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罗马IV:功能性胃肠病 肠-脑互动异常》中,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又被称之为肠-脑互动异常。针对现代FGIDs疾病谱的变化及FGIDs致病因素的多元化,在“现代”“三因”致病因素的反复作用下,脾胃虚弱,升降失常,气机“凝滞”,产生了FGIDs胃肠道症状,同时,FGIDs患者常具有慢性头痛、呼吸困难、心慌、肌肉疼痛等胃肠道以外症状。FGIDs属于中医脾胃系统疾病,其临床症状与中医脾胃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脾胃虚滞”是FGIDs基本病机,临床可从“滞”论治FGIDs。FGIDs患者症状重叠现象极为常见,FGIDs临床常见八滞:虚滞、气滞、血滞、火滞、湿滞、痰滞、食滞、寒滞。FGIDs临床常用祛滞八法:健补脾胃祛滞法、疏肝理气祛滞法、活血化瘀祛滞法、泻肝行湿祛滞法、燥湿运脾祛滞法、理气化痰祛滞法、消食化痰祛滞法、温胃散寒祛滞法。进一步探析“脾胃虚滞”理论及从“滞”论治FGIDs理论,对现代FGIDs及脾胃相关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总结白长川从"滞"论治小儿脾胃病的经验。"滞伤脾胃"是白长川在李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饮食、生活习惯及脾胃疾病症状表现特点总结而成。儿童本就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加之环境因素、喂养方式的改变,"滞"导致的脾胃疾病较成人更为突出。依据不同病因特点,采用运脾和胃治则,分别从食滞、寒滞、热滞、湿滞、气滞、瘀滞、毒滞、虚滞等方面,以健运、升运、通(降)运、和运、疏运、温运、滋运等运脾七法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3.
文中首先概括论述了李东垣《兰室秘藏》一书中脾胃论治特点,然后又分析了《脾胃虚损论》、《妇人们》、《内障眼论》等篇中关于脾胃论治特点,集中反映了李东垣这位脾胃大家“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论述的独到之处,以及调治疾病首重脾胃的诊治风格。李氏的这些学术思想和互验具有极高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很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东垣是我国金元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学识渊博,技艺精湛,独创性地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学说”,提倡治疗内伤病当以培补脾胃为主,成为“补土派”的一代宗师。东垣立法制方,多遵经旨。他认为疾病的形成乃人体内部“气”不足所致,而气之所以不足,又是脾胃虚损的结果。所以,  相似文献   

5.
张若彤  郝文剑  刘勇  周佳琪  夏浩楠  宁一  白长川 《中医杂志》2023,(14):1422-1425+1435
总结白长川教授从熵病角度辨治滞伤脾胃病的临证经验,提出“因滞而病”是当今脾胃病的主要病机。从熵病角度分析滞伤脾胃,并围绕治疗脾胃病的运、消、化三种基本法则,提出了以滋运、疏运、升运、通(降)运、和运、健运、温运为代表的“运脾七法”;活血化浊、理气止痛之消法;温化和清化的化法。运用中医药治疗手段作为负熵,通过消减体内病理因素,纠正代谢紊乱,来防治“因滞而熵增”的相关疾病,从新的角度理解滞伤脾胃。  相似文献   

6.
宗古亘今,脾胃之病当把握其生理之性和病理之变,发病的关键在一"滞"字,可概而言之,基于《内经》《难经》之理论,《伤寒》《金匮》之实践,以及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叶桂滋阴之法,从"滞"入手,辨证治之,从运、消、化三法制宜,合治于"滞"伤脾胃所致诸症。  相似文献   

7.
盛倩  庄曾渊 《中医杂志》2014,(18):1540-1543
李东垣创立了脾胃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李东垣擅长眼病的治疗,立足于脾胃论治眼病,认为脾胃虚、九窍不通是目病的基本病机。论治目病分外障、内障,具体辨证时又有抓主症、兼症之别,以八纲辨寒热虚实。在治疗上提出以调理脾胃和养血安神为治疗眼病的基本原则。李东垣方基本为其自制,用药集中,善用辛散,重用甘温,慎用苦寒,所制眼科方剂具有特有的配伍规律,开辟了中医眼科治疗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观今临床上脾胃病者甚多 (多数是由情志、饮食、劳倦所致 ) ,但因其临床表现不一 ,不少疾病与脾胃关系密切 ,却看似与脾胃关系不大 ,而致临床上治疗效果不能尽如人意。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津液的化生之源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十二经脉等皆依赖脾胃而得以滋养。金代李东垣所著《脾胃论》曰 :“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 ,“内伤脾胃为本 ,唯益脾胃之药为切”。从理论上指出内伤脾胃在发病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临床上历代 (尤其是宋金元以来 )不少名家皆注重调治脾胃 ,对不少疾病都从脾胃论治 ,如明代张景岳曰 :“脾胃有病 ,自宜治脾…  相似文献   

