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交试验法优化虎杖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峻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2):154-154
虎杖系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及根 ,可用于治疗宫颈糜烂慢性盆腔炎、阑尾炎、气管炎、高血压、乙肝、银屑病和因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等疾病。虎杖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类 ,其中大黄素的含量较高。本实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等水平正交试验L9(34 ) [4 ] ,选择大黄素含量和浸膏收率二项综合评分的方法优化虎杖的提取工艺 ,为虎杖单方或复方制剂生产提取提供了试验依据。1 仪器与试剂美国HP1 1 0 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 ,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 ,大黄素对照品 (供含量测定用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 0 756 - 990 8)。虎杖药材经昆明医学院…  相似文献   

2.
中药虎杖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6  
薛岚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1):651-653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Polygo numcuspidatumSieb .etZucc .的干燥根和茎,叶亦入药。虎杖性味苦寒,归肝、肺、胆经。主要功效有祛风利湿,祛痰止咳,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医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虎杖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游离蒽醌和蒽醌苷,主要为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 phanol)、蒽苷A (anthraglycosideA )、蒽苷B (an thragl....  相似文献   

3.
薄层扫描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瑞芝 《中成药》2005,27(5):605-606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根茎和根,具有祛风、利湿、破瘀、通经等作用,为临床常用中药.虎杖中含有游离蒽醌衍生物及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蒽苷类成分等.  相似文献   

4.
虎杖融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系蓼科蓼属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ozum Sieb.et Zucc.的根茎和根,采挖时间在春秋两季.虎杖入药始见于<雷公炮制论>,<别录>列为中品,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胆经.传统用于血瘀诸症,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等功效.  相似文献   

5.
虎杖在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国 《四川中医》1996,14(6):15-15
1.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临床上除有四肢大关节肿痛外,常伴有咽喉疼痛和或红肿,实验室检查则有血沉增块,抗链“O”>500单位( ).在临床上一般用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法治疗,关节肿痛减轻或消失,但抗链“O”则持续阳性,移时容易加重或复发关节肿痛.笔者临床应用虎杖加入主治方中,治疗本病,近远期疗效均满意.虎杖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通经作用.《本草拾遗》云:虎杖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所以虎杖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良药,用之可达到三个目的.①祛风除湿以祛邪;②清热解毒以疗咽喉红肿疼痛,抗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使抗链“O”转阴以治本;③活血通经.风湿痹痛易阻滞经络,用虎杖符合“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  相似文献   

6.
HPLC同时测定虎杖中4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齐辉  张勉  王峥涛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3):2003-2005
虎杖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及根,具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等作用,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等症[1]。虎杖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类和蒽醌类化合物,以往文献多采用二苯乙烯苷或大黄素的含量来评价其质量[2-9],但单一化学成分不能全面反映药材质量。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测定虎杖药材中类成分白藜芦醇、虎杖苷(白藜芦醇-3-O-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7.
痛风是风湿科的临床常见病,虎杖因具有清热、散瘀止痛等功效成为防治痛风的常用药。为进一步探讨虎杖治疗痛风各期病证的疗效机制,作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虎杖治疗痛风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虎杖的水煎剂、醇提物等物质对痛风都具有显著疗效;此外,虎杖中所含多种活性成分都可通过不同途径对痛风动物模型发挥治疗作用。由此可见,虎杖治疗痛风具有明确的生物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德茂  史德胜 《中草药》2009,40(9):1416-1417
降酶片由虎杖、白花舌蛇草等中药组成.虎杖为蓼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虎杖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中品,具有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等功效;用于关节痹痛,湿热黄疸,经闭,徵瘕,水火烫伤,跌扑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虎杖中主要含蒽醌类、二苯乙烯苷类、黄酮类等多酚性化合物.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白藜芦醇和虎杖苷,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精密度高,重现性好,能更好地控制降酶片的质量,为降酶片的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虎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通过观察虎杖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对兔动脉粥样硬化 (AS)模型的血脂、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程度以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了解虎杖及其提取物在降脂和抗 AS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喂养正常饮食,余四组予以高脂饮食喂养 18周,其中三组分别予以虎杖、虎杖提取物虎杖苷和大黄素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1)虎杖组实验后 TC、 LDL与高脂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虎杖苷组 TC与高脂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2)虎杖组和大黄素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高脂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3)虎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虎杖原药的降脂、抑制 AS形成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的作用优于其有效成分提取物.  相似文献   

