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40例(40眼),行患眼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术后继续药物治疗。结果:28例28眼1次手术,结膜瓣遮盖良好,角膜溃疡治愈;6例6眼1次手术,1周内结膜瓣脱落或溶解,继续用药10天~2个月角膜溃疡治愈;4例4眼1次手术,1周结膜瓣脱落或溶解,经2次手术,结膜瓣遮盖良好,角膜溃疡治愈;2例2眼1次手术,1周内结膜瓣脱落或溶解.治疗过程中角膜溃疡穿孔,眼内容物脱出.而行眼内容物剜出术。40例40眼通过结膜瓣遮盖总治愈38例38眼,治愈率95%。结论:角膜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是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适合基层医院,可以尽可能挽救眼球,保留残存视力,为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术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09-06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22例22眼。其中感染及外伤性角膜溃疡20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溃疡1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溃疡1眼。对上述患者行病灶清除+结膜瓣遮盖术治疗,彻底切除病灶,依病灶大小自患眼角膜上方切取游离结膜瓣或带蒂结膜瓣缝合于植床,术后针对原发病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结果16例16眼患者1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4眼术后结膜瓣回退,再次行结膜瓣遮盖加睑裂缝合术,1眼结膜瓣再次脱落,改行板层角膜移植术;I眼反复行结膜瓣遮盖术3次,最终角膜植片完全自溶。20眼通过结膜瓣遮盖术达到治愈角膜溃疡,保存眼球的目的。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可作为应急方法治疗角膜穿孔、控制炎症,从而保存眼球,为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术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40眼)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行病灶清除+结膜瓣遮盖术治疗,据角膜溃疡的位置以及有无角膜穿孔采用略有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针对原发病行进一步药物治疗。结果 33眼1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7眼术后结膜瓣回退,再次行结膜瓣遮盖术,5眼溃疡修复,2眼反复行结膜瓣遮盖术3次,最终角膜自溶。溃疡愈合有效率达95%。38眼通过结膜瓣遮盖术达到治愈角膜溃疡,保存眼球的目的。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不能开展角膜移植的基层医院,可以控制炎症,保存眼球,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谯雁彬  易虹  聂昕 《重庆医学》2015,(34):4824-4826
目的 评估应用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眼科应用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的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23例23眼.其中,感染及外伤性角膜溃疡18例,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2例,粥样角膜溃疡3例.术后针对原发病进一步药物治疗.结果 22例22眼患者通过1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1例1眼单胞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术后发生结膜瓣回退,需再次行结膜瓣遮盖术加睑裂缝合术.23眼通过结膜瓣遮盖术均达到了治愈角膜溃疡目的.结论 对于某些通过药物和羊膜移植术治疗效果差的难治性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术因其具有有效控制炎症、促进角膜溃疡愈合、保存眼球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膜瓣遮盖联合睑裂缝合术予规范化药物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3年7月本院住院并诊断为难治性角膜溃疡患者37例37眼,将其分为对照组17例17眼、观察组20例20眼,对照组实施结膜瓣遮盖联合睑裂缝合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结膜瓣遮盖联合睑裂缝合术及规范化药物治疗干预,术后6个月复诊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18例(占90%),好转2例(占10%),对照组治愈9例(占52.9%),好转4例(占23.5%),无效4例(占23.5%),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膜瓣遮盖联合睑裂缝合术治疗难治性角膜溃疡,予规范化药物治疗干预,能明显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结膜遮盖术治疗严重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对18例(18眼)确诊为严重角膜溃疡的患者采用自体结膜遮盖术治疗,随访6~24月,平均12个月,观察疗效并进行分析.结果:16例(88.9%)患者1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2例(11.1%)术后结膜瓣回退、角膜后弹力层膨出,再次行结膜瓣遮盖 睑裂缝合术,溃疡修复.全部18例严重角膜溃疡患者结膜瓣与角膜病灶粘着愈合,3~6个月后取盖,溃疡面全部愈合,视力不同程度回升,很好地保存了眼球.结论:自体结膜遮盖术不受供体限制,且简便、快捷,能很好地保存眼球和视力,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不适合或无条件行其它手术的严重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31例(43眼),术后随访5月至2年。结果:复发3眼,复发率为6.98%。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患者舒适度高,术后视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结膜瓣移盖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结膜瓣移盖术治疗23例(23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结果 19例角膜溃疡治愈;4例角膜穿孔,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治愈率82.6%.结论 在不具备角膜移植条件下,及时进行结膜瓣移盖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保留眼球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术前术后做好患眼的清洗滴药护理,加强心理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指导是手术获得良好疗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谭玉金  王涛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117-117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病例经角膜溃疡刮片,直接镜检出真菌孢子及菌丝,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首先给予氟康唑全身及局部点眼治疗,治疗3~7天,病情无明显好转,征得患者同意,即在手术显微镜下行结膜瓣遮盖治疗,术后继续抗真菌治疗。结果:22例经药物治疗治愈,24例采用结膜瓣遮盖治疗,治愈45只眼,无效1只眼。结论:氟康唑联合结膜瓣遮盖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具有经济、方便、疗效较好的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结膜瓣遮盖术治疗相应难治性角膜溃疡疾病所产生的疗效。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结膜瓣遮盖术的90例患有难治性角膜溃疡疾病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人的临床治疗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接受结膜瓣遮盖术后,有82例(91.11%)痊愈,2例(2.22%)有效,6例(6.67)无效,有效率达到93.33%,对于无效患者联合使用结膜瓣遮盖以及睑裂缝合术进行治疗,有4例患者痊愈,另外2例接受板层角膜移植术获得痊愈。结论:采用结膜瓣遮盖术对患有难治性角膜溃疡的病人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颅眶沟通瘤的B超诊断方法,以利于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直接经上眼睑向眶内、颅内、副鼻窦内探查颅眶沟通瘤的声像图表现,有颞骨破坏者经颞部皮肤向眶内、颅内探查颅眶沟通瘤的声像图表现。结果:按肿瘤的主要部分所在的部位及侵袭范围将46例颅眶沟通瘤分为5型,即:颅眶型19例,颅眶鼻型3例,眶颅型7例,颅眶 颅内外型16例,鼻眶颅型1例。手术切除32例,依肿瘤的分类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2例。结论:B超诊断颅眶沟通瘤结果可靠,依据B超诊断按肿瘤的主要部分所在部位及侵袭范围分类,有利于手术方法的选择,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  相似文献   

12.
