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platelet ratio, RPR)、C反应蛋白/白蛋白(C-reactive protein to albumin ratio, CAR)联合急性胰腺炎床旁严重度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 BISAP)评分在评估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AP患者,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S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 根据BISAP评分标准进行评分。Spearman相关分析用于探讨三组患者RPR、CAR与BISAP评分的相关性及三者...  相似文献   

2.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血小板激活状态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关系。方法;对62例AP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2例)和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30例),选择正常对照(N)组27例,用SH-P3智能血液凝聚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选择素和血栓素B2(TXB2)。同时对32例SAP进行病情分析。结果:SAP患者平均1min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高于MAP组和N组(P<0.01);SAP患者P-选择素和TXB2明显高于MAP组和N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MAP的P选择素和TXB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激活,血小板高度活化可能是SAP微循环障碍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生长抑素对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明  刘顺英 《临床荟萃》2005,20(5):285-286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发病过程常伴有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的障碍,血小板参数出现一定的变化,而血小板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SAP的发展过程。本研究通过检测AP患者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传统评分系统进行比较,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BISAP)评分对疾病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2例AP患者分别行BISA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及Ranson评分,比较分析3种评分系统预测AP严重程度、局部并发症、器官功能衰竭的价值。结果 202例AP患者,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10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99例;SAP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62例,器官功能衰竭60例,23例二类并发症均存在;BISAP评分预测SAP的AUC为0.881(95%CI:0.836-0.927),最佳cutoff值为2,其预测SAP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71.84%、75.21%和87.06%;预测SAP患者局部并发症的AUC为0.715(95%CI:0.644-0.785),最佳cutoff值为3,预测SAP局部并发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42%、75.00%、57.83%和88.24%;预测SAP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AUC为0.884(95%CI:0.837-0.931),最佳cutoff值为3,预测SAP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7%、85.21%、68.66%和89.63%。BISAP评分预测AP严重程度、局部并发症、器官功能衰竭的能力与APACHEⅡ和Rans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AP评分对AP严重程度及预后预测价值与传统评分相同,但构成简单,主观偏倚小,可动态监测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胰腺炎活动评分系统(pancreatitis activity scoring system, PASS)预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活动性的价值, 以期降低AP患者的死亡风险、改善预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美国2012年Atlanta标准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SAP)与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组, 比较两组患者在基本信息、Ranson评分、床旁急性胰腺炎严重度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 BISAP)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评分和PASS之间的差异。并使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斯匹林常用剂量下,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规律及诱导剂的选择。方法30名经体检健康的自愿者,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一次服用200mg阿斯匹林,第二组初服100mg阿斯匹林后每日50mg追加量,连服7天。第三组口服50mg阿斯匹林。各组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采样,样本用花生四烯酸、瑞斯托霉素、胶原、二磷酸腺苷(ADP)四种诱导剂进行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第一组停药第7天,血小板聚集率恢复到服药前水平。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对口服阿斯匹林最为敏感。第二组,血小板聚集率在服药的7天及停药后9天内与用药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在第10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第11天恢复至服药前水平。以上两组,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比其他诱导剂诱导的变化明显。第三组3天内血小板功能仍受明显抑制。结论首服剂量越大,维持服药的时间越长,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越长。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是监测阿斯匹林剂量比较理想的实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用于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疾病的价值。方法 抽选2021年1月—2022年12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11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检测,同时对比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急性期与稳定期上述指标的差异,统计对比3项指标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用于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聚集指标中诱聚剂二磷酸腺苷血小板最大聚集率(90.84±4.21)%、花生四烯酸血小板最大聚集率(74.28±3.99)%、血液高切黏度(6.25±0.38)mPa·s、血液低切黏度(23.94±1.17)mPa·s、纤维蛋白原(2.75±0.43)g/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96、32.575、38.818、96.400、14.850,P<0.05)。