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门诊药房进行医院信息系统(HIS)功能改进和智慧药房建设优化实践,缩短高峰时段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为妇幼专科医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选取2017年至2019年每年12月门诊药房处方发药工作情况为评价指标观察期,分别比较分析HIS功能改进前后、智慧药房建设优化前后配药上屏时间在不同区间人次的上屏率的...  相似文献   

2.
我院门诊药房取药等候时间抽样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运莉  杜小莉  朱珠  朱莹  王德志 《中国药师》2011,14(12):1820-1822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情况,为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和优化药房服务提供量化依据.方法:通过药房信息系统(PIS)和纸质处方获取2010年某日的门诊处方时间信息,计算取药等候时间,对不同院区和不同时段的取药等候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东院和西院门诊药房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的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9.32( 1.75 ~27.87) min和5.82(1.20~ 17.45)min,两个院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东院门诊药房的高峰时段分别为10:01 ~12:00和13:31 ~ 15:30,西院的为10:01 ~ 12:00和14:31 ~ 16:30.上午高峰时段的取药等候时间长于非高峰时段(P<0.05),但差值小于0.8 min.下午高峰时段与非高峰时段的取药等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抽样日的数据看,门诊药房取药等候时间中位数小于10 min.可进一步优化取药流程,缩短取药等候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缩短门诊药房高峰时段患者取药时间,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开展品管圈(QCC)活动,找出影响门诊药房高峰时段患者取药时间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确认活动效果.结果 有形成果,取药高峰时段每百人取药时间超过10 min的人次从活动前(2019年6月)的43人次降为活动后(2019年12月)的24人次,基本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4.
应用药房智能控制系统对门诊取药等候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院应用药房智能控制系统后的门诊患者取药等候情况进行调查,为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和提高药房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药房智能控制系统(PICS)收集我院门诊患者取药时间信息,对取药人数、取药等候时间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房智能控制系统可有效缩短取药等候时间;取药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上午9:01~11:00和下午14:01~16:00;72.87%的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在10min内;90.08%的患者取药等候时间在15min内。结论:通过优化配药流程、增加专科药房、加强药师培训等措施,以期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促进医院门诊药房的智能化建设。方法 评价自动化发药系统引入后(2021年)的效果,并探讨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结果 与系统引入前(2020年)比较,系统引入后医院门诊药房年处方总量增长了9.45%,处方直发率达38.88%;增设1个用药咨询窗口。在药品的调配中,自动发药系统的年均自动化率为38.43%,参与调配处方的年均比例达69.49%;每张处方的平均调配时间由(5.52±0.81)min缩短至(1.84±0.36)min,患者取药平均等候时间由(10.14±1.46)min缩短至(6.96±1.20)min。结论 门诊药房自动发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高了药房的运转效率,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刘玲  陶松  徐娟  周蕾  陶珍  王超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0,37(22):2797-2802
目的 引入PDCA循环作为缩短门诊药房患者取药时间的方法,进而提升门诊药房服务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方法 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调查江西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5月实施PDCA前后门诊药房患者取药时间,分析影响患者取药时间的原因,制定对策,实施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门诊药房患者取药时间由原来的6 min降至2.65 min,进步率达到了55.83%。结论 PDCA循环的开展可有效减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调剂流程,减少取药等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态度,降低处方调剂差错,使门诊日常调剂工作更加准确高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郭首兵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397-397
强化药房管理,加强人员管理,药品管理,健全制度,减少差错,提高发药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缩短门诊药房高峰期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的应用效果,以期提升药学人员药学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系统后台和现场查检相结合的方式采集2021年1月20日—2月28日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为改善前数据(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采集2021年2月28日至今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为改善后数据(采取品管圈活动干预措施),比较改善前和改善后有形成果、无形成果、标准化情况的统计学差异,并进行检讨和改进。结果:高峰期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由改善前的8.09 min下降到改善后的4.7 min。达标情况由改善前的8.09%降低为改善后的4.70%,达标率为104.63%;进步情况由改善前的8.09%降低为改善后的4.70%,进步率为41.90%。结论:通过这次品管圈活动,缩短了高峰期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药师调配审方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患者满意度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杨振  蒋玲 《中国药业》2013,(2):43-44
目的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处方差错的原因,提出减少差错的相应措施。结果药品调剂差错分处方差错和配方差错。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主要集中在单品种数量和相似药名的品种上。结论医院应严格按规章制度管理,药师应加强业务学习和责任心,以降低发药差错,提高调剂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关涛 《中国医药指南》2014,(30):375-375
门诊药房管理是医院改革建设的重点,注重药房内部工作流程规划化控制,对提升疾病医疗水平有着多方面作用。当前,传染病医院对门诊药房管理缺乏先进的认知,药房管理体制呈现滞后性状态,影响了内部疾病的医疗水平。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医院要进一步强化门诊要求管理力度,全面提升药物发放的质量水平。本文分析了门诊药房的重要性,从药房管理、发药操作等方面提出科学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法在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上的作用,提高门诊西药房药师的工作效率。方法:运用六西格玛的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管理模式分析造成门诊西药房患者取药等候时间长的主要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加以控制。结果: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法前后1~10月门诊处方量上升了5.3%,平均调配处方用时缩短了21%,高峰期窗口排队等候人数减少了20%。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法可显著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提高了对药师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郑璐 《抗感染药学》2021,18(3):433-439
目的:评价品管圈(QCC)活动在缩短门诊药房高峰期患者等候取药时间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抽取QCC活动前(2019年12月1日-12月31日间)与QCC活动后(2020年3月1日-2020年6月30日间)患者平均候药记录时间,比较QCC活动前后候药时间的变化情况,评价其活动有形成果的指标效果.结果:QCC活动后,患者...  相似文献   

