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nd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9~12月经由本院抢救室收治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者入抢救室时的人口学特征、APACHE Ⅱ评分、是否使用肾脏毒性药物、24 h液体出入量及院内生存时间等相关指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COX回归研究AKI的发生对患者住院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AKI严重程度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纳入急诊抢救室的患者238例,其中108例发生AKI(45.4%),AKI 1期83例(34.9%),AKI 2~3期25例(10.5%)。APACHE Ⅱ评分>13分[ OR=1.11,95% CI(1.07~1.16), P<0.01],应用血管活性药[ OR=2.20,95% CI(1.08~4.49), P=0.03],糖尿病( OR=2.33,95% CI(1.23~4.42), P=0.01),24 h入量>3 L( OR=3.10,95% CI(1.17~8.25), P=0.02)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校正APACHE Ⅱ评分和年龄后,AKI仍是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AKI严重程度显著增加急诊患者死亡风险[AKI1期 HR=1.45,95% CI(1.08~2.03), P=0.04; AKI2-3期 HR=3.15,95% CI(1.49~4.81), P=0.03]。 结论:急诊抢救室患者中AKI的发生较常见。APACHE Ⅱ评分>13分,应用血管活性药,糖尿病,24 h入量>3 L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AKI严重程度的增加,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nd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9~12月经由本院抢救室收治的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7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者入抢救室时的人口学特征、APACHE Ⅱ评分、是否使用肾脏毒性药物、24 h液体出入量及院内生存时间等相关指标。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KI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COX回归研究AKI的发生对患者住院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AKI严重程度对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纳入急诊抢救室的患者238例,其中108例发生AKI(45.4%),AKI 1期83例(34.9%),AKI 2~3期25例(10.5%)。APACHE Ⅱ评分>13分[ OR=1.11,95% CI(1.07~1.16), P<0.01],应用血管活性药[ OR=2.20,95% CI(1.08~4.49), P=0.03],糖尿病( OR=2.33,95% CI(1.23~4.42), P=0.01),24 h入量>3 L( OR=3.10,95% CI(1.17~8.25), P=0.02)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校正APACHE Ⅱ评分和年龄后,AKI仍是急诊抢救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AKI严重程度显著增加急诊患者死亡风险[AKI1期 HR=1.45,95% CI(1.08~2.03), P=0.04; AKI2-3期 HR=3.15,95% CI(1.49~4.81), P=0.03]。 结论:急诊抢救室患者中AKI的发生较常见。APACHE Ⅱ评分>13分,应用血管活性药,糖尿病,24 h入量>3 L是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AKI严重程度的增加,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方医院脑病科2015年至2018年期间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6例,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评估其认知功能,MoCA评分<26分为认知障碍,分析比较认知障碍患者和认知正常患者临床资料,并分别 按照血脂四分位数和年龄进行分层,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 法分析年龄、血脂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与认知正常患者比较,年 龄较大(P<0.05),卒中病史比例较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为老年(≥65岁)、有卒中史、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与有认知障碍呈正相关性(P<0.05)。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急 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75,95%CI 1.018 ~ 1.135,P=0.01)。老年患者MoCA评 分在最高水平LDL-C分组低于非老年患者(P< 0.05)。老年患者h-LDL-C分组MoCA评分低于n-LDL-C 分组(P<0.05)。老年患者的MoCA评分和LDL-C 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非老年患者的MoCA评分和 LDL-C 水平无相关性。结论:高龄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水平与老年患者 的认知功能关系密切,对老年LDL-C升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进行认知障碍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和收集其相关资料,参照心血管不良事件判断标准,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6例(13. 00%),其中血流动力异常10例(38. 46%),组织灌注不足9例(34. 62%),不良预后结局7例(26. 92%)。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房颤史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针对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高度警惕,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加,致缺血性卒中风险也增加。本研究拟通过前瞻性随访≥75岁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入选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高CHA2DS2-VASc评分老年(≥75岁)患者196例,分为AF组和非AF组,其中AF组90例,非AF组106例。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全因死亡患者31例(15.8%),AF组比非AF组全因死亡、脑卒中、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既往心力衰竭为≥75岁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随访1年死亡、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3)女性、高血压病为≥75岁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随访1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显示≥75岁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预后差,合并AF患者预后更差。性别、年龄是评估该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力衰竭作为独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ratio,MLR)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科行MHD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所有患者随防至2022年8月。