观察组中,急性期患者血小板聚集、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一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AP921在人体内特异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作用,并观察中药AP921对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A组4例和B组5例志愿者分别一次顿服含该中药50g或80g的糖浆,分别于服药前和服药后2.5h、8h测定PAF、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等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36例IHD患者血每日口服含该中药80g的糖浆,连续3d,分别于服药前后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释放产物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测定(FLISA法)。结果:B组5例志愿者一次顿服80g的中药AP921,PAF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由服药前的62.8%下降到服药后2.5h的15.6%和服药后8h的26.2%(P<0.01)。IHD患者服药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由49.6%下降到21.8%(P<0.01);血浆β-TG和PF4的含量分别由服药前的33.3ng/mL和28.5ng/mL下降到服药后的21.5ng/mL和18.4ng/mL(P<0.01);而服药前后血浆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无变化(P>0.05)。结论:中药AP921内含有特异性拮抗PAF的有效成分。服用以AP921水提取制备的糖浆,能抑制PAF诱导的IHD患者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反应,改善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具有明确的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6例AP患者作为AP组,3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健康者及AP组患者入院时、缓解期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AP组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TT、INR、FIB、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其PT、PT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P患者入院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MPV与缓解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AP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相关参数改变的检测有助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急性脑梗死病程的关系,为其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该院107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根据头部 CT 或 MRI 病灶大小,梗死体积按 Pullicino 公式(长×宽×层数/2)计算进行分组:大梗死组(病灶体积大于10 cm3)、中梗死组(病灶体积4~10 cm3)和小梗死组(病灶体积小于4 cm3),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用 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经 PLR-06血小板诱聚剂诱导前后的 MAR、PLT、PDW、MPV、PCT,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经 PLR-06血小板诱聚剂诱导前,大脑梗死组 PLT、PCT、PDW、MPV 明显升高(P <0.01);中、小脑梗死组 PLT、PCT、PDW、MPV 升高(P <0.05)。(2)与对照组比较,经 PLR-06血小板诱聚剂诱导后,各脑梗死组 MAR 升高(P <0.05);PL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中脑梗死组 PCT、PDW、MPV 升高(P <0.05);小脑梗死组 PCT、PDW、MPV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小板聚集率、数量及体积的改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监测它们的变化对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浆凝血系统的变化、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7例AP患者,其中SAP组53例,MAP组154例,检测患者血浆凝血指标PT,PTA,PT-INR,APTT,FIB及D-dimmer.结果 与MAP组比较,SAP组PT,PTA,FT-INR,FIB及D-dimm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P组分别为(12.45±1.13)s,(94.01±21.21)%,(1.08±0.14),(4.81±1.86)g/L,340.38 ng/mL;SAP组分别为(13.08±1.47)s,(86.92±17.36)%,(1.14±0.20),(5.49±2.30)g/L,943.82 ng/mL;P<0.05],两组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irmner与APACHEⅡ评分,D-dimmer与SIRS评分均存在一定相关性(P<0.05).SAP组并发SIRS的发生率(35.5%)与MAP组(1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病死率(5.6%)与MAP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患者存在血浆凝血功能紊乱及微循环障碍,检测血浆凝血指标有助于评估AP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体内中等长度DD片段的检测,进一步证实AP患者止凝血系统的变化及意义。选择AP患者94例(其中MAP 42例、SAP 52例),健康对照组50名。收集血常规,凝血指标(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immer),生化指标(肝、肾功能,血糖,血钙),血气分析,血、尿淀粉酶,腹部B超以及腹部CT检查等情况,计算出入院24h内的APACHEⅡ评分。最终得出结论:1.SAP患者中凝血、纤溶系统被激活。2.APACHEⅡ评分较为繁琐而且耗时较长,而中等片段的DD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病情以及未来的预后。3.关注AP患者止凝血系统的变化,有助于了解AP患者微循环障碍情况,为临床纠正凝血功能紊乱,改善预后提供依据,以提高AP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胰腺炎的分型、严重程度及预后是否存在相关性,以探讨D-二聚体水平联合CRP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型及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1月入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55例。随机选取同期因腹痛入院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不同时间点患者D-二聚体、CRP在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 SAP组CRP水平显著高于MAP组及对照组,且在入院7 d内一直保持较高水平。SAP组各时间点D-二聚体浓度水平显著高于MAP(P<0.05)。在入院3 d内MAP组CRP浓度水平亦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D-二聚体值与CRP存在正相关。结论 D-二聚体联合CRP能够作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分型的重要标志物,能较好地判断患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的参考价值。方法将发病后立即入院的AP患者86例按病情轻重分为2组,其中59例轻症者为MAP组,27例重症者为SAP组;根据有无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52例与非SIRS组34例;根据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75例和死亡组11例;所有患者于入院48h内进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并分别于入院后第1、3、7和14天动态监测其血清IL-33和TNF-α水平。选择同期6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MAP组和SAP组在不同时间监测点血清IL-33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AP组升高更明显。