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和尿激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其对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与研究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预后评分、血清学指标。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hs-CRP、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阿替普酶更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Hcy水平,并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出血风险.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n=58)与B组(n=68).A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给予神经介入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每组50例。低剂量组给予0.6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常规剂量组给予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常规剂量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治疗有效率(92.00%)与常规剂量组(90.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有助于患者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ADL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31-3733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用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观察组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m RS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用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颅内出血性和非颅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均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10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分别使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和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14 d美国国立...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727-1728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主要予以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7d、2周NIHSS评分以及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7d、2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利于患者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接诊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将其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管再次闭塞率及NIH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血管再次闭塞率(2.94%)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肯定,不仅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同时还能降低血管再次闭塞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强化灌注治疗对已行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录入本院应用阿替普酶注射液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在时间窗内应用阿替普酶注射液行溶栓治疗后,采用标准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法继续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加用7 d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500 mL静脉点滴强化灌注治疗。对录入患者按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CISS)标准分型,并于入院时、溶栓后24 h、出院及出院后90 d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及超短期神经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而短期及长期神经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特别对于大动脉粥样硬化亚组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短期及长期神经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更为显著( P <0.01)。【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时间窗内行阿替普酶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预后,而对于发病机制为大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特别是对低灌注机制患者而言,溶栓治疗后再行强化灌注治疗对于短期、长期神经功能的改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护理过程。方法对69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结果69例患者,58例达再通标准、11例未通、5例死亡。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十分有效,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的构成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164例ACI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按照TOAST标准分为5大亚型,分析不同亚型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 本组TOAST各亚型构成比:小动脉闭塞型42.68%、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7.07%、心源性栓塞型10.37%、其他病因型3.66%和不明原因型26.22%;TOAST五个亚型中,心源性栓塞型NIHSS评分最高,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而小动脉闭塞型最低;与小动脉闭塞型比较,心源性栓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I患者NIHSS评分水平随TOAST亚型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汉族居民急性脑卒中溶栓时间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广州市中心城区2005年1月至2012年3月连续入选的急性脑卒中综合征并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患者。入选标准:1)按Kidwell标准定义的明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2)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4~25分;3)接受过阿替普酶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4)入院基线CT、MRI扫描未发现明显异常信号,或者低信号区域小于三分之一血管供血区;5)症状出现到接受治疗时间均在12 h以内。排除标准与美国的NINDS试验类似。静脉溶栓最大剂量0.9 mg.kg-1,动脉溶栓最大剂量不超过30 mg。临床结局指标以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0~1分为良好,2~6分为不良,同时对死亡结局进行单独评价。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共入选100例患者(男44例,女56例),年龄中位数73岁,阿替普酶剂量中位数50 mg,NIHSS评分中位数13分;溶栓方式(静脉67例,动脉33例)。溶栓后90 d预后良好37例(37%),预后不良63例(63%);死亡15例(15%)。时间窗﹤3 h、3~6 h和﹥6~12 h 3个时间段对溶栓预后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7,OR=0.858,95%CI 0.666~1.106),但时间窗、NIHSS评分和体温3个因素与死亡结局独立相关,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905和0.624;死亡分布与时间窗呈负相关,而单位时间NIHSS改变值强烈预测溶栓后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小于5分.h-1者,生存概率可增加约27倍(P=0.000,OR=28.03,95%CI 5.74~136.76)。结论汉族城市居民急性脑卒中溶栓结局与传统时间窗定义无显著相关性,而急性脑卒中病情的发展速度则与溶栓后90 d死亡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脑梗死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和腔隙性梗死(LACI)4组。研究对象于入院时采用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随访至发病90d时完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评估其认知功能。根据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PSCI组)及单纯脑梗死组,对MoCA评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其OCSP分型不同亚型均可导致PSCI,其发生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PACI(45.37%)、LACI(33.33%)、POCI(11.11%)、TACI(10.19%),差异有显著性(χ~2=20.417,P=0.000)。组间两两比较,PACI亚型PSCI的发生率较POCI亚型高(P<0.05)。