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一类新的功能分子,可通过影响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以及蛋白质稳定性等方式调节下游靶基因,在生长发育、免疫应答、代谢调控以及肿瘤形成等生物学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lncRNAs可以通过电离辐射诱导表达,并参与细胞对电离辐射的应答反应以及细胞损伤修复过程。通过对电离辐射相关lncRNAs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电离辐射损伤应答机制的认识和了解。笔者对lncRNAs的结构功能、调控靶基因方式以及对电离辐射相关lncRNAs的功能和作用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韦有万 《西南军医》2012,14(3):499-501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是指不能翻译为蛋白质的功能性RNA分子,分为管家非编码RNA(Housekeeping non-coding RNA)和调控非编RNA(Regulatory non-codingRNA),其中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按其长度可分为两类[1]:短链非编码RNA(包括siRNA、miRNA、p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mRNA只占全部转录本的2%,其余98%为非编码RNA[2]。lncRNAs一般是指大于200个核苷酸的RNA,位于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模拟失重48h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HUVECs模拟失重48h组与水平静置对照组中lncRNAs的差异表达,对部分差异表达的lncRNAs进行PCR验证。结果差异表达lncRNAs共37个,模拟失重48h处理后,有22个lncRNAs显著上调(P0.05),15个lncRNAs显著下调(P0.05)。PCR结果表明,有4个lncRNAs的变化趋势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模拟失重48h后HUVECs中lncRNAs的表达发生明显变化,lncRNAs的差异表达可为探索模拟失重下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非编码RNA是指一类不编码蛋白质,但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功能的RNA分子。非编码RNA在发育和疾病中有众多角色,而其中一个突出的作用是调节基因的表达。非编码RNA按其长度可分为短链非编码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类蛋白非编码序列。LncRNA通过剂量补偿效应、表观遗传调控和细胞分化调控等环节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一些复杂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近年来,有关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日益增多,已经成为肿瘤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作者就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王剑 《西南国防医药》2013,23(3):342-344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且呈年轻化的趋势.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一些人体内特定基因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的基因治疗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与microRNA研究相比,对长链非编码RNAs(large intergenic noncoding RNAs,lncRNAs)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越来越多证据表明,lncRNAs表达异常可能与乳腺癌及多种肿瘤有关[1].因此,对lncRNA的进一步研究可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非编码RNA主要通过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或巨噬细胞的分化、迁移以及凋亡等过程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作者总结了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和环状RNA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近几年关于它们调控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微小RNA(micro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等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属于表观遗传调控因子,通过在染色质水平、转录及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和功能,进而影响各种细胞生物学过程。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昼夜节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节,包括ncRNA。本文总结了参与调节昼夜节律的ncRNA,并讨论了在钟基因功能中ncRNA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究ncRNA在昼夜节律调控中的作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为节律相关疾病的研究和诊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人类基因组中蛋白质非编码基因占大多数,这些非编码基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非编码基因转录形成的RNA称作非编码RNA。其中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 coding RNA,lncRNA)具有重要的基因调控功能并由此受到重视。由于部分lncRNA在各类型的癌症中表达异常,因此可以作为癌症的标志物用以诊断癌症。本文对lncRNA的分类、基因调控机制以及在癌症中的作用进行介绍,并对现有的以及部分潜在的癌症标志物lncRNA进行详细阐述。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及微阵列技术的发展,更多的lncRNA会被发现并且能够成为重要的诊断肿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非编码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长约19~25 nt,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作用于靶mRNA,导致靶mRNA降解或转录后翻译受抑[1].miRNA掌握真核细胞许多功能,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和个体发育等多种行为[2].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肿瘤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3-4].细胞中miRNA的表达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5],电离辐射作为一种外界的损伤因素,能直接穿透组织细胞,将能量沉积在细胞中,对细胞造成损伤,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电离辐射引起miRNA的表达改变作一综述,探讨miRNA在辐射致癌及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非编码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长约19~25 nt,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作用于靶mRNA,导致靶mRNA降解或转录后翻译受抑[1].miRNA掌握真核细胞许多功能,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和个体发育等多种行为[2].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肿瘤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3-4].细胞中miRNA的表达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5],电离辐射作为一种外界的损伤因素,能直接穿透组织细胞,将能量沉积在细胞中,对细胞造成损伤,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电离辐射引起miRNA的表达改变作一综述,探讨miRNA在辐射致癌及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1.
