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鲜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924-392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BHS)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住院293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BHS发病率为51.2%,95%BHS患者于发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合并BHS的发病率为62.8%,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36.1%),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BHS的机率最高,为65.4%,病情越重,BHS发病率越高。结论:BHS发生与脑卒中(CVD)的类型、部位、病情轻重程度明显相关,预后多随病情好转而好转,部分可加重致心脑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卒中导致患者结构性神经功能失调,体液调节功能紊乱,与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BH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62例急性脑卒中合并B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HS发病率为23.5%,90%BHS患者于脑卒中后数小时~1周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发生BHS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脑于及基底节区病灶合并BHS明显高于脑叶病灶(P<0.01).BH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类心肌梗塞,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1.9%.结论 BHS发生与脑卒中类型及部位、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预后较未合并BHS脑卒中患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卒中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引起脑心综合征416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BH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对416例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后B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人BHS发生率为38.6%,明显高于同期中青年BHS发生率(17.4%)(P<0.01),98% BHS老年患者于脑卒中后2小时~1周内发生;其发生与卒中类型、病变部位有关;出血性脑卒中发生BHS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05)。BH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类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异常率为35.6%,57.9%合并低钾血症或低钠血症;病死率为30.29%,明显高于未合并BHS的脑卒中患者(15.26%)(P<0.005)。结论: 早期诊断,解除高颅压,加强心电监护,预防心衰,及时纠正心律失常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BH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147例急性脑卒中合并B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HS发生率为45.4%。94.6%的BHS患者于脑卒中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BHS发生率高于缺血性脑卒中(<0.01);脑干及基底节区病灶BHS发生率高于脑叶病灶(<0.01)。BH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类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5.6%;56.4%合并低钾血症和/或低钠血症。病死率为26.5%,高于未合并BHS的脑卒中患者(14.1%,<0.01)。结论BHS发生与脑卒中的类型和部位,以及是否有低钠、低钾血症等因素有关;预后较未合并BHS脑卒中患者差。  相似文献   

5.
杨革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3):683-684
目的探讨BHS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36例急性脑卒中合并B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HS发病率为29.7%,95%BHS患者于脑卒中后数小时~1周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发生BHS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脑干及基底节区病灶合并BHS明显高于脑叶病灶,BH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类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1%,50%合并低钾血症和(或)低钠血症。病死率为25%,明显高于未合并BHS的脑卒中患者(14.1%)。结论BHS发生与脑卒中类型及部位,低钾、钠血症等因素有关,预后较未合并BHS脑卒中患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后脑心综合征(BHS)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对219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BH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BHS发病率为54.8%,90%BHS患者于发病后数小时~1周内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BHS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p<0.05);脑干及基底节区病灶合并BHS明显高于脑叶病灶(P<0.01)。BH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5%,55.7%合并低钾血症和或低钠血症。死亡率为30%,明显高于未合并BHS的脑卒中患者13.8%(P<0.05)。结论BHS发生脑血管疾病类型与部位、低钾低钠因素有关,预后较未合并BHS患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血管疾病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BHS)临床特点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67例急性脑卒中后并发B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BHS发生率为44.1%,多于脑卒中后数小时~1周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发生BHS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以出血性脑卒中更为明显。结论: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心脏功能的监护,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脏并发症,是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BHS)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对83例急性脑卒中后并B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BHS发生率为35.1%,多于脑卒中后数小时~1周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发生BHS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以出血性脑卒中更为明显.加强对脑卒中患者心功能的监护,及时发现和治疗心脏并发症,是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后脑心综合征(BHS)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对219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合并BH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BHS发病率为54.8%,90%BHS患者于发病后数小时-1周内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BHS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P〈0.05);脑干及基底节区病灶合并BHS明显高于脑叶病灶(P〈0.01)。BH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5%,55.7%合并低钾血症和或低钠血症。死亡率为30%,明显高于未合并BHS的脑卒中患者13.8%(P〈0.05)。结论BHS发生脑血管疾病类型与部位、低钾低钠因素有关,预后较未合并BHS患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血管疾病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丘腩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BHS)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B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丘脑卒中患者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38.1%,其中76.6%的患者在急性丘脑卒中后72h内发病.