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S.T.O.N.E.评分和Guy’s结石评分(Guy’s stone score,GSS)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生发生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集本院行经皮肾镜手术患者的资料,设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患者,根据CT检查结果对术前结石进行S.T.O.N.E.和GS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并发症。结果:经筛选后共计51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手术成功率为87.26%,GSS评分和S.T.O.N.E.评分均能有效预测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结石残留的发生率,且2种评分均和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相关。结论:在评价PCNL手术成功率方面,S.T.O.N.E.评分和GSS评分均有效,且两者评估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和评价S.T.O.N.E.评分系统和Guy’s评分系统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术后结石清除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62例接受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同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S.T.O.N.E.评分和Guy’s评分。结果: 一期结石清除率为72%,58(17%)位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组与结石残留组的Guy’s评分平均分别为2.3分和2.9分 (P<0.001),S.T.O.N.E.评分平均分别为8.2分和9.8分(p <0.001)。S.T.O.N.E.评分系统和Guy’s评分系统都能预测结石清除率,但S.T.O.N.E.评分系统(SROC=0.710)优于Guy’s评分系统(SROC=0.674)。结论: S.T.O.N.E.评分系统和Guy’s评分系统相比能够好的预测PCNL患者的结石清除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87例行PCNL的肾结石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情况、结石特征、手术情况及围手术期情况等,应用S .T .O . N.E.肾结石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的肾结石进行评分,分析S.T.O.N.E.评分与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等的关系。结果结石清除组的术前体质量指数及 S.T.O.N.E.评分均明显低于残留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结石最大截面积、皮肾通道距离、梗阻程度及受累肾盏数的评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O.N.E.评分、结石最大截面积、皮肾通道距离、梗阻程度及受累肾盏数与结石清除状态相关(P<0.05),而结石Ct值与结石清除状态无相关性(P>0.05)。结论 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有助于预测PCNL的术后的结石清除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和对比SHA.LIN评分系统、S.T.O.N.E.评分系统与腔道泌尿外科协会临床研究办公室(CROES)列线图在预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结石清除率及围手术期情况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在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于中日友好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PCNL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数据。收集患者的一般状况、病史情况、结石特征、术中及围手术期情况等。利用术前CT影像,根据SHA.LIN、S.T.O.N.E.评分系统与CROES列线图的标准进行结石评分。术后结石清除状态根据术后1个月的腹部平片进行评估。分析3种结石评分系统与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估计出血量、住院天数、血红蛋白下降量等临床数据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3种评分系统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90例患者结石清除率为72.2%(65/90),33例(36.7%)出现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03.1±39.6)min,估计出血量平均(46.1±53.0)ml,总住院天数平均(15.3±5.2)d,术后住院天数平均(8.5±3.4)d,术后血红蛋白下降量(16.1±10.2)g/L。结石清除组和残留组的SHA.LIN评分分别为8.23和10.36分,S.T.O.N.E.评分分别为7.05和8.16分,CROES列线图分别为188.50和143.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3项评分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相关性(P均>0.05)。SHA.LIN评分与估计失血量(P=0.028)、手术时间(P=0.006)、术后住院天数(P=0.001)、血红蛋白下降量(P=0.014)相关;S.T.O.N.E.评分与估计失血量(P=0.047)、手术时间(P=0.012)、术后住院天数(P=0.005)、血红蛋白下降量(P=0.011)相关;CROES列线图与估计失血量(P=0.045)、手术时间(P=0.040)、血红蛋白下降量(P=0.013)相关。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SHA.LIN评分(OR=2.491)、S.T.O.N.E.评分(OR=3.030)及CROES列线图(OR=0.973)均与结石清除状态相关。SHA.LIN、S.T.O.N.E.评分及CROES列线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95% CI=0.711~0.905)、0.748(95% CI= 0.632~0.864)和0.770(95% CI=0.664~0.877)。SHA.LIN评分与S.T.O.N.E.评分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CROES与另外两种评分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A.LIN评分、S.T.O.N.E.评分及CROES列线图均能有效预测PCNL术后清石率,SHA.LIN评分对术后清石率的预测能力比S.T.O.N.E.评分更强。但是3项评分均不能预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T.O.HO.新型评分系统和S.T.O.N.E评分系统在预测肾结石FURL清除率效能方面的差异,为T.O.HO.评分系统的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泌尿外科行一期FURL术的108例肾结石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后1个月的腹部X线片或CT是否达到无结石状态,分为结石残留组和无结石残留组。