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发不同类型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B型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左心房内径(LAD)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临床上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共178例,分为单纯冠心病无房颤组63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55例,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60例,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AD、BNP及AngⅡ水平.结果 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及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其BNP、AngⅡ及LAD均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5);而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其BNP、AngⅡ及LAD均高于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三组之间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组和冠心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组血BNP水平与AngⅡ明显相关,血BNP水平与LAD明显相关(P<0.05).结论 测定血浆中的BNP、AngⅡ及LAD可有效预测房颤的发生、发展,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在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将95例高血压患者按有无房颤分为两组,采用同步12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Pmax、Pmin和Pd,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间Pmax、Pmin、Pd、LAD和LVEF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max和Pd明显增大(P〈0.05),两组间Pmin、LAD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ax〉110ms+Pd≥40ms预测房颤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有所下降,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上升。结论:Pd是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预测因子,与Pmax联合应用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对左心房内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持续时间与左心房大小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8例阵发性房颤、48例持续性房颤、22例永久性房颤患者,利用入院后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测其左心房收缩末内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24~41(36.3±5.8)mm,增大2例(2.6%);持续性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29~49(43.7±6.8)mm,增大26例(54.2%);永久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32~50(49.8:±5.6)mm,增大18例(81.8%).从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到永久性房颤组左心房内径逐渐增大;持续性房颤组与阵发性房颤相比,及永久性与阵发性房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房颤组及永久性房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8±10)%、(54±25)%、(50±15)%,随房颤持续时间而逐渐下降.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分别与阵发性房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颤是左心房扩大的原因之一,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心房扩大越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three type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n left atrial siz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left atrium. Methods Totally 78 patients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48 patients of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22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analyzed by echocardiography. Left atrial end systolic diameter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ere measured.Result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the largest left atrial dimension was found in and the left atrial dimension in group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the lowest ( P < 0.05 ). Meanwhile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as the highest in the group of permanent atrial fibrillation(P <0.05). Conclusions Atrial fibrillation is one of the causes of left atrial enlargement. The longer the durat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s, the more significant enlargement left atrium showes.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脑钠肽(BNP)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469例作为心房颤动组,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静脉血样,同时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分组心房颤动心功能正常组(302例)与心房颤动心衰组(167例),测定BNP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心房颤动组无论是心功能正常还是心力衰竭,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多元线型回归分析, BNP与左心房内径(LAD)高度相关,呈正相关,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组BNP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相关,呈负相关。结论心房颤动患者BNP明显升高,与左心房内径及LVEF密切相关, BNP可作为心房颤动患者病情预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变化与心房纤颤(房颤)的相关性。方法 216例EH患者,分为两组,68例合并房颤为观察组,148例无合并房颤为对照组,测定患者左房内径(LAD)、射血分数(EF)值。结果观察组平均LA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房颤病程越长,LAD越大。结论 EH患者LAD与心房纤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AF)行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持续性AF患者15例,消融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胸骨旁长轴切面测量LAD 、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无AF复发者手术前后LAD、LVEF变化.结果 15例患者消融术后3个月LAD明显缩小[(39.27±4.40) mm 降至(34.99±4.80) mm, P<0.05], LVEF明显改善[(62.73±6.31)%升至(68.59±3.04)%,P<0.05].结论 持续性AF左心房形态学重构在行射频消融维持窦性心律后可部分或完全逆转.  相似文献   

7.
杨静 《北方药学》2016,(5):96-97
目的:探讨胱抑素C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归类为高血压组(甲组),另外选取健康人群60例归类为正常组(乙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清CysC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测定所有受试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以评价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结果: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胱抑素C血清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组的LAD、LVDD、IVS、LVESD、LVPW、E/A显著高于正常组;高血压病例的血清CysC浓度与LAD、LVDD、IVS、LVESD、LVPW、E/A呈正相关(P<0.001),跟LVEF成反比关系(r=-0.213,P=0.004).结论:胱抑素C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相关,在左心的变化与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房颤与心血管超声断面图的各项指标关系。方法搜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合并房颤者50例,非房颤者50例。做心血管超声断面图,分别测量收缩期左房前后径(LAd)、舒张期左室内径(LVIDd)和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Lad(mm)和IVSd(mm)显著增大(P<0.05)。合并房颤者与非房颤者LVIDd和LVEF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房颤者可出现显著的左心房扩大和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尿酸),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颤动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334例住院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根据有无房颤分为风心病房颤组(240例)、风心病窦性心律组(94例),比较2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心脏彩超数据. 结果 风心病伴房颤组的血清尿酸、肌酐、尿素、左心房内径(LAD)均明显高于风心病窦性心律组(P<0.05),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性别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明显低于风心病窦性心律组(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矫正了尿酸、肌酐、尿素、LAD、性别比例、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LVEF的影响后,尿酸(OR:1.008;95%CI:1.004~1.012;P<0.001)、肌酐(OR:1.038;95%CI:1.008~1.070;P=0.012)、左心房内径(OR:1.040;95%CI:1.006~1.075;P=0.019)、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52;95%CI:0.909~0.998;P=0.040)与风心病患者房颤的发生显著相关. 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高危险因素,重视早期控制尿酸水平,对预防心房重塑及房颤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6):738-739
目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45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期和转复期血浆BNP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房颤组发作期和转复期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5),且发作期明显高于转复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5);房颤组发作期和转复期LVEF、LA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高浓度血浆BNP水平可能促进了房颤的发作,且两者与心房重构和心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随访1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6、12个月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血脂、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观察阵发性房颤的再发率、转化为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RP明显下降,观察期内阵发性房颤再发率、转化为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冠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CRP,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进展.  相似文献   

12.
