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2例颈部按摩相关的颈动脉夹层所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及诊疗预后。方法:回 顾性分析 2 例接受颈部按摩后出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 习。结果: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前均接受过颈部按摩,病例1予血管内治疗(左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处 血栓抽吸术及左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等处理,临床症状完全缓解,NIHSS评分由入院12分改善至出院时0 分。病例2发病后先接受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后予血管内治疗(右侧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等处 理,临床症状完全缓解,NIHSS评分由5分改善至出院时的0分。随访3月,2例患者均无新发临床症状。结 论:颈部按摩可引起颈动脉夹层、闭塞,导致严重的脑梗死。对于该类患者,可采取血管内治疗(支架植入、 抗栓等)方案,及时处理夹层导致的闭塞血管,从而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例临床罕见的双侧多发颈动脉体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42岁男性,自行扪及左侧颈部肿物5年,因肿物增大入院治疗。查颈部CT动脉造影示双侧颈动脉体瘤,考虑左侧瘤体巨大遂在全麻下行左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术中探查发现左侧共2个颈动脉体瘤,完整切除瘤体后,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术后随访4个月,左侧瘤体无复发,右侧瘤体无增大,术后出现的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症状未完全恢复。结论颈动脉体瘤属于少见病,双侧多发更为罕见。临床医师应加强对颈动脉体瘤的认识,术前仔细阅片,注意对侧及同侧病灶遗漏的可能,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0岁.于2010年5月22日在工作时右颈部不幸被钝物砸中,当时晕厥药5 min,无恶心、呕吐,经现场急救后患者苏醒,急诊至当地医院住院,予以吸氧支持等治疗,患者未再晕厥.患者伤后第3天突发左侧躯体偏瘫伴眩晕,有恶心呕吐少许胃内容物,来我院就诊,急诊颈部血管彩超提示:右颈总动脉血栓部分栓塞,确诊为"右颈动脉外伤伴血栓形成、脑梗死伴左侧偏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前循环进展型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前循环进展型脑梗死患者84例,于起病后5 h和第7天应用颈动脉斑块Crouse评分、斑块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评价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病变程度,同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病情进展前后,非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Crouse评分、斑块指数及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Crouse评分、斑块指数及IM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进展后,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Crouse评分和斑块指数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752,P=0.005),IMT评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57,P=0.004)。结论前循环进展型脑梗死预后与责任病灶侧颈动脉硬化合并斑块形成的程度及斑块性质有关,责任病灶侧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斑块指数及IMT对预测前循环进展型脑梗死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颈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分析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误诊的颈动脉夹层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言语错乱1 h入院。入院后查体温37.8℃,头颅CT平扫示:双侧额叶可疑低密度影,以右侧为甚;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按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予抗病毒治疗无效。后查体发现右侧肢体活动少,头颅MRI检查示左侧颞叶异常信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颈动脉夹层,考虑抗栓治疗效果不佳,遂行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开通术,预后良好。结论以急性精神障碍为首发表现的颈动脉夹层临床较少见,应密切关注。一旦诊断明确,应根据时间窗尽早行溶栓、抗栓或血管内治疗。  相似文献   

6.
例 1男 ,42岁。被碎裂砂轮击中左颈部 ,伤后 7h出现失语、右侧偏瘫 ;伤后第 2d头颅CT扫描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查体 :嗜睡 ,失语 ,右肌力 0级 ,张力增高。左颈部中段有伤口长 6cm。经颅彩色多普勒显示左颈内动脉内膜碎裂 ,局部闭塞 ,颈动脉分叉部至颈内动脉颅外段全部被血栓充填 ,局部无血流信号 ;颅内左侧大脑前、中动脉血流明显减低 ,可见前交通向左代偿供血 ,Vmax 1.86m /s。数字减影全脑及双侧颈动脉血管造影显示左颈内动脉闭塞。于伤后第 5周行左颞浅 -大脑中动脉吻合术。术后神经功能逐渐恢复 ,2周后右上肢肌力Ⅰ…  相似文献   

7.