真菌性角膜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培养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8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性角膜炎发病呈上升趋势,年发病高峰集中在9月和10月。男性患者约占63.10%,年龄在51~70岁患者占所有患者的61.90%,94.05%为农民,79.76%患者有明确外伤史,其中63.10%为植物性外伤,最终行手术治疗患者数为23例(27.38%),其中行溃疡清创联合结膜瓣遮盖术12例(14.29%),溃疡清创联合羊膜覆盖结膜瓣遮盖术6例(7.14%),穿透性角膜移植术5例(5.9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对具有患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3.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甘油冷保存的角膜组织对22例(22眼)药物治疗无效的角膜溃疡行深角膜板层移植术。真菌性角膜溃疡16眼,病毒性角膜溃疡4眼,热烧伤引起的角膜溃疡2眼。其中角膜溃疡穿孔10眼,术中行双板层移植,前房注气。结果随访5~24个月,21眼角膜植片存活,溃疡治愈率95.45%,1眼术后原发病复发,2眼术后移植片血管化,19眼角膜半透明,视力提高。结论对药物治疗无效的角膜溃疡,及时应用甘油冷保存的角膜组织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可以控制炎症,恢复部分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时结膜瓣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临时结膜瓣植入的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51例(51眼),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本组51例,49例治愈,2例治疗失败,治愈率为96.08%。平均治愈时间(14.10±4.81)d。角膜新生血管形成2例(4.08%)。术后裸眼视力I〉0.3者19例(37.25%),0.02~0.1者21例,2例治疗失败,视力永久丧失,其余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临时结膜瓣能促进真菌性角膜溃疡愈合,并且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少,但对晚期病例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5.
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穿孔45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汉平  陈家祺 《重庆医学》2000,29(5):400-401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角膜穿孔的治疗价值。方法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溃疡穿孔、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及热或化学伤继发角膜穿孔等45只眼,观察手术后的眼球保留;移植片生;术后视力等指标,结果44只术眼(97.8%)得到保留,手术后1年,单疱病毒性角膜溃疡穿孔的移植片透明为65.5%,细菌性和真菌性角膜溃疡穿孔的移植片透明为38.5%,热或化学伤角膜穿孔的移植片透明为33.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治疗近穿孔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12例近穿孔性真菌性角膜溃疡均予全身静滴和球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治疗;手术在局麻下清理刮除病灶并行前房穿刺冲洗后,根据溃疡大小行桥状结膜瓣移植,术后继续全身厦局部应用氟康唑至炎症彻底控制。结果12例患者均保住眼球,症状消失,角膜溃疡呈纤维血管膜样愈合。结论氟康唑联合结膜瓣移植术能有效治疗近穿孔性真菌性角膜溃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讨降低翼状胬肉复发率的方法。方法原发性翼状胬内6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30眼)。B组行单纯胬肉切除术(30眼),术后随访6~12月。术后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采用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者,2眼复发;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者,8眼复发。两组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翻转、桥状结膜瓣移植术能有效治疗、预防翼状胬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统计分析了自1976年~1990年15年间所施行的700例741眼次角膜移植手术,其中穿透性角膜移植术494眼次,板层移植术228眼次,眼球前节球壁重建术19眼次。其中79.7%的病例是农民和工人,且20~50岁的患者占75.4%,病变以单疤病毒性角膜炎(静止期和活动期)。细菌或真菌角膜溃疡或疤痕、化学灼伤、角膜营养不良等为主。术后随记1~15年,穿透移植的透明率为69.4%,板层移植的透明率为60.1%,眼球前节球壁重建术19例,术后5年仍有2例植片透明,但之后已变混浊。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单纯治疗单疱角膜炎231眼,术后透明率达72.3%,化学灼伤和热灼伤115眼次,行穿透移植术38眼次,术后透明率65.8%,80例板层移植,术后透明率28.8%,同时讨论了对病情稳定的轻、中度化学灼伤和热灼伤施行穿透角膜移植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