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是转移癌的好发部位,多来自门脉系统引流脏器的肿瘤。肝转移癌疗效很差。未经有效治疗者,发现肝转移癌后生存时间多在6个月以内。我院近年来对16例肝脏转移癌的病人进行39次栓塞化疗或单纯灌注化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骨髓转移癌是肿瘤转移侵犯骨髓的结果,往往是肿瘤晚期表现。但有一部分肿瘤患者,在未发现原发肿瘤的迹象之前,而出现骨髓转移的表现,给临床的诊断带来困难,为提高对骨髓转移癌的认识,现将我院自1980年来确诊的骨髓转移癌1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卓平  向彩琼  邹丹 《全科护理》2021,19(15):2158-2160
舌根癌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低,Reddy 等[1]研究了英格兰从1985年到2006年舌根癌的发病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6.7%,女性为 6.5%.大多数舌根癌发生在 65 岁以上的人群[2],40~69 岁发病率最高[1].由于舌根癌位置较隐蔽、不宜察觉,舌根部血液及淋巴循环较丰富,加之局部运动频繁,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2].晚期头颈部肿瘤远处转移发生率为48.6%[3],最常转移的部位分别是肺(83.4%)、骨(31.1%)和肝(6 .0%)[4],脑转移发生率仅有3 .3%[5].最容易发生脑转移的原发肿瘤是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6],临床上舌根癌脑转移极少见.Poddar等[7]报道了 1 例舌根癌放疗后 9 年发生脑转移的病人,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我院收治了 1 例舌根癌脑转移的病人,行放疗及靶向治疗期间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并发症,经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住院 1 个月后出院,出院 3 个月后复查病灶明显缩小,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医苑走廊     
一天,门诊来了一位常找我看病的患者老张。他瘦得使我差点儿认不出了。 “医生,我快活不成了,我得了食管癌。”老张道。原来一个月前,老张喝水、吃饭感到咽喉部不适,仿佛有什么东西卡住似的。老张到县医院就诊时,见放射科的单子上写的食管Ca,问一位实习医生,答道,“那是癌的代号。”老张一听透视也不做了,回家后便瘫在床上,眼看一天天消瘦下去。 我说:“没得到医院的最后诊断,只是根据医生的怀疑和自我感觉,就自  相似文献   

