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垂体腺瘤患者双眼的眼部临床表现及中心视野的改变.方法 应用Humphrey Ⅱ-750型电脑视野分析仪,对42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全阈值静态中心视野检查.结果 眼底原发性视神经萎缩32眼,占38.1%;54眼有视野缺损,占64.3%,其中24眼出现典型的双颞侧偏盲;33例(66眼)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53眼明显好转,占80.3%.结论 垂体腺瘤可引起视功能的损害,充分认识垂体腺瘤在眼部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2.
垂体腺瘤的中心视野与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双眼的中心视野及其后极部的眼底改变,方法:应用Humphrey instructments 750型电视视野分析仪和Topcon TRC-50x眼底照相机,对术前70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全阈值静态中心视野及眼底检查。结果:视力损害者占64.3%,视野损害者占80.7%,眼底改变者占46.4%,而以视力减退为首诊症状者占45.7%,其中28.6%曾被误诊为眼科疾病,误诊因素主要是患者以视力减退为首诊症状,且多无视野缺损主诉及同时伴有眼科疾病,结论:在眼科临床诊断过程中,对于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和解释不清的视神经萎缩,均应把视野作为常规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对CT检查漏诊的垂体大腺瘤(pituiary mactoadenomas,PMA)的病例进行视野检查的重要性。方法:对11例PMA头颅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漏诊,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发现肿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这11例患者全部是用普通头颅CT平扫检查的,报告为未见异常,经MRI复检诊断为PMA,其中7例(63.7%)是因单或双眼颞侧偏盲或颞侧视野缺损为主提示复查MRI的。结论:对于PMA,普通头颅CT平扫检查可以漏诊,视野检查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患者双眼的中心视野及其后极部的眼底改变.方法:应用 Humphrey instructments750型电脑视籽分析仪和 Topcon TRC-50x眼底照相机,对术前70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全阈值静态中心视野及眼底检查.结果:视力损害者占64.3%,视野损害者占80.7%;眼底改变者占46.4%.而以视力减退为首诊症状者占45.7%,其中28.6%曾被误诊为眼科疾病.误诊因素主要是患者以视力减退为首诊症状,且多无视野缺损主诉及同时伴有眼科疾病.结论:在眼科临床诊断过程中,对于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和解释不清的视神经萎缩,均应把视野作为常规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5.
6.
史鼎 《河北医学》2000,6(7):629-630
1 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间的垂体腺瘤患者28例。其中女性25例,年龄在18~45岁这间男性3例,年龄在30~57岁之间,分泌异常的有18例,均以泌乳素升高为主。范围在76~1580ng/ml之间(正常值≤25ng/ml),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减退、复视。月经失常(停经或稀少),溢乳、肢端肥大等。检查采用GEsytec4000iCT机,扫描方式以冠状位为主,水平位为辅,层厚为3mm,层距为2mm(采用部分重叠)连续扫描,造影剂采用60%Dia或欧乃派克80~100ml,静脉推注。图象采用标准算法重建,窗宽250~300Hu,窗位35~40Hu。2 结 果垂体腺瘤按其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 MRI表现 ,并就其诊断价值与 CT扫描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 :2 4例中男性 10例 ,女性 14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 4 5岁。 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 2例术后复发 ,余均经临床、内分泌检查及 CT扫描诊断。结果 :3例为小于 1.0 cm的微腺瘤 ,大于 1.0 cm者 2 1例 ,最大 1例为 3.0 cm× 4 .0 cm× 3.2 cm。结论 :垂体微腺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 ,信号为等 T1 或略长 T1 略长 T2 ,大小应小于 1.0 cm ,垂体柄偏斜及腺体上缘偏侧隆凸是诊断微腺瘤的重要征象。大于 1.0 cm的腺瘤一般为稍长 T1 和稍长 T2 信号 ,当有囊变或出血时 ,信号不均匀  相似文献   

9.
陈翰高 《医学文选》1999,18(2):251-252
1MRI诊断垂体腺瘤的价值MRI(磁共振成像)为多平面成像,具有多序列选择能力,无骨及牙齿伪影,无电离辐射,对软组织分辨力高,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有独特的优越性。据统计,其诊断敏感性为83%,而CT为42%。对大腺瘤则可清楚显示肿瘤向鞍外延伸的范围及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行自旋回波(SE)序列横轴、矢状及冠状面的T1加权及T2加权像,对怀疑微腺瘤者再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26例,微腺瘤6例,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85%(27/32)的大腺瘤在T1WI上为中、低信号,80%(26/32)在T2WI呈高信号。微腺瘤信号变化及形态学改变均不明显,但行Gd—DTPA增强扫描后均可确诊。结论:MRI检查定位准确,诊断正确率高,是检查诊断垂体瘤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1.
林友俊 《现代医学》1989,17(5):317-318
一、垂体腺瘤的诊断对微腺瘤(microadenoma)的早期诊断首先由 Hardy 提出,鞍内腺瘤体在1cm 直径以内,通过它的症状、体征,血清微量激素测定,放射学上的改变等而作出诊断。最近有提出腺瘤在0.5cm 以下才能称为微腺瘤。如小于0.4cm 时则蝶鞍完全正常,即使第三代 CT 和体层摄影检查亦难查出。  相似文献   