分析MLR与MHD患者全因死亡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共25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55.2%,平均年龄(57.0±13.9)岁。中位随访时间22.0(11.0,27.0)月,至随访终点62例(23.9%)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LR(HR=6.251,95%CI:2.654~14.723,P<0.00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HR=1.119,95%CI:1.057~1.184,P<0.001)、全身免疫炎症指数(HR=1.001,95%CI:1.000~1.001,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元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MLR与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HR=4.81,95%CI:1.32~17.53,P=0.017)。亚组分析显示在不同人群中,MLR作为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是稳定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MLR的升高,生存率逐渐下降(Log-rank检验χ^(2)=12.248,P=0.007)。结论MLR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MHD患者生存率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首次短暂性脑缺血/轻型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白质高信号(WMHs)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05例老年首次短暂性脑缺血/轻型卒中患者,均行头颅MRI等检查,患者认知障碍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分为无认知障碍组、暂时性认知障碍组和持续性认知障碍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年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MoCA评分的差异,组间差异两两比较应用q检验;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性别(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MRI影像改变及梗死部位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首次短暂性脑缺血/轻型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果持续性认知障碍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和WMHs比例高于无认知障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微出血、血管间隙扩大、腔隙性缺血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病变及DWI显示脑梗死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WMHs病变程度越严重,发生认知障碍的比例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后,年龄和中-重度WMHs病变为老年首次短暂性脑缺血/轻型卒中后持续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95%CI:1.01~1.15,P=0.021;OR:1.66,95%CI:0.79~2.89,P=0.042)。 结论年龄和WMHs中-重度病变为老年首次短暂性脑缺血/轻型卒中患者第90天后发生持续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非瓣膜性房颤致心源性卒中老年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6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致心源性卒中老年患者195例(年龄≥65岁),使用肾脏病饮食改良(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按照eGFR60ml/(min·1.73m2)为肾功能不全,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4例)和无肾功能不全组(161组),出院后1年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观察卒中不良结局,包括全因死亡、卒中复发、联合终点事件(卒中或死亡)、卒中性残疾。结果 (1)肾功能不全组(eGFR60ml/(min·1.73m2)患者中,年龄≥75岁者的比例高于无肾功能不全组[eGFR≥60ml/(min·1.73m2)]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3%(29/34)比54.0%(87/161),P0.05);(2)肾功能不全组和无肾功能不全组比较,出院后1年不良预后结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9%比32.9%,χ2=4.860,P=0.0270.05);(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非瓣膜性房颤致心源性卒中老年患者1年内发生卒中不良结局事件与患者出院时NIHSS有关(OR=1.141,P0.05)。结论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可以预测非瓣膜性房颤致心源性卒中老年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结局,与患者eGFR低于60ml/(min·1.73m2)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血管通路类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全因死亡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31日~2016年12月31日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始接受长期MHD患者310例,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31日,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血管通路并发症事件和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组(autolog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和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组(tunnel-cuffed catheter,TCC)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心脏超声参数及全因死亡差异。结果共纳入310例MHD患者,男性184例(59.4%),年龄(65.69±13.11)岁。2组患者开始透析年龄及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4,P=0.002;χ~2=11.792,P=0.007)。