SAP组血清IL-33和TNF-α水平在入院后第1、3、7、14天4个时段均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3天时SAP组血清IL-33和TNF-α水平均达到高峰,经治疗后(入院第7天)开始逐渐降低;SIRS组血清IL-33、TNF-α水平高于非SI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血清IL-33、TNF-α水平及BISAP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AP患者血清IL-33、TNF-α水平与BISAP评分呈正相关。结论动态监测AP患者血清IL-33和TNF-α水平结合BISAP评分,在AP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的分级,指导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水平的变化,评价以上4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21例,轻症急性胰腺炎组(MAP组)49例,分别检测急性期患者体内PCT、SAA、CRP及TAP水平,并与50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SAP组与MAP组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PCT、SAA、CRP及尿TAP水平均与健康对照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血清PCT、SAA、CRP及TAP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项指标联合检测效能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中SAA、CRP、PCT及TAP水平的变化,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判断,对SAP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及和肽素(Copeptin)的表达水平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66例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重症胰腺炎(SAP)28例,轻型胰腺炎(MAP)38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不同时间段SA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PCT和Copeptin的水平。结果 (1)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入院后第1、2、7天MAP和SAP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4天只有SAP患者升高,第1、2、7、14天MAP和SAP患者PCT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入院后第1、2天MAP和SAP患者的血清中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只有SAP患者升高,在第1、2、7天Copeptin在MAP和SAP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CT在SAP的阳性率为92.9%,明显高于在MAP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Copeptin是AP早期诊断较好的指标,且PCT能更好地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前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水平变化,分析PCT、CRP在鉴别AP的分型及对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入住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按RANSON诊断标准及Balthazar CT分级评分来判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分组,每组30例。入选病例均于入院当天及入院后第35、、7、9天空腹静脉采血4 ml,提取血清后放置-80℃超低温冰箱保存备检。PCT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结果 MAP组与SAP组PCT及CRP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水平高低与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分型及预后判断密切相关,24 h内即能达到峰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CR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T是一种特异敏感的鉴别急性胰腺炎分型、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新指标,且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无创,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值得临床试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急性胰腺炎(AP)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74例AP患者[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8例]及78例健康对照者的IL-1β基因511C/T和IL-6基因634C/G位点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L-1β和IL-6的浓度;SAP按不同基因型分组,比较各组间病情程度评分.结果 AP组血浆IL-1β、IL-6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IL-1β:(13.16±2.82)ng/L比(6.21±1.57)ng/L;IL-6:(84.86±32.92)ng/L比(9.95±2.49)ng/L,P均<0.053.AP患者中,IL-1β基因511位点不同基因型血浆IL-1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基因634位点C/G基因型血浆IL-6浓度高于C/C型[(97.23±35.49)ng/L比(72.14±24.55)ng/L,P<0.053.IL-1β基因511位点和IL-6基因63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AP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组IL-1β基因511位点T/T型及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MAP组(P均<0.05).SAP患者中,IL-1β基因511位点C/T+T/T型和IL-6基因634位点C/G型具有较高的病情程度评分.结论 IL-1β基因511C/T和IL-6基因634C/G位点多态性可能与AP的病情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白血病感染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86例,根据感染程度的不同分为三组,即未感染组26例,轻微感染组44例,脓毒症组16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血清中hsCRP、PCT及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抗凝血酶原Ⅲ(AT-Ⅲ)。结果 轻微感染组及脓毒症组患者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红细胞(RBC)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轻微感染组及脓毒症组患者的hsCRP、PCT、PT、D-D、MPV、P-LCR、PDW、FIB显著高于未微感染组(P <0. 05),AT-Ⅲ、PLT则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 05);另外脓毒症组患者的hs-CRP[(103. 65±5. 04) mg/L]、PCT[(0. 86±0. 04)μg/L]、PT[(16. 83±2. 47) s]、D-D[(5. 92±0. 61) mg/L]、FIB[(5. 97±0. 63) g/L]、MPV[(25. 65±2. 06) fl]、P-LCR[13. 76±0. 63)%]、PDW[(68. 53±0. 72)%]均显著高于轻微感染组,AT-Ⅲ[(76. 62±8. 06)μg/L]、PLT[(142. 65±14. 76)×109/L]则明显低于轻微感染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PCT的曲线下面积(AUC)值(0. 978)高于hs-CRP(0. 864)。脓毒症患者PCT与PT、MPV、PDW、P-LCR(r+0. 256;0. 473;0. 546;0. 472)呈正相关关系,与AT-Ⅲ、PLT(r+0. 366;-0. 603)呈负相关关系(P <0. 05)。PCT与D-D、FIB(r=0. 054,0. 075)无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白血病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异常,且血清中PCT与hs-CRP、血小板参数存在密切关系。检测血清PCT水平可以为白血病感染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