12.
垂体腺瘤卒中手术前后视功能改变7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垂体腺瘤卒中手术前后视功能变化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合并视功能障碍的垂体卒中患者,经蝶窦入路手术前后的视力、视野改变和影响因素.结果 12例(15.8%)因视功能障碍,入院前被误诊最长达6年.经蝶窦手术后视力、视野的治愈缓解率分别为86.8%和81.6%,6例眼肌麻痹者恢复正常,治愈率达100%.结论经蝶入路减压是治疗垂体卒中患者视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对恢复视功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垂体腺瘤的CT及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年家 《浙江实用医学》2002,7(5):282-282,297
垂体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 ,是常见的鞍区肿瘤。本文报道 1995年 7月~ 2 0 0 1年 5月间CT及MR1诊断垂体腺瘤 35例 ,就其检查技术与诊断作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本组 35例中 ,男 9例 ,女 2 6例 ,年龄 18~ 6 5岁 ,平均 32岁 ,均有典型的临床与内分泌检查资料或手术证实。使用PickerIQ型CT机 ,冠状位 ,层厚0 2cm ,间隔 0 2cm ,以及GE的HispeedCT/ipro型螺旋CT机 ,作冠状位扫描 ,层厚为 0 3cm ,间隔0 3cm。使用西门子open 0 2TMRI机 ,SE序列 ,T1WI(加权像 )及T2 WI,横断位、矢状…  相似文献   

14.
陈爱桂  蔡宝坡  李福军 《中外医疗》2008,27(18):148-148
目的 探讨垂体微腺瘸的临床诊断.方法 本组18例患者全部有详细临床表现、均做了CT和MRI检查、全部做了血FSH、LH、E2、PRL、PT检查.结果 1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影像学表现,其中17例有各种不同临床表现,8例患者内分泌检查有血清PRL升高.结论 垂体微腺瘤的诊断CT和MRI是主要检查手段,但要密切结合临床及内分泌检查才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垂体腺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所有患者行自旋回波(SE)序列横轴、矢状及冠状面的T_1加权及T_2加权像,对怀疑微腺瘤者再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26例,微腺瘤6例,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6%,85%(27/32)的大腺瘤在T_1 WI上为中、低信号,80%(26/32)在T_2WI呈高信号。微腺瘤信号变化及形态学改变均不明显,但行Gd-DTPA增强扫描后均可确诊。结论:MRI检查定位准确,诊断正确率高,是检查诊断垂体瘤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6.
垂体微腺瘤的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瘤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10mm称垂体微腺瘤。随着MRI的普遍应用和内分泌检测手段的提高,使垂体微腺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成为可能,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1月收治的30例垂体微腺瘤患者的CT、MRI及临床资料及MRI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尤其是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仍有待深入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诊断不易,治疗困难,易于复发,预后往往不佳。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和个性化、术中影像、内穿镜辅助显微镜辅助显微外科、神经导航系统等领域进展迅速,极大地提高了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 MRI动态增强及 FFE序列对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5 6例垂体微腺瘤先行矢状位及冠状位 T1 WI和 T2 WI成像 ,然后进行 GD- DTPA冠状 T1 WI动态增强扫描 ,随之行冠状 T1 WI常规延迟 FSE和 FFE序列增强扫描。 结果 :(1)平扫 :直接征象显示 2 8例 (5 0 .0 % ) ,间接征象出现最多为垂体上缘局限膨隆 ,占5 0 %。(2 )平扫显示 2 8例 (5 0 .0 % ) ,动态增强显示 5 5例 (98.2 % ) ,常规延迟增强显示 4 8例 (85 .7% ) ,三者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0 5 )。 5例只有动态增强能显示。 (3) FSE序列显示 4 8例 (85 .7% ) ,清楚显示 2 6例 ;FFE序列显示 5 1例 (91.1% ) ,清楚显示 35例。两者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MRI动态增强扫描与常规延迟增强 (FFE序列 )扫描明显提高病变检出率 ,可以避免病变遗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的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60例垂体瘤患者进行MRI扫描,包括自旋回波序列(sE)横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的T1WI和T2WI,对怀疑微腺爝的患者使用Gd—DTPA造影荆增强扫描。结果垂体大腺瘤的MRI表现为等、稍长T1、长T2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常向上累及视交叉、向两倒侵袭海绵窦。微腺瘤患者垂体的信号及形态改变不明显,需行Gd—DTPA增强扫描、几乎均可确诊。结论MRI对垂体大腺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