5.
索拉非尼防治大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防治大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作用.方法 Walker-256 癌细胞于Wistar 大鼠门静脉注射,模拟大鼠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模型,术后随机分为4 组(每组16 只):A 组(对照组);B 组(索拉非尼低剂量组);C 组(索拉非尼中剂量组);D 组(索拉非尼高剂量组),另选取E 组(n =8)正常大鼠作为正常组.实验组、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0 d 各处死8 只,并同时处死正常组8 只大鼠,取大鼠肝脏、肺组织,常规甲醛固定、制作石蜡切片,常规进行镜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肺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并对大鼠肝脏VEGF 阳性率及MVD 值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对索拉非尼各剂量组及对照组剩余8 只大鼠,观察其生存时间.结果 索拉非尼各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肝脏均出现了肿瘤转移复发,肺内均未见肿瘤转移,但索拉非尼各剂量组大鼠肝脏癌灶坏死程度较对照组轻,癌灶周边肝脏细胞受累坏死程度较对照组轻;索拉非尼各剂量组大鼠肝脏VEGF 阳性率、MVD 计数小于对照组(P <0.01),肝脏VEGF 与MVD 高度相关(rp =0.84,P <0.01);对照组、索拉非尼各剂量组大鼠肺组织VEGF、MV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索拉非尼中、高剂量组大鼠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索拉非尼可以抑制肝癌肝移植术后大鼠肝脏内VEGF 合成,降低了肝脏内癌灶MVD、抑制癌灶微血管生成,同时减轻了癌灶对正常肝细胞的损害作用,延长了肝癌肝移植术后大鼠生存时间,对防治大鼠肝癌移植术后肿瘤转移复发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在高转移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图谱。方法利用Agilent miRNA array芯片技术平台分析比较了4对高转移肝细胞患者的癌组织样本与其相对应的正常组织之间的差异miRNAs。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这些候选差异 miRNAs。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我们在高转移肝细胞癌中发现了22个失调的miRNAs,其中包括13个上调的miRNAs(miR-200a、miR-425、miR-221和miR-20b等)和9个下调的miRNAs(miR-762、miR-638和miR-1305等)。其中,一些miRNAs已经被报道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相关。靶基因预测分析也表明,这些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结论我们在高转移肝细胞癌中发现了一些表达失调的 miRNAs,生物信息学分析也发现这些 miRNAs 在肿瘤的发生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肝细胞癌在临床治疗上的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肝转移瘤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胃肠道癌发生肝脏转移的患者80例(转移病灶148个),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12周转移瘤最大直径,根据治疗后12周肿瘤最大直径变化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比较有效组及无效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12周的ADC值.分析ADC值与肿瘤直径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ADC值和治疗后2周ADC变化率用于预测患者对化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前,有效组病灶的ADC值平均值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2);在肿瘤ADC值的变化上,化疗2周、12周后,有效组的ADC较化疗前均显著上升,而化疗无效组的ADC则无显著变化;治疗前ADC与肿瘤的直径变化呈现负相关(r=-0.662,P=0.000);治疗后2周ADC变化率与肿瘤的直径变化也呈现负相关关系(r=-0.846,P=0.000).ROC曲线结果表明,以治疗前ADC值预测转移瘤化疗效果的AUC为0.914;治疗后2周ADC变化率预测转移瘤的AUC为0.893;二者联用时对于转移瘤化疗评估的AUC为0.959.结论 化疗前ADC值、治疗后2周ADC值的变化率以及二者联用在胃肠道癌肝转移化疗疗效预测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癌性疼痛(cancer pain)是癌症的一种常见伴随症状。临床上对癌性疼痛的镇痛治疗方法较多,但对中晚期肿瘤患者的中重度疼痛其镇痛效果欠佳,因此对癌性疼痛病理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疼痛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嘌呤受体激活不仅在肿瘤生长、转移的相关病理机制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参与癌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过程。基于这两方面的作用,嘌呤受体可能是一个能同时调控肿瘤生长、转移和癌性疼痛的新靶点,并为临床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神经系统嘌呤受体在癌性疼痛中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肝转移癌是肿瘤临床的常见病之一。肝脏由于血源丰富,故为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尤以胃肠道癌肿转移至肝脏居多。肝转移癌通常呈大小不等或大小相近的多发结节,少数可呈单发块状。临床以原发癌表现为主。少数可仅有肝转移癌的征象如肝肿大、肝结节、肝区痛、黄疸等。除个别来源于胃、胰的肝转移癌例外,血清AFP多呈阴性。  相似文献   

10.
肝脏转移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均可以发生肝脏转移。在CT应用到临床以前.对肝脏转移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尽管B超是目前最常用的肝脏病变的检查方法之一.但由于受操作者水平的影响以及标准化欠佳这两个因素而略逊于CT。并且仅依靠B超的检查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所以自从CT检  相似文献   

11.
发生于卵巢类癌切除术后的进行性类癌性心脏病(英)MarkAW……∥Cancer.-1994,73-1889~1891发生于卵巢的类癌并不常见,而类癌性心脏病更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类癌综合征及类癌性心脏病一般发生在肿瘤有转移,特别是转移到肝脏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转移癌136例347个病灶.原发灶来自消化道肿瘤99例,乳腺癌17例,肺癌12例,其他8例.病灶最大径1.4~7.7 cm.首次射频治疗前57例为单发病灶,≥3个病灶者42例.所有患者射频治疗后1个月均行增强CT检查判断病灶灭活状况,并随访患者生存期,随访时间为3~51个月.结果治疗后24 h或1个月增强CT检查,肿瘤灭活率为95.1%.经随访共有39个病灶(11.2%)在2~19个月局部复发增大.RFA治疗后局部灭活率及复发率与病灶大小有密切关系.55例(40.4%)在RFA后1~16个月内肝脏其他部位出现新生转移灶,初次RFA治疗时病灶越少肝内出现新生转移灶的比例越小,而与RFA治疗前病灶大小无关.本组病例平均生存期为(26.22±1.85)个月.1年生存率80.3%,2年生存率43.8%,3年生存率28.8%.RFA治疗后复发未再行治疗与复发后RFA治疗1~2次患者的生存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复发后再次治疗3~4次者无明显差异.发生较严重并发症3例,经保守治疗后恢复.结论超声引导RFA治疗肝脏转移癌局部灭活率高,并发症较少,可有效延长生存期;对单发病灶疗效显著,对再发或复发病例可随肿瘤的复发转移多次治疗,显示了RFA治疗肝转移癌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脑转移癌(MBT)是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全部成年恶性肿瘤患者的20%~40%.临床上,单发脑转移较少见,主要见于乳腺癌、结肠癌及肾细胞癌;2/3的MBT患者通常在就诊时即存在2个以上脑转移病灶,尤以恶性黑色素瘤和肺癌患者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记忆障碍、癫痫发作,也可见行动困难,偏盲或失明、语言障碍、感觉丧失等.  相似文献   

