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壮族习用药材滇桂艾纳香为菊科植物假东风草Blumea riparia (Bl.) DC.的干燥全草,其与传统中药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 (L.) DC.种属上相近,但在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有较大差异。滇桂艾纳香在广西民间主要用于经期提前、产后血崩等症,艾纳香则主要用于抗炎、抗菌,二者均含黄酮类、甾醇类化合物,而滇桂艾纳香中还含多糖类及水溶性活性成分,艾纳香则主要含挥发油类活性成分。为梳理滇桂艾纳香的独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特性,尤其是阐明其与中药艾纳香的具体区别,文章对近年来围绕滇桂艾纳香及重要艾纳香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滇桂艾纳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概述了滇桂艾纳香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与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为滇桂艾纳香的进一步开发与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正丁醇部位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含量。方法分析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2012年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SPSS 2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数据分析,同时测定6种成分含量。结果 12批滇桂艾纳香有12个共有峰,各批次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批滇桂艾纳香药材可分为2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689%。6种成分在其各自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7.1%~102.7%,RSD为1.81%~2.82%。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可为滇桂艾纳香正丁醇活性部位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正丁醇部位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含量。方法分析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2012年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SPSS 23.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数据分析,同时测定6种成分含量。结果 12批滇桂艾纳香有12个共有峰,各批次药材相似度均大于0.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2批滇桂艾纳香药材可分为2类,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689%。6种成分在其各自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3%,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7.1%~102.7%,RSD为1.81%~2.82%。结论该方法稳定准确,可为滇桂艾纳香正丁醇活性部位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滇桂艾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治平  孟祥平  樊化  李久香  王-飞 《中草药》2005,36(8):1138-1139
滇桂艾纳香来源于菊科植物滇桂艾纳香B lum ea rip aria(B I.)DC.的干燥全草,为壮族民间草药,主要产于云南东南部和广西西南部。具有活血、止血、利水作用。用于经期提前、产后血崩、产后浮肿、不孕症、阴疮等[1]。滇桂艾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未见有文献报道。本实验采用GC-M S技术,分析滇桂艾纳香挥发油化学成分。1仪器与材料美国菲尼根TRACE GC-M S联用仪,DB-5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滇桂艾纳香药材购自广西壮族自治区药材公司,经TLC试验,结果与滇桂艾纳香对照药材(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提供)图谱一致,鉴定为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花九里明与滇桂艾纳香二者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白花九里明与滇桂艾纳香进行薄层色谱的比较研究。[结果]白花九里明与滇桂艾纳香的薄层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白花九里明与滇桂艾纳香可能含有相似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李丽  张剑光  张英秀  苏学燕  张志锋 《中草药》2022,53(15):4822-4832
目的 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核心理论,从网络药理学(有效性)及化学成分(特有性、可测性)角度对民族药材飞蓬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Q-Marker进行分析,评价其资源品质、寻找灯盏花素的新资源。方法 采用UPLC-Q-TOF-MS分析飞蓬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有效性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与可测性对飞蓬治疗心脑血管疾病Q-Marker进行筛选;采用UPLC-DAD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飞蓬Q-Marker含量。结果 从飞蓬中鉴定得到灯盏乙素、灯盏花苷I、异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等26个活性成分;初步确定绿原酸、灯盏花苷I、灯盏乙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为飞蓬治疗心血管疾病的Q-Marker;建立了基于UPLC-DAD测定飞蓬Q-Marker的方法,10批次不同产地的样品被测定,绿原酸质量分数为0.43~2.13mg/g,灯盏花苷I质量分数0.18~1.92mg/g,灯盏乙素质量分数为0.21~3.75 mg/g,绿原酸A质量分数为0.07~0.18 mg/g,异绿原酸B质量分数为0.56~1.76 mg/g。结论 该...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nm。建立滇桂艾纳香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10批滇桂艾纳香药材的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15个共有峰,指认了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芦丁4个指标性成分。10批药材相似度均>0.9;聚类分析结果将药材聚为3类,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影响药材质量的5个主要组分。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其分析模式稳定可靠,可为滇桂艾纳香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滇桂艾纳香的鉴别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滇桂艾纳香进行鉴别研究.[结果]滇桂艾纳香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在300nm和330nm处的吸收峰较强,且波动范围不大,可作为其光谱鉴别特征.[结论]紫外-可见光谱法可为滇桂艾纳香的鉴别方法提供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滇桂艾纳香药材中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芦丁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同步测定4种成分含量,为滇桂艾纳香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转换波长法,Inertsil ODS-3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5 min,10%~18%A;25~45 min,18%~40%A),检测波长256 nm(0~15 min,原儿茶酸),327 nm(15~30 min,绿原酸、咖啡酸),360 nm(30~60 min,芦丁),柱温20℃,流速1.0 m L·min-1。结果:滇桂艾纳香中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进样量分别在0.007~0.13μg(r=0.999 98),0.219~4.38μg(r=0.999 94),0.014~0.28μg(r=0.999 97),0.049~0.98μg(r=0.999 97)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4%(RSD 2.2%),101.16%(RSD 0.9%),98.00%(RSD 2.8%),101.73%(RSD 1.4%)。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百色平果县所产药材中原儿茶酸、绿原酸和芦丁含量均较高,百色靖西县和四川药材咖啡酸含量较高。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同时测定滇桂艾纳香药材中原儿茶酸、绿原酸、咖啡酸和芦丁4种成分的含量,可为滇桂艾纳香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范帅帅  高乐  田伟  王彪岳  王鑫国  张铁军  牛丽颖 《中草药》2021,52(23):7389-7400
