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8例需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成两组,无气腹组34例(N1组)和有气腹手术组34例(N2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68例患者术前、术后24h及48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D-二聚体(DD)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N1组和N2两组间术后24hPT、APTT、FBG、D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气腹腹腔镜术比较,悬吊式腹腔镜未明显增加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型腹腔镜、普通腹腔镜和剖腹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0例需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成微型腹腔镜组(微型组)30例、普通腹腔镜组(普通组)30例和剖腹手术组(剖腹组)30例,测定术前、术后24h及48h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三组术后24h及48h血清IL-6、IL-8明显高于术前(P〈0.01),剖腹组显著高于微型组(P〈O.01),但普通组与微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24h及48h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有下降(P〈0.01),剖腹较微型组下降更明显(P〈0.01),但普通组与微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型腹腔镜比剖腹手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更小,但尚不能得出微型腹腔镜比普通腹腔镜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更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1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34)和开腹手术组(n=37)。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即刻以及术后24 h测定2组患者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观察2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手术结束即刻及术后24 hAPTT、INR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 h PT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 2组患者FIB以及D-D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腹腔镜胃癌手术及常规开腹手术后,血液均呈高凝状态,有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且腹腔镜胃癌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应在围术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子宫切除术(LH)与开腹子宫切除术(AH)引起机体的损伤程度,方法:选择60例有子宫切除手术指征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腹腔镜和剖腹子宫切除术各30例,测术前,术后24h指血细胞(WBC)数,中性粒细胞比率(NGR),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散射比浊法测术前,术后24h和48h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静脉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病率。结果:AH组术后24hWBC计数比术前明显增高(P<0.01),LH组升高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NGR均明显升高(P<0.05),但AH组升高的更多(P<0.01),两组术后24h,48h的血清IL-6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AH组术后24h,48h的血清IL-6的CRP浓度显著高于LH组(P<0.01),与剖腹手术组比,腹腔镜手术出血少,用药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日短。结论:腹腔镜手术组IL-6和C反应蛋白反应水平较剖腹手术组低,与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28例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常规开腹胃癌根治术的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2组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均无显著差异,但2组术后24 h的PT水平均较术前显著缩短,而术后0、24 h的APTT和INR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术后0、24 h的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物(DD)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对照组术后24 h的FIB及术后0、24 h的DD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研究组术后24 h的FIB水平及术后0、24 h的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均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明显影响,而腹腔镜手术的影响更为明显,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凝血功能异常导致的术后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有妇科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分别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其中附件手术各20例,子宫切除术各.12例。测术前、术后24h指血白细胞(WBC)数、中性粒细胞比例、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及琼脂单扩散法测术前、术后24h和48h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D反应蛋白(CRP)和胰岛素水平。比较两组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静脉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发热率。【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24h、48h血清IL-6、血浆普通胰岛素(RI)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开腹手术组显著高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用药少,术后体温升高率低,住院日短(P均〈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明显减低术后机体应激的反应水平,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对比研究腹腔镜胃癌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胃癌手术(腔镜组)及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各15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及术后24 h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INR法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 h APTT及INR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IB及D-D于手术结束及术后24 h均显著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PT于术后24 h亦明显降低,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及开腹手术均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发生风险.且腹腔镜胃癌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大.应在围手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微型腹腔镜和普通腹腔镜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不孕症需行输卵管修复整形术的患者分成两组,微型腹腔镜组30例(N1组)和普通腹腔镜组30例(N2组),测定术前、术后24h及48h静脉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两组术后24h及48h血清IL-6、IL-8明显高于术前(P<0.01),但N2组上述指标显著高于N1组(P<0.01);两组术后24h及48h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有下降(P<0.01),但N2较N1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微型腹腔镜比普通腹腔镜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变化更小。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分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组(腹腔镜组)50例及开腹手术组(开腹组)4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 h及术后24 h,用Clauss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PLT),用INR法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含量。结果术后1 h及术后24 h两组APTT、INR以及PLT较术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FIB及D-D均显著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FIB术后1 h组虽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术后1 h及24 h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两组明显增高,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及开腹手术均能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了术后血栓发生的风险,并且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立止血对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立止血对颅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颅脑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0)和治疗组(B组,n=10).B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立止血2KU。