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动心肺复苏机是一种全自动的、同步胸外心脏按压、间歇正压通气的仪器。自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进一步强调有效按压是建立人工循环的关键以来[1],已有许多研究比较自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仪在临床的优势,如早期就有报道自动心肺复苏机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utopulseTM MODEL100型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及其心脏复苏效果.方法:对院前急救中44例心跳呼吸骤停息者随机分组,立即分别应用AutopulseTM MODEL100型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和徒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按照2010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给予相应的复苏措施,观察两组复苏效果.结果:自动心肺复苏系统较徒手心肺复苏在>30min的超长时心肺复苏中可提高ROSC成功率.结论: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系统是有效的心肺复苏工具,在超长心肺复苏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专家们更加意识到胸外按压的质量问题是提高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关健,<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了胸外按压的质量问题,强调用力按压,快速按压,使胸廓充分回弹和尽量减少中断按压的时间[1].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设计出一种装置,使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时能够明确胸外按压的有效深度,以减少按压不足或按压过度,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效果.方法 采用自主研制的胸外按压深度控制器,结合心肺复苏模拟人系统,随机挑选具有心肺复苏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实验,同时设立对照组,对两组胸外按压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胸外按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胸外按压深度控制器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刘金金 《当代护士》2021,28(8):153-155
目的 探讨音乐节拍器引导胸外按压在实习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9年1月进岗的实习生187名开展专项心肺复苏培训,根据随机对照法将其随机分为自由按压组及音乐节拍组两组,其中自由按压组93人,音乐节拍组94人,自由按压组采用无任何引导下进行胸外按压完成心肺复苏培训,音乐节拍组在节拍器引导下进行胸外按压完成心肺复苏培训,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胸外按压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自由按压组与音乐节拍组在按压规范性如按压频率、每30次平均按压时间、按压深度及心肺复苏考核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节拍组在按压频率、按压时间、按压深度及心肺复苏考核成绩优于自由按压组,同时实习生满意度也较自由按压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音乐节拍器引导胸外按压应用在实习生心肺复苏培训中,能正确引导实习生保持按压规范,保证稳定的按压频率、时间与深度,提高了心肺复苏培训效果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培训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方法:对3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常规应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根据需要辅以电击除颤等,并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结果:复苏成功8例,总成功率为23.1%。结论:规范和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加强院前急救,可以大大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本院两年来急诊初级心肺复苏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44例心肺复苏病例。观察其心跳骤停发生地点、骤停时间、病因、肾上腺素用量、有无电除颤及机械通气等指标。结果:成功组复苏前骤停时间比失败组短(P<0.05);在院内发生骤停的复苏成功率比院外要高(P<0.01);成功组需要的胸外按压时间和肾上腺素总量均低于失败组(P<0.05)。结论: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基础因素包括心肺复苏前骤停的时间、地点、基础病,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是否及时开放气道、进行胸外按压的时间、肾上腺素的用量等可预测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43名护士单人心肺复苏操作精确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士单人心肺复苏操作的精确性。方法:对43名护士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记录每个循环的时间和操作的精确性。结果:90%以上的护士能够掌握心肺复苏操作程序,人工呼吸合格率为31.63%,胸外按压合格率为39.07%,胸外按压平均速率为127.37次/分钟,两次胸外按压间隔时间为13.65秒。结论:护士基本掌握了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但操作精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重视胸外按压的速率和每个循环按压的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9.
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将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组(A组)和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组(B组)。二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和P<0.01),但二组的出院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二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自主循环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4例患者按使用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前后分组,使用前(对照组)40例,使用后(观察组)64例。汉化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并进行文化调试,形成中文版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并应用于临床,每次实施心肺复苏后就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各项内容进行回顾分析,进行质量改进。结果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使用前,胸外按压分数为85.71%,平均按压深度为(5.07±0.57)cm,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使用后,胸外按压分数为89.72%,平均按压深度为(5.35±0.43)cm,自主循环恢复率从32.50%提高到37.50%。结论心肺复苏质量核查表的使用有助于复苏团队高效运行,改善心肺复苏质量。  相似文献   