熊苓  徐金山 《中国药房》2013,(48):4569-457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9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3例)和治疗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晚。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年。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房颤和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G、TC和左心房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O、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率、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率、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房颤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分析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59例)与无房颤组(53例),对患者的心电图、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对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观察分析。测定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关系。结果 房颤组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各为21、16、22例。房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水平明显高于未房颤组患者,P<0.05;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B型利钠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永久性房颤患者B型利钠肽水平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房颤组患者与未房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型利钠肽水平与高血压房颤发作有直接关系,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出现房颤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崔英 《医药论坛杂志》2011,(14):129-130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商品名蒙诺,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安装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福辛普利组32例安装心脏起搏器后除继续应用治疗合并症药物外加服福辛普利,对照组30例未服福辛普利。随访两年,观察对照组安装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前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变化情况;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安装永久性VVI心脏起搏器后LAD、LVEDD较安装前增大,(P(0.05),LVEF明显下降,(P(0.05),心功能衰竭加重,(P(0.05)。②服福辛普利组LVEDD、LVESD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1),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①VVI心脏起搏器可引起患者心功能恶化,福辛普利对VVI起搏器引起心功能恶化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有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有症状性心房颤动(AF)患者110例,最终入选有95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组(31例)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组(RFCA,64例),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行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较治疗前LAD显著缩小,LVEDd显著增加,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LVEF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显著提高,且RFCA组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均P< 0.05).结论 经导管消融术可有效改善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维持窦性心律,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左旋氨氯地平对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房颤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将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降压药物治疗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对照组给予坎地沙坦,随访1年,观察治疗前后LAD、LVEDD、LVEF、房颤发作情况。结果至随访结束,在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中,对照组房颤复发17例,占81.0%,治疗组房颤复发22例,占95.7%,两组之间没有差别(χ2=1.122,P〉0.05)。未长期应用胺碘酮的患者,对照组、治疗组在7~12个月时房颤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t=2.823,P〈0.01;t=2.655,P〈0.05),两组之间没有差异(t=0.594,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组的LAD、LVEDD均降低、LVEF增加(t=2.421~3.814,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的LAD、LVEDD、LVEF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0.029~3.644,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和坎地沙坦均可减少阵发性房颤并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复发,降低LAD、LVEDD,升高LVEF,两者之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156名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与氨氯地平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缬沙坦80~160 mg/d,对照组口服用氨氯地平5~10 mg/d,观察12 m,记录治疗前后的血压、左房内径(LAD)及房颤发作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 比较12 m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与左心房大小等参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以及改善左心房功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维持窦性心律及改善左心房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内径变化与心房纤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6例为一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50例为一组,两组均行心脏超声检测,检测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左房内径明显高于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患者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与心房纤颤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能力。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60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后壁厚度(PWT)、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二尖瓣斜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PWT、LAD、IVsT、LVEF和Fs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二尖瓣斜率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谭晓  姜海  王迪斌  龙明智 《天津医药》2008,36(3):195-197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心房重构的规律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为干预因子,观察其对心房重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20例,3组患者均有原发性高血压病,每例患者在ARB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血流A波和E波的最大速度(VAmax、VEmax)、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凋亡相关因子(Fas/Apo-1、sFas)的血清含量,比较其关系。结果:随着房颤频度的增加,LAD增大,Fas/Apo-1、sFas的血清含量增高,而二尖瓣口血流VAmax、VEmax、LVEF均下降,ARB干预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且治疗前后Fas/Apo-1、sFas均与LAD呈显著正相关,与E波最大速度、A波最大速度和LVEF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房颤患者发生心房重构与房颤频度成正比,且与细胞凋亡有关,ARB可逆转心房重构,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