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某院近三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上报情况,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某院2018—2020年上报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的315例ADR,对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各种因素如患者年龄、药品品种等进行分析。结果:315例ADR报告中,“一般”的居多,有274例;男性患者134例(42.54%);女性患者181例(57.46%);以60岁以上人群居多(60.64%);发生ADR药品中抗肿瘤药物居首位(33.61%);以静脉滴注(88.98%)给药途径为主;ADR累及系统/器官最多是皮肤及附件系统(34.55%)。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临床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另外医院应重视ADR监测报告工作,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
《抗感染药学》2017,(6):1180-1182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促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12月间上报的2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照患者年龄、药品类型、不良反应涉及系统、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上报的2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有70种,其中抗菌药物发生95例占45.89%居首位,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196例占94.69%;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以注射部位损害以及血管炎、消化系统不适(恶心、呕吐为主)。结论:通过207例ADR的分析,掌握了ADR发生的规律,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2018—2020年龙岩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龙岩人民医院内分泌科302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研究分析不良反应严重程度、给药途径、累及器官与系统情况。结果 302份不良反应报告中,一般情况96例(31.8%),严重情况33例(10.9%),新的一般情况122例(40.4%),新的严重情况51例(16.9%);药品给药途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口服124例(41.1%),其次是静脉滴注81例(26.8%)、静脉注射67例(22.2%)等途径;药品不良反应所累及器官与系统分别为,皮肤及附件80例(26.5%),呼吸系统51例(16.9%),消化系统45例(14.9%)等。结论 内分泌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产生受给药途径、病情严重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医院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监测体系,并制订并落实相关考核标准,同时需要临床医师加深对不良反应报告的认识程度,提高专业水平,为随后合理化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20年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303例,分析ADR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和临床表现、药品分类,并对发生例数排名前3位的药品进行分析.结果:共303例ADR患者经303例ADR报告中,ADR...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加强药品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2014年收集的387例有效ADR报告。结果 3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2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166例,占42.89%);静脉注射(包括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0例,占85.2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163例,占42.12%),其次为中药针剂(78例,占20.16%);ADR损害类型主要以消化系统为主(93例,占24.03%),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 166例,占42.89%。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本院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的合理用药提供更安全、更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本院2012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抗菌药物及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ADR在各表中的比例均是最高。结论医务人员需加强药学服务,重视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减少或避免ADR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某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剂型的不断增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和药源性疾病已受到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总结分析药物ADR报告,是研究其发生、临床特征、防治措施的重要方法,是ADR监测的重要内容,对临床安全用药和ADR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1]。笔者所在医院于2004年下半年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由专人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至2012年上半年9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主要是抗精神分裂类药物,其次是抗抑郁症药物。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监护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2000至2008年上报的276例ADR按按患者性别、年龄、季节性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及其构成比、不良反应表现类型、ADR的处理及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4类74种;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但老年人多见;抗感染药引起ADR的最多;引起ADR以静脉给药为主;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大多数预后良好。结论ADR的发生在难以完全避免,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除科学有效地开展ADR监测工作,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技术规范外;临床医师合理用药、药师正确审核处方、护师应规范操作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6,(5):1088-1090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l—12月间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有效药物ADR报告,对其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一般规律。结果:2015年度上报的ADR报告135份,涉及不良反应的药品5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制剂。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注意安全合理用药,以减少和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尹香阁 《抗感染药学》2021,18(8):1219-1223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医院2017年—2020年上报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200例资料,分析其患者年龄、性别和科室分布、用药方式、药物种类、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的特点.结果:200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老年患者例数最多(62例,占31.00%),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56.00%vs 44.00%),上报人群中护士比例高于其他职业(84例,占42.00%),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116例,占58.00%),药品种类以喹诺酮类为主(80例,占40.00%)、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为主(92例,占46.00%),其中2例患者病死(占2.00%).结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应重视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用药行为,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院2018年上报的41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及其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儿的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OA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对2018年自愿呈报的、有效的417例ADRs报告,分析患儿性别、年龄和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的品种、累及的系统/器官、关联性评价等相关因素和发生的特点。结果:417例有效ADRs报告中,其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占39.33%;男-女患儿之比为1.9∶1,年龄介于7 d~17岁之间,即<1岁64例为15.35%,>1~4岁192例为46.04%,>4~8岁99例为23.74%,>8~17岁62例为14.87%;静脉途径发生率为66.67%,非静脉途径发生率为33.33%;排名前三的药物类别主要是抗感染药物(36.21%)、中成药(15.35%)和电解质、营养补充药物(8.39%)。结论:2018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2017年,说明医院ADRs报告质量的不断提高,规范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及营养辅助用药物在儿科临床的使用,多方位的采取措施,确保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儿童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2018年该院上报的18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4例ADR中,男103例(55.98%),女81例(44.02%);1~6岁年龄组ADR发生率最高(60.33%...  相似文献   

14.
454例基本药物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454例基本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确保基本药物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临邑县2009年1-12月份收集的454例基本药物病例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及分析评价。结果 注射剂所占比例最高,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是抗微生物药物。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收集2011-2020年某院上报的<18岁儿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了解儿童发生ADR的情况和特点,为儿童ADR监测与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分析ADR报告类型、患儿性别、年龄、引发ADR主要药品名称、药品品种、给药途径、联合用药、ADR累及器官等。结果:共收集到ADR报告389例,其中一般不良反应270例(69.41%),新的一般不良反应78例(20.05%),严重不良反应32例(8.23%),新的严重不良反应9例(2.31%)。发生ADR的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28 d~7岁。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其中静脉滴注279例(71.72%)、静脉注射55例(14.14%)。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前三位分别为抗菌药物193例(38.91%)、中成药136例(27.22%)、抗病毒药物33例(6.65%)。ADR最高的前三种抗菌药物分别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3例次、注射用头孢呋辛钠31例次、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8例次;前三种中成药分别为注射用双黄连(冻干)34例次、痰热清注射液29例次、热毒宁注射液26例次。引发ADR累及系统/器最多...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宁德市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收集到的48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2例ADR报告中共涉及药品166种,男性发生率(265例,占54.98%)略高于女性(217例,占45.02%);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44例,占29.87%);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295例,占59.48%);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197例,占37.03%);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65例,占30.05%);严重的ADR有16例(占3.32%);所有ADR均治愈和好转。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医疗机构应完善医、药、护合作的ADR监测体系,加强ADR监测,发挥临床药师用药监护作用,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特点,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间上报的535例抗菌药物ADRs报告,分析其抗菌药物ADRs涉及的相关因素。结果:535例抗菌药物ADRs报告中,其中男性248例,女性287例,女性多于男性;抗菌药物ADRs上报例次逐年增加;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s为最多(占93.46%),其次为口服给药(占6.16%);报告中涉及药品种类中头孢菌素类占26.83%;ADRs报告一般的占93.27%,新的ADRs占4.67%,严重的ADRs占2.06%。结论:医院行政部门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慎用喹诺酮类药物,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院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2018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新的、严重的67例儿童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岁儿童患者新的、严重ADR发生率较高,共18例(26.87%);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最多,共47例(70.15...  相似文献   

20.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有害的反应。开展ADR监测工作,有利于正确认识药物临床作用的两面性,进而减少ADR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为此我院成立了ADR监测小组,各临床科室配备了兼职监测员,由各科室主任和护士长担任,全院ADR报表的发放、收集、分析和上报由临床药学人员兼职负责。2005年1月~12月共上报ADR报表110例。现对其作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