13.
张玲 《北方药学》2018,(5):186-187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原因,探讨降低差错的对策.方法:收集2014~2016年门诊药房发药差错记录,对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归类.结果:我院门诊共发生84例差错,差错率为0.009%,平均每月有2.3次发药差错.其中,审核处方时未能发现的差错占23.82%,调配药品时发生的差错占57.14%,书写药袋、提供咨询、发药时产生的差错占14.28%,其他差错占4.76%.结论:针对差错原因,制定对策有助于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隐患产生的原因,提高药品调配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医院852例门诊处方发药差错隐患情况及产生的原因。结果医院门诊处方调配差错隐患原因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类。主观原因包括医师处方错误(50.00%)、药荆师调配发药错误(33.33%)、会计录入处方错误(12.68%)、患者家属和患者因素(4.00%),客观原因包括药品包装、处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因素。结论通过对发药差错隐患的分析,提示应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实现零差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发药交代的质量。方法总结在门诊药房发药的经验,提出如何更好地完成发药交代工作。结果与结论药师在发药过程中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业务素质,准确地向患者交代药品的用法用量、用药禁忌及其他注意事项。使患者在短暂的取药过程中获得药师给予的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导和高质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房自动化系统和常规方法对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的药房取药患者512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进行给药,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药房取药患者5120例为观察组,实施自动化系统进行给药,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药房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药房等候时间情况、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处方调配时间、上班人员、高峰期窗口人员等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超过90%的患者在15min内取到药品,观察组患者药房等候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80%,观察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房自动化系统相比于常规取药方法,应用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了患者等候时间,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提高药品调剂工作质量。方法对我院门诊药房2004-2008年发药差错的类型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4年内共发生差错49例,其中收费处划价差错17例,调配人员发生差错22例,发大输液时单人无核对6例,用法用量差错3例,未交代贮存条件导致药品报废1例。结论药学人员应严格执行处方调配规程,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避免发药差错。  相似文献   

18.
斌兰 《中国药事》2013,(10):1108-1109
目的 分析我院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提高工作质量.方法 收集2012年1~12月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登记记录,对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归类.结果 我院发药差错的原因多样,共归结为8类.结论 保障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药师的知识学习和责任心,将有助于降低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率.  相似文献   

19.
田梨卜  张学军 《中国药房》2010,(45):4266-4268
目的:应用6σ管理方法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应用6σ管理方法,以患者取药等候时间的90%分位数为评价指标,对患者取药等候时间进行测量,分析导致等候时间长的关键流程及关键原因,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并将改进前、后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患者取药等候时间90%分位数由改进前的602s降低到改进后的178s。结论:6σ管理方法的应用,为患者节约了时间,减少了患者抱怨及投诉,使患者对医院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门诊药房调配与发药的速度.方法 总结在门诊药房调配与发药工作的经验,提出如何更好更快地完成门诊药房调配与发药工作.结果 与结论加强门诊药房的内部管理工作,拓宽工作思路与开展新的工作模式,采用激励机制促进药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好更迅速地完成门诊药房的调配与发药工作,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