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贺想平 《黑龙江医药》2023,(5):1176-1178
目的:探究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诊断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5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74例,按照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病毒感染组(n=37)、细菌感染组(n=37);同期选取健康体检儿童37例,作为参照组。3组均接受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RP、PCT联合检测。比较3组WBC、ESR、CRP、PCT水平;比较各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3组ESR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细菌感染组WBC、CRP、PCT水平均高于参照组与病毒感染组(P<0.05);病毒感染组CRP、PCT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经分析,细菌感染组各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病毒感染组(P<0.05),且细菌感染组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WBC、CRP、PCT单一检测的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小儿细菌性感染疾病诊断时血常规WBC与CRP、PCT的水平较正常儿童、病毒感染儿童高,且WBC与CRP、PCT联合检测时可提升阳性检出率,降低误...  相似文献   

2.
张星星  葛超 《安徽医药》2017,21(7):1213-121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期病人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活动期UC病人180例为观察组,根据Truelove-Witts评分标准进行病情分级,同期选取对照组180例,对比两组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的差异.结果 活动期UC病人PCT、CRP、ESR、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UC病人PCT、CRP、ESR、WBC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UC病人(P<0.01).UC病人PCT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WBC,但低于CRP、ESR(P<0.01).结论 血清PCT水平能够预测UC病情严重程度,与CRP、ESR、WBC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PA)及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细菌、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儿267例,根据病原学诊断结果分为细菌组149例和病毒组118例,分别进行PCT、PA、CRP及WBC检测。结果细菌组PCT、CRP明显高于正常上限,WBC略高于正常上限,PA明显低于正常下限;病毒组CRP、WBC均在正常范围内,但PCT在阳性阈值间徘徊,PA略低于正常下限。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CRP、WBC及PA联合检测有助于呼吸系统细菌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小叶性肺炎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小叶性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6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WBC、CRP、PCT的差异,并比较这三项指标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观察组的WBC、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PCT诊断的特异度(96.67%)明显高于WBC计数(83.33%)及CRP(85.00%),P<0.05;WBC计数与CRP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诊断的灵敏度(95.00%)明显高于WBC计数(83.33%)及PCT(86.67%),P<0.05,WBC计数与PCT诊断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叶性肺炎的诊断上,PCT的特异度明显高于WBC计数及CRP,CRP的灵敏度明显高于WBC计数及PCT,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检测目的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郑秀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895-289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法检测6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PCT,同时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率与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WBC阳性率(P<0.05);非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率明显低于CRP和WBC阳性率(均P<0.01).结论 在儿童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疾病中,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WBC及CRP等传统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5,(11):834-83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计数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患者312例,病毒感染患者188例,对照组健康人群300例,分别检测各组的PCT,CRP和WBC。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WBC计数均明显高于病毒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CRP,WBC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和健康人群,对感染性患者进行PCT,CRP,WBC检测,可以为临床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有效合理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100例细菌感染性疾病为感染组,8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为非感染组,8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PCT、CRP、WBC水平。结果感染组PCT、CRP、WBC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及WBC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敏感性可达87.8%,特异性为93.5%。结论 PCT、CRP及WBC联合检测可以早期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恢复期肛拭子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 酸的检出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COVID-19患者痰液、咽拭子和肛拭子3种来源的标本同期进行 SARS-CoV-2核酸检测。分析3种标本类型的病毒核酸阳性率及肛拭子病毒核酸阳性时痰液标本和咽拭子标本中 病毒核酸检出情况。结果 共收集50例COVID-19患者的156份样本,其中痰液标本41份,检出SARS-CoV-2阳性 8份(19.5%);咽拭子标本55份,检出SARS-CoV-2阳性6份(10.9%);肛拭子标本60份,检出SARS-CoV-2阳性11份 (18.3%)。