梅一鸣 《康复》2021,(9):14-17
正畸故事 胃不好为啥要去口腔科 张先生是一名公司的销售人员,每天忙碌的工作让他疲惫不堪.由于经常要候着客户的时间,他吃饭也往往是狼吞虎咽、草草了事,甚至有一顿没一顿的.前段时间,张先生的胃撑不住了,时不时疼痛,一开始他自己服用了些胃药,但始终没见好转,之后消化道的症状接踵而来,便秘、黑便频繁出现,这可把他吓坏了. 到医院消化科后,医生不仅让他做了全套的胃肠镜检查,还推荐他再挂个号,请口腔正畸科医生检查.张先生很纳闷,不就是吃饭习惯不好吗?治疗胃肠疾病,怎么让我去口腔正畸科了呢?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在预测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8月本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40例,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传统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全部病例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分型积分和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高血糖、吸烟、高胆固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与脑梗死相关并与危险因素数目预测价值相似.两者结合的预测价值较单独使用明显提高.结论:颈动脉硬化斑块IMT积分、危险因素数目与脑梗死相关,综合两者能提高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酷似脑梗死的脑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新艳  李素敏  李金彩 《临床荟萃》2003,18(17):1010-1011
近年来 ,我们在对诊断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发现极少数患者随着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在复查头颅CT时却发现病灶较前扩大 ,经进一步检查最后确诊为脑肿瘤。为此特选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以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重视。例 1,女 ,6 7岁 ,以“言语不清伴左侧肢体活动不灵 5天”于 2 0 0 0年 12月 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 5天晨起后出现言语不清 ,左侧肢体活动不灵 ,并渐加重而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 :言语含糊 ,左侧中枢性面舌瘫 ,左侧肢体肌力2~ 3级 ,左侧病理征阳性。头颅CT示“右侧颞枕部较均匀低密度改变”。按“脑梗死”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形态的变化,为脑梗死二级预防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对96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脑干小脑组,观察其颈动脉血管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及斑块大小、形态、性质,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 脑梗死患者大部分存在颈动脉斑块及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各种类型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CAS,有利于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49岁.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4d"入院.查体:神志清,口角稍偏右,左侧鼻唇沟稍浅,伸舌左偏,左侧轻瘫试验(+),左侧巴氏征(±).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区低密度灶,考虑脑梗死;头颅MRI检查示:右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死.自述有"慢性胃炎"史3年,近半年偶有饭后上腹部不适感.家族中兄弟姐妹均有胃炎病史.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右侧颈动脉膨隆部见一疏松的低回声团块,大小约29 mm×7 mm,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与颈动脉壁呈蒂状结构相连,可随颈动脉搏动而轻微摆动(图1).考虑与颈动脉斑块有所不同,血栓或者癌栓可能性大,建议超声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中颈部血管彩超和CT血管造影(CTA)联合检测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和珠海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0例,均经过颈部血管彩超和CTA检查。结果:同时使用彩超与CTA对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对颈动脉狭窄的检出中,联合彩超与CTA的方法对颈动脉轻度狭窄的检出率均高于单独使用彩超、CTA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检出率,比较结果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梗死患者,联用颈部血管彩超与CTA的方法检查颈动脉可清楚颈动脉狭窄程度等,同时可明确斑块是否形成及斑块的性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1].近年来,中青年(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44岁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致残率、病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Iwamoto等[2]研究表明,颈部血管病变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临床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对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及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探讨中青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先生某天早上起来头脑昏昏沉沉,然而在小便之后,他被尿出的红色尿液吓得立马清醒了:"我尿出了血尿?