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洁  祝德秋 《江苏医药》2020,46(5):449-453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全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事业均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目前在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仍未有特效药物,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抗病毒药物是治疗新冠肺炎的关键,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患者病程的转归以及预后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自疫情暴发以来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探讨了该类药物的抗病毒机制、常见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以及特殊人群药学监护,以期发挥临床药师在临床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暴发,已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易重症化,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存在加重原有疾病、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风险,因此非常有必要结合各类基础疾病特点提供个体化的药学监护。本文综合分析COVID-19抗病毒药物在不同基础疾病中的用药风险,总结了合并用药的相互作用及可能的不良反应,为伴随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器官移植、艾滋病及细菌真菌感染的COVID-19患者制定了药学监护策略,旨在提高COVID-19患者治疗方案的安全、合理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关键时期,国家连续颁布了7版诊疗方案,每一新版诊疗方案对治疗药物都有补充、完善。α-干扰素、磷酸氯喹、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得到了临床专家的广泛认可与推荐。本文从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禁忌、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涉及的抗病毒药物进行归纳与总结,对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与药学监护提出建议,旨在为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参考,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展现了良好的临床治疗价值,但其所诱发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ADR)、脏器损伤等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围绕实体肿瘤和血液肿瘤最新诊疗指南中推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以药理学作用机制为脉络,对同类药物所致共性ADR及上市后新的/严重ADR进行综述,并阐述了药学监护要点与模式,以期为该类药物的研究、临床治疗以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药物的治疗现状。方法:2019年12月开始,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2019-nCoV)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在国内陆续被发现,并呈暴发趋势;2020年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中,治疗COVID-19患者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α2b、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和阿比多尔。结果与结论: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并结合现有临床治疗证据,评价与分析了抗病毒药物的治疗现状和优缺点,以及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药物治疗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护。方法隔离收治明确诊断的15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a、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盐酸阿比多尔片、磷酸氯喹、利巴韦林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治疗,联合抗病毒用药≤3种,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药学监护,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对症处理。结果截至2020年3月5日,治愈出院患者9例,在院患者6例,3例患者临床症状及胸部CT均好转,核酸检测为阳性,1例重型患者转为普通型,2例危重型患者转为重型;治疗过程中11例患者出现不同症状、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达73.33%,8例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2例患者出现皮疹伴瘙痒,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肝酶轻微升高,根据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分级,2例为新的不良反应,9例为一般的不良反应。结论目前没有经过临床验证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有限的诊疗方案推荐下需要摸索相关的药物治疗,包括药物选择、用法用量及疗程,药物在临床治疗时需进行不良反应监护,及时发现并对症处理,避免因药物引起的机体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在老年患者中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检索文献,从老年患者的抗病毒药物选择、特殊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用药依从性等方面总结、分析。结果:药师对老年患者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结论: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殊性,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加强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提高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在儿童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药物剂型的选择、儿童应用的年龄限制、剂量、对肝肾功能影响、不良反应、相互作用、使用方法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结果: 针对儿童这类特殊人群,临床药师给出了合理的用药建议。结论: 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药物在小儿中应加强药学监护,确保小儿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为探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抗病毒药物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药学监护策略,临床药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深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的抗病毒药物与抗肿瘤药物之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和药动学相互作用,提出了在COVID-19合并肿瘤患者中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建议,旨在确保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延续第六版,推荐5种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药物,同时强调药物毒性反应、相互作用的警示,关注特殊患者群抗病毒药物的选择。肿瘤患者是具有高感染率、高死亡率的特殊患者群,选择抗病毒药物应慎重,以期获得高效低毒的治疗效果。本文根据小分子口服肿瘤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毒性特点,结合肿瘤患者病理、生理特征,参考抗病毒药物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相关文献数据,对长期口服靶向药物肿瘤患者的抗病毒药物选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期为临床肿瘤患者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方法临床药师通过问卷星调查、康网系统、查阅病程等方式收集ADR,对其性别、年龄、既往病史、过敏史、报告类型、怀疑药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ADR共45例,ADR发生率为12.4%,其中一般的44例(已知的39例、新的5例)、严重的1例。ADR发生较多的为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LPV/r)、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MP)、抗菌药物莫西沙星。