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建立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0~20μg·mL-1的给药设计方案。方法 采用Matxke方法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以目标谷浓度为10~20μg·mL-1,利用药物动力学参数设计给药方案,比较预测谷浓度与实际谷浓度的差别并计算AUC0~24/MIC。结果43例患者的预测谷浓度为(15.25±1.60)μg·mL-1,实际谷浓度为(14.47±2.46)μg·mL-1,预测谷浓度的ME为0.78μg·mL-1(95%CI:0.13~1.42),MAE为1.57μg·mL-1(95%CI:1.09~2.06),RMAE为2.21μg·mL-1(95%CI:1.41~2.79)。预测谷浓度与实际谷浓度具有相关性(P<0.001,r=0.535);43例患者中有41例(95.35%)患者的实际谷浓度在10~20μg·mL-1。患者实际日剂量明显高于说明书推荐剂量(P<0.001)。当MIC≤1μg·mL-1时,43例患者中有42例(97.67%)患者的AUC0~24/MIC均可>400。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给药方案可以满足谷浓度为10~20μg·mL-1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指南推荐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与血药谷浓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某院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8日使用过万古霉素并进行药物治疗监测(TDM)的患者199例,根据监测浓度分为低谷浓度组(<10μg·mL-1)、谷浓度组(10~20μg·mL-1)及高谷浓度组(> 20μg·mL-1),按照药品说明书/指南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 199例患者中,低谷浓度组45例(22.6%),谷浓度组95例(47.7%),高谷浓度组59例(29.7%);按照推荐方案给药者共122例,浓度位于谷浓度组52例(42.6%)。女性的血药谷浓度显著高于男性(P <0.001),年龄<18岁组的血药浓度达标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P <0.05)。结论 按照药品说明书/指南推荐的万古霉素给药方案患者血药谷浓度达标率不高,需要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肾功能情况、合并用药、合并症制定更详细的初始给药方案,加强万古霉素的谷浓度监测并调整用药有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万古霉素量表法用药对重症监护室患儿药物谷浓度及肾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时间奇偶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所有患儿治疗过程中使用了万古霉素;对照组患儿给药时采用经验法,观察组患儿给药时以万古霉素量表法为依据,分别对两组患儿使用万古霉素后的谷浓度、肾毒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万古霉素初始谷浓度≥15μg/mL的患儿比例分别为75.0%和4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肾毒性反应发生率均为15%,肾毒性反应发生时间分别为(5.4±1.2)d和(5.9±1.5)d,两组患儿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的患儿使用万古霉素的过程中,采用万古霉素量表法可以有效提高药物谷浓度,不会因此而致肾毒性提高,是一种效果佳、安全性好的用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万古霉素发生肾毒性机制、诊断标准及不同给药方式所致的肾毒性。方法:以"万古霉素"、"肾毒性"等关键词组合中英文查询 Pubmed、CNKI、Elsevier及FMJ的 2016年4月以前相关文献,筛选出万古霉素不同给药方式下有关肾毒性最新最优文献,综合分析万古霉素采用不同给药方式导致肾毒性的差异。结果:万古霉素不同给药方式所致的肾毒性是不同的,以静脉输注最为常见,口服及局部给药几乎无肾毒性。结论:临床医生在静脉输注万古霉素时,应监测血药浓度,以减少肾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ICU颅内感染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48例ICU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万古霉素谷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48例患者血清万古霉素谷浓度为(19.26±8.96) mg/L,血药浓度达标率为31.25%;脑脊液万古霉素谷浓度为(4.61±2.97) mg/L,脑脊液浓度达标率为16.67%;脑脊液中万古霉素穿透率为(18.84±9.47)%。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万古霉素谷浓度与肌酐和白蛋白水平均呈正向线性关系(P<0.05),而与患者年龄、体重、性别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脑脊液中万古霉素谷浓度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肌酐、白蛋白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之间均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白蛋白水平和血清万古霉素谷浓度均与脑脊液万古霉素谷浓度呈正向线性关系(P<0.05)。结论 ICU颅内感染患者万古霉素初始药物谷浓度达标率较低,采取万古霉素静脉给药治疗方案时应考虑血肌酐、白蛋白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免费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软件在中国人群中预测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临床效用。方法:搜集国内外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软件,根据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血肌酐)和用药方案,分别计算万古霉素预测谷浓度,比较各软件预测浓度与实测浓度的相关性和差别。结果:共纳入ClinCalc,Vancomycin-Calculator,UCSF和TDMS2000 4个免费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软件进行分析,收集到196例患者292个谷浓度数据。各软件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均存在相关性(r=0.590,P<0.01;r=0.640,P<0.01;r=0.606,P<0.01;r=0.621,P<0.01);基于Vancomycin-Calculator和TDMS2000的平均预测误差(MPE),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63(-0.55~1.81),6.99(6.13~7.86);-1.52(-2.64~0.39),7.12(6.33~7.90)μg·mL-1优于ClinCalc和UCSF软件。其中Vancomycin-Calculator软件尤为适用体质量偏轻的患者,TDMS2000软件尤为适用肥胖患者。结论:Vancomycin-Calculator和TDMS2000软件可以用于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预测,协助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万古霉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7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60例,按照计算机分组方式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予以静脉滴注万古霉素,B组予以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比较2组临床疗效,静脉血与脑脊液中万古霉素浓度...  相似文献   

8.
9.
