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建 《临床医学》2012,32(11):75-76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存在胆囊胃肠瘘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6000例LC手术中40例存在胆囊胃肠瘘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40例患者中转开腹修补17例,腹腔镜下处理23例。腹腔镜组胆囊胃瘘9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0例,胆囊结肠瘘4例。处理:瘘口直接结扎或夹闭13例,瘘口缝合修补9例,瘘口填塞修补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胆囊胃肠瘘是胆囊结石症的少见并发症,LC术中发现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对于有经验的术者在腹腔镜下处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中胆囊管结石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LC术中存在胆囊管结石的手术处理方法.结果 LC术中发现43例存在胆囊管结石,通过胆囊管剖口法清除,全组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无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结论 LC术中存在胆囊管结石,通过胆囊管剖口法可有效清除胆囊管内结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二十指肠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93 年5月~2000年8月间收治的8例胆囊十二指肠瘘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胆囊十M指肠瘘术前确诊1例,手术确诊8例。胆囊切除加瘘口修补术6例,胆囊切除、胃空肠吻合加十二指肠旷置术1例,肝楔形切除加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1例,保守治疗 1例。均治愈。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术前不易确诊。反复 B超检查可提供线索,ERCP 检查可帮助确诊。治疗原则为切除胆囊、去除病灶、封闭瘘口。术中注意结石性肠梗阻及胆囊癌等合并症。部分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34例Mirizzi综合征的术中诊断和分型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病理特点及合理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34例Mifizzi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含术前明确诊断者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采用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大部分切除7例,胆囊切除11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7例,用胆囊瓣瘘口修补加胆总管探查6例,肝圆韧带瘘口修补加胆总管探查1例,胆囊切除加胆肠内引流术2例。结论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术中明确诊断是防止胆道损伤的关键,治疗应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外科治疗,以及预防胆总管损伤经验。方法对1998~2008年2 800例胆囊切除术中,46例经手术证实的Mirizzi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及胆管瘘口修补术、胆囊切除及肝总管Roux-en-y吻合术等。术后均未出现胆瘘及胆道狭窄。结论 Mirizzi综合征术前诊断困难,应根据其病理分型作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良性胆囊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围术期的处理,特别是对合并心血管、呼吸系统及糖尿病、肝硬化及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以及对手术时机、适应证的选择.结果:本组73例经LC成功切除胆囊;2例因解剖不清和出血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1例因误伤胆总管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术加T管引流.本组无死亡病例,治疗成功率为96.1%.结论:老年人尽管合并多脏器疾病,只要严格掌握LC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术后严密监护病情,均能顺利切除胆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中转开腹的原因,探讨减少严重并发症、安全降低LC中转开腹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5例LC中转开腹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主动中转开腹24例,被动中转开腹11例.单纯经腹胆囊切除25例(71.4%),无并发症发生;胆-肠RounX-Y吻合3例(8.6%),其中右肝管置内支架管1例;胆总管端-端吻合+T管引流2例(5.7%);胆囊动脉出血回缩止血成功、止血后再出血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血管、十二指肠内瘘口修补、右膈肌穿孔修补及胆管癌根治各1例(各占2.9%).34例治愈,1例术后20个月因肿瘤腹腔转移死亡.结论 合理选择LC时机、术前常规风险评估、熟练掌握LC技术及全程规范轻柔操作是解决主动与被动中转开腹这对矛盾的有效方法,可安全降低LC中转开腹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胆囊各部位内瘘形成的原因及总结其治疗手段。方法施行胆囊切除及瘘口修补术。结果 16例均获得满意效果,1例胆囊癌患者术后进行了化疗。结论胆囊内瘘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又较胆道疾病的其他并发症少见,故术前诊断率很低。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6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分别采用胆囊切除;胆囊切除加瘘口直接修补,胆囊大部切除加带蒂胆囊瓣瘘口修补;胆肠内引流。所有病人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有助于减少术中胆管损伤率;术式依病理类型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出现合并症及特殊情况的治疗及术前、术后的围术期护理.结果 138例患者中132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获得成功.其中6例发生术中出血,后中转开腹行胆囊切除手术;另3例术后发生胆瘘,术后2周拔除负压引流球痊愈.结论 虽然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只有科学、周密地做好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十二指肠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LC术21640例中损伤十二指肠8例(0.037%)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损伤8例病例中,术中发现6例(中转开腹修补术3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术后发现2例(胃大部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引流营养支持保守治疗1例)。除1例因十二指肠瘘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术后7d死亡外,其余7例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C术中十二指肠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胆囊周围炎性粘连、暴露不充分,以及分离过程中造成胃肠撕裂和灼伤穿孔。及时有效恰当的处理是预防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Mirizzi综合征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2009年间完成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3500余例,对于入院检查提示有胆管炎表现、阻塞性黄疸或B超检查提示肝胆管扩张者共353例,术前全部进行MRCP.结果 术前检查及手术中探查证实存在Mirizzi综合征35例,占同期LC的1%,35例Mirizzi综合征患者中Ⅰ型31例,全部成功实施LC,Ⅱ型3例,其中2例行腔镜下一期缝合修复瘘口,1例中转开腹修补瘘口.Ⅲ型1例,术中损伤胆总管,中转开腹修补瘘口,放置T管.结论 Mirizzi综合征的Ⅰ型和部分Ⅱ型,依靠术者的经验和耐心细致操作,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3.