非编码小分子RNA(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长约19~25 nt,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作用于靶mRNA,导致靶mRNA降解或转录后翻译受抑[1].miRNA掌握真核细胞许多功能,影响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调控和个体发育等多种行为[2].大量研究表明,miRNA与肿瘤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3-4].细胞中miRNA的表达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5],电离辐射作为一种外界的损伤因素,能直接穿透组织细胞,将能量沉积在细胞中,对细胞造成损伤,是诱发肿瘤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电离辐射引起miRNA的表达改变作一综述,探讨miRNA在辐射致癌及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2.
虫媒黄病毒包括一大类对人类致病的病原体,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依次编码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非结构蛋白NS5具有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甲基转移酶等多种酶活性,在病毒基因组的复制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NS5能够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宿主的抗病毒反应.NS5的多功能特点使其成为潜在的抗病毒药物靶点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虫媒黄病毒NS5蛋白生物学功能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13.
非编码基因组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非编码RNA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Piwi蛋白互作RNA(Piwi-interacting RNA,piRNA)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可与Piwi蛋白结合,通过DNA甲基化沉默转座子,在生殖系中高表达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于piRNA与心脏相关疾病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作者对piRNA及其与心脏相关疾病的某些潜在调控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不同储存期血小板源细胞外囊泡(P-EV)的转录组学分析,进而研究胞外囊泡在血小板质量评价及输血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以二代测序检测P-EV的全转录组,利用生物信息分析预测非编码基因的靶标及功能,实时PCR(RT-PCR)验证表达趋势.结果 通过对不同储存期P-EV变化的非编码RNA(ncRNA)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长非编码RNA(lncRNA)MSTRG.31496.1顺式调控血小板活化基因TREML1,lncRNA MSTRG.23185.19反式调控癌症相关基因CXXC4.环状RNA(circRNA)20:47246008|47262428可能通过吸附miR-483-5p,进而逆转由miR-483-5p靶向的癌症相关基因(ARHGAP10、AXIN1、UBAP2)等.通过RT-PCR对血小板活化相关的lncRNA进行验证,发现lncRNA MSTRG.31496.1的表达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血小板在体外储存过程中分泌的P-EV,包含大量不同变化趋势ncRNA,部分ncRNA与血小板质量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血小板质量的新标志物.同时发现了大量以癌基因及抑癌基因为靶点的ncRNA,P-EV的研究为血小板功能研究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H19基因编码一个2.3 kb的非编码RNA分子,其母系等位基因表达,父系印迹,在哺乳动物中呈现进化上的保守性,是最早被鉴定的印迹基因之一。近年发现H19外显子还生成一个小分子非编码RNA——miR-675。H19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其印迹调节、功能以及与microRNA的关系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王涛 《西南军医》2017,(1):75-78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通过与下游靶基因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s 3′-UTRs)结合,抑制mRNA的翻译或使其降解,进而发挥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清或血浆中的miR-375是肿瘤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等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7.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被证明在基因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和表观遗传水平上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而肌肉的分化发育受到多种信号通路的调节。本文总结了长链非编码RNA的产生和作用方式,列出了调控肌肉分化发育的几种主要lncRNA,并讨论了肌肉疾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和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acial muscular dystrophy,FSHD)中lncRNA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究lncRNA在肌肉分化发育疾病中的作用以及空间肌萎缩防护策略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mRNA又称microRNA、微小RNA,是一类22个碱基左右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最初于1993年由研究人员在研究果蝇发育的时序性调控过程中发现.最先发现的miRNA为lin-4和let-7,最近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miRNA被发现[1-2].  相似文献   

19.
黄病毒科病毒是一类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包含一个长的开放读码框.编码约含3 400个氨基酸残基的聚蛋白分子.聚蛋白经蛋白酶剪切加工得到衣壳(capsid,C)蛋白、prM蛋白和包膜E蛋白三种结构蛋白以及至少7种非结构蛋白.黄病毒的衣壳蛋白是病毒颗粒的构成成分之一,以多拷贝的形式与单拷贝的病毒基因组RNA共同构成病毒的核衣壳结构.近年来对C蛋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已发现其除形成核衣壳结构外,还具有其他功能,这些功能涉及病毒RNA复制、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本文综述了C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2~25个核苷酸的小RNA,这类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在转录后水平上特异性地调节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miRNA可调控在细胞周期进程中直接或间接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其表达水平的改变会使得细胞周期进程失去控制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此外,miRNA可分别作为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挥作用从而参与细胞周期进程的调控,尤其是对细胞周期检查点的调控;它们通过协同调控多个靶基因参与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