收集两组一般信息(年龄、性别、BMI、患侧、术前输尿管支架置入情况等)及肾结石特征(大小、位置、数量、平均CT衰减值等)。分别应用T.O.HO.和S.T.O.N.E两个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肾结石进行评分,比较两个评分系统与结石残留的相关性及预测效能,同时评价两个系统对直径>20 mm和≤20 mm肾结石的预测效能。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总结石清除率约57.41%。结石直径、面积、结石密度、结石位置、累计肾盏数及肾积水程度是结石清除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石直径和面积是结石直径≤20 mm和>20 mm结石清除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石残留组T.O.HO.评分[(7.17±1.23)分vs.(6.32±1.00)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改良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探讨改良后的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用于一期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后结石清除率的评估价值。方法:检索并分析既往文献,确定预测变量并建立改良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评分系统共纳入5个变量:结石负荷(stone burden,S)、结石位置(topography,T)、梗阻情况(obstruction,O)、累及肾盏数目(number of involved calyces,N)、结石密度(essence of stone,E)。回顾性分析本单位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22例行FURL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泌尿系CT平扫影像资料,对影响结石清除状态的变量进行评估。利用改良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析改良S.T.O.N.E.评分与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主要并发症、住院天数等临床结果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测改良S.T.O.N.E.评分预测结石清除状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22例FURL手术均成功完成,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8.2%。术前平均改良S.T.O.N.E.评分6.4分(4~11分),低分组(4~5分)103例、中分组(6~8分)182例、高分组(9~13分)37例,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的一期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8.1%、91.2%和4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667,P=0.000)。改良S.T.O.N.E.评分与一期FURL术后结石清除率存在显著相关性(OR=5.614,95%CI=1.811~13.589,P=0.0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672~0.920),均高于评分系统中单个变量。结论:改良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可有效预测一期FURL术后的结石清除状态,有助于术前评估和临床决策,该模型尚需外部验证进一步研究佐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已建立的改良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进行外部验证,评价该预测模型用于软性输尿管镜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后结石清除率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一期FURL治疗肾结石的连续病例资料,对改良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改良S.T.O.N.E.评分及其变量与结石清除率的相关性,分别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和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验证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本组396例FURL手术均成功完成,一期结石清除率为76.8%,改良S.T.O.N.E. 肾结石评分4~12分,中位数6分,评分结果与FURL术后SFR显著相关(OR=6.627,95%CI=3.620~12.131,P=0.001),FURL术后结石清除状态的ROC的AUC为0.778(95%CI=0.723~0.834),Hosmer-Lemeshow 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拟合度良好(χ2=0.824,P=0.844)。结论: 改良S.T.O.N.E.肾结石评分系统预测FURL术后的结石清除状态准确性高,有助于术前评估和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期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处理M-PCNL术后残留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间86例肾结石患者,采用F18-F20通道一期M-PCNL,使用钬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将可及肾盂、肾盏内结石清除,留置双J管及肾造瘘管,术后复查有结石残留。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实验组患者术后1周采用半截石斜卧位,分别李逊镜和输尿管软镜进行碎石取石操作。对照组单纯采用经皮肾镜进行碎石取石治疗。结果实验组42例残留结石S.T.O.N.E评分(6.9±1.0)分,平均手术时间(52.0±9.4)min,术后结石清除率95.2%(40/42)。对照组44例残留结石S.T.O.N.E评分(8.8±0.5)分,平均手术时间(72.0±8.8)min,术后结石清除率72.7%(3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期经皮肾镜联合逆行输尿管软镜处理M-PCNL术后残留结石安全性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管化(Tubeless)经皮肾镜(PCNL)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7年4月,选取16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行无管化PCNL术(Tubeless PCNL组).在同时期内以相同通道数及结石大小为条件,随机选择160例上尿路结患者行标准PCNL术(有管化PCNL组).探讨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发热感染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性别(P=0.574)、年龄(P=0.056)、手术部位(P=0.502)、结石位置(P=0.582)及结石大小(P=0.3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定位穿刺成功、手术顺利.Tubeless PCNL组患者VAS评分及术后住院天数比有管化PCNL组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情况及发热感染几率相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管化PCNL能够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天数,且并未增加术后出血、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无... 