TCC组肾性贫血发生率高于AVF组(χ~2=5.120,P=0.024),AVF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发生率高于TCC组(χ~2=4.696,P=0.030);经过50.00(25.00,73.25)月随访,219例患者死亡,男性(HR=1.384,95%CI:1.042~1.839,P=0.025)、开始透析年龄(HR=1.036,95%CI:1.023~1.049,P=0.001)、心血管疾病史(HR=1.698,95%CI:1.244~2.318,P=0.001)、使用TCC血液透析(HR=2.264,95%CI:1.703~3.009,P=0.001)、糖尿病肾病(HR=1.734,95%CI:1.322~2.275,P=0.001)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VF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更高,TCC组肾性贫血发生率较高,使用TCC透析、开始透析年龄、既往心血管疾病史、原发病糖尿病肾病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的抗凝策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可使各年龄段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其年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因此,对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引起心房颤动(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19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组52例、永久性房颤组60例和非房颤组82例(对照组);记录3组性别、年龄、家族史、目前用药情况、超声心动图以及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房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3组年龄、β受体阻滞剂应用、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尿酸、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左心房内径、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与房颤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永久性房颤与血尿酸独立相关(OR=3.096,95%CI:1.249~7.677,P=0.015),阵发性房颤与血尿酸无明显相关性(OR=0.932,95%CI:0.355~2.444,P=0.886)。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能是永久性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吸烟状态对男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组2013年1月-2018年6月期间诊断的男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病程、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基础疾病史、用药情况等。根据吸烟状态,患者分为从不吸烟、已经戒烟、目前吸烟。随访1年,时间截至2019年6月30日,记录患者的临床结局,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死亡和心源性死亡。使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不同吸烟状态对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中从不吸烟40例(40.82%)、已经戒烟39例(39.80%)、目前吸烟19例(19.39%)。不同吸烟状态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β受体阻滞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不同吸烟状态患者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目前吸烟为需要住院治疗的心力衰竭、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目前吸烟是男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需要住院治疗、全因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督促其戒烟,以促进其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死亡情况,探讨其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的1 369例老年(年龄≥65岁)ACS合并NVAF患者的临床资料。1 369例均给予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随访3~10年,记录全因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史、NVAF类型(持续、永久、阵发)、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史、缺血性卒中史、出血史、消化系统溃疡史及入院时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记录2组住院期间射频消融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抗心律失常、控制心室率、抗凝、抗血小板、降脂等药物应用情况;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老年ACS合并NVAF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随访至2020年11月,随访(30.6±14.4)个月,全因死亡149例,存活1 220例。死亡组年龄[79.0(73.0,84.0)岁]大于生存组[75.0(7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高龄房颤患者采用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探讨此类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的合理范围,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将108例超高龄房颤患者(年龄≥80岁)按INR值分为中等强度抗凝组(56例)和低等强度抗凝组(52例);低等强度抗凝组的INR维持在1.40~1.80;中等强度抗凝组的INR维持在1.81~2.50。随访(1.8±1.2)年,观察发生主要终点事件(缺血性卒中、全身性栓塞)、次要终点事件(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联合终点)、安全性终点事件(致命性出血、严重出血和轻度出血)的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中等强度抗凝组中有3例患者发生栓塞,发生率为5.36%;低等强度抗凝组中有6例发生栓塞,发生率为11.54%,均为脑卒中,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等强度抗凝组中2例、中等强度抗凝组中3例患者出现眼结膜、鼻出血等不良反应,但均无严重出血,2组间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高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INR维持在1.81~2.5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研究单个血液透析中心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转移性钙化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23例MHD患者,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随访10年间发生的首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及次要终点事件:影像学检查发现转移性钙化证据(胸片提示主动脉弓钙化、腹平片提示腹主动脉钙化、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瓣膜钙化)的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检验,分析临床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男性(HR=0.225,P<0.001)和低血清白蛋白水平(HR=0.041,P=0.001);心脑血管因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男性(HR=0.035,P=0.035)、高钙磷乘积(HR=1.678,P=0.049)、血钙水平低(HR=0.020,P=0.030);转移性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2003年时患者的透析龄(HR=0.693,P<0.001)。结论透析时间越长,MHD患者发生转移性血管钙化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我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640例研究对象的选例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所有患者依据随访6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将随访6个月后死亡的患者分为死亡组(40例)和随访6个月后存活的患者分为存活组(600例)。