9.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乃补土派大家李东垣沿引内经对脾胃的精髓认知及张元素脏腑气血辨证理论,结合自身的临证实践而提出的。笔者从事脾胃病专科工作多年,现结合临床所见,浅述对本论的浅显认知。  相似文献   

10.
人身之本有二,人受身于先天,先天者肾也,调护于后天,肾藏精,脾统血,脾为生化精微之源,精微者全身气血之源。脾气不旺,而易受邪,宋代李果所著《脾胃论》曰: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其对后世内伤诸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脾胃是元气之源,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由内而生,这是李果学说的基本论点。脾胃不健,则水谷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可导致阳衰、阴竭、气虚、血亏、食滞、痰浊、积滞、水湿等不同疾病。生命活动的一切物质都靠脾胃转输,脾胃之气衰竭,人即死亡。古稀之年,天癸…  相似文献   

11.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胃学说源自《内经》,成熟于东垣。脾胃乃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化生之源,而女子以血为用,以气为纲,故妇科疾病多与脾胃病变密切相关,历代医家的妇科专著亦多重视脾胃。从脾胃功能对女子生理的作用,脾胃病变对妇科疾病的影响,以及妇科中调理脾胃的若干治法等方面论述了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常绮主任医师诊治脾胃病,认为脾胃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失调等原因伤及脾胃相关,病机以脾胃虚弱,肝气犯胃,气机不畅,气血瘀滞多见,其治疗特色是:①顾护胃气;②提倡久病多瘀论;⑨治疗中升降并用;④治脾宜温阳健脾兼理气化湿;⑤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⑥从饮食、劳逸、精神方面的综合调治。  相似文献   

14.
张庆荣  张莉 《天津中医药》2006,23(5):377-378
根据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结合临床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和效果,在临床治疗上,以益气健脾,和胃降浊为主。1)调治脾胃病,首先重在调气;2)调治脾胃病,宜运补兼施,寒温并调;3)调治脾胃病尚需注意饮食。  相似文献   

15.
廖志峰主任医师在脾胃病的中医治疗方面经验丰富。他重视从本脏论治脾胃病,强调据证立法,精究方药配伍,临床疗效突出,临证时以"从脾胃本脏论治脾胃病"为基本守则;立法用药注重升脾阳,祛湿滞,养胃阴,调气机,化瘀血。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辨治述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许德军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1):649-650
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感受湿热邪毒 ,蕴积脾胃 ,气滞血瘀 ,血溢脉外而致。治疗应根据病证的不同阶段 ,采用祛除湿热、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 ,同时 ,强调了大黄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肠梗阻的病机为中焦气滞、痰浊、血瘀、热毒壅滞而致浊阴不降,腑气不通,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亦相关。针对邪实,以辛味药开壅滞之中焦,以苦味药降不通之腑气。辛味药主行善散,可助脾升清阳、运化精微以行气、活血、化湿;苦味药主泄善降,可助胃之降逆,通腑以祛郁结。辛苦同用,则脾升胃降,复司其职,清浊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疾病有发病率高、遗传倾向、受累多个器官、治疗棘手、难以根除等特点,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可以持续定植于人体胃黏膜并引起胃炎、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的一种革兰氏阴性菌。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与哮喘、荨麻疹以及紫癜等过敏性疾病存在某种联系,故文章从脾胃功能失司的角度来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哮喘、荨麻疹、紫癜等过敏性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湿热、疫毒、痰浊、瘀血等互结,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治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脾胃为后天之本,肝纤维化的治疗当以顾护中焦脾胃为主,脾胃健旺,则肝脏安和。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以恢复肝脏的生理特性为主,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导滞。血瘀证贯穿肝纤维化始终,且血瘀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治疗除疏肝理气外,还应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之法,以改善肝内气滞血瘀的状态。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肝病日久可累及肾脏,导致肝肾阴津亏虚,肝肾同病,故治疗应肝肾同治,滋水以涵木。  相似文献   

20.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其症状并不单纯地表现在消化系统,而是常常伴有全身症状,病症复杂多样,缠绵难愈,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姜良铎教授总结出"从状态论治"的辨证思路,他认为脾胃不和、气机不利、升降失常导致三焦气机不畅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机,治疗时只有从三焦郁滞状态入手,以柴胡桂枝汤和四逆散为基本方,加减化裁,疏通三焦,调畅气机,健脾平肝和胃,方能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