50例COVID-19患者在恢复期出现病毒核酸阳性者痰液、咽拭子和肛拭子样本核酸检测阳性分别有8例 (19.5%)、6例(12.0%)和10例(20.0%)。10例肛拭子核酸检测阳性患者的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显示9例为阴性。结 论 COVID-19患者恢复期肛拭子SARS-CoV-2核酸阳性检出率较咽拭子和痰液标本检出率稍高。患者恢复期的 呼吸道标本SARS-CoV-2核酸连续检测阴性时,应考虑添加肛拭子检测作为出院或者隔离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在细菌感染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曲靖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6月-2019年2月收治的细菌感染患儿65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儿童65例作为对照组。临床对2组进行PCT、WBC及CRP检查。比较2组PCT、WBC、CRP水平及试验组各指标检测阳性率。结果试验组细菌感染患儿PCT、WBC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PCT、WBC及CRP三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及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P均<0.05)。结论与健康儿童比较,细菌感染患儿PCT、WBC及CRP水平显著增加,PCT、WBC及CRP三项联合检测对提升疾病检测阳性率及早期诊治患儿的作用显著,最终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人的早期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识别该类病人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 2020年 1—2月 4例经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的 COVID-19病人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等资料。结果 4例病例中 2例男性, 2例女性,年龄范围为 26~64岁,中位数为 30岁。潜伏期在 1~6 d,均为输入性病例。 4例均有发热、咳嗽, 1例有头痛, 1例有全身酸痛、乏力, 3例脉搏增高, 3例血压增高。血常规中, 1例白细胞计数降低, 2例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 1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 3例 C反应蛋白( CRP)、超敏 CRP升高, 1例降钙素原升高; 3例白球比例降低。 2例胸部 CT为两肺多发片状磨玻璃样影,分布在肺外周及胸膜下, 2例为单肺、单发扇形磨玻璃样影, 1例伴有片状实变影。结论早期 COVID-19病人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多表现为发热、咳嗽,外周血常规可正常或轻度异常,超敏 CRP和 CRP可见升高,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为单肺、双肺多发或单发肺部磨玻璃影,部分伴有实变。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9,(1):122-124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骨水泥疗法在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髓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对临床疗效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骨折内固定术后髓内感染患者70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即彻底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抗菌药物闭式冲洗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骨水泥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即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为68.5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ESR、WBC和CRP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ESR、WBC和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SR、WBC和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万古霉素骨水泥疗法治疗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髓内感染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联合检测对肺炎旁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至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48例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UCPE组和CPE组,另选20例漏出液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次取血测其PCT、CRP、ESR的水平并记录分析.结果 对照组、UCPE组、CPE组三组患者的PCT、CRP、ESR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UCPE组、CPE组患者的PCT、CRP、ESR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UCPE组、CPE组患者的PCT、CRP、ESR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风险患者组PCT、CRP、ESR水平均明显高于低风险患者组(P<0.05);低风险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高风险组(P<0.05),低风险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高风险组患者(P<0.05).结论 PCT、CRP、ESR联合检测能提高肺炎旁胸腔积液的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常规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本院诊治的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442例,其中细菌性感染(242例)为细菌组、病毒性感染(200例)为病毒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CRP、PCT检测,比较三组WBC、CRP、PCT水平、阳性检出率及各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并比较细菌组治疗前后WBC及血清CRP、PCT水平变化。结果 细菌组WBC、血清CRP、PCT水平较病毒组、对照组高(P <0.05);细菌组各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较病毒组、对照组高,(P <0.05);经治疗后,细菌组WBC及CRP、PCT水平明显下降(P <0.05)。