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36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分为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组和TNBC组,每组18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从而对TNBC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病灶直径、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1,P<0.05).TNBC组局部复发率和远端转移率高于nTNBC组(P<0.01,P<0.05).TNBC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低于nTNBC组(P<0.05).结论 TNBC多见于50岁以上的女性,肿瘤分化差、恶性程度高,患者手术预后效果不佳,死亡率较其他类型乳腺癌疾病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手术治疗的128例PTM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总结分析患者术后预后情况;根据随访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1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声带麻痹7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9例;18例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其中,局部区域复发15例,肺转移患者3例;术后5年生存率为93.75%(120/128)。死亡组患者年龄、有淋巴结转移比例和远处转移比例显著高于非死亡组(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病程、肿瘤大小、手术方式、肿瘤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是PTMC患者较理想的选择,年龄、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可能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治疗乳腺癌60例患者。将其按照并正检验结果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对照组3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两组的临床病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通过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对比,其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预后情况对比,观察组局部复发为20%,远程转移为26.67%,而对照组局部复发为6.67%,远程转移为10%,观察组局部复发和远程转移高于对照组,其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恶化程度快,其手术后情况不佳,病死率高于其他癌症疾病。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8,(1):35-3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0例,观察患者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并探讨其与肿瘤大小、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中局部复发7例,复发率为11.67%;复发患者的HER-2基因扩增率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中远处转移6例,转移率为10.00%;转移患者的肿瘤大小、HER-2基因扩增率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保乳手术指征,综合考虑患者原发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HER-2基因扩增情况等因素,以保证在彻底切除肿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持乳房外形。  相似文献   

5.
裴德恩  李冰  戴翔  张雄  云洪岩 《江西医药》2021,56(11):1942-1945,1958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TNB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表达水平及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及病理确诊的100例TNBC患者作为TNBC组,随机选取同期100例非TNBC患者作为非TNBC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记录癌组织中EGFR、VEGFR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TNBC组在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方面与非TN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癌组织中EGFR、VEGFR表达阳性情况高于非TNBC组(P<0.05).TNBC组癌组织中EGFR和VEGFR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EGFR的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R的阳性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EGFR及VEGFR阳性表达患者的复发、转移、无瘤生存及总生存率均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结论 相比非TNBC患者,TNBC患者的恶性程度更高,临床可根据癌组织中EGFR、VEGFR表达,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肿瘤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脉管内瘤栓、宫旁浸润、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累积复发率和生存率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P>0.05);肿瘤病理类型与术后累积复发率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率与术后累积复发率和生存率均相关(P<0.05)。非鳞癌和淋巴结转移率>7.3%是影响患者术后疾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3.429、2.549,P<0.05),淋巴结转移率>7.3%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3.000,P<0.05)。结论 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对淋巴结转移率>7.3%的患者应加强术后补充治疗及随访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三阴型乳腺癌与非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保乳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本院收住的行手术治疗的三阴型乳腺癌患者112例,非三阴型乳腺癌584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结果与非三阴型乳腺癌组相比,三阴型乳腺癌组患者发病年龄小,有家族史比例高,淋巴结检查阳性率离,肿瘤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型乳腺癌组行保乳手术治疗患者转移率显著高于非三阴型乳腺癌组患者,而复发翠接近。结论三阴型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轻,有家族史比例高,肿瘤更大;保乳手术治疗后总体预后略差。在其他保乳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三阴型乳腺癌患者也可选择保乳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外科收治的病理确诊的89例乳腺癌患者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将其分为2组:三阴组( ER阴性、PR阴性、Her-2阴性)、非三阴组,比较2组患者的发病时月经情况、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病例分期、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2组患者肿瘤直径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85.2%、83.9%,肿瘤直径2~5 cm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8.1%、53.2%;II期患者比例最高,分别为44.4%、51.6%;三阴乳腺癌患者绝经前确诊比例较非三阴乳腺癌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在Ki-67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情况与非三阴乳腺癌患者比较,三阴乳腺癌组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与非三阴乳腺癌均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肿瘤多在2~5 cm,就诊时均以II期患者为主,淋巴结转移率接近。三阴乳腺癌较非三阴乳腺癌发病年龄更小,多在绝经前确诊,组织学分级更高,细胞增殖更活跃,更易出现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本院1997年5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8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43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中组织学川级、髓样癌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三阴性组(P〈0.05),且5年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组。三阴性乳腺癌的5年总生存率(78.2%)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9.6%)。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有独特的病理特征,同时患者伴有高风险的复发和死亡。  相似文献   

10.
杨荣华  虞敏晶  徐玲玉  张桂普 《江苏医药》2012,38(23):2857-2859
目的 分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13例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A组,122例)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B组,49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和远处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 A组髓样癌发生率21.3%,组织学Ⅲ级占60.6%,p53基因阳性表达率73.7%,均明显高于B组的5.9%,30.9%,40.9% (P<0.05);A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B组(49.2%vs.40.1%)P<0.05);A组局部复发率和肝、肺转移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生存分析显示,A组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和81%,均显著低于B组的76%和88%(P<0.0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1.