结论临床使用多种药物治疗COVID-19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以及患者基本情况、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关注疗效同时对ADR也应积极宣教、及时发现与上报,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诊疗方案推荐的治疗COVID-19中抗病毒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类型和构成比,以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维普)》、Pubmend、Embase、CENTRAL,建库至2020年3月5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阿比多尔、磷酸氯喹四种抗病毒药物致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归类整理与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16篇,共计报道上述四种抗病毒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1452例,其中利巴韦林1193例、磷酸氯喹为67例、阿比多尔为35例、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为157例。利巴韦林所致药物不良反应(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不适较多见;磷酸氯喹所致ADR以心脏毒性多见;阿比多尔所致ADR以消化道症状多见而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所致ADR以消化道症状及血脂异常多见。结论临床注意合理使用诊疗方案推荐的抗病毒药物,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抗病毒药使用情况,为临床COVID-19患者合理使用抗病毒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2月4日至2020年3月16日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以下简称"我院")治愈出院的51例COVID-19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抗病毒药使用情况。结果:51例COVID-19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占52.94%),女性患者24例(占47.06%),男女比例相近;年龄为2~81岁,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中老年居多;平均住院时间(20.76±7.46)d;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转阴时间为5~35 d,平均(18.00±7.07)d;51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病毒药,其中,使用阿比多尔的有49例,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有37例,使用α干扰素的有50例,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的有11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的有2例,使用硫酸羟氯喹的有17例;用药方案主要为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α干扰素3种抗病毒药联合应用,极少数患者联合应用4种抗病毒药。结论:我院COVID-19患者抗病毒药的使用基本合理,诊疗方案个体化,但也存在个别患者联合应用3种以上抗病毒药的情况,其安全性和合理性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用药与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关系,促进乙型肝炎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出院的336例乙型肝炎患者病历,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用药种数、ADR报告例数等,分析药物使用情况与ADR发生的关系。结果:336例患者中有55例ADR报告;静脉用药平均为8.8种,口服用药平均为3.1种,发生ADR的例数分别为49例、7例;使用5种以下药物的患者有28例,使用5~9种药物的有207例,使用10种以上药物的有101例,发生ADR的例数分别为2例、15例、39例;发生ADR患者的年龄段,35岁以下的有8例,35~50岁的有13例,50岁以上的有22例。结论:静脉给药、使用药物种数过多、高龄均是造成乙肝患者ADR的高危因素。临床应本着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原则对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将对药品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用药措施。方法纳入200例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所收治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另选200例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所收治的住院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中各科室住院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各科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用药时,通过对药用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且还可以提高用药安全性,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合并基础疾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用药较多,为尽可能减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提升药物治疗效果、减少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纳入的抗病毒药物与其他治疗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进行阐述,并提供药学监护建议,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抗肿瘤药治疗监护与不良反应的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石革 《中国药房》2010,(14):1258-1261
目的:由于药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把对肿瘤细胞的攻击锁定于表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靶位,使药物治疗的切入点由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过渡,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策略。本文总结其作用优势和药学监护。方法:采用国内、外文献综述方法。结果与结论:在大量的临床研究中,抗肿瘤药显示了良好效果,但其合理和安全应用尤为重要,尤其应规避其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围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的治疗试用药物,包括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和中药,从各药的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综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肿瘤患者的安全有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肿瘤患者居家用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防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肿瘤患者常用药品易出现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反应、脏器损伤等不良反应,应做好相应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以保障肿瘤患者在疫情期间用药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戎佩佩  宋金春  吴玥 《中国药房》2013,(46):4402-4404
目的:针对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过程,探讨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3年3月临床药师监护下的26例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该26例患者均接受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第1天,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第1~14天,卡培他滨950mg/m^2,bid,口服。21d为1个周期)。临床药师在用药辅导、预服地塞米松、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溃疡、手足综合征、骨髓抑制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预防和解决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临床药师为患者制订了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在顺利完成化疗的同时,不良反应显著降低。结论:临床药师对肿瘤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