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眶颅沟通性肿瘤病变的超声、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从而为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准确诊断提供辅助信息.方法 1998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院60例患者,男28例,女32例.发病年龄5~70岁,平均45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CT扫描,MRI普通扫描,其中20例行MRI强化扫描.结果 本组资料影像学检查显示眶颅沟通性肿瘤常有3个沟通渠道.经过视神经管沟通20例,包括视神经胶质瘤8例,CT示肿瘤呈哑铃形,MRI对视神经胶质瘤的显示具有特异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显示双轨征,增强后显示更明显;视网膜母细胞瘤4例,侵犯视交叉及海绵窦,CT表现为含高密度钙化的肿块,视神经增粗.经过眶上裂沟通17例,神经鞘瘤6例,MRI显示T1WI上呈中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不均匀强化,无强化区较具特征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及MRI显示同视神经管沟通途径;特发性眼眶硬化性炎症3例,侵犯同侧海绵窦,MRI显示肿块在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增强.经过眶壁骨质缺损与颅内沟通23例,有皮样囊肿5例,蝶骨脊脑膜瘤4例,泪腺腺样囊性癌6例,眶壁转移瘤8例.CT可较好的显示眶壁骨质的破坏,MRI可较好的显示肿瘤的颅内转移.结论 在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MRI各有特点,综合运用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儿童眶部绿色瘤CT表现的认识,探讨其CT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两例骨髓涂片证实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的眶部绿色瘤CT表现。结果 眶部绿色瘤的CT表现有以下特点:沿眶侧壁生长的多发梭形软组织密度肿物,中等度强化,常同时累及双眶,骨质破坏轻,可伴有放射状骨膜反应。结论 眶部CT扫描是眶部绿色瘤早期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薜鹏  杨继州 《中原医刊》1997,24(10):38-38
眶骨骨折的CT诊断薜鹏杨继州宋继安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450003)眼外伤是眼科常见病,传统上采用柯氏位对其检查,由于各种解剖结构的重叠常漏诊、误诊。CT检查为横断面扫描,而且又能显示眶内结构,使眶骨骨折能清晰显示出来,我们搜集82例,现就其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对眶颅沟通性肿瘤性病变的显示能力及其临床价值。方法:45例患者,男20例,女25例。发病年龄4~66岁,平均41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行MRI普通扫描,其中15例行强化扫描。结果:本组资料MRI显示眶颅沟通性肿瘤常有4个沟通渠道。其中18例经视神经管沟通,包括视神经胶质瘤8例,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侵犯视交叉及海绵窦。通过眶上裂沟通14例,神经鞘瘤6例,视神经鞘脑膜瘤6例,炎性假瘤2例,侵犯同侧海绵窦。通过眶下裂沟通5例,神经鞘瘤5例,侵犯同侧海绵窦。经过眶壁骨质缺损与颅内沟通8例,有皮样囊肿2例,泪腺腺样囊性癌4例,蝶骨脊脑膜瘤2例。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明确显示眶颅沟通性肿瘤的沟通路径,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讨螺旋CT对眶部外伤异物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已确诊存在眶部外伤异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在试验中分别为这60例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和超声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率。结果:经螺旋CT检查确诊存在眶部外伤异物的患者有58例,诊断率为96.7%。经超声检查确诊存在眶部外伤异物的患者有48例,诊断率为80.0%。螺旋CT对眶部外伤异物的诊断率高于超声的诊断率,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对眶部外伤异物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MR表现特点。方法:本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6—82岁,平均48.2岁。采用2.0T磁共振扫描仪作T1WI和T2WI矢状位和轴位扫描,4例作增强扫描。结果:20例中,骶管内脊膜囊肿14例,根性囊肿6例。囊肿信号与脑脊液相同,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囊肿未见强化。结论:MRI是骶管内蛛网膜囊肿的最好检查方法,其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7.
眶上翼点入路处理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 结近5年来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7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鞍结节脑膜瘤9例和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8例。结果:大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1例患,术后4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4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结论:眶上翼点入路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处理中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和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5例颅内皮样囊肿病例中,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1WI为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3例均表现为厚壁中等强化。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中,4例表现为T,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lWI及T2WI均为高信号,l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5例中4例表现为薄壁轻微强化,1例壁无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热压成型模板在眶部种植术前应用计算机体层摄影(∞扫描及图像分析中的指导效果。【方法】利用热压成型机对薄塑胶板加热、真空加压,按时钟方式制作成带标记孔的CT模板。将该模板佩戴人12具干颅标本和4例眶部缺失的患者。通过常规眶部CT扫描和CT工作站Advanced Workstation(AW)4.0图像分析,观察眶部受植区骨量和骨解剖结构。【结果】带标记点的放射模板准确地定位了眶部受植区的骨结构,能够方便的测量受植区的骨量。【结论】热压成型CT模板可以精确分析眶部受植区骨量和骨结构.在眶部种植术前分析受植区骨量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和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5例颅内皮样囊肿病例中,3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3例均表现为厚壁中等强化.7例颅内表皮样囊肿病例中,4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2例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1例T1WI及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的5例中4例表现为薄壁轻微强化,1例壁无强化.结论: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有较典型的MRI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CT及MR图像特征在鉴别眼眶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2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79例眼眶肿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眼眶肿瘤的良恶性与肿瘤部位?大小?形态?边界?位置?累及象限数量?骨质破坏?T1及T2信号?T1及T2信号均匀性?强化方式及CT值之间的相关性,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9例眼眶肿瘤包括良性肿瘤49例及恶性肿瘤3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形态?肿瘤边界?肿瘤位置?骨质破坏及T2信号与眼眶肿瘤良恶性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破坏及T2加权呈等信号是判断眼眶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结论:眼眶CT及MR可以清晰地显示眼眶肿瘤?若眼眶肿瘤合并骨质破坏或T2加权呈等信号,则恶性可能大?  相似文献   

12.
