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白念珠菌CDR1基因表达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在白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或敏感菌株中CDR1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抽提氟康唑耐药/敏感菌株的RNA,采用Northern blot技术观察CDR1基因的表达。结果白念珠菌耐药菌株CDR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应的敏感菌株。结论白念珠菌CDR1基因的高表达与氟康唑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分泌性蛋白酶(Sap)活力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培养在含氟康唑浓度逐渐增加的液体培养基中,体外诱导为氟康唑耐药株;运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BSA)的方法测定了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和对氟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结果40株对氟康唑敏感的白念珠菌均在体外被成功的诱导成为对氟康唑耐药的耐药株。耐药株的分泌性蛋白酶活力明显强于敏感株(P〈0.001)。结论白念珠菌Sap活力的增加与其对氟康唑耐药性增加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基因多态性与其耐药性是否相关。【方法】收集48株敏感白念珠菌和10株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其中包括2株体外诱导的耐氟康唑白念珠茵。选择1个随机引物(引物1251),采用任意引物PCR方法基因分型。将电泳图谱扫描入计算机后采用Labwork4.0软件转化为数值图表,利用SPSS11.5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引物1251的PCR指纹图带型稳定,多态性丰富,可以作为分型引物。聚类分析结果提示8株临床耐药菌的PCR指纹图相似系数为71.7%,而其中7株的耐药菌相似系数高达86.7%,远高于58株菌的平均相似系数(47.3铆。2株体外诱导的耐药菌诱导前后基因型未发生变化。[结论]基因分型的结果未提示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存在一定的特殊电泳条带。但提示了特定的PCR指纹图可能与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临床上白念珠菌耐药现象日趋增多,利用基因芯片来绘制基因表达图谱是目前研究白念珠菌酎药基因最常用的手段.通过基因芯片对菌株在不同药物处理或经不同途径产生耐药表型后大量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可用来寻找耐药相关基因,并阐明其功能,更有助于多基因协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基因多态性与其耐药性是否相关。【方法】收集48株敏感白念珠菌和10株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其中包括2株体外诱导的耐氟康唑白念珠菌。选择1个随机引物(引物1251),采用任意引物PCR方法基因分型,将电泳图谱扫描入计算机后采用Labwork4.0软件转化为数值图表,利用SPSS11.5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引物1251的PCR指纹图带型稳定,多态性丰富,可以作为分型引物。聚类分析结果提示8株临床耐药菌的PCR指纹图相似系数为71.7%,而其中7株的耐药菌相似系数高达86.7%,远高于58株菌的平均相似系数(47.3%)。2株体外诱导的耐药菌诱导前后基因型未发生变化。【结论】基因分型的结果未提示耐氟康唑白念珠菌存在一定的特殊电泳条带,但提示了特定的PCR指纹图可能与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对山苍子油诱导耐药实验的反应情况,进一步评价山苍子油抗念珠菌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采用多步诱导法,观察在含梯度浓度(1~100MIC)山苍子油培养基上连续转种的白念珠菌BMU00270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情况,以氟康唑作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和溶媒对照;(2)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特征,其不同时期对氟康唑敏感性的差异及经氟康唑预处理的生物材料表面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96孔微量培养皿进行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培养,用MTT法检测生物膜不同时期的活性及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早期(8h)生长较快,当成熟生物膜形成后,生物膜活性则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代谢水平,不再增加;早期(2h)的生物膜对氟康唑MIC50为2~4μg/m|,中晚期(12~72h)生物膜MIC50均〉128μg/ml。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氟康唑(0.5~8μg/ml)处理的生物材料上生物膜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浓度氟康唑(32~64μg/ml)处理的生物材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生物膜对氟康唑敏感性较高,中晚期则产生明显耐药。经抗菌性处理的生物材料对预防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Background The cytochrome P450 lanosterol 14a-demethylase (Ergllp) encoded by ERG11 gene is the primary target for azole antifungals. Changes in azole affinity of this enzyme caused by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as a mechanism of azole antifungal resistanc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in Erg11 p from fluconazole resistant Candida a/bicans (C. albicans) isolates and their cross-resistance to azoles. Methods Mutations in ERG11 gene were screened in 10 clinical isolates of fluconazole resistant C. albicans strains. DNA sequence of ERG11 was determined by PCR based DNA sequencing. Results In the 10 isolates, 19 types of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were found, of which 10 substitutions (F72S, F103L, F1451, F198L, G206D, G227D, N349S, F416S, F422L and T482A) have not been reported previously. Mutations in ERG11 gene were detected in 9 isolates of fluconazole resistant C. albicans, but were not detected in 1 isolate. Conclusions Although no definit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type of amino acid substitutions in Ergllp and the phenotype of cross-resistance to azoles, the substitutions F72S, F1451 and G227D in our study may be highly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azoles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location in Erg11p.