吴伟 《上海医药》2017,(11):51-53
目的:研究鼻咽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0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根据CD4+/CD8+比值分为正常组(n=61)及降低组(n=41),两组患者均行根治性放疗及化学治疗,治疗后观察疗效并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统计两组的肿瘤未控率(残留+复发)及远处转移率.结果:治疗结束3个月后鼻咽部和/或颈部残留者共9例,其中正常组5例,降低组4例;随访中鼻咽和/或颈部复发者4例,其中正常组2例,降低组2例,两组患者局部未控率(残留+复发)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68 0);发生远处转移者16例,其中正常组5例,降低组11例,两组患者远处转移率比较,降低组明显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23 9).结论:鼻咽癌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患者的预后有关,CD4+/CD8+值降低者远处转移率明显升高,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低下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横纹肌肉瘤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所自1970年1月至1984年2月共收治横纹肌肉瘤57例,均经病理证实。51例随访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31.58%,局部复发率为45.61%,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24.56%,远处转移率为49.12%。本组资料提示: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特别是治疗方法影响预后,我们认为广泛切除肿瘤,配合放、化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李金凤  田雪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04-105
目的对比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TNBC)的超声和病理学特征差异。方法将13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分为TNBC组和NTNBC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病灶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135例乳腺癌病例中,TNBC患者占26.67%,NTNBC患者占73.33%;TNBC组和NTNBC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8.33%和4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浸润性导管癌和非浸润性导管癌的比例相似,两组间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患者肿块边缘毛刺征、肿块内部微钙化及血流分级为Ⅱ~Ⅲ级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NTN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块直径〉2cm者比例及肿块后方无回声衰减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NTNBC患者,且TNBC患者缺少毛刺征、微钙化、丰富的血流等典型的乳腺癌超声表现,诊断检测时应注意与良性肿块间的区别,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TopoⅡα、Ki67表达情况.方法 分析7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TopoⅡα、Ki67蛋白表达水平,并与同期1 14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较.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的增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两者呈正相关(P< 0.05);Non-TNBC组Ki67阳性率低于TN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3,P=0.045).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具有更高的肿瘤增殖活性,预后较其他类型患者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了解两民族TNBC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新疆肿瘤医院TNBC患者176例,分为汉族及维族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复发转移情况及3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176例TNBC患者中,其中汉族为70.5%(124/176)、维族为29.5%(52/176)。汉族与维族TNBC患者的发病年龄、绝经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病理分期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Log-rank检验行生存分析显示3年无瘤生存率,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为7.7%,汉族三阴性乳腺癌为12.6%,两组对比无差异(P=0.362)。结论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就诊时较汉族患者偏晚,T3期所占比例要高于汉族患者,T1期比例低于汉族患者,同时Ⅲ期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汉族患者。但两组3年无瘤生存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6.
李放  刘东  张从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453-3454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三阴乳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特点。方法157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其受体表达情况分为非三阴乳腺癌组(非三阴组,n=76)和三阴乳腺癌组(三阴组,n=81),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5年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生存情况。结果三阴组年龄<35岁患者占17.3%,显著高于非三阴组的7.9%(χ^2=5.331,P<0.05);三阴组肿瘤大小≥5 cm患者占79.0%,显著高于非三阴组的59.2%(χ^2=7.022,P<0.05);三阴组有家族史和淋巴结阳性患者分别占9.9%和28.4%,均显著高于非三阴组的2.6%和17.1%(χ^2=6.283、4.865,均P<0.05);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59、2.829、2.361,均P>0.05);三阴组5年无病生存率为80.2%,显著低于非三阴组的94.7%(χ^2=6.572,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轻、肿瘤体积大、家族史比例高,行保乳手术后患者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5年总生存率与非三阴组相当,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超声表现。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9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TNBC)和264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NTNBC)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NTNBC组相比,TNBC组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较高(P<0.05),肿块形态规则,有较清楚边界的比例较高(P<0.05);病灶边缘毛刺状的比例,肿块内部微钙化及血流分级为23级者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NTNBC组(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在超声声像图上的表现更接近于良性肿块,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起到早期诊断或早期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以及非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性以及其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265例乳腺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MRI影像学特点。结果:动态增强处理后,三阴乳腺癌大多表现为环状强化,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DWI上TNBC的ADC值显著低于NTNBC,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TNBC组患者的累及乳头率、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临床分期更高,肿瘤直径更长、分化程度更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阴乳腺癌MRI主要表现为病灶边界完整、增强时出现环状强化,ADC值较低,相比于非三阴乳腺癌,三阴乳腺癌具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穆兰  肖盟  刘伟色  刘苗  王欣△ 《天津医药》2016,44(2):205-209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 年 10 月- 2010 年 5 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 827 例行保乳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诊断乳腺癌时年龄不同分 3 组, 比较 3 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 827 例患者中, ≤35 岁组 129 例、 36~54 岁组 530 例、 ≥55 岁组 168 例。≤35 岁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数≥4 的患者比例较大, 且激素受体阴性率也较高。≤35 岁组、 36~54 岁组、 ≥55 岁组 5 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86.0%、 93.6%、 94.0%(P < 0.01), 5 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 88.4%、 91.3%、 94.6% (P > 0.05), 5 年总生存率分别为 91.5%、 94.3%、 95.2% (P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 年龄≤35 岁组的患者 5 年局部复发风险较 36~54 岁组及≥55 岁组患者显著增高, 5 年远处转移风险高于≥55 岁组的患者 (P < 0.05), 但 5 年死亡风险并未增加 (P > 0.05)。结论 ≤35 岁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 5 年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较高, 5 年死亡风险并未增加, 仍可接受保乳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特征的诊治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之间收治的51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108例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其余患者为非三阴性乳腺癌,对比两类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发生率、复发率和临床特征。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髓样癌和组织学Ⅲ级比例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且其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复发率显著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具有较为特殊的病理特征,且其预后效果较差,远处转移和复发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