段脊柱中20个椎骨,将各自得到的骨密度与对应灰重密度比较(DXA骨密度对应椎骨灰重密度,QCT骨密度对应椎体灰重密度)。结果QCT骨密度与灰重密度线性相关性较好(松质r=0.80,皮质r=0.79,P<0.01),DXA骨密度较差(r=0.41,P>0.05)。结论QCT测量骨密度较DXA准确。  相似文献   

2.
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牵张成骨的骨形成过程及机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8只3月龄健康幼年山羊,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实验动物模型,成模后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2只,第1组动物在牵张完成后1周处死,第2组在牵张完成后2周处死,第3组在牵张完成后4周处死,第4组在牵张完成后6同处死。对新生骨的组织学、影像学及骨密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动物的右下颌骨均延长了大约10mm,组织学证实牵张区确有新骨形成。随着固定期时间的延长,X线检查和骨密度测试结果显示新骨组织中骨密度逐渐增高。牵张器相接触一侧的新生骨的骨质成骨较差。结论山羊是一种较理想的对牵张成骨进行模拟性研究的实验动物,采用与牵张方向一致的牵张器施力方向可以避免侧向力的产生,从而提高术后成骨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的准确性。方法:选择10头健康生猪的腰椎椎体作为研究对象,去除周围软组织及附件,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与定量CT测量骨密度,将测得的骨密度与椎体灰化后的灰重及灰重密度对比。结果:猪的腰椎椎体的体积骨密度偏离度与皮质骨密度偏离度、松质骨密度偏离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骨密度、松质骨密度、总骨矿含量、面积骨密度与灰重、灰重密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DXA与QCT均为测量骨密度的有效方法,而QCT松质骨密度更接近灰重密度,能够更好的反应骨质疏松的骨代谢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中老年人腰椎正位及左股骨上端骨密度(BMD)的变化.并探讨不同部位测量点骨密度结果对骨质疏松(OP)诊断的影响,方法采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reng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656例年龄在40~83岁之间的中老年人进行骨密度测定。按年龄、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随年龄增长各部位骨密度下降。但骨量丢失的起始时间及丢失速度不同。各组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高于髋部骨密度值.各部位骨丢失以ward’s三角区最高。结论骨质疏松的栓出率取决于受栓部位。捡出率最高的部位是股骨上端ward’s三角区.最低的部位是腰椎(L2~L4),提示ward’s三角区是诊断骨质疏松较敏感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健康中老年人椎体骨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对130例50岁以上健康体检中老年人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椎体骨密度(BMD)值再行胸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测量T10-12及L1椎体CT值对2种方法的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所有中老年人按年龄分为50~<55岁、55~<65岁、65~<87岁3组,比较各组间及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CT值。结果 50~<55岁、55~<65岁组男、女T10-12及L1椎体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5~<87岁组女性T10-12及L1椎体CT值均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55岁组及55~<65岁组比较;65~<87岁组男、女T10-12及L1椎体CT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MD值与T10...  相似文献   

7.
下颌骨骨膜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膜牵张诱导成骨在不做骨皮质切开的情况下是否可用于口腔颌面部成骨。方法选成年健康遵义地区产山羊9只,用自制的骨膜牵张装置分别固定于山羊的两侧下颌骨体部,不做皮质骨切开,使牵张器对一侧骨膜施以牵张力,而另一侧不加力,分别在实验后第30、45和60天处死山羊,对标本分别以游标卡尺测量其新生骨厚度。结果实验侧术后均有新生骨组织,而对照侧未见有新生骨组织厚度变化。结论对山羊下颌骨在不做骨皮质切开的情况下进行骨膜牵张有新骨生成,对口腔颌面部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晓东  王风  朱敏嘉  黄忠  陈友华 《广西医学》2002,24(12):1923-1926
目的:评估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455名健康人群采用双级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5岁作为一个年龄段。结果:骨峰值年龄分布:男性髋部骨峰值年龄在40-44岁,腰椎在35-39岁,前臂在30-34岁,女性髋部、腰椎、前臂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60岁后OP患病率男性43.75%,女性72.30%,女性峰值骨密度水平较上海等地区低(P<0.05),男性较南京地区、广州地区低(P<0.05)。结论:南宁市健康人群较低的峰值骨密度水平和老年人较高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除与所使用的仪器型号有关外,可能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职业、运动等等环境因素有关系,提高峰值骨密度和对骨质疏松骨折的高危人群进行防治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主诉腰痛女性患者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主诉腰痛女性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测量的临床意义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采用扇形束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主诉为腰痛的女性患者的腰椎和髋部BMD,并与对照组的BMD比较,同时比较其相应骨质疏松(OP)患病率。结果临床主诉以腰痛为主的女性病人腰椎及髋部BMD比以关节痛或全身痛为主诉者的低,(P<0.05);主诉腰痛者各骨骼部位的OP检出率明显高于关节痛或全身痛者,且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是女性腰痛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腰痛患者OP患病率较高;腰椎BMD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1)目的 应用牵张成骨技术延长狗下颌骨动物模型,了解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及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生成规律。(2)方法 8只成年狗,按不同的牵张期和固定期分为4组,每组2只,于下颌第一磨牙后区,行下颌骨体部骨切开术,安置骨支持式口腔外部牵张器,潜伏期固定7d后牵引,每天延长1mm,分2次进行,分别于第3,10,20和20天停止牵张,并固定,分别于牵张期开始,结束及固定期结束摄取X线片,固定期结束时处死动物,取牵张区新骨行组织学检查。(3)结果 4组动物下颌骨分别成功延长了3,10,20和20mm,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可见骨样组织、编织骨和板层骨形成,过渡及改建过程,并有软骨内骨化现象。(4)结论 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其牵开区可得到良好的骨生成,新骨以膜内成骨为主。软骨内成骨为辅。  相似文献   