徐志根  黄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92-93,161
目的探讨低场MRI在隐匿性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隐匿性踝关节损伤而X线检查骨质未见明显异常的36例外伤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6例均表现为隐匿性骨折。其中一处骨折8例,二处骨折22例,三处及以上骨折6例,表现为斑片状T1WI低或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高或稍高信号或等信号,STIR均表现为高信号,边界欠清;伴跟腱部分撕裂8例,表现为跟腱增粗,跟腱前缘浅凹消失,其内可见点片状高信号影;内侧副韧带部分撕裂2例,外侧副韧带部分撕裂6例,表现为韧带内出现信号增高或韧带周围软组织肿胀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改变。结论MRI能准确诊断隐匿性骨折,并可发现韧带、肌腱损伤,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儿童眼眶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7例眼眶病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手术治疗,结合病理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7例中肿瘤51例,前3位是皮样囊肿,血管瘤,横纹肌肉瘤,然后是血囊肿9例,眼眶异物3例,先天性小眼球合并囊肿2例,蜂窝织炎和先天性泪腺瘘各1例,结论:儿童眼眶病以肿瘤和血囊肿最常见,多与先天性,胚胎性肿瘤或先天性发育畸形有关,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结果,提高鼻眼相关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5例鼻眼相关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中,鼻源性眼眶蜂窝织炎6例,外伤性鼻眶骨折、视神经管骨折4例,鼻窦黏液囊肿1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鼻窦恶性肿瘤11例。鼻眼病变特征:炎性病变以眶壁破坏吸收为主,良性肿瘤则表现为眶壁受压移位,恶性肿瘤以眶壁破坏为主。结论:鼻窦与眼眶关系密切,CT扫描有助于此区域病变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观察预后;良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需采用手术加放疗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唐浩  胡桂周  陈卫国 《疑难病杂志》2014,(6):608-610,6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男2例,女4例,中位年龄51.7岁,病程112个月。结果6例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其中单独行X线平片检查1例,X线平片+CT 1例,X线平片+MR 2例,X线平片+CT+MR 2例。X线平片及CT表现: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中心发病;5例呈斑片状、地图样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无硬化边、钙化及骨膜反应;1例呈皂泡状明显膨胀生长,可见基本完整的硬化边,瘤内可见不规则钙化影。MR表现:肿瘤呈等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呈等、稍高或低T1WI信号,T2WT高信号,1例瘤内可见小片状长T1、T2区。结论原发性骨上皮样血管肉瘤是-种以肿瘤性内皮细胞呈上皮样形态为其特征的高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影像表现缺乏特征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作为研究对象,行CT及MIR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31例,上颌窦20例,蝶窦2例,无法辨别起源7例。CT表现:肿瘤多呈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42例),密度均匀(46例)的软组织肿块,多伴有邻近骨质破坏(43例),增强扫描呈中度~明显强化,部分强化不均。MRI表现:肿瘤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12例),T2WI呈稍高信号(14例),部分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肿瘤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重要结构的侵犯,腺样囊性癌及恶性淋巴瘤具有典型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7.
乔建军 《中外医疗》2009,28(24):23-24
目的探讨MRI在四肢骨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行MRI检查的60例患者的挫伤病灶部位和MRI表现。结果MRI表现为T1WI像显示隐性骨折区,条状或走行不规则的紊乱低信号,部分病例骨皮质下显示线状低信号带改变,其宽度均〈4mm,与T1WI低信号改变相应部位在T2WI亦表现为相应区的低信号,但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改变;患者经MRI确诊后,保守制动治疗6个月,功能恢复正常。结论MRI能够准确发现和早期诊断四肢骨隐性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OIP)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的认识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间80例(89只眼)IOIP患者CT及MR/资料,总结IOIP的影像学特征。结果①肌炎型IOIP:多条眼外肌受累18只眼,单条7只眼,16只眼(66.7%),同时累及肌腹和肌腱。眼外肌受累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外、下、内、上直肌。MRI检查呈等T1、略高T2信号。眶内其它组织受累17例,眶外侵犯4例。②肿块型IOIP: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18/21),边界不清楚(15/21)。5例“铸型”征阳性,7例眶尖脂肪影消失。MRI检查呈等T1、等或略高T2信号,信号不均匀。邻近组织受累18例,眶外侵犯3例。③泪腺炎型IOIP:泪腺扁长形肿胀,“铸型”征阳性,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MRI检查呈略高T1,T2信号。邻近组织受累7例。④巩膜炎及视神经炎型IOIP:4例眼环增厚,边缘模糊。其中3例累及视神经眶内段,2例增强后眼环明显强化。1例仅视神经边缘毛糙。邻近组织受累4例。⑤混合型IOIP:融合以上几型表现,呈多样化特征。结论IOIP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但多具有炎性特征,眶内多种组织同时受累而以某一种组织为主。CT扫描可作为IOIP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MRI对IOIP有无颅内受累的显示比CT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骨盆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12例均行X线检查,4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原发性淋巴瘤中,位于髂骨10例,耻骨及骶骨各1例。X线及CT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混合性骨质破坏4例,常合并较大软组织肿块,骶髂关节受侵犯2例,髋关节受侵犯7例;MRI检查T1WI主要表现为等信号6例,稍高信号1例,低信号4例,T2WI主要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骨盆是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其X线、CT表现多样,MRI信号复杂,需与多种恶性骨肿瘤鉴别,充分结合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