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敌草快(DQ)是一种非选择性速效除草剂,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人体和动物摄入后可以导致中毒的发生。DQ的毒性源于其通过氧化还原循环过程产生活性氧(ROS),并进一步引起氧化应激,最终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临床上尚无DQ中毒的治疗指南,目前无特效解毒药物。本文主要介绍DQ中毒后,ROS使机体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及药理学靶点研究进展,为以后DQ中毒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 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敌草快(diquat,DQ)中毒致肺损伤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2~54岁,敌草快口服量为60~100 ml。中毒后24h内送入当地医院就诊。首发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咽喉部及胸骨后烧灼感等,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绿色液体。  相似文献   

4.
正敌草快与百草枯均属于联吡啶类接触性除草剂,规范使用敌草快对人畜少有危害,但意外经皮肤、黏膜或口服吸收,则对人体有较强毒性,可造成中毒,甚至死亡。近年来,由于百草枯水剂在国内禁止生产,敌草快的使用随之增加,其急性中毒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迄今为止,对敌草快中毒而言尚无特效解毒剂,也无明确治疗方案~([1])。因此,正确认识敌草快中毒表现,正确诊断和救治敌草快中毒患者,意义重大。本文回顾性分析研究遵义医学院附属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性调查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进一步提高敌草快中毒的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为回顾性观察研究,收集我院急诊科2016-03—2018-02收治的25例敌草快中毒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婚姻、中毒季节、剂量、中毒时间、治疗天数、肝肾损伤及最终预后等指标,对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预后人群中毒剂量的差异,并根据剂量分组统计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结果:(1)敌草快中毒占同期所有农药中毒患者(244例)的比例是10.2%;25例敌草快中毒患者中男16例(64.0%),女9例(36.0%),平均年龄(37.8±14.9)岁;中毒途径主要为口服(23例,92.0%),平均剂量(100.0±27.2)ml,最终10例(40.0%)患者抢救成功。(2)敌草快中毒多见于冬春季(68.0%);30~39岁中毒人群比例最大(40.0%);≥30岁患者平均中毒剂量较30岁患者显著升高[(131.8±39.9)ml vs.(44.4±13.5)ml,P=0.026];男性患者中毒剂量与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3)中毒后7d内84.0%的患者ALT、AST和肌酐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5(31~282)U/L、108(26~192)U/L和247(112~431)μmol/L;88%的患者总胆红素达到最大值39(17~105)μmol/L。(4)中毒剂量≤20ml的患者救治成功率为87.5%,超过50ml的患者最终全部死亡,死亡组患者中毒剂量较存活组显著增多[(17.5±3.9)ml vs.(147.1±37.5)ml,P=0.018]。结论:敌草快中毒多发生于冬春季,绝大多数为口服中毒,30~39岁年龄段人群比例最大,≥30岁患者中毒剂量较30岁患者显著升高。绝大部分患者7d内肝肾功能逐渐恶化到最重;全因病死率高达60%,中毒剂量超过50 ml患者全部死亡,提示必须重视敌草快中毒的防治,通过各种措施减少中毒人数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敌草快(DQ)属联吡啶类化合物,是一种中等毒性的非选择性速效灭生性除草剂,人体服用后可快速分布至全身,造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肝肾功能等多脏器系统损害。DQ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以清除尚未被吸收毒物、加快已吸收毒物的排泄为主,且国内外对儿童急性DQ中毒病例的报道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儿童急性DQ中毒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为儿童急性DQ中毒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敌草快中毒的主要靶器官.方法:以"敌草快中毒""Diquat poisoning"为关键词检索Pubmed、FRMS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万方、CNKI数据库,并对有详细靶器官受损情况描述的病例进行总结.结果:本文共纳入21篇文献,救治成功41例,死亡25例;统计每个靶器官受损的病例数量,其中消化道损伤6...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分析国内市场销售的包装标注为敌草快除草剂的确切成分并检测其有效成分浓度,为指导临床急性敌草快中毒的精准化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购置28份国内市场销售的包装标注浓度为200.0 g/L的敌草快除草剂,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检测样品的确切成分和浓度,并对检测结果以及样品来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份包装标注为敌草快的除草剂中有23份(占82.14%)含有敌草快成分,5份(占17.86%)检测出百草枯成分,未检测出同时含有敌草快和百草枯的样品。含有敌草快成分的样品检测浓度明显高于含有百草枯成分的样品浓度(g/L:164.7±27.5比79.4±57.0,P0.05)。23份含有敌草快的样品中有5份浓度达标(≥200.0 g/L),其余样品均不达标。5份含有百草枯的样品中检出最高浓度为179.0g/L,其余4份均显著低于200.0 g/L。按检出浓度不同将样品分为4组,其中50.0 g/L组检出1份百草枯样品,50.0~99.9 g/L组检出3份百草枯样品,100.0~149.9 g/L组检出6份敌草快样品,≥150.0 g/L组检出17份敌草快样品和1份百草枯样品。检测出含有敌草快成分的除草剂生产企业分布于山东省(9家)、河北省(4家)、河南省(3家)、安徽省(2家)、江苏省(2家)、重庆市(2家)、广西壮族自治区(1家)。检测出的含百草枯成分的5家除草剂生产企业分布于安徽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浙江省和广东省各1家。结论国内销售包装标注为敌草快的除草剂部分商品确切成分为百草枯,无论是敌草快和百草枯成分,大部分商品的浓度均低于标注的200.0 g/L。我国目前有部分企业存在生产假冒伪劣敌草快除草剂的现象,要实现急性敌草快中毒的精准化诊疗,毒物检测分析必不可少,可以降低该类中毒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12.
