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一些科学杂志上常可见到有标化发病率的称谓。标化率常见的是年龄调整标准化率 ,把两个或几个不同人群 ,不同时间的年龄结构拉在相同的结构上进行比较 ,目的是排除一些不同人群间相互比较的影响因素。因为人类癌症发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表现存在很大差别 ,一般的情况是发病率或死亡率都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当你比较两个不同人群 (或不同年代 )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时 ,必须消除年龄构成不同的影响进行计算 ,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发病率或死亡率叫标化发病率或标化死亡率。在一个国家内为了大家比较方便 ,可以选择某一年全国人口普查年…  相似文献   

2.
年龄标化率在长期趋势研究中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率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为了在比较两个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等资料时,消除其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对年龄进行标化处理是非常多见的,因为年龄的差异与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关。1844年,Neison在比较两个社区人群的死亡率时首次使用了年龄标化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如何利用遗传风险评分,制订个体化的肺癌筛查方案。方法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队列10个地区100615例具有全基因组基因分型信息的样本,根据前期课题组发表的19个遗传变异构建肺癌多基因遗传风险评分PRS-19。以55岁且吸烟剂量30包/年人群的5年绝对发病风险为参考届值,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中分别计算不同遗传风险人群5年肺癌绝对发病风险随年龄和吸烟剂量的变化趋势,并绘制5年绝对发病风险分布图,从而判断不同遗传风险人群达到参考界值时的理论年龄或吸烟剂量。根据上述结果给出不同遗传风险人群参加肺癌筛查起始年龄的具体建议。结果CKB队列中55岁吸烟者,当吸烟量为30包/年时,5年内发生肺癌的绝对风险为0.67%。在吸烟者中,随着遗传风险增加,其5年绝对发病风险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于高遗传风险人群应降低筛查起始年龄,遗传风险最高的1%人群建议从50岁开始进行筛查;若保持筛查起始年龄55岁不变,则应在高遗传风险人群中降低吸烟剂量标准;不管累积吸烟剂量为多少,遗传风险最高的1%人群都应纳入肺癌筛查。在非吸烟者中,高遗传风险人群同样具备筛查价值,建议遗传风险最高的1%人群从62岁起进行肺癌筛查,而对于遗传风险最低的5%人群,当年龄达到74岁时才可达到参考届值。结论对于不同遗传风险的个体,可采用个体化的肺癌筛查方案,对于高遗传风险的吸烟者可减小肺癌筛查起始年龄或吸烟剂量,而我国高遗传风险的非吸烟者同样具备筛查价值。  相似文献   

4.
标准化死亡比SMR(Standardmortalityratio)是流行病学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于比较不同人群死亡率的合计率。标准化死亡比是通过标准化方法计算得到的。在比较不同人群的合计率时 ,例如不同地区或某种职业人群与非职业人群的死亡率、患病率、发病率 ,用粗率衡量 ,其结果会受到某些因素 (如年龄、性别、工龄等 )构成不同的影响 ,需要进行率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已知实际人口年龄别死亡率时 ,选用标准人口年龄构成 ,采用直接法进行标准化。其基本思想是 :标准人口按实际人口的年龄别死亡率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罗湖区残疾人群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为提高残疾人群健康状况及提供适当的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罗湖区登记在册的残疾人群进行健康体检,整群抽样问卷调查两个街道 残疾人群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健康体检与抽样问卷调查残疾人群的年龄、残疾等级、残疾类型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圳市罗湖区残疾人群的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贫血、高血脂、高血糖、阴道炎病患病率分别为22.78%、44.85%、7.20%、40.58%、21.65%、55.09%,其中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贫血、高血脂患病率随残疾等级增加而增高(P<0.05)。残疾人群两周患病率为53.12%,半年慢性病患病率为32.03%,两周就诊率为57.81%,年住院率为22.92%,且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5);两周患病率一级残疾人群明显高于二级残疾人群(P<0.01);半年慢性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两周就诊率四级残疾人群高于二级残疾人群(P<0.01);年住院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多重残疾人群高于精神残疾人群(P<0.01)。康复需求率为51.04%,不同残疾类型需求率不同。 结论深圳市罗湖区残疾人群是一个高血压、超重或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及妇女病高发的人群,卫生服务需求高但利用率却较低,有必要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残疾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庆地区农村居民不同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在人群中的分布,提示过敏反应在人群的各种构成及家庭中分布情况。对随机抽到的安庆地区居民9323人分别用12种过敏原进行皮肤试验(点刺法),测量每个过敏原纪起的红斑的两个相互垂直的直径,如果某个过敏原皮肤试验引志的丘疹或红斑的直径大于阳性对照组胺类出现的反应,即认为此过敏原皮肤试验呈阳性。资料汇总后红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分析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接收的卒中高危患者729例,对其进行了颈动脉超声筛查,随后总结卒中高危人群不同性别危险因素、卒中高危人群不同年龄危险因素、卒中高危人群不同年龄IMT增厚情况。结果:卒中高危人群不同性别危险因素中,女性年龄、高血压、心房颤动、血脂异常、糖尿病、缺少体育锻炼、超重、有卒中家族史、短暂性脑缺血、既往卒中危险因素高于男性,男性吸烟危险因素高于女性;卒中高危人群不同年龄危险因素中,年龄越大患者的超声异常率越高,≥70岁患者的超声异常率最高;卒中高危人群不同年龄IMT增厚情况中,年龄越大患者的IMT增厚情况越高,≥70岁患者的IMT增厚情况最高。