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洁 《当代护士》2004,(8):34-35
儿童的心理行为是指儿童时期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和理论的总称。学龄前儿童是智力、人格、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未得到及时的重视与矫正,将对儿童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门诊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进行心理行为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需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学龄前儿童,分为观察组50例,采用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50例,采用一般的护理干预方式,并随时观察两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儿童的依从性、疼痛级别、恐慌情况以及60 s哭闹停止率等,并做好详细记录。对患儿及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心理行为干预后,观察组恐惧程度和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依从性、60 s哭闹停止率、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及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进行心理行为干预,降低了儿童家属的心理压力,能够使患儿更好地服从医生,保证了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临床价值,适用于临床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的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反应特征和观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调查、访谈、心理行为观察法及面容直观法,对1 140例门诊输液学龄前患儿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分型与分组,分为外向型724例,内向型416例.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患儿输液合作率为85.4%,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患儿输液合作率63.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行静脉输液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孙长文  杨文东 《家庭护士》2008,6(3):790-791
[目的]分析门诊输液的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反应特征和观察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调查、访谈、心理行为观察法及面容直观法,对1 140例门诊输液学龄前患儿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并分型与分组,分为外向型724例,内向型416例.随机分为一般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患儿输液合作率为85.4%,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患儿输液合作率63.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龄前儿童行静脉输液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因饮食行为问题来我院门诊就诊的24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并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影响。[结果]244例儿童中101例发生1种饮食行为,86例发生2种饮食行为,83例发生3种饮食行为,71例发生4种饮食行为,无5种和6种饮食行为的儿童。不同居住地在不良习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状况、抚养人、抚养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在儿童胃口差、食物偏好、不良习惯、父母过度关心、害怕进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习惯、胃口差、食物偏好、父母过度关心、害怕进食是学龄前儿童主要的饮食行为问题,对不良的饮食行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7.
龚蕾  顾叶勤 《家庭护士》2009,7(1):30-31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 [方法]242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167例,对照组75例,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75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学龄前儿童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从而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莆田市学龄前儿童睡眠习惯对饮食行为的影响,运用分层分析肥胖对结果的影响.方法:2019年3—6月期间,整群抽样选取639名莆田市学龄前儿童,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诊断,及管理评估问卷(IMFeD)和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学龄前儿童的CSHQ总分为(45.28±8.27)分,睡眠习...  相似文献   

9.
齐瑞敏  鲁首年 《疾病监测》2001,16(7):273-273
学龄前儿童的不良习惯多表现在头面部 ,如 :挤眼、咬铅笔和指甲、吐舌、吮指、缩颈等 ,这些不良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可消除 ,遗留下这些不良习惯的人多造成生理和心理的改变。我们认为不能只是专业医院人员注重预防和后期治疗的问题 ,而更重要的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 ,提早做好健康教育。资料来自 1 997- 2 0 0 0年调查某幼儿园的 4- 6岁的学龄前儿童 2 4 9人。其中 :男 1 2 9人 ,占被调查儿童数的 51 8% ,女 1 2 0人 ,占被调查儿童数的48 2 % ,4岁年龄段 83人 ,5岁年龄段 87人 ,6岁年龄段 79人。调查结果表明 ,在 2 4 9人中 ,1 38人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学龄前期行CT检查的儿童进行护理及心理干预,从而提高患儿的检查依从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6月行CT检查不能主动配合的学龄前期儿童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患儿进行评估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及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通过护理干预,患儿的检查依从性大大提高,一次性完成检查者50例,占83%(x~2=34.7511,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合作儿童的护理及干预措施可以使患儿的检查依从性显著提高,从而缩短检查的周转时间,降低患儿的服药率,促进护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输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输液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儿和家长的意愿,将140例学龄前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输液操作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法。对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即患儿的配合度和输液一次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92.9%,对照组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对静脉穿刺恐惧心理护理干预,对静脉穿刺的合作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u=2.8110,P0.05)。结论针对静脉穿刺恐惧心理,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能缓解学龄前患儿输液时的恐惧心理,提高对于静脉穿刺的依从性,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3~6岁儿童睡眠问题的现状,并分析睡眠问题对营养状况和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儿童生长发育科收治的3~6岁儿童300名为研究对象,分别评价睡眠问题、营养状况和行为问题,并对睡眠问题与营养异常、行为问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00名儿童中,睡眠问题总发...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的配合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年7 ~9月,我们对在我科静脉输液的300例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前实行心理干预,从而有效地缓解了患儿的心理恐惧,并使96.67%的患儿主动配合静脉穿刺,极大提高了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成功率同时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84例静脉输液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9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的依从性、静脉一次穿刺成功情况。结果干预组疼痛程度、静脉输液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情况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学龄前儿童的疼痛程度,可提高患儿对静脉输液的依从性和静脉穿刺成功率,从而保证患儿静脉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保健干预效果。方法成立教育培训小组,对本社区某幼儿园62名3岁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教育及刷牙行为干预,为期3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调查问卷》和《刷牙评分标准》进行测评,评价刷牙行为和刷牙正确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本组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均有所改善,刷牙正确率从干预前的57%上升到干预后的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结论保健干预能改善社区学龄前儿童刷牙行为,提高刷牙正确率,促进儿童建立良好口腔卫生行为。  相似文献   

16.
17.
2008年7—9月,我们对在我科静脉输液的300例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前实行心理干预,从而有效地缓解了患儿的心理恐惧,并使96.67%的患儿主动配合静脉穿刺,极大提高了学龄前儿童静脉穿刺成功率同时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学龄前儿童就诊时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学干预措施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自2012年4月—2013年12月我区学龄前儿童3 211例(年龄小于6岁),随机分为干预组(1 600例)和对照组(1 611例),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相关因素采用两种不同的干预措施。[结果]与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相关的因素如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眼保健操时间、用眼卫生习惯、家长预防近视知识等方面医学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率医学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医学干预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家长保护儿童视力的知识水平,为儿童提供均衡的膳食、纠正儿童不良的用眼习惯,为其平日保护视力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能显著降低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学干预措施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自2012年4月-2013年12月我区学龄前儿童3211例(年龄小于6岁),随机分为干预组(1600例)和对照组(1611例),对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相关因素采用两种不同的干预措施。[结果]与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相关的因素如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眼保健操时间、用眼卫生习惯、家长预防近视知识等方面医学干预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率医学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医学干预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家长保护儿童视力的知识水平,为儿童提供均衡的膳食、纠正儿童不良的用眼习惯,为其平日保护视力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能显著降低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