13.
农药中毒是我国中毒和意外死亡的主要病因,随着百草枯的禁止销售和使用,敌草快(diquat,DQ)成为首选的联吡啶类除草剂。近年来DQ中毒病例持续增多,是目前中毒研究的热点[1]。DQ中毒主要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氧自由基损伤细胞膜,导致细胞死亡,预后与摄入量存在明确相关性,对人的致死量为6~12 g(即浓度为20%的DQ溶液56.10~112.20 mL),尚无特效解毒剂[2]。值得注意的是,肾脏既是DQ吸收后的主要排泄器官,也是DQ毒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2,3]。无论是多见的经消化道途径,还是本团队报道的经肌肉注射途径中毒病例[4],DQ中毒患者均易发生急性肾损伤。为了更好地了解DQ中毒致肾脏损伤的病理特点,既往研究仅有尸检病理报道[5],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首次取得2例DQ中毒患者的肾活检病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审号:2020-SR-099),总结相关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16-2018年间40例敌草快中毒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敌草快混合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检测方法,以减少临床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例除草剂中毒的临床资料,总结单纯敌草快中毒与敌草快混合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本文两例敌草快中毒史明确,分别为皮肤接触中毒和口服中毒,分别于中毒后12 h、10 h急诊入院。经皮肤吸收中毒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烧灼样疼痛、肺部条索样改变,给予规范化处理,住院13 d出院。经口服中毒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入院次日出现呼吸衰竭、弥漫性肺间质病变伴双侧气胸,中毒后45 h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后向生产厂家追溯药品成分发现其口服的敌草快溶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百草枯。结论目前较多除草剂生产厂家在敌草快溶液中混合有百草枯,故对敌草快中毒患者需高度警惕合并百草枯中毒的可能,此类中毒患者预后不良,应注意鉴别诊断,避免漏诊而延误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敌草快(diquat,DQ)和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快速检测评估的可靠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血清敌草快、百草枯浓度,确定其准确性。通过体外配制不同浓度敌草快及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液样本,以及采用敌草快、百草枯灌胃构建中毒动物模型,运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观察其颜色变化,并得到标准图谱。结果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的还原作用下,不同浓度敌草快和百草枯的血清标本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颜色深度与毒物浓度密切相关,且以中毒后1 h最明显。结论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早期快速、有效鉴别敌草快与百草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敌草快(diquat,DQ)和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快速检测评估的可靠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血清敌草快、百草枯浓度,确定其准确性。通过体外配制不同浓度敌草快及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血液样本,以及采用敌草快、百草枯灌胃构建中毒动物模型,运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观察其颜色变化,并得到标准图谱。结果在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的还原作用下,不同浓度敌草快和百草枯的血清标本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颜色深度与毒物浓度密切相关,且以中毒后1 h最明显。结论碳酸氢钠-连二亚硫酸钠还原法对早期快速、有效鉴别敌草快与百草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免疫治疗相关胃肠道毒性(gastrointestinal toxicity,GIT)主要表现有下消化道不良事件如腹泻、结肠/小肠炎,发生率高达30%~50%;上消化道不良事件如恶心、呕吐,发生率约36%。其他罕见不良事件有肠梗阻、胃炎等,仅见个案报道[1]。免疫治疗相关3~4级GIT是免疫治疗中断的最常见原因。不同免疫治疗模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有所差异,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4,CTLA-4)单抗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单抗联合使用时,结肠炎发生率显著升高。GIT对患者体力状态及后续治疗影响较大,需时刻警惕胃肠道不良反应,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积极处理,掌握其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则,进而对免疫治疗患者进行更好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甲醛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甲醛在消毒中的广泛使用,其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据154家医院调查发现,目前医院中每年福尔马林的平均用量在2000 L以上,暴露人员有60~80%自诉有眼、咽喉等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20.
甲醛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友圻 《消毒与灭菌》1989,6(3):169-1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