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效食管动力(ineffective esophageal motility,IEM)在非糜烂性酸反流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成因及第四版芝加哥分类标准(CC v4.0)对IEM诊断的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因酸反流相关症状在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提示食管黏膜或结构无异常改变,且行食管高分辨测压检测和24 h食管pH值监测的63例患者纳入病例对照研究。根据食管高分辨测压检测结果,分别采用第三版芝加哥分类标准(CC v3.0)和CC v4.0进行分组,分为IEM组和正常动力组。主要对比分析同版分类标准下2组的食管高分辨测压检测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结果和最终诊断,以及不同版分类标准下同一观察指标2组间的变化程度。结果 63例患者中,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14例、反流高敏感(reflux hypersensitivity,RH)19例、功能性烧心(functional heartburn,FH)30例。采用CC v3.0时,IEM组20例,其中NERD 9例、RH 5例、FH 6例;正常动力组43例,其中NERD 5例、RH 14例、FH 24例。采用CC v4.0时,IEM组16例,其中NERD 7例、RH 4例、FH 5例;正常动力组47例,其中NERD 7例、RH 15例、FH 25例。采用CC v3.0时,IEM组食管酸暴露时间[3.45(1.55,6.40)%比1.20(0.40,2.30)%,Z=-2.940,P=0.003]、DeMeester评分[13.8(5.8,21.4)分比5.3(2.9,10.0)分,Z=-2.851,P=0.004]明显高于正常动力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10.15(7.52,13.65)mmHg(1 mmHg=0.133 kPa)比15.40(11.20,21.60)mmHg,Z=-3.241,P=0.001]、4 s完整松弛压[(3.79±0.57)mmHg比(6.05±0.50)mmHg,t=2.727,P=0.008]、远端收缩积分[334.65(208.25,438.92)mmHg·s·cm比1 258.70(919.00,1 750.10)mmHg·s·cm,Z=-6.305,P<0.001]明显低于正常动力组。采用CC v4.0时,IEM组食管酸暴露时间、DeMeester评分亦均明显高于正常动力组(P均<0.05),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4 s完整松弛压、远端收缩积分亦均明显低于正常动力组(P均<0.05),另外,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明显低于正常动力组[34.60(21.50,48.05)mmHg比49.67(36.75,61.10)mmHg,Z=-2.140,P=0.032]。结论 在非糜烂性酸反流相关疾病患者中,IEM与抗反流屏障功能受损相关,且与食管酸暴露相关。相比CC v3.0,CC v4.0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得IEM患者异质性减少。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以烧心和反流为典型表现。大多数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病变程度为轻度(洛杉矶分级 A 级患者占 50-90%),因此,目前对GERD的治疗主要依靠质子泵抑制剂(PPI)。但仍有一部分患者PPI治疗疗效甚微。目前亚太的共识认为:在常规PPI剂量治疗至少 8 周反流症状仍无缓解的 GERD 可以定义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ERD,RGERD)。对于RGERD的治疗,最近内镜下出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初步报导可以有效地重塑贲门抗反流屏障,改善患者症状。在这篇报告中,我们将介绍国内首例通过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ARMS)和贲门缩窄术(endoscopic cardial constriction ligation,ECCL)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8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ARMS或ECCL治疗,并定期随访的4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病例资料,其中20例行ARMS(ARMS组),28例行ECCL(ECCL组),比较两种术式短期及长期临床疗效。结果 两种术式的操作成功率均为100.0%,ECCL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RMS组[(8.43±1.59)min比(34.05±12.35)min,t=-9.227,P<0.001]。术后2个月随访,ECCL组和ARMS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9.3%(25/28)和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8,P=0.042),ECCL组GERD Q评分低于ARMS组[(6.24±1.22)分比(7.35±1.79)分,t=-2.400,P=0.023]。术后1年随访,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GERD Q评分,以及DeMeester评分和pH<4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S和ECCL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长期临床疗效相当,但ECCL短期疗效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改良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 ARMS)治疗伴中度食管裂孔疝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rGER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7年6月—2020年6月,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30例合并3~5 cm食管裂孔疝的rGER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3周黏膜切除组(n=15)和3/4周黏膜切除组(n=15), 分别进行相应黏膜切除范围的改良ARMS。比较手术前后胃食管反流症状、胃镜检查食管炎情况、24 h食管pH监测结果、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LES)静息压力, 并分析两种不同黏膜切除范围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3周黏膜切除组患者术后6个月较术前的胃食管反流病评分(9.53±0.36比11.93±0.57, t=6.874, P<0.001)、酸暴露时间(19.81%±1.72%比31.45%±2.78%, t=8.020, P<0.001)、DeMeester评分(40...  相似文献   

5.
