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男,8个月。因发热、咳嗽、腹泻5 d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 d受凉后发热(体温40℃)、流涕、轻度咳嗽、恶心、呕吐、腹泻,每日排蛋花样便8次左右,无脓血,尿量减少,精神差。在当地医疗站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2 d(具体用药不详),上述症状时轻时重。2 d前腹泻加重,每日10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走脾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游走脾并蒂扭转、脾梗死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右下腹及盆腔剧痛20 h入院。当地医院按急性阑尾炎予抗感染及补液治疗,但症状持续加重,入我院。患者面色苍白,呈极度痛苦貌,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高度肌紧张,右下腹可触及巨大肿块,表面光滑,活动度欠佳,推动时疼痛明显;B超检查示脾脏异位?右肾异位?腹腔中等量积液。予对症处理,腹痛无缓解,考虑脾蒂扭转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脾脏位于右下腹及髂窝内,逆时针扭转360°,淤血、肿大至盆腔;脾肾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膈韧带及脾胃韧带均缺如,仅脾蒂与之相连,行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游走脾并蒂扭转、脾梗死。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游走脾临床少见,年轻女性和儿童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腹部肿块或(和)腹痛,腹膜炎症状、体征时均应考虑游走脾;及时行超声和CT检查,早期明确诊断及早手术是避免游走脾并发症和脾切除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门静脉高压常出现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由肝炎肝硬化所致的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是临床常见疾病,而因脾静脉回流受阻致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则十分少见。RPH是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约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5%,是唯一可以治愈的门静脉高压[1]。胰腺疾病是其常见病因,脾动脉瘤、脾动静脉瘘、后腹膜肿瘤、脾门淋巴结核等引起区域性门静脉高  相似文献   

4.
脾脏肿大是伤寒常见的症状之一,往往是轻度或中度肿大。近年来,由于医疗条件改善,伤寒发生巨大脾脏者甚为少见,我们在1978年8月26日收治一例伤寒巨脾者,当时误诊为胰腺肿瘤收住外科,后转内科确诊为伤寒。男,46岁。不规则发烧伴有畏寒、腹泻、消瘦一个半月,无腹痛,有腹胀,大便每日4~5次,稀软便,偶有水样便,无脓血,食欲不振,无恶心呕吐,伴有头痛、头晕,无胸痛,无咳嗽心慌气  相似文献   

5.
男性,37岁。左上腹包块半年、以“巨脾症”于1977年3月1日住院。半年中病人除感觉包块增大外,伴左腰部疼痛及腹部饱胀不适,包块无压病。病人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但大便多次孵化为阴性,无皮下及齿龈出血。体检:体温37.5℃,脉搏88次,血压116/80mmHg。心肺未见异常。左上腹饱满,腹壁静脉不怒张,腹肌柔软,肝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可触及约1.0cm,质软,无压病。“脾”肋缘下7cm,内侧达中线,不活动,无明显压痛。血常规、血小板、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血清蛋白均正常。食道吞钡无静脉曲张表现。4月1日手术探查,见肝、脾正常,左侧腹膜后见20×15×15cm大实质肿块,后抵脊柱,下极将左肾下压呈扁平状,上极将脾脏上推紧贴膈肌,前面与小肠系膜粘连,周围无肿大淋巴结。行肿块切除术,瘤体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伴巨脾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伴巨脾一例贺夫林,林世良,楼良潮,王梦炎,叶青树,韩丽群患者,男,27岁,因逐渐增大的腹部肿块11年,于1993年5月11日入院。16岁时发现左上腹鸡蛋大肿块,无疼痛及不适,拟诊“脾肿大,白血病”,未治疗。20岁时腹块肿大平脐,以...  相似文献   