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复极异常、心肌缺血或类心肌梗死、各类型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升高,并且BHS随着病情的好转而好转,病死率为39.1%.结论 急性丘脑卒中BHS发生率高,BHS的发生与丘腩卒中相关联,可能与丘脑受损导致自主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心脏神经支配紊乱、神经一体液调节障碍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脑心综合征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继发性冠状动脉疾患的关系,对116 例脑心综合征( B H S) 和119 例非脑心综合征( N B H S)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组 B H S 男性显著多于女性( P< 0 .05) ,70 岁以上占68 .6 % ,其发生与卒中类型、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脑出血的 B H S 发生率(67 .37 % ) 高于脑血栓(25 .86 % ) 。出血破入脑室或脑干时 B H S发生率高。泵衰竭是 B H S 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心律失常。结果提示:早期诊断、解除高颅压、加强心电监护、预防泵衰竭和及时纠正心律失常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张清  刘岐凤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53-1753,178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临床变化特点。方法对47例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资料分析。结果47例急性脑卒中早期患者中,20例有心电图异常(42%),出血性卒中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缺血性卒中组(P〈0.05);心肌酶谱改变16例(34.0%),20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心肌酶谱改变的16例(80%),出血性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较缺血性卒中组高(P〈0.05);20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cTnT阳性者为8例,其中出血性卒中组有5例,缺血性卒中组有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丘脑基底节区病灶合并心电图异常明显高于脑叶病灶(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变化与脑血管疾病类型与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资料结果:2l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CCS者122例(58%),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中发生CCS者分别为47例(42.0%)、63例(76.8%)和12例(75.0%),其中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2、4、l例,出血性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P〈0.05)。,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CCS患者中死亡25例(20.5%),88例无CCS患者中死亡9例(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CC$患者的心电图中以sT.T延长最为常见,、脑梗死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CK、CK-MB、AST、LDH水平较脑出血组低(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易合并CCS,应加强心脏功能的监护,保护心脏功能,防止心源性猝开据高最老辟存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为2.17%,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皮层梗死、合并心房纤颤、高血压、高血糖和既往脑卒中病史有关。结论:对大面积梗死、皮层梗死、合并心房纤颤、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庹军 《四川医学》2012,33(6):1054-1055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出血性脑卒中中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收治的11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按发病后3d内SIRS发生情况分为普通组和SIRS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病死率情况。结果 SIRS组中桥脑出血占13%,大量出血占91%,蛛网膜下隙出血占7%,而普通组分别为5%、6%和2%。SIRS组血小板计数低于普通组,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普通组,病死率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S常有血小板降低,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大量出血和桥脑部位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易发生SIRS,患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6.
冯艳蓉  田鸿福 《吉林医学》2013,34(4):609-6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本院脑卒中后癫痫3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3.32%,其中早发性癫痫发生率0.2%,迟发性癫痫发生率3.30%。皮层病灶继发癫痫66.67%,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3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性发作8例(24.24%)。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2例和癫痫持续状态3例,占75.76%。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占所有脑出血患者的9.62%,缺血性卒中继发癫痫占所有脑梗死患者的2.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早发性癫痫者,患者服药期间无再发作。31例迟发性癫痫患者,有3例偶再发作,1例患者联合应用两种抗癫痫药治疗不能有效控制发作。早发性癫痫与迟发性癫痫比较,疗效均较好,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以迟发性癫痫多见,皮层病灶较皮层下病灶易发生癫痫,以全面性发作为多见。出血性卒中易继发癫痫。脑卒中后癫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即出血性脑卒中(原发性脑出血和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和脑栓塞)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比较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当日或入院次日描记的心电图。结果: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导致心电图异常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显著。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时心电图改变对临床观察、指导用药、病情转归等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便秘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与脑损伤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广州市10家医院的
723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脑损伤相关因素、排便情况、既往史等项目。结果723 例调查对象
中便秘者共有250 例,总发生率为34.6%,其中缺血性卒中便秘的发生率为31.0%,出血性卒中为44.8%,缺血合并出血为
47.4%,3种类型脑卒中患者的便秘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2.369,P=0.002);按卒中时期,急性期发生率为41.9%,恢
复期31.5%,后遗症期22.6%,3个时期便秘发生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21,P<0.001);以损伤部位而言,基底节
区脑卒中者便秘发生率45.1%,明显高于非基底节卒中者24.7%(P<0.001);脑损伤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卒中类型、卒中时期、
病灶数及基底节是脑卒中后便秘的影响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常发生便秘,以脑出血类型为主,大脑基底节区受损者
便秘发生率较非基底节区高。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6例住院确诊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诊,并对其呼床资料进行回复分析。结果:386例患者中出现继发癫痫42例(10.9%),其中早发性癫痫36例(85.7%),迟发性癫痫6例(14.3%),皮质范围内出血212例(60.9%),皮质下范围136例(39.1%),皮质出血较皮质下出血更易发生继发性癫痫,以30ml出血量为界限,<30ml 11例(26.2%),>30ml 31例(73.8%),随着出血量增大,继发癫病例数有增加。结论: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早发性发生率高,皮质范围内出血易发生,同出血量有正相关性。且抗癫痫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