结论: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显示,超声异常率和IMT增厚情况均和卒中高危人群的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莱姆病在河南省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河南省登封市和济源市的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IFA)检测人群血清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结果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两个调查地区人群中均有莱姆病的自然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7%和11.46%,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人群莱姆病伯氏螺旋体血清抗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南省登封市和济源市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感染,很可能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有待进一步调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影响重庆地区居民就诊的主要影响因素,满足更多居民卫生服务需求,提高卫生服务利用率。方法针对重庆地区不同人群的特征,不同的卫生政策,构建影响居民就诊率的决策树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调查的11570名居民中,合计就诊人次为2447次,两周就诊率为21.15%(城市为12.58%、农村为29.19%)。决策树与回归分析的错误分类率分别为0.147与0.267,决策树共有6层、13个节点,树的根节点为年龄,说明此变量对就诊率的影响最大,且模型中所选出的影响因素对不同人群的影响不同;logistic回归模型共筛选出10个变量,年龄依然是就诊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两者比较,最终选择决策树模型作为居民就诊影响因素分析依据。结论重庆地区居民就诊影响因素较多,且不同人群的影响因素不同,因此,在制订卫生服务规划时,要从各因素考虑,根据不同人群提出针对性的卫生政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拉祜族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及其公平性,为进一步改善该民族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普洱市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入户调查年龄16岁及以上的拉祜族居民565人。用两周就诊率、慢性病就诊率、住院率反映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用χ~2检验和集中指数(CI)分析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结果]拉祜族居民的两周就诊率为13.8%,慢性病就诊率为11.0%,住院率为10.8%。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是其共同影响因素;性别对两周就诊及慢性病就诊有影响;人均经济收入对两周就诊有影响。不同年龄组中,两周就诊情况、慢性病就诊情况、住院情况的集中指数偏向高龄人群,其余指标集中指数偏向低龄人群。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其门诊及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均存在差异。[结论]拉祜族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在不同年龄、不同经济收入人群中均存在不公平性,应多关注少数民族贫困、高龄人群,将政策及服务力度向其倾斜,促进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玉溪市人群麻疹免疫状况,为制定加快消除麻疹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60岁人群采用PPS法分层按年龄组别抽取调查对象2545例,用微量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麻疹HI抗体。结果人群HI抗体总阳性率97.72%,保护效价率75.4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19.70%,其中,阳性率以1-3岁组为低,保护效价率、GMT以16-20岁和21-25岁两个年龄最低,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理区域人群免疫水平以坝区为高。结论玉溪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可控制流行或爆发,但不能阻断传入病例或散发病例。对小月龄婴幼儿、青壮年麻疹抗体水平偏低者施予针对性的免疫屏蔽及麻疹疫苗普种策略,对推进并加快消除麻疹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月经症状自评量表设计及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试图根据月经病的症状设计一个自评量表,利用该测试量表评价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月经病常见症状及症状轻重按等级设计月经症状自评量表,根据各项分值计算总分,比较总分的均值作为评价症状轻重或疗效的好坏,并用此表作为测量工具抽查两个不同年龄的人群月经症状,计算两人群月经症状量表总分均值。结果 两个人群评定的总分均值为567±134 与388±79,经u 检验,P< 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该量表作为人群月经病的筛查与各疗法的疗效观察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尤其对一些治疗机理不明,但疗效确实较好而无毒性的中草药疗法的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横向对比健康体检人群与临床就诊人群抗核抗体(ANA)谱分布状况,分析ANA谱检测在健康体检和医学检查中的差异及重要意义,为阳性人群的纵向追踪打下基础。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NA,每个工作日提取新鲜血清,严格按试剂说明书操作;采用欧蒙印迹ANA谱3试剂检测15项特异性抗体;结果比较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健康体检人群ANA滴度〉1:100阳性率14.1%,滴度〉1:320阳性率5.9%,临床就诊人群ANA滴度〉1:100阳性率43.3%,滴度〉1:320阳性率22.4%;两组人群相同滴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同一性别ANA阳性率随年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不同性别差异较大,男性随年龄呈平缓上升趋势,女性则在青春期与更年期出现两个峰值。两人群15项特异性抗体出现频率就诊人群显著偏高,频率排序差异也较大,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联抗体,抗-M2抗体在体检人群出现频率与就诊人群较接近。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与临床就诊人群ANA谱阳性率有明显差异;ANA阳性率不同性别随年龄变化趋势不同;15项特异性抗体两人群分布差异较大;高危人群筛查ANA谱对自身免疫病的早期发现、早期防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1979年我国全国高血压抽样普查结果看来,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人群在15~50岁年龄范围内,高血压患病率普遍呈随年龄增长的类似趋势。本文试用指数曲线ŷ=debx和ŷ=HBx来模拟各地的这个趋势。所得的数学模型的拟合度是高的。根据以上模型,可以推算出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而增的速率dŷ/dx.