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髓样癌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以颈部肿块就诊,散发性30例,家族性3例,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患侧腺叶及峡部为主,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全组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22例并颈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73%(8/11)。【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术前诊断困难,血清降钙素可作为术前诊断最重要的指标,手术方法应以患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为主,有淋巴结转移者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I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术前诊断和术中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多以颈部肿块就诊,散发性8例,家族性2例.其中,B超检查单侧6例,双侧2例,显示不清2例.术前查血清降钙素明显升高5例.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患侧腺叶及峡部为主,并发颈淋巴结转移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全组均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髓样癌,2例并发颈淋巴结转移,术后经随访2~5年均生存.结论 甲状腺髓样痛术前确诊困难,血清降钙素可作为术前诊断最重要的指标.手术方法应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单侧以甲状腺叶+峡部切除为主,双侧甲状腺肿块应切除全部甲状腺,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式的选择(附5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兴海  马成权 《安徽医学》2010,31(6):598-60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5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21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对侧大部分切除25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2例,甲状腺全切6例。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9例确诊颈淋巴结转移及10例颈淋巴结肿大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6年,无死亡病例,暂时性声音嘶哑2例,颈淋巴结转移1例,无甲状旁腺功能不全,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方宜根据具体情况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加行对侧大部(次全)切除及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不同手术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08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9例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治资料。结果 19例患者经术前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肿物伴钙化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10例。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全切术3例,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峡部+对侧部分切除12例,患侧甲状腺叶次全或部分切除4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3例,患侧颈部淋巴结清扫11例,颈部淋巴结未清扫5例。除失访2例外,其余17例患者均存活,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检查,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除程度应病变具体浸润情况决定,适度缩小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增加肿瘤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2例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术前拟诊为甲状腺微小癌69例,术后慢速病理结果:乳头状腺癌55例,髓样癌12例,滤泡状癌5例,诊断准确率为95.8% (69/72).颈淋巴结转移癌均位于同侧,共13例.72例患者均接受患侧甲状腺全切术十峡部切除术,加做对侧部分切除者15例,13例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13年,死亡2例.结论 高频超声、细针穿刺及术中冷冻切片检查转移可提高隐匿性甲状腺癌诊断率.无淋巴结转移者患侧甲状腺全切十峡部切除已足够,伴颈淋巴结转者需加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6.
杨明 《实用全科医学》2007,5(7):575-57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本组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17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加对侧部分切除13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22例,甲状腺全切9例,1例峡部癌行峡部全切加双侧腺叶次全切。对30例颈淋巴结肿大和5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阳性的NO患侧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以下简称颈清),其中患侧改良颈清28例,患侧根治颈清3例,双侧改良颈清4例;27例NO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阴性未进一步颈清。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治疗性颈清组淋巴结转移74.3%(26/35),中央区淋巴结受累88,5%(23/26)。随访4—6年2例高龄患者死于其他疾病,1例颈部复发合并肺转移带瘤生存。3例淋巴结复发再次手术无瘤生存。治疗性颈清组与中央区清扫组复发率分别为5.7%(2/35),7.4%(2/27)(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宜根据具体情况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或加行对侧次全(或大部)切除;淋巴结肿大者应予患侧治疗性颈清;对于NO病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阴性者观察随访,阳性者行患侧治疗性颈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生物学特性与诊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36例甲状腺微小癌均为术前拟诊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瘤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等良性病变,经术中冰冻并术后石蜡切片确诊微小癌。28例术前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者,26例一侧TMC者,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双侧微小癌行甲状腺全切除,2例甲状腺机能亢进者行患侧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叶大部切除术。6例甲状腺腺瘤者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例活检诊断淋巴结转移者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34例获得随访6个月~10年,均无瘤生存。结论: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生物学特点利于其诊断及治疗的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重要手段,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和/或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为主要术式,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术前确诊5例(17.86%),术中确诊15例(53.57%),术后确诊8例(28.57%)。全甲状腺切除1例(3.57%),近全甲状腺切除19例(67.86%),患侧甲状腺腺叶 峡部切除3例(10.71%),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1例(3.57%),患侧甲状腺次全切除2例(7.14%),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10例(35.71%)。22例(78.57%)随访10个月至12年,1例死于肺部转移,1例(3.57%)复发。结论提高超声诊断水平,开展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近全甲状腺切除术或患侧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治疗甲状腺微小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颈淋巴结转移明确者,主张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甲状腺癌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宝生  林擎天  金立  邓磊 《河北医学》2010,16(8):956-95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32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左侧14例,右侧16例,双侧2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9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癌3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21例,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6例,双侧甲状腺全切5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11例。