结论 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WBC及血清CRP、PCT水平均呈高表达状态,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热毒宁联合甲泼尼龙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3月重庆市收治的首次确诊重症COVID-19的部分患者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热毒宁联合甲泼尼龙组(A组)和甲泼尼龙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和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住院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治疗后A组患者WBC,IL-6,IL-17,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COVID-19,可显著降低患者炎症水平及住院时间,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23):135-13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287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的重症监护室263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设为对照A组,同期行健康检查的27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B组,分别检测三组受试者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比较三组的检测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PCT、WBC、CRP变化以及PCT、WBC、CRP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PCT、WBC计数及CRP显著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CT、CRP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但WBC计数下降缓慢,仍呈较高水平,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82%(275/287)、96.67%(523/541),血清CRP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85%(255/287)、83.18%(450/541),WBC计数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27%(239/287)、78.37%(424/541),血清PCT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显著高于WBC计数及CRP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较WBC、CRP敏感,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性脓毒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43例细菌性脓毒症患儿和52例非细菌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血清PCT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传统炎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结果细菌性脓毒症组的PCT、CRP阳性率均高于非细菌性脓毒症组(P<0.001)。PCT诊断细菌性脓毒症敏感性、特异性高于CRP和ESR。结论 PCT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所致脓毒症的可靠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危重新生儿应用抗菌药物的价值,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纳入186例住院危重新生儿,其中,未应用抗菌药物的12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应用抗菌药物的62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患儿住院时的体温状况和住院后的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并记录入选患儿预后状况。记录观察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当天的PCT、WBC、CRP、体温,以及用药3 d后的PCT水平和体温状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肠道感染28例,占45.2%;上呼吸道感染17例,占27.4%;下呼吸道感染9例,占14.5%;泌尿道感染4例,占6.5%。两组患儿入院时的年龄、性别、体温、PCT、WBC、CRP、ESR和治愈例数[观察组:61例(98.39%),对照组121例(97.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长(P<0.01)。观察组患儿在抗菌药物使用当日,PCT高于入院时(P<0.05),体温、WBC、CRP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使用抗菌药物3 d后,患儿PCT比用药当日显著降低(P<0.05),体温比入院时和用药当日显著降低(P<0.05)。结论通过监测PCT可以指导危重新生儿的抗菌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及血清PCT等指标对其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商丘市立医院202例肝硬化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感染率以及病原学分布特征,检测其血清里面的PCT、CRP、白细胞计数浓度水平,并采用ROC分析其在预测感染中的价值。结果:202例患者中有40例出现了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8%,最易感染部位是呼吸道52.50%;感染者的体液里面鉴定出了病原菌共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50.98%、革兰阳性菌19株占37.25%、真菌6株占11.76%;感染者合并基础病占比、Childpugh分级(C级)占比、PCT、CRP及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均显著高于非感染者(P<0.05);血清PCT、CRP及白细胞计数联合应用在肝硬化同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预测中的AUC为0.949,高于PCT(0.847)、CRP(0.863)、白细胞计数(0.844)单独检测。结论: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血清PCT、CRP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作为预测此类患者是否发生医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1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分为细菌组、支/衣原体组和病毒组,并选取同期5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计数。结果治疗前,细菌组PCT、CRP和WBC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支/衣原体组、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PCT阳性率高于CRP和WBC,支/衣原体组和病毒感染组PCT阳性率低于CRP和WBC(P<0.05)。不同感染组治疗后PCT、CRP和WB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能用于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能有效反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计数的不同联合检测模式在抗生素合理应用中的监控作用。方法以开展PCT、CRP检测时间为界,将在2011-09—2012-09只检测WBC计数的住院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在2012—09—2013—08期间PCT、CRP、WBC联合检测的分为PCT+CRP组、PCT+WBC组、CRP+WBC组,每组200例患者。根据患者症状、抗生素使用指南和医生经验,对照组当患者WBC〉10×10 9/L时使用抗生素,联合组以PCT≥0.25ng/mL、CRP≥10mg/L、WBC〉10×10 9/L为阳性,当2项结果同时阳性时使用抗生素,当2项结果同时阴性时不用或停用抗生素,当只有1项结果阳性时,要视临床症状及其它相关检查,考虑是否使用或停用抗生素。统计分析4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临床疗效。结果PCT+CRP、PCT+WBC、CRP+WBC三组与对照组比较,以上统计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PCT、CRP、WBC不同联合检测结果使用抗生素,均可降低抗生素使用率、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临床疗效,且PCT+CRP组优于PCT+WBC组、PCT+WBC组优于CRP+WBC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