10.
虎杖药材UPLC特征图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建立虎杖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 μm),流动相乙腈-0.5%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290 nm.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特征图谱相似度分析3种方法对38批不同产地的虎杖药材UPLC特征图谱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虎杖药材的UPLC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共标定了11个共有峰,指认其中4个共有峰为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36批虎杖药材相似度>0.9;2批药材相似度为0.733,0.896.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药材分为3类,不同类别间质量有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虎杖药材的特征图谱特征性和专属性强,且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可用于全面控制市场流通虎杖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聂安政  赵雪睿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2018,49(23):5719-5723
细辛至今已有2 000多年药用历史,且应用广泛。近年来临床上时有细辛中毒报道,细辛毒性成分黄樟醚和马兜铃酸的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结合古今文献追溯细辛的历史用药沿革,剖析细辛中毒反应特点,从化学成分的角度探讨影响细辛毒性的因素与合理应用注意事项,以期为细辛临床安全合理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会芝  潘小霞  杨明挚 《中草药》2024,55(2):630-639
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为五加科人参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近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内生菌作为三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物因素,在三七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三七内生菌群结构类型丰富,次生代谢产物多样,且具有促进三七生长发育、提高抗性、诱导代谢产物合成或转化等作用,有望用于缓解三七连作障碍和提升三七品质等。通过对三七内生菌群的多样性、功能及应用、及其对三七代谢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为三七内生菌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三七是临床伤科疾病的常用中药,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效,历代中医古籍对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的论述大同小异,现代研究发现三七具有活血、止血、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主要活性成分为皂苷类。伤科疾病是指人体因跌打坠堕、扭伤劳损、碰撞闪挫等原因而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气血等损伤,主要包括挫伤、创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及内伤等临床常见疾病。通过整理历代本草和现代文献中关于三七“伤科要药”功效的相关记载,对其在骨损伤修复、活血化瘀、止血、抗炎镇痛、伤口愈合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归纳梳理,为其深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元清  韩彬  向荣  孙琴  张陈  乔志斌  周钰珂  严建业  夏新华 《中草药》2015,46(19):2863-2869
目的评价不同批次虎杖饮片一致性与差异性,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11批虎杖饮片的化学指纹图谱;采用总量统计矩法计算总量零阶矩(AUCT)、总量响应率(AUCPWT)、总量一阶矩(MCRTT)、总量二阶矩(VCRTT)等参数;采用总量统计矩法、夹角余弦法和相关系数法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聚类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PCA)法对虎杖样品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对11批虎杖饮片进行测定,共标定了13个共有峰,指认了虎杖苷、白藜芦醇、大黄素苷、大黄素的色谱峰;总量统计矩参数AUCT、AUCPWT、MCRTT、VCRTT的平均值分别为1.52×106 AU·min、2.31×103 AU·min·mL/mg、22.0 min、110.0 min2;各批次样品的相似度在0.85以上;聚类分析法与PCA法均将样品分为4类。结论化学指纹图谱结合总量统计矩分析、聚类分析与PCA可评价虎杖饮片一致性与差异性,是适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卢增辉  郑清烟  张雪  韩强  梁琼麟 《中草药》2023,54(21):7260-7272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安神益智等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三萜皂苷、多糖和多肽等,可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人参化学成分及其活性代谢物对氨基酸类、单胺类和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体内代谢过程等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其作用途径包含调节脑部代谢微环境、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神经元以及调节神经-内分泌网络等。在人参“安神益智”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人参化学成分和神经递质的体内代谢过程综述了人参调节大脑神经递质代谢的主要作用机制,以期为人参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甘草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芳  李羽涵  杨志刚 《中草药》2018,49(19):4662-4669
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作为临床常用大宗药材之一,不仅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而且在食品、化妆品等行业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与甘草有关的科学研究被大量开展。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总结代谢组学在甘草的基原鉴定、炮制、药理作用及生态因子等方面的应用,将有助于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甘草,并揭示其药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含甘松Nardostachyos Radix et Rhizoma的中医药处方和中药组合物专利中挖掘甘松的中医药用药规律,为甘松现代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华医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药典》2020年版等工具书及华柄数据、中医资源网、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含甘松的中医药处方和中药组合物专利。运用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软件,进行组成药物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含甘松的中医药处方最终纳入372首,涉及《中国药典》收载药物374种,与甘松组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为白芷、香附、甘草、木香、川芎、细辛、山柰、丁香、当归和砂仁,功效分类以解表药为主,主治疾病以脾系病类最多,核心药物组合为木香分气丸加减方。含甘松的中药组合物专利最终纳入1533项,涉及《中国药典》收载药物565种,与甘松组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味药为甘草、白芷、丁香、当归、茯苓、川芎、木香、肉桂、黄芪和陈皮,功效分类以补益药为主,主治疾病以脾系病类为首,比传统中医药处方发展了更多的药物组合。结论含甘松的中医药处方与中药组合物专利中药物组成均以解表药、补益药、理气药、活血药、温里药和清热药为主;甘松多与辛、苦、甘味,性温、寒、平,归脾、肝、胃、肺、心、肾经的药物配伍;常用于治疗脾系病类,皮肤病类,躯体痹、痿、瘤等病类,脑系病类和心系病类,与甘松国内外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傅月朦  余登香  王淑娜  杨丽雅  邓中平 《中草药》2022,53(19):6234-6244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生物碱是山豆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发挥药效及毒性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除生物碱外,黄酮类成分也是山豆根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炎及抗氧化、抗菌及抗病毒、抗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主要对山豆根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特征、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山豆根黄酮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甘草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 3个品种。不同品种甘草在某些化学成分上不仅存在含量上的差异,也存在种属特异性,药理活性也不尽相同。对不同品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作为3种甘草的Q-Marker。另外考虑到不同品种之间成分的特有性和各自的优势生物活性,建议可以将光甘草定作为光果甘草的Q-Marker,将查耳酮A作为胀果甘草的Q-Marker,以期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草Q-Marker及不同品种甘草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三七是我国常用的大宗中药材,其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三萜皂苷、黄酮、氨基酸、多糖、挥发油等类成分,传统认为三萜皂苷类成分为其主要药效成分。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三七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论,探究人参属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结合三七生源途径、传统功效、传统药性等研究对三七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预测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2、人参皂苷Rd、三七素可作为Q-Marker的选择,以期为三七的质量控制和新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