更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术后导致结石残留的高风险因素。方法整理该院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单通道 PCNL 术的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类总结术后残石成因。结果实施手术262例,42例(16%)出现1期术后残石。21例系复杂类型结石,7例与术中出血等并发症有关,7例因结石体积过大,碎石过程中结石散落导致,3例与肾内集合系统解剖异常有关,3例系术式特点受限,1例系术者操作不熟练所致。结论单通道 PCNL 术后残石形成的高风险因素主要是结石复杂、结石体积大及出血影响,变异的肾内集合系统、术式缺陷及术者操作不熟练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预约挂号是缓解患者看病难的主要途径之一,详细介绍了预约挂号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结构及与HIs的数据接口实现,并给出了相应的接口实现sQL语句。对其他医院预约挂号系统的研发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改造背景,从科室管理、检验质量管理、检验服务方面阐述新LIS的功能实现及应用评估,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医院管理模式,保证医疗质量,发展行业管理和完善医学教育管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美国医疗体制与医院管理的相关工作,以及我国的医疗管理工作者从中得到有益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C﹟.NET与ASP.NET的医院门户网站平台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门户网站的建立为例,应用C#.NET,ASP.NET 2.0和数据库技术,从系统结构模式、系统总体要求与技术特点、系统设计和实现几方面进行门户网站平台系统开发,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凯  孙福钊 《中国数字医学》2012,7(11):101-102,117
针对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医疗信息共享问题,介绍了部队医院信息系统“军卫一号”HIS系统与LIS系统集成流程,其中包括医生站发出检验申请,采样程序打印条码,检验科接受标本并且实现自动计价。主要接口开发工作包括住院医生站榆验申请模块二次开发,oracle检验项目计价存储过程修改,门诊医生站和住院医生站检验结果查询模块拓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军卫一号"的医院综合查询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设计、用户权限设计及安全设计.重点对系统主要模块的功能和特点作了详细地描述.系统使用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循环系统异常变化的监测要点与处理措施.方法 对23例肝移植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动态监测,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浆清蛋白、体温、尿量、电解质.结果 肝移植术后患者维持着高循环动力状态、部分病人有肺动脉高压及低蛋白血症、低体温、尿量减少、低钾血症.结论 在监测中要充分认识肝移植术后患者循环系统异常变化,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循环系统异常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新肝功能,积极促进移植肝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The Firearm Fatality Reporting System. A proposal.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 P Teret  G J Wintemute  P L Beilenson 《JAMA》1992,267(22):3073-3074
  相似文献   

19.
Alberta Congenital Anomalies Surveillance 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Alberta Congenital Anomalies Surveillance System was started in 1966 in response to the thalidomide tragedy earlier in the decade. It was one of four provincial surveillance systems on which the federal government relied for baseline statistics of congenital anomalies. The government now collects data from six provinces and one territory. The Alberta Congenital Anomaly Surveillance System originally depended on three types of notification to the Division of Vital Statistics, Department of Health, Government of Alberta: birth notice and certificates of death and stillbirth; increased sources of ascertainment have greatly improved data quality. We present the data for 1980-86 and compare the prevalence rates of selected anomalies with the rates from three other surveillance systems. Surveillance systems do not guarantee that a new teratogen will be detected, but they are extremely valuable for testing hypotheses regarding causation. At the very least they provide baseline data with which to compare any deviation or trend. For many, if not most, congenital anomalies total prevention is not possible; however, surveillance systems can be used to measure progress in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20.
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智能医护患呼叫信息系统与“军卫一号”信息系统进行融合,使病房内的设备、护士站的客户端计算机、医生站的客户端计算机、信息看板等融合到一个网络里,为医生、护士和患者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以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