分别于手术前,开颅手术180分钟,360分钟取静脉血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TT)]检测。结果A组PT、APTT、凝血时间随手术时间延长均明显增加(P<0.01,P<0.05,P<0.05;B组PT、APTT、TT自始至终未见明显改变,FIB在两组自始至终无显著变化,结论术前常规剂量应用立止血(2KU),可有效地促进凝血过程发挥快而持久的止血作用,防止凝血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动态变化规律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0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148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止血前、止血后即刻及止血后24 h和对照组的凝血四项与纤溶三项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止血前和止血后即刻观察组的PT、APTT、FIB、TT、D-D均高于对照组,t-PA活性、t-PA抗原、PA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而止血后24 h两组人员的PT、APTT、FIB、TT、D-D、t-PA活性、t-PA抗原、PAI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动态变化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治疗过程中配合较好的护理,可及时止血,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存式联合自体回收式输血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预存式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感染率、血常规指标[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时间(TT)]及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及NK)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感染率2.17%(1/46),与对照组8.70%(4/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4,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2h及24h的Hb、Hct、PLT、FIB、PT、APTT及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输血后24h及72h的CD3+、CD4+、CD4+/CD8+及NK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24h的CD3+、CD4+、CD4+/CD8+及NK显著下降(P<0.05),72h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CD3+、CD4+、CD4+/CD8+及N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存式联合回收式自体输血安全有效,且对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优于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隔姜灸对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8例。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胃肠外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隔姜灸,比较2组术前第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作用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交互作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时间效应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应、交互作用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姜灸能够影响凝血功能指标,有效改善结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后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凝血指标水平的变化,探讨凝血功能异常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观察组)、正常待产孕妇(对照组)各64例,检测并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T百分活动度、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TT)、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采用Shapiro-Wilk检验2组血小板计数分布范围。结果2组PT、PT百分活动度、INR、FIB、TT、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分布范围较对照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疴前期孕妇凝血功能除出现异常高凝外,还可能合并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实验室以及同一实验室的不同血凝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将不同实验室的14台血凝分析仪分为3组,分别为STA系列(A组)、ACL系列(B组)、CA系列(C组),同时检测同一批号不同水平质控品(水平1、2、3)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以同一实验室检测原理基本一致的2台血凝分析仪同时检测139份受检血浆的PT、INR、APTT、PT演算法测定FIB(PT-FIB)、Clauss法测定FIB(FIB-C).结果 3组血凝分析仪检测INR水平3的结果分别为5.35±0.20、4.35±1.00、4.46±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TT水平3的结果分别为(17.1±0.3)s、(15.5±1.1)s、(14.8±1.8)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检测指标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的结果表明,B组和C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高达66.7%(10/15).同一实验室的ACL Futura和CA 510血凝分析仪检测PT的结果分别为(17.7±6.7)s、(20.1±10.9)s,检测INR的结果分别为1.75±1.07、1.64±0.91,检测PT-FIB的结果分别为(3.51±1.50)g/L、(3.68±1.93)g/L,检测FIB-C的结果分别为(2.61±1.31)g/L、(2.58±1.45)g/L,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检测APTT的结果分别为(49.9±21.5)s、(39.1±16.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二者检测PT、INR、APTT、PT-FIB和FIB-C结果的相关性良好,r值分别为0.984 3、0.988 8,0.987 0,0.975 6,0.994 0;偏倚分析结果显示,2台血凝分析仪检测PT、INR、PT-FIB和FIB-C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检测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血凝分析仪,其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血凝分析仪应通过定期比对和试剂的标准化,以改善和保证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止凝血功能指针的变化,了解宫颈癌患者凝血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将78例宫颈癌患者按病理分期分为Ⅰ~Ⅱ期组(49例)、Ⅲ~Ⅳ期组(29例),采用SYSMEX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不同分期的宫颈癌患者和62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D-二聚体(D-dimer)水平。结果宫颈癌患者的FIB、D-dimer水平与健康体检者和宫颈良性病变患者相比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TT、AP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恶性程度分期为Ⅲ~Ⅳ期患者血浆FIB、D-dimer水平均高于Ⅰ~Ⅱ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T、TT、APTT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常伴随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改变,监测患者体内FIB、D-dimer的改变可作为预防血栓形成及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凝血性疾病的有效措施,且能为宫颈癌的病情进展与临床分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LC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对应气腹压力7 mmHg、10 mmHg、13 mmHg。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1 h、术后24 h,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 3组各时间点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7 mmHg组FIB术前与术后24 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D-D术前与术后1 h、24 h,术后1 h与术后24 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0 mmHg组PT术前与术后1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术前与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术前与术后1 h、24 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3 mmHg组PT术前与术后1 h、术后1 h与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R术前与术后24 h、术后1 h与术后24 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PTT、FIB术前与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术前与术后24 h、术后1 h与术后24 h及FIB术后1 h与术后24 h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T、D-D、INR术前与术后24 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气腹压力下的LC手术均可引起患者术后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形成高凝状态,随着压力增高,影响的指标增多,故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宜尽量选择低气腹压力,以预防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