Gao Y  Shang ZM  Huang WN  Hao JY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1):931-934
目的 通过对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行高分辨食管内压力-阻抗联合测定(MII-HRM)及24h联合多通道腔内阻抗-pH( MII-pH)监测的结果分析,探讨此类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及胃食管反流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3-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19例GERD伴慢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II-HRM及24 h MII-pH监测系统测定上食管括约肌(UES)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对液体和黏液性物质的传输功能、立位及卧位酸及非酸反流的次数、近端反流的次数、酸暴露时间、酸清除时间以及食团清除时间.以同期仅表现为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17例GERD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食管运动功能以及胃食管反流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仅表现为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相比,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的UES静息压力明显更低[(122.55 ±60.48)mm Hg比(86.37±41.35) mm Hg(1 mm Hg =0.133 kPa),P<0.05],食管体部异常蠕动的比例更高[(9.47±15.63)%比(22.16±17.45)%,P<0.05],食管体部对液体物质传输能力减低[(88.82±12.23)%比(71.68±23.06)%,P<0.05],卧位时酸及非酸反流次数及卧位近端非酸反流次数明显增多(P<0.05),卧位食团清除时间延长(P<0.05).结论 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GERD发病机制可能与单纯典型GERD不同,其与UES静息压力减低、卧位酸及非酸反流、近端反流的增多以及食管清除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酸反流事件和基础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的关系。方法:对48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的GER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测定食管内PH值和食管压力。结果:有呼吸系统症状的GERD患者,其食管下括约肌功能有所改变;质子泵抑酸剂和促胃肠道动力药物治疗前后24h食管反流变化和食管内pH值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呼吸系统症状得到改善。结论:胃食管反流可以作为独立原因引起呼吸道病症状,抑酸抗反流治疗对胃食管反流相关的呼吸系统症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的改善。 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省名老中医门诊78名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失败的GERD患者,根据中医六型辨证施治,给予中医药方剂或中成药治疗,采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积分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和评价。 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5.8%(67/78),症状明显改善,食管24 h pH平均值和DeMeester评分在中药治疗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参数比较仅反流次数减少,食管下段括约肌静息压力增高,说明可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P<0.05)。 结论中医药辨证施治对PPI失败的GERD患者能够缓解症状,可以成为西药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反应的特点,为提高老年GERD诊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月22日至2012年9月23日期间在仁济医院门诊确诊并进行药物治疗的老年GERD患者(≥60岁)55例,随机抽取同期诊治的非老年GERD患者(〈55岁)55例作为对照。比较分析2组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表现、食管运动、酸反流特征以及药物治疗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老年组GERD患者烧心症状少于非老年患者(P〈0.001);老年组食管体部运动缺乏、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较低,但两组酸反流DeMeester评分相当(P=0.112)。两组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反应均较好(P=0.85)。但PPI初治疗效不理想的老年GERD对加用莫沙必利有治疗反应的患者少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GERD与非老年GERD存在诸多不同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改善老年GERD治疗效果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镜阀瓣(Hill)分级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患者检查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诊断为GERD且完成食管高分辨测压(HRM)、24 h pH-阻抗监测及胃镜检查的患者527例。分析胃镜阀瓣Hill分级与患者年龄、性别、BMI、HRM、24 h pH-阻抗监测及反流性食管炎洛杉矶(Los Angeles,LA)分级的关系。结果胃镜阀瓣Hill分级与GERD患者年龄、性别(男)、BMI呈正相关(P<0.05);Hill分级与远端收缩构成(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食管下括约肌平均静息压(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呈负相关(P<0.05);Hill分级与DeMeester评分、AET4、直立酸反流评分、仰卧位酸反流评分、仰卧位混合反流评分呈正相关(P<0.05)。