我得了什么病吗?会失血而亡吗?" 一时间,张先生已经联想到了许多可怕的结果,于是匆匆请了假去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张先生化验的各项指标完全正常.在医生的追问下,张先生才回想起昨日因为贪嘴,多吃了几块红心火龙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并抑郁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51)为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症患者,对照组(n=51)为脑梗死后无抑郁症者,均予以CT检查,并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CT检查结果差异,同时分析脑梗死后抑郁患者CT表现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结果①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既往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②研究组患者病灶位于前循环区域、左半球、额叶与颞叶者占比较高,大面积病灶者、多发性病灶者占比也高于对照组(P值均0. 05);③研究组额叶病灶左侧、右侧CT值均低于对照组,颞叶病灶左侧的CT值低于对照组(P值均0. 05);④脑梗死后抑郁症患者额叶、颞叶CT值与抑郁症评分无相关性(P值均 0. 05)。结论老年脑梗死并抑郁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明显,额叶与皮质损伤可能是老年脑梗死合并抑郁发作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脑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来经脑血管造影确诊的45例脑动脉夹层的特点,分析位置分布、临床表现、夹层形态的特征。结果脑血管造影共发现48处脑动脉夹层,其中双侧颈动脉夹层1例,双侧椎动脉夹层2例。夹层主要位于颅内段,占87.5%。前循环13例患者中,69.2%为非扩张性病变;后循环32例患者中,71.9%为扩张性病变。76.9%的前循环夹层表现为脑梗死,而65.6%的后循环夹层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夹层形态分析,81.5%的扩张性改变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77.8%的非扩张性改变表现为脑梗死。结论脑动脉夹层多位于颅内段,后循环的夹层多为扩张性改变,多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前循环的夹层多为非扩张性改变,更多表现为脑梗死,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前循环脑梗死发作与颈动脉斑块的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因头颅DWI诊断为前循环新发脑梗死并患高血压的患者181例,其中同时查颈彩超及头颅MRA共98例(CI组),与同期住院并接受过相同检查的高血压性非脑梗死69例(nCI组)相比较.通过x2检验及均数比较分析两组组内及组间颈动脉的IMT,斑块的类型、Crouse评分和指数的差异.结果:组内比较发现:CI组病灶侧颈动脉扁平斑块比例减少,溃疡斑块和混合斑块比例增多(P=0.012);和非病灶侧相比,病灶侧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降低,IMT增高(均P<0.05);nCI组左右两侧颈动脉的IMT、斑块类型、Crouse积分和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CI组的SBP(P=0.002)及DBP(P=0.003)、颈动脉斑块的Crouse评分(P=0.002)及指数(P=0.019)均明显高于nCI组.结论:高血压患者前循环发生脑梗死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更与其斑块的脱落有关,溃疡斑块和混合斑块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8.
28岁的小李患甲状腺结节多年,今年在体检复查B超时发现,甲状腺有肿块;经进一步穿刺检查被诊断为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左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小李辗转多家大医院,得到的结论大多是:因为已经出现淋巴转移,所以要做淋巴清扫,都会在脖子上留疤.因为害怕留疤,让小李迟迟下不了做手术的决心.后来,她在做了细致的"功课"后,找到了上海瑞金医院甲状腺外科的李勤裕医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本医院收诊的50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通过颈部超声诊断技术对两组受检者进行检测,并比较两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以及内中膜厚度(IMT).结果:观察组颈动脉IMT增厚率、斑块形成率较参照组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托他汀对老年人颈动脉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存在斑块的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住院患者57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连用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内径、流速及斑块大小的改变及对患者血脂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患者颈动脉内径[左侧(0.99±0.11)cm、右侧(0.98±0.08)cm]与治疗前[左侧(0.94±0.09)cm、右侧(0.95±0.07)cm]比较有所扩大(P<0.05),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左侧(0.57±0.20)cm2、右侧(0.54±0.18)cm2]减小,与治疗前[左侧(0.86±0.17)cm2、右侧(0.82±0.16)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降低血清TC、TG、LDL-C和升高HDL-C的作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减小颈动脉斑块及调节血脂、改善血流动力学上有较为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