11.
新生骨移植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骨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组织学变化。方法 :12只大耳白兔行单侧胫骨牵引 ,延长 14mm后 ,截取 1.2cm× 0 .5cm× 0 .5cm大小的新生骨修复左侧下颌骨缺损为实验组 ,对侧为自体髂骨移植作对照。结果 :组织学研究表明 ,实验组移植后早期成骨现象更加明显 ,但 12周后两者对兔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情况已无明显差别。结论 :本实验表明 ,新生骨可以作为下颌骨缺损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家兔股骨骨缺损行牵拉成骨的模型;观察淫羊藿苷对牵拉成骨后新骨形成的影响,寻找促进牵拉区快速成骨的方法。【方法】骨缺损造模成功后,安装外固定支架,将造模成功的24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骨牵拉间隙区局部注射淫羊藿提取物淫羊藿苷液,对照组局部注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剂量均为100μg/kg),于静息期后第0、1、4、6周拍X片,在牵拉期后第6周对标本进行micro-CT骨扫描检测,观察2组成骨质量,比较新骨区骨矿含量、骨密度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影像表现及骨矿含量、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成骨速度与质量皆优于对照组。【结论】初步探索出家兔股骨牵拉成骨实验造模的方法;淫羊藿苷能促进牵拉成骨新骨形成的成骨速度与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SD大鼠牵张成骨模型,从影像学角度探索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牵张过程中骨形成质量的影响。【方法】24只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骨碎补总黄酮(剂量为77.125 mg/kg)及生理盐水灌胃8周,术后7 d,以0.2 mm速度牵张20 d,术后8周拍片,处死取材并行标本Micro-CT扫描,观察2组X线Lane-Sandhu评分差别,并比较2组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结果】实验组X线Lane-Sandhu评分,Micro-CT扫描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以提高大鼠牵张成骨过程中骨形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2-2014年入住我院的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76例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且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实验对象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程、绝经时间等的骨密度以及骨质疏松发病率情况。结果两组受试人员各年龄段骨密度值以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各病程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将年龄作为控制因子,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骨密度与绝经年限负相关(r=-0.22,P0.05),与绝经年龄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腰椎的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但还是和正常人群相仿。而对于女性患者来说随着绝经年限的延长,其腰椎的骨密度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Neu Viz16螺旋CT对髋部不同空间位置骨松质进行骨密度测定,通过骨密度角度探讨内固定术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髋螺钉位置的合理安放。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患者与50例健康人采用Neu Viz16螺旋CT进行双侧髋部扫描并测定从髋螺钉入口至股骨头的CT值。对股骨头内密度较高的压力骨小梁及其内、外、前、后方五个区域的骨松质做定量CT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从髋螺钉入口内侧到股骨头下区域的CT值为负值。骨折组PCT及其内、外、前、后侧的定量CT骨密度分别为(230.72±55.54)、(65.13±25.32)、(38.51±21.98△)、(78.95±25.98*)、(79.07±19.92*)mg/cm3,而对照组分别为(297.35±43.32)、(84.21±27.90)、(70.03±20.71)、(99.82±27.31#)、(98.71±29.58#)mg/cm3。两组PCT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其周围4个区域(P0.01)。骨折组5个区域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骨密度角度进行分析发现,从髋螺钉入口至股骨头下这一区域的组织密度较软组织密度更低,因此对置入的髋螺钉无锚定力量。骨小梁作为髋部密度最高的骨松质,对髋螺钉锚定力量发挥最主要作用。在股骨头外上方、前方及后方3个范围内,骨松质密度显著低于压力骨小梁是髋螺钉发生切割的危险区域。患者中尤其以老年患者为主可能发生严重的骨小梁退变,选择正确放置髋螺钉的位置对促进骨折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及受损功能恢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素(rhPTH)促进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制备兔下颌骨缺损模型;对照组术后隔日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实验A组和实验B组术后分别隔日皮下注射rhPTH10μ g和rhPTH 25μg,各组分别于术后1、2、3、4周处死实验动物,行缺损区骨组织影像学观察,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学分级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1、2周时下颌骨缺损区就有骨基质生成,成骨更活跃,骨小梁排列整齐,钙化均匀,随着给药时间延长,各组术后缺损区骨密度逐渐增加;实验B组新骨组织中成骨细胞数量和骨小梁密度增加明显,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新骨组织内炎细胞浸润程度超过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rhPTH后可能通过增加成骨细胞数量和功能活性而发挥促进颌骨再生效应,隔日皮下注射rhPTH 25μg 的成骨促进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用人工合成材料多孔磷酸三钙陶瓷(PTCP)及磁性多孔磷酸三钙陶瓷(MPTCP)颗粒植入大白鼠股骨骨钻孔中(直径3mm),经4个月定期组织切片、扫描电镜观察及组织切片新骨形成定量分析表明,两种陶瓷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在体内发生降解。MPTCP陶瓷促进新骨形成的能力优于PTCP陶瓷,成骨方式不变即软骨内成骨。新骨形成定量分析法简便实用;有助于类似实验模型切片中组织构成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