Hill分级与反流性食管炎LA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镜阀瓣Hill分级在预测GERD患者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食管动力受损程度及有无病理性酸反流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质子泵抑制剂与胃底折叠术,然而目前一大部分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控制症状不理想,且不愿意承担胃底折叠术后风险。磁环下括约肌增强术是近年来国外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新兴手段,患者术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对质子泵抑制剂的需求减少,酸暴露恢复正常。本文就磁环下括约肌增强术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食管下段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功能不全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口腔或气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为烧心和反流。目前GERD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内镜及外科手术。但需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且术后并发症多或疗效不确切。LINX抗反流系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治疗技术,在疗效上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就LINX抗反流系统治疗GER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探讨食管裂孔疝内镜黏膜下剥离术(hiatal hernia?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HH?ESD)治疗巨大食管裂孔疝(长径>3 cm)合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8年4月—2020年3月,因巨大食管裂孔疝合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自愿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HH?ESD治疗患者纳入临床试验,观察手术完成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价(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GERD?HRQL)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questionnaire,GERD?Q)评分、胃镜检查结果、24 h食管pH值监测结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结果和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集到10例患者,病史2~10年,均顺利完成HH?ESD治疗,术中无穿孔、大出血等不良事件,住院时间6~12 d。术后3例出现吞咽困难,分别于3或6个月内自行缓解。术前GERD?HRQL评分19~29分,术后3和12个月分别为0~14分和0~8分,较术前均有较大幅度下降;术前GERD?Q评分9~17分,术后3和12个月均为6~9分,较术前均有较大幅度下降。胃镜随访提示,10例患者的食管炎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疝囊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Hill分级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术前DeMeester评分30.3~247.1分,术后12个月时为0.2~29.9分,较术前有较大幅度下降;术前食管裂孔疝长径3.0~6.0 cm,术后12个月时为0~5.0 cm,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缩小。随访12个月时,7例已停用质子泵抑制剂,其余3例已改为间断口服。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HH?ESD治疗巨大食管裂孔疝合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前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失败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称为难治性GERD,它是消化内科目前的治疗难题之一.近年的研究发现,弱酸反流、混合型胆汁反流以及食管高敏感可能是难治性GERD的发病机制,此文就近年来有关弱酸反流与难治性GERD的定义、发生率、发生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质子泵抑制剂(PPIs)广泛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但部分患者对抑酸治疗的疗效不佳,称为难治性GERD。目的:研究难治性GERD患者食管内反流的严重程度和反流物性质,以探讨难治性GERD症状形成的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华东医院确诊的难治性GERD患者36例,以PPls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的12例GERD患者作为对照。行24h阻抗-pH监测,根据反流物pH值和阻抗值,分析比较两组的反流情况。结果:难治性GERD组24h总反流和弱酸反流次数的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98(58,136)和62(40,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酸反流次数均控制在较低水平,且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难治性GERD组的气体反流和液气混合反流次数分别为48(31,61)和41(22,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02);液体反流次数无明显差异(P=0.757)。结论:弱酸反流在难治性GERD患者症状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气体反流可能加重反流症状的感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食管动力学特征和反流特点。