14.
肝脏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肿瘤可以经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管转移或直接浸润。尸检表明我国肝转移癌为原发性肝癌的1.2倍,欧美则为20倍。对肝转移癌治疗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但肝转移癌的治疗是肿瘤治疗中十分棘手的难题。介入治疗的出现为肝转移癌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并且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步,对不同特点的肝转移癌可采用不同介入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曹方凝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125-126
机体内分泌腺体之外还广泛散在地分布着许多具有内分泌作用的神经内分泌细胞,这些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即是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极为少见,大部分呈低度恶性肿瘤,占全部肝脏肿瘤的1%~5%[1]。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缺乏典型症状,易漏诊、误诊,且恶性程度高,多在早期即发生肝内转移或区域淋巴结转移,尽早发现、诊断、治疗,是获取良好疗效的关键。近年来,我们收治了3例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经积极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肝转移癌是肝脏常见的继发性恶性肿瘤 ,原发肿瘤多为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1~ 2 ] ,多以血行途径转移至肝脏。本文对我院 1992年 5月至 1999年 5月CT诊断并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6 2例肝转移癌作一分析 ,着重讨论肝转移癌的CT诊断要点。1 一般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中男 46例 ,女 16例 ,年龄 30~ 79岁 ,平均5 9 2岁。原发肿瘤 :胃癌 2 6例、食管癌 5例、结肠癌 7例、直肠癌 4例 ,消化道肿瘤共计 42例 (6 7 74% )。胆囊癌 4例(6 45 % ) ,胰腺癌 7例 (11 2 1% )、肺癌 5例 (8 0 6 % ) ,乳腺癌 2例 (3 2 2 % ) ,原发肿瘤不明 2例 (3 2 2 % )。…  相似文献   

17.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特别是绒癌,为一高度恶性的肿瘤,它的特点是发展快,转移早而广泛.绒癌脑转移是肺内瘤细胞经血液循环转移所致.是绒癌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护理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提供诊治及疗效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经周围静脉注射Levovist超声造影检查了30例肝脏肿瘤患者。应用Levovist后,正常肝脏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明显增强,不同的肝脏肿瘤显示了常规彩超检查没有见到的不同的血管形态,11例原发性肝癌肿块中心显示了血管。相反3例肝脏转移癌,在肿瘤周边显示了更多的血流,6例肝脏血管瘤,常规彩超检查未见明确血流,造影后在肿瘤周边见到点状或短条状血流。Levovist对于正常肝脏实质、不同肝脏肿瘤二维图像的增强作用是有差异的,它使肝脏肿瘤显示更清晰。结果表明:Levovist彩色多普勒超产造影对于肝脏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发生在不同器官和组织有激素活性的肿瘤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肝脏而言也不例外。认识这些特殊的肿瘤无疑将有助于采取更加合适的对策,以达到有效治疗目的。临床上某些肝肿瘤患者首先出现的是与内分泌有关的临床表现,此时如能检测到相应的激素标志物,可及时修正或改变原有治疗方案,这对判断肿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原发性肝癌合并的内分泌系统临床表现,以高血钙和低血糖最多见,即所谓“伴癌综合征”或“旁癌综合征”。另一类是转移至肝脏的内分泌肿瘤,因肿瘤分泌激素而产生一系列内分泌系统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胰腺内分泌肿瘤和源自胃肠道的类癌。某些肝肿瘤不产生内分泌临床表现,但可在血清或肿瘤组织中检测出某些激素标志物,也具一定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类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98例肝细胞癌组织标本,以正常肝脏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UNX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RUNX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肝脏组织(P<0.01);肝细胞癌中RUNX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包膜不完整、出现门静脉癌栓、分化未成熟、临床Ⅲ~Ⅳ期的肝细胞癌组织中RUNX3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有完整包膜、未出现门静脉癌栓、分化较成熟及临床Ⅰ~Ⅱ期的组织(P<0.05).结论:RUNX3与肝细胞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