11.
心肺脑复苏最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桂秋  冯明 《护理研究》2006,20(16):1420-1422
介绍了心肺复苏的发展史及生存链,从胸外按压与通气、体外除颤、复苏用药及基础生命支持方面综述了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马桂秋  冯明 《护理研究》2006,20(6):1420-1422
介绍了心肺复苏的发展史及生存链,从胸外按压与通气、体外除颤、复苏用药及基础生命支持方面综述了心肺脑复苏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人心肺复苏团队在临床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328例实施心肺复苏(CPR)的心搏骤停(S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生于院内SCA复苏成功率高于发生于院外者(P<0.05);以急救团队进行复苏者成功率高于非团队复苏者(P<0.05);1医2护的3人心肺复苏团队完成高质量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的比率高于2人心肺复苏团队(P<0.05),但4人及以上心肺复苏团队完成高质量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的比率并不优于3人心肺复苏团队(P>0.05)。结论 1医2护配合的3人心肺复苏团队可较高质量完成新指南心肺复苏术操作要领,有利成功CPR,是一种较好的心肺复苏团队组合。  相似文献   

14.
王文文 《全科护理》2016,(32):3357-3360
心肺复苏质量是影响心搏骤停生存率的关键,除开始心肺复苏时间外,反映心肺复苏质量的指标还包括按压频率、按压深度、按压位置、胸廓充分回弹、避免按压中断以及通气过度等,通过综合分析反映心肺复苏质量的指标参数,以期促进心肺复苏的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标准的新生儿心肺复苏(CPR)时,有两种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配合方式:一种是二者交替进行,即每次做人工呼吸时,心脏按压必须暂停,做间歇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intermittent 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ICC-CPR);另一种是二者同时各自进行,即人工呼吸时心脏按压不停止,做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continuous 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CC-CPR).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蓝仕威克HLR R-301心肺复苏机对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4月~2012年2月抢救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蓝仕威克心肺复苏机行胸外按压,对照组患者采用徒手胸外按压,两组患者均同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及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能明显提高复苏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好于徒手心肺复苏,在急救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冲压式心肺复苏机在9例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心肺复苏 ( CPR)是急诊常用技术。徒手操作胸外心脏按压 ,操作者的熟练程度 ,按压的位置、深度、频率等都直接影响着 CPR成功与否。胸外心脏按压的最佳频率为 12 0~ 140次 / min,而徒手操作较难以做到。为此 ,我们应用冲压式心肺复苏机 ( Thum per CPR)对 9例急诊心脏停搏患者进行抢救 ,其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8年 10月~ 1999年 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呼吸心脏停搏患者9例 ,其中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35~78岁 ,平均 ( 5 3.0± 15 .9)岁。 9例患者均在我科急诊监护病房 ( EICU )抢救 ,临床资料见表 1。1.2 …  相似文献   

18.
萨勃心肺复苏器与徒手心肺复苏加强复苏461例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而CPR患者生存率和自主循环恢复(R()SC)与冠状动脉(冠脉)再灌注有关,其中胸外按压是再灌注压改善的重要决定因素.传统的CPR因医务人员的技术、体力等因素可影响按压的效果,而萨勃复苏器、复苏床、复苏背心等多种机械CPR装置的使用能明显增加心排血量及通气量,提高脑灌注.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显示,机械CPR装置能提高CPR的成功率[1].  相似文献   

19.
儿科心肺复苏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近年来有关小儿心肺复苏时儿科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 方面的新观点,重点对儿科复苏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药物的使用、 复苏后的管理及何时可以终止心肺复苏的伦理学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列车上适应性心肺复苏技术.[方法]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单人操作法在陆地上进行训练,操作者准确掌握之后,在开动的列车上实施心肺复苏,对复苏的结果进行评价,找出列车上复苏失败的原因,研究改进技术方法,采用改进后的技术在开动的列车上再次进行心肺复苏,并评价正确率.[结果]采用陆地训练的技术方法,列车上实施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正确率低,与陆地上实施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进后的心肺复苏技术在列车上实施较改进前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正确率显著提高(P<0.01).[结论]特定的环境应有相适应的护理技术,改进后的心肺复苏技术能较好地适应列车上抢救需求,初步形成了列车上的心肺复苏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