对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筛选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中年龄≥60岁、ISS评分≥16分、创伤部位数量≥4处、受伤至就诊时间>3 h、受伤部位为颅脑、心肺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存活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ISS评分≥16分、创伤部位数量≥4处、受伤至就诊时间>3 h、受伤部位为颅脑、心肺均为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665、3.328、2.426、4.007、2.935、2.441,P<0.05)。结论 年龄≥60岁、ISS评分≥16分、创伤部位数量≥4处、受伤至就诊时间>3 h、受伤部位为颅脑、心肺均为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依据其制定急救预案,降低急诊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慢性肾脏病(CKD)3~5期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动脉僵硬度,并探讨其对患者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影响。 方法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4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CKD 3~5期非糖尿病非透析住院患者161例,所有患者住院后检测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根据CFPWV水平,将患者分为CFPWV正常组(CFPWV<12 m/s)和CFPWV升高组(CFPWV≥12 m/s),随访入选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评价,Cox比例风险回归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99.15±49.57)个月。CFPWV升高组心脑血管死亡率及全因病死率均明显高于CFPWV正常组[37.6%(19/51) vs 11.0%(9/82),50.7%(26/51) vs 20.7%(17/82),P均<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CFPWV升高组心脑血管病死率及全因病死率均明显高于CFPWV正常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CFPWV是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白蛋白及血红蛋白还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高CFPWV的CKD 3~5期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心脑血管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均明显高于CFPWV正常的CKD患者,且CFPWV升高是CKD 3~5期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2013~2015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伴高血压患者1年后卒中发生情况,评估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1年,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卒中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495例房颤伴高血压患者,CHA2DS2-VASc≥2分466例,74例启用了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率14.9%,发生缺血性卒中45例,卒中发生率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房颤伴高血压患者中年龄、女性、吸烟是1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成都地区房颤伴高血压患者1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较高,抗凝治疗率低,抗凝治疗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年龄、女性、吸烟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相关因素,特别是甲状旁腺(parathyroid,PT)增生在全因死亡和MACE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7月~2019年7月的MHD患者,收集其死亡或MACE的相关资料,尤其是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CaCS)及PT增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资料较为完整的MHD患者70例,中位随访时间71个月,基线平均年龄(60.07±13.62)岁、透析龄(58.37±50.17)月;男性占61.4%。随访期间全因死亡率44.3%(31/70),MACE发生率34.3%(24/70)。死亡组患者的年龄(t=-3.707,P0.001)、PT增生的比例(χ~2=8.504,P=0.004)及CaCS值(Z=-3.536,P0.001)明显高于非死亡组;血磷(t=-1.222,P=0.226)、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t=1.877,P=0.065)在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T增生和高龄是全因死亡(PT增生HR=2.422,95%CI:1.081~5.427,P=0.032;年龄HR=1.054,95%CI:1.013~1.097,P=0.032)和MACE(PT增生HR=9.117,95%CI:2.195~37.877,P=0.002;年龄HR=1.055,95%CI:1.003~1.110,P=0.036)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T增生组全因死亡(χ~2=5.760,P=0.016)和MACE事件(χ~2=6.794,P=0.009)发生率高于PT非增生组。分析PT增生的相关因素发现高血磷(OR=125.805,95%CI:5.009~3159.418,P=0.003)和长透析龄(OR=1.023,95%CI:1.000~1.046,P=0.047)是PT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T增生是全因死亡和MACE的危险因素;血磷水平升高是PT增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早期干预导致PT增生的危险因素,如高磷血症等,可起到降低MHD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MACE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后院内死亡的原因并分析可预测院内死亡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01~2012-12期间177例老年A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的临床资料,按院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来判断预测效果。结果①AMI患者院内死亡与心力衰竭、糖尿病比例、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 CK-MB)、肌钙蛋白I(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UA)呈正相关,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指标呈负相关,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OR=8.741,P=0.000)和血UA(OR=1.008,P=0.000)是院内发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 0.818~0.952,P=0.000)。结论心力衰竭和血尿酸均为老年AMI患者急诊行PCI术后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