7.
脾破裂12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脾破裂为最常见的腹部损伤^[1],由于损伤程度不同,在治疗上亦不相同。我院1992-08/2007-08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21例脾热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调查了本院1998~2005年间298例施行脾切除术的病例,试对脾切除术后脾热的诊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蒋志阳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46-2347
[目的]探讨脾脓肿的诊治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脾脓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行脾脏切除,其中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3例恢复良好.1例未行手术治疗,仅予抗炎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自动出院.[结论]脾脓肿临床少见,病情凶险,经B超及CT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手术结合抗感染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脾囊肿诊治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9~2004年脾囊肿诊治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23~61(平均46.4)岁.巨大脾囊肿2例,男女各1例,分别为52岁、61岁,行脾切除术,术中见囊肿累及整个脾脏;脾曲结肠癌局部浸润穿孔致脾脓肿1例,女,43岁,行左半结肠切除加脾切除术;囊肿位于脾下极1例,男,47岁,行腹腔镜囊肿开窗术,术后病理为皮样囊肿;诊为假性脾囊肿1例,男,23岁,既往有外伤史,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引流液为陈旧血性液.  相似文献   

11.
严星荣 《华西医学》1991,6(4):488-490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由于长期反复感染或重度感染血吸虫尾蚴,而又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以致虫卵损害肝脏,引起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其主要表现为充血性脾肿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和腹水,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对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脾切除术可减少门静脉系统回流量20~40%,可暂时降低门静脉压力。现将我院于1977年12月至1990年10月收治晚期血吸虫病巨脾行脾切除术204例分析于后。  相似文献   

12.
腹部外伤中,脾破裂最为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无论脾破裂轻重,均行脾切除术。但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对脾功能的再认识,保脾已成为脾损伤治疗的重要手段。本科1999年2月至2005年2月行保脾治疗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例男,47岁。主诉上腹部疼痛不适10d。体检:神志清楚,BP为119/79mmHg(1mmHg=0.133kPa),心音清楚,心律整齐.左肺可闻及干湿哕音。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扪及肿大,肋下可触及,肠呜音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作者医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10例(其中手助7例)腹腔镜巨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60~17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100~900 ml,平均350 ml;术后住院5~12 d,平均8.5 d,无术后明显并发症。术后引流留置3~8 d,平均5 d。结论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47例闭合性腹外伤致脾破裂的诊治情况。着重讨论了早期诊断指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仍强调以挽救患者生命为主。本组病例多数行脾切除,行脾修补5例及自体半脾移植3例,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5年间连续收治的293例脾破裂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结果:根据外伤史、临床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腹部B超和(或)CT等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为96.3%。本组非手术治疗31例,全部治愈;手术治疗259例,治愈250例,其中并发脾窝积液7例,全组共治愈281例,治愈率为95.9%;死亡率低。结论:对重度失血性休克和严重多发伤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脾破裂是腹部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在腹部外伤中约占20%~40%,常伴有严重的失血性休克,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病人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脾破裂17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1994-2006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76例,其中迟发性脾破裂27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4例,女32例,年龄3~76(平均35)岁,14岁以下28例,55岁以上4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2例,摔伤13例,伤后8h内入院者126例(71.6%),27例延迟性脾破裂伤后至入院时间:4d内9例,5~14d内12例,  相似文献   

19.
创伤是当今37岁以下年龄段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腹部损伤则占创伤死亡患者的16.5%。多数腹部闭合性损伤同时伴有严重的内脏损伤,如果伴有腹腔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可因大出血导致死亡;空腔脏器破裂可发生严重的腹腔感染而危及生命。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合理地处理是降低腹部创伤死亡率的关键。脾脏是人体内最易受损的实质性脏器之一。我院从1999年8月-2006年10月共收治外伤性脾损伤38例,现就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例l 患者,女性,68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2年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始感上腹部胀痛不适,未经治疗,入院前2~3个月发现左上腹有一肿物,逐渐增大。感乏力、纳减、消瘦、无发热、无腹泻及黑便。查体:于左肋下可扪及脾脏,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伴有压痛。B超:脾大、内回声欠均,于脾脏上下极均可见强回声团块,提示脾脏多发占位。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