结果:全组康复良好,经1-10年随访无肿瘤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结论: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术是最合适的术式,对有颈淋巴结转移或/和对侧甲状腺叶亦有结节者应做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和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滤泡状腺癌应做双侧甲状腺与峡部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潘邦杰  王斌策 《北京医学》2006,28(4):221-223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对1982年至2003年收治的93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均以颈部肿块就诊,术前28例行针吸细胞学检查,19例确诊.68例(73.1%)行患侧及峡部全切,对侧次全切;22例行患侧次全切除术;3例行全甲状腺切除.55例颈淋巴结转移者中,15例行功能性颈部清扫术;38例行局部颈淋巴结清扫术;仅2例行根治性清扫术.无手术死亡者.结论PTC术前诊断困难,针吸细胞学检查是惟一能术前确诊的方法.对PTC治疗应以患侧及峡部全切,对侧次全切为主,全甲状腺切除术仅用于双叶癌、多灶癌、有远处转移须做131I治疗的患者.有颈淋巴结转移者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无颈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除原发癌明显向包膜外或腺叶外侵出者外,没有必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1980~1992年诊治甲状腺癌55例的经验。研究了甲状腺癌术前B超诊断多呈实质不均结节和术中常有颈前肌粘连的特征对手术中诊断和术式的指导意义。提出了甲状腺囊性结节可以做摘除术或切除部分腺体,而实质不均质结节者至少应做患侧叶甲状腺全切的见解。体会:结节与颈前肌粘连或结节直径大于3.0cm应加做峡部切除,加或不加对侧叶大部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如术后病理报告为腺内型和直径小于3.0cm无转移腺外型乳头状或滤泡状癌,可不必再做第二次手术。直径超过3.0cm腺外型滤泡状癌或髓样癌,虽做过患侧叶甲状腺全切还应再第二次扩大手术。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微小癌4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探讨其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甲状腺微小癌46例,其中术中冰冻切片未发现1例;4例作患侧甲状腺叶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40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2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加改良性颈部淋巴结清扫。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10年,1例对侧复发,无1例死亡。结论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特点,仔细检查、早期诊断和手术,预后良好。甲状腺腺叶切除作为主要手术方式,对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可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微小癌4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探讨其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甲状腺微小癌46例,其中术中冰冻切片未发现1例;4例作患侧甲状腺叶加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40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2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加改良性颈部淋巴结清扫。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10年,1例对侧复发,无1例死亡。结论掌握甲状腺微小癌的特点,仔细检查、早期诊断和手术,预后良好。甲状腺腺叶切除作为主要手术方式,对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可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手术切除的45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45例中,男性6例,女性39例。多发病灶:单侧39例,双侧6例。组织分型:乳头状微小癌35例,滤泡型微小癌10例,髓样型微小癌0例。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发病率高,大多为单发结节,以乳头状微小癌为主,淋巴结转移率低。手术方式主要是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部分切除,无淋巴结转移,无需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医学院附院外科共收治甲状腺癌接受再次手术85例,包括初次手术方式不当转来本院追加手术49例,越部复发后再次手术36例。组织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52例,乳头状与滤泡癌混合型7例,滤泡癌23例,髓样癌3例。再次手术方式包括颈部肿物摘除17例,甲状腺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1例,标准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39例,改良根治术6例和远处转移灶切除2例。本文按初次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及经病理证实的28例桥本甲状腺炎并发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桥本甲状腺炎并发双侧甲状腺癌6例(21.43%),并发单侧甲状腺癌22例(78.57%)。术后病理报告证实,桥本甲状腺炎并发乳头状癌26例(92.86%),其中20例为微小乳头状癌(71.43%);滤泡状癌1例(3.57%);髓样癌1例(3.57%)。6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7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15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7例行患侧颈部淋巴结改良清扫术,1例行双侧颈部淋巴结改良清扫术,其余20例行常规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7例,无复发或死亡。结论桥本甲状腺炎与甲状腺癌关系密切,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马巍  范波  刘超  张爱民  李萍  张卉 《四川医学》2013,(9):1453-1454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方式及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月间手术治疗的21例甲状腺微小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14.29%)行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峡部切除术,14例(66.67%)行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峡部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3例(14.29%)行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加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4.76%)行患侧甲状腺叶大部切除术。术前B超确诊8例,诊断符合率38.10%(8/21);术中冷冻切片确诊20例,诊断符合率95.24%(20/21)。术中甲状旁腺的保护应用精细化后被膜解剖法,观察甲状旁腺损伤情况。全部患者随访5~10年,对侧甲状腺及淋巴结癌复发1例,单纯淋巴结转移1例,无甲状腺癌相关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行术前B超及术中冷冻病理检查能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术中采用精细化后被膜解剖法及保留甲状腺下动脉可以减少甲状旁腺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预防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价值。方法:对58例CN0期甲状腺微小癌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均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同时行患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全甲状腺切除,双侧Ⅵ区淋巴结清扫术;22例见淋巴结转移(37.93%),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但总体轻微。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癌Ⅵ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防性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切除范围及颈淋巴结清扫的方法及意义。方法: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8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1例,近全甲状腺切除术1例,同期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16例,选择性颈清扫术21例,未行颈清扫术3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切口内出血1例,为胸锁乳突肌营养支血管出血,给予清创止血,术后1周痊愈出院。出现声调降低1例,3个月后发声恢复正常。无饮水呛咳病例发生。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术或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既可避免肿瘤复发,又不致损伤喉返神经、甲状旁腺,而同期行Ⅵ区淋巴结清扫术和选择性颈清扫术可以更好地保留患者功能。  相似文献   

20.
程剑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397-1398
目的:探讨甲状腺隐匿性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隐匿性癌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术前获得诊断;18例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其中4例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5例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病理见30例癌灶位于单侧腺叶,有淋巴结转移3例。随访30例,平均随访时间5年。1例死于肺转移。结论:治疗应选择一侧腺叶全切或次全切除术。癌肿穿透甲状腺被膜或已有颈淋巴结转移者应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