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的疗效。方法 对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应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者15例行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术前视力无光感者5例,光感者4例,眼前手动者3例,眼前数指者2例,视力0.1者1例。受伤至术前不足7d 4例,超过7d 11例。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 9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总有效率为60%,术前无光感眼有效率为20%,有光感以上视力者术后有效率为80%。结论 鼻内镜视神经减压对外伤性视神经管内段神经病疗效确切、较其他径路创伤较小,尽管超过创伤7d,仍然是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外科治疗的意义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traumaticopticneuropathy ,TON)外科治疗的意义及疗效。方法 分析 5 2例 (5 3眼 )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 (5 3眼 )和眶尖减压术 (8眼 )的治疗效果 ,随访 6个月~ 3年。结果  2 1眼获视力改善 (39 6 % ) ,其中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无效进而采取手术者 14眼有效 (14 /37,37 8% ) ,未经激素治疗即手术者 7眼有效 (7/16 ,4 3 8% ) ;无光感者 18眼获视力改善 (18/4 9 ,36 7% ) ,术前有残余视力者 3眼有效 (3/4 ,75 0 % )。结论 外科治疗对提高TON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自鼻腔经筛蝶窦行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视神经外伤10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术前视力无光感3例术后视力无改善,有残余视力7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1例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创伤小,面部无切口疤痕,是治疗视神经损伤较好的方法,患者易接受。对有残余视力的患者要尽可能地手术治疗,对无光感者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创伤性视神经病患者,分别采用鼻外径路或经鼻内镜筛蝶窦径路施行视神经减压术,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56.67%.术前无光感的16例中,6例术后视力显示一定程度的改善;术前有残余视力的14例中,11例的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视神经减压术对创伤性视神经病导致的视力障碍,无论伤后时间长短和是否具有残余视力,均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外科治疗的意义及疗效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外科治疗的意义及疗效。方法 分析52例(53眼)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53眼)和眶尖减压术(8眼)的治疗效果,随访6个月-3年。结果 21眼获视力改善(39.6%),其中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无效进而采取手术者14眼有效(14/37,37.8%),未经激素治疗即手术者7眼有效(7/16,43.8%);无光感者18眼获视力改善(18/49,36.7%),术前有残余视力者3眼有效(3/4,75.0%)。结论 外科治疗对提高TON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TON)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0例TON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itic回归分析评估不同因素对TON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总有效率为60.0%(12/20),其中术前有光感及以上者有效率为100.0%(6/6),无光感者有效率为42.9%(6/14)。受伤1周内手术者,有效率75.0%(9/12)。术前CT显示视神经管骨折者,有效率为22.2%(2/9)。单因素与多因素结果均显示:术前视力、CT显示视神经管骨折是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是治疗TON的有效手段。术前有光感及以上是视力改善的保护性因素,术前CT显示视神经管骨折是视力无改善的危险性因素。对于伴有复杂颅面部外伤的患者,影像导航的应用可以达到精准定位,有效减压的目的,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72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的疗效。方法 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无效的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72例(73眼),采用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至手术时间1~57d,其中≤3d15例,4—7d37例,8—10d9例,11—15d5例,16~30d5例,〉30d1例。术前视力:光感以上18眼;无光感55眼。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5年。73眼中46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有效率63.01%。原无光感的55眼中,31眼视力有提高,有效率56.36%。有光感以上视力的18眼中,15眼视力有提高,有效率83.33%。术后全部患者术腔上皮化,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鼻内镜筛蝶窦入路视神经减压术进路简捷,损伤较小、疗效确切,且不遗留面部瘢痕,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对伤后时间较长、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视力损伤严重的患者,手术仍有挽救视力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对创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意义、注意事项、手术技巧等.方法采用鼻内镜蝶筛窦进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病变4例.结果4例患者中1例患者视力有较明显的提高,从术前的无光感到出院时眼前50 cm指数,1例从术前的无光感到术后的有光感,另2例术前无光感的患者术后随访至今未见改善.结论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是一种治疗创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微创、有效的手段,手术适应证可以适当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管内段损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38例视神经挫伤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89例)、鼻外筛蝶窦进路视神经管减压术(21例)及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28例)。结果:随访6~18个月。保守治疗:显效24例,有效30例,有效率60.7%;鼻外进路手术: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6例,有效率66.7%;鼻内镜下手术:治愈1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有效率75.0%。结论:管内段损伤性视神经病变可首先选择冲击治疗,有效者可继续保守治疗,无效则应及时手术;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安全、快捷、有效,应作为首选术式。用药及手术时间越早越好,残余视力越好,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0.