(2)脑梗死OCSP分型4种亚型比较,发病90d时MoCA评分不同,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LACI亚型、POCI亚型、PACI亚型、TACI亚型(H=27.747,P=0.000)。TACI亚型认知功能损害较重,认知域损害较全面,以命名、语言、抽象思维、延迟回忆能力受损显著;LACI亚型认知功能损害较轻,仅部分认知域受累,以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受损为主。(3)与单纯脑梗死组比较,PSCI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发病30d时BI评分较低,差异有显著性(t=-9.725、6.311,P<0.001);PSCI组患者血清Hcy、hs-CRP、Cys-C、CHOL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4.296、-5.158、-2.942、-2.166,P<0.05)。(4)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90d时的MoCA评分与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Hcy、hs-CRP及Cys-C水平呈负相关(rs’=-0.813、-0.385、-0.600、-0.268,P<0.01);与发病30d时BI评分呈正相关(rs’=0.638,P<0.01)。(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发病90d时发生PSCI的影响因素有入院NIHSS评分、发病30d时BI评分、血清Hcy水平和脑梗死分型。结论对于LACI亚型脑梗死、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以及入院后血清Hcy、hs-CRP或Cys-C水平升高、发病30d时BI评分较低的患者,应格外注意其发病3个月时PSCI的发生。早期识别、早期积极干预PSCI相应危险因素,将对临床防治缺血性PSCI、延缓其进展带来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立志  罗伟良  李博生 《新医学》2012,43(6):362-365
目的:分析影响阿替普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因素。方法: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后第90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1分)及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6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19例)与预后不良组(27例)相比,合并房颤率低(P=0.031),溶栓前血糖较低(P=0.001),CT示早期缺血率低(P=0.043),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低(P=0.001),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溶栓前NIHSS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血糖低是影响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通过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的方法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的远期临床预后。方法:通过使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118例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影响AIS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的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联合预测值Y;采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度。结果:纳入预后良好组56例(47.46%),纳入预后不良组62例(52.54%)。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比例及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值增高、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S)评分降低、溶栓后出血率较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PECTS评分和基线NIHSS评分为影响静脉溶栓远期预后的因素(P0.001);两者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计算的联合预测值Y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敏感度为60.70%、特异度为74.19%;优于单独使用ASPECTS评分(AUC=0.672、敏感度=82.10%、特异度=48.39%)和基线NIHSS评分(AUC=0.693、敏感度=75.00%、特异度=59.68%)作为单因素预测AIS溶栓患者预后的效果。结论:在AIS患者溶栓前的基线指标中,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ASPECTS评分、基线NIHSS评分等可作为预测AIS溶栓治疗患者90 d预后的预测因素。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计算的联合变量Y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对应关系。方法采用单盲法,回顾性比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登记库2007年1月~2009年2月2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OCSP分型情况及其磁共振成像分型特征。结果 OCSP分型结果显示,32例(11.3%)为完全性前循环梗死(TACI),86例(30.5%)为部分性前循环梗死(PACI),111例(39.4%)为腔隙性梗死(LACI),53例(18.8%)为后循环梗死(POCI)。核磁共振结果显示,201例患者的临床分型与影像学分型一致,分型总准确率为71.3%。各亚型分型准确率分别为TACI77%(27/35)、PACI79%(42/53)、LACI69%(95/137)、POCI65%(37/57)。结论 OCSP分型能正确预测梗阻部位和大小,与磁共振检查结果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因素,分析糖代谢情况、腹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是否为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病例76例,测量腹围,确定糖代谢情况及TOAST分型,入院及发病2周或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评分的差值作为结局变量。比较预后良好(NIHSS差值≥4)及预后不良(NIHSS差值<4)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腹围、基线NIHSS评分及TOAST分型的差异。结果糖代谢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良好比例为29/37,而糖代谢异常者为1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基线NIHSS高者预后相对较差(P=0.011);腹围数值对早期预后无影响(P=0.770),不同TOAST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结论糖代谢情况、基线NIHSS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预后明确相关,而腹围、TOAST分型对早期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脑梗死患者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对并发脑出血的患者进行血压、心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的护理分析.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经静脉应用rt-PA溶栓的脑梗死患者共48例.分为2组:第1组为溶栓后未脑出血组共32例;第2组为溶栓后脑出血组共16例.比较2组溶栓前后和2组之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NIHSS评分和GCS评分.结果 溶栓后脑出血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较自身溶栓前和同期未脑出血患者明显升高,溶栓后未脑出血患者的NIHSS评分较溶栓前明显降低,而溶栓后脑出血患者的NIHSS 评分较溶栓前明显升高.心率和GCS评分在溶栓后脑出血患者和未脑出血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收缩压、舒张压的升高和NIHSS评分的升高,有助于我们判断患者溶栓后的早期脑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2例,依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相关临床资料,并分析血浆BNP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死亡率为15.09%(32/21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房颤(OR=3.819)、大面积脑梗死(OR=6.228)、血浆BNP浓度≥280 ng/L(OR=5.191)、NIHSS评分≥13分(OR=3.536)为脑卒中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NIHSS评分≥13分筛查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1%、75.0%、87.0%;血浆BNP≥280 ng/L筛查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0%、81.3%、84.4%。结论:房颤、大面积脑梗死、血浆BNP水平及NIHSS评分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死亡的高危因素,其中血浆BNP水平和NIHSS评分可能可作为预后死亡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到本院诊治的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NIHS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χ2=13.295,P<0.05);观察组溶栓后6h NIHSS评分为(12.33±2.62)分低于对照组(t=8.469,P<0.05),溶栓后24h为(8.42±1.25)分低于对照组(t=9.738,P<0.05),溶栓后7d为(7.05±1.11)分低于对照组(t=8.517,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避免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溶栓后NIHSS评分,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