豨莶草作为我国传统中草药,用药历史悠久,临床多用于风湿痹痛的治疗。豨莶草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主要成分为二萜类、倍半萜类、黄酮类,其二萜类成分历来被认为是主要的药效物质。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ker,Q-Marker)理论,从化学成分特有性、成分有效性、可测成分、入血成分4个方面对豨莶草Q-Marker成分进行预测分析,豨莶苷、奇壬醇、豨莶精醇、槲皮素、黄芩苷作为豨莶草的Q-Marker,为豨莶草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慧兰  郭文晖  王旭  殷启航  万林鹭  唐德才 《中草药》2023,54(16):5399-5409
仙鹤草主要含有黄酮类、酚类、三萜类、糖苷类和鞣质等多种活性成分,其在血液、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疾病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对仙鹤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整合归纳,并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新理念,从植物亲缘学、中药药性、有效性证据、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仙鹤草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初步预测木犀草素、齐墩果酸、仙鹤草内酯、仙鹤草酚、鹤草酚等成分可作为仙鹤草的主要Q-Marker,为仙鹤草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甘草为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 3个品种。不同品种甘草在某些化学成分上不仅存在含量上的差异,也存在种属特异性,药理活性也不尽相同。对不同品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将黄酮类化合物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次酸作为3种甘草的Q-Marker。另外考虑到不同品种之间成分的特有性和各自的优势生物活性,建议可以将光甘草定作为光果甘草的Q-Marker,将查耳酮A作为胀果甘草的Q-Marker,以期为明确不同品种甘草Q-Marker及不同品种甘草药材质量标准建立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秦贝贝  贾泽菲  王佳莉  马琳  张铁军  胡静 《中草药》2022,53(18):5920-5933
马钱子Strychni Semen为我国传统有毒中药,药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其化学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物碱、酚酸、萜类、甾体及苷类等,对骨骼、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显著的药理作用,在镇痛、抗肿瘤方面药效显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马钱子新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不断被发现,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以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理论为指导,总结马钱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从亲缘关系、传统药性、药效、毒性、炮制、成分可测性和入血成分等方面对其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马钱子更加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及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石斛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宋广青  刘新民  王琼  刘靖 《中草药》2014,45(17):2576-2581
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在日常保健和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国内外对石斛属植物组织培养、种植栽培、品质鉴定、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为该中药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依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主要对石斛抗氧化、抗炎、降血糖和调血脂4个方面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李雪冬  罗晓敏  马筝  吴炎  龚普阳 《中草药》2023,54(3):976-990
毛诃子Terminaliae Belliricae Fructus为藏族习用药材,在传统中医药以及多民族医药中使用广泛且悠久。现代研究表明毛诃子主要含有酚酸类、鞣质类、黄酮类、萜类、甾体类、木脂素类等化学成分,具有保肝、降血糖、调血脂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基于对毛诃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归纳总结,结合其质量控制研究现状,从传统药性、传统功效、化学成分可测性及药动学等方面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没食子酸、鞣花酸、柯里拉京、没食子甲酯、诃子鞣酸、单宁酸、奎宁酸、6-姜酚、儿茶素等成分可作为毛诃子的主要Q-Marker,以期为毛诃子进一步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合理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姚奕  许浚  黄广欣  张铁军  刘昌孝 《中草药》2020,51(10):2661-2670
香薷作为常用解表中药,其化学成分多样,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对香薷进行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活性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核心概念,从生源途径、传统药性药效、药动学和体内过程以及可测成分等方面对香薷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静  秦贝贝  马琳  李先宽  王佳丽 《中草药》2021,52(21):6743-6754
巴豆Crotonis Fructus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也是大毒中药,误用容易造成极大危害。巴豆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包括挥发油、二萜、有机酸、蛋白质、生物碱、甾醇以及微量元素等成分。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逐渐深入,巴豆在抑菌、抗癌等方面显示出特殊疗效,其新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也不断被发现。在对巴豆资源、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活性总结的基础之上,结合质量标志物概念,从巴豆化学成分与其特异性、可测性和中药毒效性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ker,Q-Marker)的预测分析,建议进一步聚焦巴豆二萜类和蛋白质成分化学物质组的研究分析,为明确巴豆质量标志物,建立科学的巴豆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果榄为喉科要药,民间常用于治疗炎症和胃痛等,疗效显著,为苗、壮、瑶族等少数民族习用药物;同时被《中国药典》收载,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金果榄具有抗炎、镇痛、抑菌、抗溃疡、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以二萜类、生物碱类和甾体类为主,其中克罗烷型二萜如古伦宾、异喹啉类生物碱如巴马汀为主要活性成分。对金果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安全性评价进行综述,并从植物亲缘学及成分特异性、成分与中药有效性的关联、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金果榄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并预测古伦宾、巴马汀、药根碱、非洲防己碱、木兰花碱等可作为其Q-Marker,为建立和完善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