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索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 采用经鼻内镜行视神经减压术治疗8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结果 8例患者中5例视力分别从术前的无光感、50cm指数、眼前手动、眼前内上角光感、0.04到术后的0.1、0.1、0.06、0.08、0.1:其余3例仍无光感,未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鼻内镜行视神经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较好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对手术疗效非常重要。手术前无光感或伤后较长时间,也不应该放弃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疗效和最佳手术时间.方法 对1998年4月至2007年3月90例头部和(或)颌面外伤后发生93眼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接受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前对药物治疗均无反应或效果不佳.受伤至手术时间1~97 d,中位手术时间5.5 d.术前无视力71眼,有视力22眼(1眼光感,5眼眼前手动,13眼眼前指数,1眼视力0.04,2眼视力0.1).随访时间6 d~2年,中位随访时间8 d.结果 视神经减压术后35例(36眼,38.7%)视力有改善,53例(55眼,59.1%)无变化,2例(2眼,2.2%)视力下降.术前有视力的患者中,视力改善者达68.2%(15/22眼),外伤后立即或逐渐失明的患者中视力改善分别只有22.9%(8/35眼,仅2眼视力恢复到大于0.02)和36.1%(13/36眼,5眼视力恢复到大于0.02),术前有视力和无视力两组视力术后恢复差异非常显著(X2=11.864,P<0.01).无视力的患者中,伤后3 d内手术视力改善为41.2%(7/17眼),3 d后手术视力改善下降到25.9%(14/54眼),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P>0.05).不同受伤部位比较,视神经管内外侧壁同时骨折手术效果最好(55.6%,10/18眼),其次为内侧壁骨折(45.7%,21/46眼),最差为没有骨折(20%,4/20眼)和单纯外侧壁骨折患者(11.1%,1/9眼).结论 为了挽救患者视力,应尽早行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手术,即使伤后立即丧失视力也不要放弃手术治疗.但手术后所获得的满意的视力恢复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04年11月~2016年3月期收治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9例(110眼)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5例,女14例;年龄6~65岁,平均年龄27岁。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评估手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手术的总体视力改善率为55.5%(61/110),其中有效率21.8%(24/110),显效率33.7%(37/110);术前视力有光感者视力改善率达100%(24/24),无光感者为44.2%(38/86);没有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变差。手术时间距离受伤时间<3 d者视力改善率为59.5%(22/37),3~7 d为53.3%(32/60),>7 d为53.9%(7/13);术中切开视神经鞘膜者视力改善率为50.0%(4/8),不切开者为55.9%(57/1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视力与患者的手术预后呈显著的正相关(P=0.001)。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术前视力、外伤到手术间隔的时间以及术中是否行视神经鞘膜切开均不是影响患者手术预后的显著因素。结论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手段,且外伤至手术的时间及术中是否行鞘膜切开与手术预后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的疗效,分析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69例(70眼)确诊为TON并行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联合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将入院时视力分为无光感、光感、眼前手动、眼前指数和能见标准视力表(0.02以上)5个级别,分别计为Ⅰ~Ⅴ级.入院视力Ⅰ级(无光感)者40眼,18眼因CT证实严重视神经管骨折,急诊行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22眼入院后先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入院视力I级以上者30眼,CT显示视神经管骨折的16眼行急诊手术;14眼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3 d后行手术治疗.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入院视力有光感者疗效显著优于入院视力无光感者(90.0%比27.5%),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8,P<0.001).入院视力Ⅰ级患眼,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视力提高者手术疗效(80.0%)优于无改变者(5.9%),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P<0.001).结论 对于无光感的患者,经药物冲击治疗后视力仍无改善者,手术疗效较差;治疗前视力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影像学检查有无视神经管骨折,不应作为是否手术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经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3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管段视神经损伤的可行性,技巧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视神经损伤的病例,伤后2-18d行手术治疗,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视神经减压术,经筛窦或蝶窦自然开口进入蝶窦,寻找视神经管及骨折部位,去除骨管周壁的1.3-1.2,切开视神经鞘膜,明胶海绵及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术后给予药物,高压氧治疗。结果:随访至少3个月,39例患者(40眼)中,5例失访,术后视力发送的总效率为52.5%(21-40)。受伤至手术的时间间隔2-7d手术者,术后视力改善的有效率为58.6%(17-29);7-18d手术者,术后视力改善的有效率为36.1%(4-11)。视力恢复期约2个月。结论:经鼻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具有视野清晰,无需开颅,侵袭性小,头面部不遗留瘢痕,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恢复的程度与视神经损伤的程度,手术时间的选择及手术技巧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视神经外伤经筛、蝶窦径路减压术治疗(附3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经筛,蝶窦径路行视神经减压术对外伤视神经损伤治疗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的选择作回顾性研究。对41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中的35列行经筛,蝶窦径路减压术,另6例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保守治疗。结果手术后中132例视力得到改善,保守治疗者中1例视力改善。12例治疗前有残余和的患者,8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7例视力理以改善;4例接受保守治疗者1,例视保守治疗者,视力均未得到改善。结论:经筛蝶窦径路视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16.
Jiang RS  Hsu CY  Shen BH 《Rhinology》2001,39(2):71-74
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 has been accomplished by a variety of procedures. Since 1995, endoscopic 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 (EOND) has been used to treat 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 (TON)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after medical treatment failed. To date, 17 TON patients have received EOND in our hospital and have been followed up for more than half a year. After decompression, vision improved in 9 patients, remained the same in 6, and became worse in 2. The dura was incidentally exposed during the operation in 1 patient. We conclude that it is easier and more precise to perform 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 by EOND than by other 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 procedures. However, its efficacy still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