梁勇  范明  胡建波  母齐鸣  王刚 《华西医学》2010,(9):1725-1726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5月2009年5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Mirizzi综合征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Mirizzi综合征Ⅰ型14例,腹腔镜下结扎胆囊管或缝合胆囊颈部;Ⅱ型3例行胆囊壁修补瘘口,Ⅱ型2例瘘口置入T管,带管3个月;Ⅲ型3例均中转开腹行T管引流,修补瘘口,带管3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后恢复良好,无远、近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提高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前和手术中诊断率及分型直接关系到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1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11例胆囊疾病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LC术,给予抗炎、输液等对症治疗与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16例,皮下气肿2例,经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实施LC术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处理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如皋市人民医院2005-08/2008-12 LC 200例,发现意外胆囊癌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1例.随访11个月至今存活;LC中转开腹1例,行根治术后随访2 a至今存活.LC术后二次手术者1例,根治术后3个月发生腹腔并切口转移,再行姑息手术2个月后死亡.结论:早期警惕,及时根治切除是延长UGC患者术后生存期及减少切口转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LC胆囊切除的4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39例(92.6%)患者成功行LC,中转开腹3例(7.4%).所有患者均无胆管损伤、术后出血及胆漏、腹腔内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患者均康复,未再出现胆囊炎的症状与体征.结论 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实用、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上腹部手术后再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曾行胃大部切除术17例,溃疡穿孔修补术8例,脾切除术7例,胆囊切开取石造瘘术和右半结肠切除术各2例,腹部闭合伤手术1例.原切口类型:上腹正中切口19例,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7例,左侧、右侧经腹直肌探查切口(向上过脐)各4例,左上腹横切口3例.手术成功34例,中转开腹3例;手术平均48分钟;术后住院平均3.5天全部治愈.结论:有上腹部手术史的胆结石患者,LC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的手术方法 .方法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腹腔镜胆总管扩张术(LPCD)或腹腔镜胆总管支架术(LCBDS)治疗胆道术后胆道结石和胆道狭窄.结果 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腹腔镜再次胆管手术14例,成功12例,中转开腹2例.开腹胆囊切除及胆管探查术后腹腔镜再次胆管手术16例,成功13例,中转开腹3例.开腹胆囊造瘘术后LC及LCDE2例成功.开腹胆囊造瘘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LC及LCDE 1例成功.LC术后12例和LCDE术后2例腹腔镜再次胆管手术成功.腹腔镜探查42例,不同程度Oddi括约肌狭窄术中荻处理26例.1例胃破裂,无术中大出血;术后无胆漏,无胃肠瘘,无胰腺炎;无死亡.手术时间90~320 min,平均162 min.结论 选择合适病人,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具创伤小、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道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359例临床资料.结果:1 3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38例,胆囊动脉出血23例,腹腔粘连3例,术中发现胆囊恶变1例,胆瘘4例,胆道损伤7例.结论:清晰认识胆道的解剖及变异、严格掌握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指征及具备腔镜外科丰富经验的外科大夫是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胆囊内瘘4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自发性胆囊内瘘的诊治经验。方法:对43例胆囊内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结果:43例中胆囊十二指肠瘘28例,胆囊结肠瘘8例,胆囊胆总管、肝总管瘘9例,胆囊胃瘘3例,其中同时有两处瘘7例。术前B超检查41例,9例提示胆囊积气;1例提示胆囊壁腹腔面消失,右下腹探得结石影。7例术前行腹部平片检查,4例提示小肠梗阻;6例见结石影;2例显示胆道积气。8例行CT检查,其中2例显示胆囊、胆管气体。3例行ERCP,其中1例见十二指肠有异常造影剂溢出。术前仅9例考虑到胆囊内瘘的诊断,其余均在术中发现。43例均行胆囊切除或部分切除,37例胆囊胃肠瘘行瘘口修补,其中5例因瘘口过大利用部分胆囊壁来修补;4例胆囊胆管瘘在取尽结石后,经瘘口置T管引流,瘘口较大者亦利用胆囊壁修补。术后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有少量胆漏,经引流治愈,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应警惕合并胆囊内瘘。出现以下情况提示胆囊内瘘:(1)B超、CT、腹部平片发现胆道积气。(2)CT、腹部平片提示肠梗阻。有下列情况可确诊胆囊内瘘:(1)B超发现胆囊腹腔面消失。(2)B超、CT、腹部平片提示原有明确的胆囊结石消失或在异位出现。(3)ERCP、PTC等发现非胆管开口有胆汁或造影剂溢出。(4)口服造影剂或钡剂灌肠见造影剂进入胆囊。治疗应修补瘘口,瘘口过大可利用部分胆囊壁来修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