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CDR1、CDR2的表达情况。方法常规方法分离123株临床菌株,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作菌种鉴定,采用Rose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耐药株与随机选择的同等数量的敏感株(对照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标基因CDR1、CDR2,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进行初步分析。结果123株白色念珠菌分布于呼吸道50.4%(62/123)、泌尿道28.5%(35/123)、生殖道14.6%(18/123)和其它6.5%(8/123)。通过药敏筛选,获得耐药菌株35株,其中有15株出现交叉耐药。受试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咪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9.2%、85.4%、87、0%、84.6%、和83.7%。35株耐药株和对照株均出现耐药基因CDR1、CDR2。结论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编码外排蛋白的耐药基因CDR1和CDR2可能同时存在于全部受试菌株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纸片扩散(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MIC)法检测18株临床分离白色念珠菌和4株标准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的检测结果,并分析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原因。方法 根据K-B法和MIC法检测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通过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测量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及其与氟康唑耐药的关系。结果 K-B法和MIC法检测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体外药敏实验结果,经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对氟康唑耐药的白色念珠菌其OD值远远高于对氟康唑敏感的白色念珠菌的OD值。结论 K-B法和MIC法对于检测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与其形成生物膜有重要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白念珠菌是临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可以导致黏膜和系统感染。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数量有限,长期广泛应用于临床所导致白念珠菌的耐药现象越来越普遍,耐药程度也越来越高。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高适应性导致了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是白念珠菌对环境应激的一种体现。本文对应激反应通路作了总结,并着重从应激反应角度阐述了白念珠菌的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二相性与口腔致病性的关系。方法 分别将孢子相、菌丝相白色念珠菌与人口腔颊粘膜细胞 (BEC)进行粘附试验 ,比较二相性白色念珠菌对BEC的粘附率 ;用兔抗人sIgA血清中和人唾液中sIgA ,12 5Ⅰ sIgA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唾液中sIgA的浓度 ,比较含sIgA及不含sIgA的唾液对二相性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影响。 结果 菌丝相白色念珠菌对BEC的粘附率显著高于孢子相 (P <0 .0 0 1) ;含sIgA的唾液抑制孢子相及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强于不含sIgA的唾液 (P <0 .0 0 5 ) ,且唾液中sIgA抑制孢子相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强于抑制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粘附BEC的能力 (P <0 .0 5 )。结论 菌丝相白色念珠菌的口腔致病性强于孢子相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白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剧增.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药菌株不断出现,抗药现象已成为药物治疗的严峻挑战。膜转运蛋白高表达导致多药抗药是白念珠菌抗药性产生的最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对与白念珠菌抗药有关的膜转运蛋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和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对临床分离出的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分型,并对两种方法作出应用评价。方弦收集上海地区医院中真菌性阴道炎分离出的40株白假丝酵母菌,选择合适引物进行扩增,通过电泳比较分析获得REP—PCR分型。选择7对管家基因进行PCR反应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进行比对,获得由7对管家基因组成的等位基因谱,最终得到相应的序列分型。结果REP-PCR中Ca22-Ca22引物对得到电泳条带最优,40株白假丝酵母菌共分成7种REP—PCR型;MLST分型得出29种,且均为新型。结论MLST分辨率较REP—PCR高,但由于REP—PCR分型方法更为快捷、经济,更适用于实验室大量菌株分型和临床分型。MLST则更客观,更适合用于进化学的研究及全球性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13微卫星引物PCR指纹法用于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并进一步对41株假丝酵母菌进行M13引物PCR指纹分析,采用RAPD200软件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NJ)聚类分析电泳带型模式。结果41例主要从痰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标本中中,氟康唑药物敏感11株(26.8%),依赖8例(19.5%),耐药22例(53.7%),PCR指纹分析至少可检测到12种不同的条带,条带数目从2条到12条不等,电泳带型模式与感染部位和氟康唑药物反应性有关。结论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菌珠所占比例较大,M13微卫星引物PCR指纹法可用于假丝酵母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氟康唑耐药性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