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淼 《中外医疗》2013,32(19):86-86,8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与顽固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心内科收治的8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给予所有患者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2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最低血氧浓度((LSaO2)、低通气指数(AHI)、氧减饱和度指数。结果 CPAP治疗前后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最低血氧浓度、低通气指数、氧减饱和度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高血压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密切相关,改善患者的睡眠、降低患者的低通气次数和呼吸暂停次数,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民权县人民医院采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56例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比较所有患者机械通气前后血压、心率、呼吸、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情况。结果机械通气后,所有患者血压、心率、呼吸、SpO_2、PaCO_2优于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采取机械通气后可有效纠正其低氧血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高频通气(high-frequency ventilation,HFV)是瑞典Sjostrand于1967年首创的一种新型机械通气技术,其通气频率为正常呼吸的四倍多。HFV可分为高频正压通气(HFPPV)、高频喷射通气(HFJV)及高频振荡(HFO)三种基本  相似文献   

4.
李昕羽 《吉林医学》2022,(2):362-364
目的:探究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60例老年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CPAP治疗+常规治疗)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每组30例.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SAS)是睡眠呼吸调节障碍性疾患的一种表现。睡眠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期由于各种原因致上呼吸道通气不畅,从而发生频繁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呼吸暂停是指口鼻呼吸气流停止10秒以上,呼吸暂停分为中枢性(CSAS),阻塞性(DSAS)和混合性。SAS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本人就我院2005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SAS并发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6.
苏学会  赵萍  胡江涛  杨明  刘桂荣 《医学综述》2012,(24):4281-4282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在撤离有创通气中的可行性,寻找最佳的撤机方式。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需要撤机的患者100例,在排除无创机械通气禁忌证的情况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自主呼吸试验中的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2 h)直接撤机;试验组采用低水平PSV(30 min)法,撤机后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再插管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VAP的发生率、再插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主呼吸试验低水平PSV(30 min)联合无创机械通气能尽早撤机,减少有创通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孟超  范志强  佟庆  田颖  穆永茂 《西部医学》2021,33(1):124-129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患者行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法与T管试验法的脱机成功率,并比较两种综合脱机参数[用力呼吸指数(CORE指数)、浅快呼吸指数(RSBI值)]预测患者脱机成功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秦皇岛第一医院内科ICU收治的106例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  相似文献   

8.
阮小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109-110
目的:探索健康教育路径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无创通气治疗时的作用.方法:将2012年在邵阳市中心医院老年老干科无创通气治疗的104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取了传统的健康教育)和实验组(实施了健康教育路径),各52例.结果: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多导睡眠图监测呼吸紊乱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通气指数(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 、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实施了健康教育路径后无创通气知识掌握良好,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以及机体的炎症反应。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2例,根据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另一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每组51例。观察患者的呼吸形式、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ASV组的潮气量(VT)明显高于SIMV+PSV模式,指令呼吸频率、通气总时间均明显低于SIMV+PSV模式(P<0.05);ASV组的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平台压(Pplat)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ASV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结论 ASV通气模式有利于降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更快地恢复自主呼吸能力,减少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0.
吴小松  陈鸿雁 《重庆医学》2008,37(22):2590-2591
目的 探讨软腭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忠者术后1年阻塞性、中枢性、混合性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变化及各型呼吸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经夜间7h多导睡眠监测仪(PSG)监测诊断为OSAHS患者49例,均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软腭成形术治疗,以术前和术后1年PSG监测及主观感觉等指标作对照.结果 术后1年复查43例患者睡眠打鼾、晨起嗜睡等症状有所改善,其中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降低41例,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降低38例,混合性呼吸暂停指数降低40例,低通气指数降低36例.阻塞性呼吸暂停减少可以减少中枢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次数减少可以减少中枢性呼吸暂停.结论 阻塞性、中枢性呼吸暂停与低通气可相互影响;低温等离子射频软腭成形术创伤小,可有效地改善OSAHS患者缺氧症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采用随机自身对照设计方法比较在机械通气条件下,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前、后机械通气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5例ASA评分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下肢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在常规诱导后插入SLIPA喉罩。检查气密性、位置满意后,通过Y型接头接呼吸机,将潮气量设为10 ml/kg,实施CMV+模式通气。记录此后连续5次呼吸的平均吸气流速、呼气流速、吸气峰压、吸气气道阻力、气道的顺应性。再经Y型接头置入纤维支气管镜至气管隆突上方约1cm处,再次记录此后连续5次呼吸的平均吸气流速、呼气流速、吸气峰压、吸气气道阻力、气道的顺应性等。结果:所有患者在置入纤支镜前、后均能获得良好的通气效果,平均吸气流速、呼气流速、吸气峰压、吸气气道阻力、气道的顺应性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SLIPA喉罩并施行机械通气,可以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或手术提供安全、有效、长时间的通气支持。  相似文献   

13.
气管内反向喷射通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一种自行设计制作的“气管内反向喷射通气”装置,设有甲、乙两种反向喷射管。甲种设三个向外喷射孔,一个向内喷射孔,前者用以消灭呼吸道大部分解剖死腔,后者产生呼气末正压,可防止小气道闭塞和肺泡萎陷;乙种仅三个向外喷射孔,用于无需增加呼气末压者。经10条狗实验,各种条件相同,测试PaCO_2水平,证明具有气管内反向喷射通气功能的双向喷射通气,明显低于单独的正向喷射通气。临床价值待验证。  相似文献   

14.
液体通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新的通气模式——液体通气。液体通气有两种类型:完全液体通气和部分液体通气。部分液体通气是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对新型的治疗途径。该文介绍呼吸介质全氟碳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液体通气的概况,阐述部分液体通气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和技术要求,并提及部分液体通气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新的通气模式--液体通气.液体通气有两种类型:完全液体通气和部分液体通气.部分液体通气是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对新型的治疗途径.该文介绍呼吸介质全氟碳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液体通气的概况,阐述部分液体通气的作用机制、安全性和技术要求,并提及部分液体通气在其他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前常用的单肺通气技术主要有3种:单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通气和支气管阻塞导管通气.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现就3种单肺通气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比较定容通气(Volume-targeted ventilation,VTV)与压力限定通气(Pressure-limited ventilation,PLV)对早产儿效益评估。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第4期)及CNKI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4月1日,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随机对照试验,6个交叉试验,共1 4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LV相比,VTV更能够降低病死率[RR=0.68,95%CI(0.51,0.91),I2=0,P=0.82]、减少支气管发育异常[RR=0.73,95%CI(0.60,0.90),I2=25%,P=0.21]、缩短机械通气时间[MD=-2.00,95%CI(-3.14,-0.86),I2=45%,P=0.07]、降低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IVH)[RR=0.65,95%CI(0.42,0.99),I2=53%,P=0.02]、降低3/4级IVH[RR=0.53,95%CI(0.32,0.75),I2=21%,P=0.27]、降低室周白质软化症[RR=0.35,95%CI(0.16,0.66),I2=0,P=0.90],减少气胸[RR=0.46,95%CI(0.25,0.86),I2=0,P=0.85]等。结论:与采用传统呼吸机PLV通气方案相比,VTV通气方案在治疗早产儿方面,可明显降低病死率、BPD发病率,缩短呼吸机通气时长与吸氧时间,降低无效通气率、IVH、3/4级IVH、低碳酸血症、气胸及室周白质软化症等事件发生率。受样本量与研究质量所局限,该研究结果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来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