方法应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监测87例GERD患者和70例rGERD患者食管动力学数据,同时应用便携式24 h食管pH-阻抗监测仪记录两组患者的酸暴露特点、反流类型及反流特点,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间差异。结果rGERD患者中UES压力、LES压力显著低于GERD患者(P<0.05),rGERD患者LES的长度与GER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GERD患者中食管动力障碍比例高于GERD患者(70.00%vs 33.33%,χ2=4.891,P<0.05),DCI下降为特征的食管蠕动收缩障碍及间断收缩为特征的食管收缩节律障碍者比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4%vs 62.07%;42.86%vs 37.93%,χ2=3.275、2.822,P>0.05)。rGERD患者DeMeester评分高于GERD患者(P=0.014),rGERD患者反流性质中弱酸反流及非酸反流明显多于GERD患者(P弱酸=0.001,P非酸=0.017),而酸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酸=0.385);rGERD患者反流性状中气体反流及气液混合反流次数多于GERD患者(P气=0.022,P气液=0.031),而液体反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液=0.742)。结论rGERD患者与GERD患者相比,存在UES压力偏低、LES压力下降和食管蠕动收缩障碍等食管动力学异常;rGERD患者反流以弱酸反流及碱反流为主,而GERD患者以酸反流为主,同时rGERD患者中气液混合反流所占比例大,而GERD患者以液体反流为主。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酸反流与食管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背景:异常酸反流和食管运动功能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密切相关。目的:研究GERD患者的食管运动和酸反流与食管黏膜损害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反酸、烧心、胸痛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72例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食管测压和24hpH监测。根据pH〈4总时间百分比〈4.5%且DeMeester计分〈14.7的标准。将食管炎患者分为生理性酸反流组(pH^-组)和病理性酸反流组(pH^+组)。结果:内镜下食管炎组24hpH监测各项指标较无食管炎组显著增高(P〈0.05),病理性酸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食管炎组(P〈0.01)。两组食管测压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食管炎组pH^+者的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较pH^-者显著降低,食管体部蠕动波传导速度减慢,湿咽成功率减少(P〈0.05)。结论:GERD患者食管炎的发生与酸反流密切相关,有病理性酸反流的GERD患者易见食管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伴或不伴食管损伤与食管动力和酸反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符合GERD诊断标准的25例受试者行胃镜检查,随后进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并检测进食标准试验餐后的动态食管pH值变化.比较伴或不伴食管损伤组患者之间的食管动力和餐后食管酸反流时间的差异.同时按DeMeester评分将受试者分为非酸反流组和酸反流组,比较两组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伴或不伴食管损伤组之间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基础值、LES压力残余平均值、食管蠕动传播速度、食管pH<4的时间和DeMeester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伴食管损伤组的食管收缩幅度明显弱于不伴食管损伤组(31.9 mm Hg比64.2 mm Hg,1 mm Hg=0.133 kPa;Z=-2.37,P=0.02).酸反流组和非酸反流组之间LES压力基础值、LES压力残余平均值、食管蠕动传播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酸反流组的食管收缩幅度明显弱于非酸反流组(36.4 mm Hg比71.8mm Hg;Z=2.25,P=0.02).结论 GERD患者LES压力及食管酸反流与食管损伤之间无显著关系,食管蠕动性收缩功能可能与食管损伤及酸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近年来在我国有上升趋势。目前诊断GERD的手段较多,如典型症状(烧心和反酸)、质子泵抑制剂(PPT)试验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等,尤其是GERD的诊断技术,包括最初的X线钡餐以及食管放射性核素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到新近出现的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和无线pH监测等,为胃食管反流提供了客观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反酸、烧灼感、胸骨后灼痛。酸(碱)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 RE) . Halstead发现,GERD可引起食管反流性咽喉炎,引起顽固性咳嗽、咽喉不适、声嘶等症状,质子泵抑制剂及胃肠动力药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我们于2004—2005年,观察了应用奥美拉唑+多潘力酮治疗32例老年人GERD导致的RE及咽喉炎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是指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GERD)患者对于标准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方案产生不完全或缺乏应答,持续表现严重而频繁的反流症状,故又称为“PPI治疗失败的GER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