赖鸿 《抗感染药学》2019,16(7):1163-1166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鞘内注射给药对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间收治的确诊为颅内感染患者86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曲松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治疗组患者则给予阿米卡星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用药方法治疗前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P<0.05);不良反应(腰脘痛、神经根刺激症、抽搐、头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鞘内给药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水平测得值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质水平低于对照组,而葡萄糖水平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米卡星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治疗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头孢曲松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且安全性高,并有效改善了其脑脊液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5,(9):957-962
万古霉素为糖肽类抗菌药,是临床上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一线用药。大量研究表明,万古霉素的PK/PD参数AUC0~24 h/MIC≥400与其临床疗效密切相关。但是,万古霉素在不同人群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行为差异较大,因此,通过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来实施万古霉素的优化给药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万古霉素在不同群体中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和基于PPK给药方案的优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万古霉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的目标谷浓度,研究目标谷浓度对临床疗效和肾毒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单中心、观察性对照研究。根据微生物学检查或临床情况推断为革兰阳性菌感染,分析比较110例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有效组和无效组、肾毒性组和正常组之间,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谷浓度是决定万古霉素临床疗效和肾毒性的唯一独立变量。临床疗效和肾毒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和0.80,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9 μg·mL-1(灵敏度88%,特定性62%)和21.1 μg·mL-1(灵敏度73%,特异性86%)。结论 万古霉素谷浓度对临床疗效和肾毒性具有较强的预测价值,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提高治愈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宋小娜  陈博 《抗感染药学》2019,16(8):1409-1411
目的:评价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对患者颅内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8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患者给予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患者则给予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细菌清除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者细菌清除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19%)(P<0.05),治疗期间脑积水、脑萎缩、神经根刺激症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万古霉素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患者,有效提高了细菌的清除率,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超重、肥胖患儿中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及治疗药物监测的结果,研究超重、肥胖患儿万古霉素临 床使用情况及体内药动学特点,为临床超重、肥胖患儿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指导。方法 系统检索英文数据库 PubMed、 Embas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 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医学网关于万古霉素在超重、肥胖患儿人群中的相 关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 2017 年 12 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 7 篇研究纳入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超重、肥胖患儿万古霉素多基于实际体重给药,给药间隔为 6h 或 8h 更容易使血药浓度达到 10~20mg/L。1 篇研究报道超重、肥胖患儿与正常体重患儿肾毒性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万古霉素清除率在超重、肥胖患儿显著 性增加,半衰期有增加的趋势,表观分布容积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万古霉素在超重、肥胖患儿中的给药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且万古霉素在该人群体内过程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指导给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给药方式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以此有效地为临床给药提供依据。方法观察体内给药和体外给药两种方式的药物吸收作用。体内给药包括口服给药、注射给药;体外给药包括口腔给药、直肠给药、皮肤给药、阴道给药等。结论为了提高药物吸收,应该重视给药方式,依据患者的病情、疾病的发展情况、药物特点等建立正确的给药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为临床给药提供依据,使临床给药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型与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9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剂型与给药途径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3.3%,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不同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会对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中药过程中,不同的病情需采取口服或者经皮等的给药方式,才能使药物的疗效充分发挥。给药方式的不同影响着中药的吸收速度、分布速度、消除速度和消除率,在处理病症时应兼顾疾病的表里虚实,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药物特点等采用正确的给药方式,实现治疗效果的快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也使临床用药更加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8.
申凌娜 《抗感染药学》2021,18(11):1674-1677
目的:探究重度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对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影响的相关因素,为指导临床制定和调整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STBI患者术后颅内感染67例病历资料,分析万古霉素q12h治疗的第4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中使用万古霉素患儿的血药浓度及其药动学参数分布情况,并初步判断目前的药物推荐剂量是否能够达到理想治疗浓度。方法入选接受万古霉素治疗的患儿60例(男性41例,女性19例),用药剂量为(39.99±4.42)mg·kg-1·d-1。采用酶免疫放大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血药浓度数据采用一室模型拟合,根据Sawchuk-Zaske方法计算患儿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并将所得结果数据和药品说明书参数以及过往儿童药动学研究数据相比较,同时对2岁以下和以上患儿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纳入的60例患儿中有30例谷浓度达到了5~15 mg·L-1,只有4例达到15~20 mg·L-1,另有2例超过20 mg·L-1;有6例峰浓度超过了40 mg·L-1。32例患儿的AUC24 h值超过了400 mg·h·L-1。本研究患儿的Vd高于说明书及文献研究结果 (P<0.05和P<0.01)。2岁以下患儿和2岁以上相比,后者具有更高的消除速度常数[(0.22±0.10)h-1 vs.(0.27±0.09)h-1,P<0.05]。结论万古霉素药品说明书推荐的40 mg·kg-1·d-1剂量不足以使所有PICU患儿达到有效的治疗谷浓度,PICU患儿使用万古霉素可能需要更大的负荷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鼻饲给药对血清丙戊酸浓度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IA)检测住院患者血丙戊酸浓度,研究不同给药方式对血丙戊酸浓度的影响。结果丙戊酸钠鼻饲给药严重影响血液药物浓度,其血药浓度和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比例显著低于口服给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戊酸钠鼻饲患者多次测血药浓度,均低于有效血药浓度,改为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上升。结论鼻饲给予患者等量丙戊酸钠,与口服给药相比,无法达到口服给药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