各个人群的数学模型中特有的d、b二值(或H、B二值)及推导所得的dŷ/dx,可能是测量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人群发病趋势和研究环境因子或人群特征与疾病关系的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指数曲线y=10~(a bx),对国内几个不同类型地区和性别人群的脑血管病死亡率资料进行了数学模拟,建立了脑血管病死亡率年龄分布的数学模型,这一模型表明了脑血管病死亡率年龄分布的规律,可以预测人群中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和死亡数。用指数曲线方程y=10~(a bx)的微分方程xy/dx=(1n 10)·b·10~(a bx)可以计算出各年龄组当年龄增长1岁时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增量。进而,可计算出这种增量随年龄组增长而增长的“增长倍数常数”。这两种指标均可作为比较不同人群脑血管病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近20年我国城乡成年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流行趋势。方法利用《全国卫生统计年报/鉴》中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分性别分年龄的汇总数据,采用标化死亡率进行不同时点和不同人群脑血管病死亡率的比较,Poisson回归模型进行死亡率的趋势分析,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法探讨脑血管病的时期、队列和年龄效应。结果 (1)近20年城市人群脑血管病死亡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下降率男性约为3.11%,女性约为3.30%,而农村人群则无明显升高或下降趋势;(2)控制了时期和出生队列因素的影响,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3)控制了时期和年龄因素的影响,出生年代越近,人群脑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越高。结论城乡成年人群中脑血管疾病所致的疾病负担日益增加;针对病因的初始预防和一级预防应该脑血管疾病人群防治的重点,中年人群可能是防治的重点人群;二级和三级预防中,农村人群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中西部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类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山东省中西部地区25岁以上农村常住居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该地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测.应用分类树分析高血压人群的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结果 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腹型肥胖、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家族史、血糖值较高等.高血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高年龄者;年龄较大且血糖值较高者;年龄较大且腹型肥胖或超重者;有高血压家族史且年龄较大者;有高血压家族史、腹型肥胖且年龄较大者.分类树模型学习集的灵敏度为71.87%,特异度为66.38%,总正确率为68.79%;检验集的灵敏度为70.70%,特异度为65.84%,总正确率为67.97%.结论 控制体重和血糖为一般人群的预防措施,不同高危人群应根据所具有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高血压的人群防治应将对一般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1989年4~6月在太原市健康人群中(361名)进行了一次三种(12型)军团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太原市人群中三种(12型)军团菌的隐性感染均存在.阳性率以非嗜肺军团菌Lb、Lm最高(61.50%、38.50%)LP5、6.9较高(18.28%、15.79%、17.17%)LP3.1较低(7.48%、5.26%)LP2、4、10、7、8最低(0.55%~2.22%).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血清型阳性者占总人数的48.47%。感染在不同性别、年龄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社区人群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人群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从而为城镇社区开展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对策和依据。[方法]采用分级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两个街道10867人,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糖尿病知晓率(症状、病因、遗传、治疗、并发症等6个问题)进行调查,所有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AS9.1.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及有无糖尿病病史人群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上均存在差异。男性、年轻人、文化程度较高、有糖尿病家族史和过去有糖尿病病史的人群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的相对较多。[结论]社区糖尿病知识教育中,应区别对待,采取适应不同年龄阶层、不同文化程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年龄对正常人群及代谢综合征(MS)患者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取北京地区年龄在20岁以上、录入资料完整的8280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873人,女性3407人).将总体人群分为正常人群组和MS患者组,并以年龄每10岁为组距对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分别计算各组血糖正常者、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和糖尿病(DM)患者的人数及其构成比.结果 (1)总体人群、正常人群和MS患者各自的不同年龄组IFG及DM患病风险不同(P<0.05);(2)总体人群中IFG患病率随年龄递增,DM患病率在20-79岁人群中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人群中降低,经趋势X~2检验,P<0.05;(3)正常人群中IFG患病率与DM患病率均在20-79岁人群中随年龄递增,80岁以上人群中降低;(4)MS患者中IFG患病率在20-69岁人群中随年龄递增,70岁及以上人群中降低,DM患病率未见随年龄变化趋势.结论 (1)在正常人群中IFG和DM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年龄越大,患病人数越多,表现出高龄群体高患病风险的增龄特点;(2)MS患者中IFG亦表现出增龄特点,但是DM的患病风险与年龄无关;(3)无论是否伴有MS,70-79岁年龄段均为DM的高患病风险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