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浅论胃气     
胃气是胃腑受纳和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的功能活动及其在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的反映。“人以胃气为本” ,它决定了人体正气的强弱。五脏六腑之气皆由胃气所充养 ,故胃气衰则五脏六腑皆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在临床诊治疾病的过程 ,正确判断胃气的强弱 ,处方用药中时时顾护胃气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论《伤寒论》的保胃气思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气在中医学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胃气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伤寒论》全书首重胃气,首开临证保胃气之先河,奠定后世脾胃学说基础。《伤寒论》始终贯穿着保胃气的思想,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临床实践,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调护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浅谈“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气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后世医家对胃气的内涵论述颇多,有的单指胃的功能与特性,有的指元气、卫气、一身之气等,如李东垣:“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之气,此六者,……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但多数医家倾向于胃气泛指脾胃共同的生理功能,如《医述·卷一·医学溯源·脏腑》:“胃无消磨健运则不化,故言胃气,内已概括及脾气矣”。笔者认为胃气指胃的受纳、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的综合。泛指胃肠为主的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浅论胃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气是胃腑受纳和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的功能活动及其在五脏六腑及四肢百骸的反映。“人以胃气为本”,它决定了人体正气的强弱。五脏六腑之气皆由胃气所充养,故胃气衰则五脏六腑皆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在临床诊治疾病的过程,正确判断胃气的强弱,处方用药中时时顾护胃气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仲景著《伤寒论》,在其处方用药、服药方法、辨证调护中处处体现"保胃气"的思想,后世儿科医家认为小儿具有"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生理特点,脾胃功能薄弱,易虚易实,一旦"脾胃虚弱,百病峰起",提出五脏以胃气为本,在治疗中以"调理但取其平,补泻无过其剂"为儿科用药原则;强调补脾益气,清热生津,切忌一味滋补,而以促发患儿自身生机为目的。总之在儿科临证中需谨记仲景之意,处处以保胃气、存胃津为要。  相似文献   

6.
胃气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气”属中医学中的一个常用名词,可出现在诸多不同的内容之中,如脾胃的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方面。为了准确的理解和运用胃气,文章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病,极为注意保全患者之胃气,用药切忌滥施攻伐,以免损伤脾胃,即使是金元时代以攻下著称的张子和亦很注重养护脾胃,所以清代名医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写道:“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过”。余临证多年,体会到在疾病后期,若改用饮食代药调理,或在某些疾病治疗过程小,兼用饮食调治,收效必然佳良。食疗较之药疗缓和,其甘淡悦脾、中正和之性实乃固护中州之佳品。古人仁曰:“纳谷者昌,失谷者亡”,历代医家在脉诊、舌诊小极重视有无“胃、神、根”,以判断疾病的转归与预后。余认为食疗具有保全胃气、扶正祛邪之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脉象中无“和缓”、柔弱和圆滑之脉象叫无胃气的脉象。脉无胃气是元气衰败,脾胃之气衰绝,水谷不再生化,人体的精气不再资生的表现,《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以水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什么叫做无胃气的脉象呢?《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谓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相似文献   

9.
1 胃气的作用 首先,胃气在生理上有其重要作用。如《内经》云:“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可见,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其次,胃气在病理上的作用。李东垣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又谓“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由此看出,胃气的盛衰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次,是胃气的治疗作用。调理脾胃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吴生元教授在诊治疾病时,始终不忘顾护脾胃(顾用胃之阳气),凡病必问脾胃,辨证立法不忘脾胃,组方用药想着脾胃。  相似文献   

14.
人以"胃气"为本,历代医家无不重视"胃气",究其理论渊源,主要来自《黄帝内经》。《内经》很重视胃气,全文共出现23次,在五脏六腑之气中排第二。推究"胃气"的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脾胃功能在脉象的反映,胃中的水谷精微,胃主通降的生理特性,胃受纳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同时对"胃气"文献进行归纳分析,阐述了"胃气"在生理、病理、治疗、预后、养生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胃气,胃阴,浊气与舌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气、胃阴、浊气与舌苔王庆侠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关键词胃气舌苔中图分类号R256.31胃气、胃阴与浊气是舌苔形成的物质基础清代医学家章楠(虚谷)每将舌体上生成舌苔比喻为地上之生草。笔者认为,这种比喻是非常恰当而又形象化的。草之生长,必具备土...  相似文献   

16.
正《内经》曰:"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1]《景岳全书》曰:"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诸可五虑。"[2]《临证指南医案》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此百病之大纲也。故诸病若能食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胃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伤寒论》中胃气的涵义,分析胃气和的生理状态、胃气不和的病理状态,并提出保护胃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魏君丽  孙晓文 《当代医学》2010,16(28):123-124
分析7例食管癌术后胸胃气道瘘病例的诊断、原因、处理方法及转归,总结并提出护理措施。对7例食管癌术后胸胃气道瘘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持续胃肠减压,正确及时按医嘱应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营养支持,心理护理,患者5例痊愈,2例死亡。  相似文献   

19.
所谓“胃气”,是泛指以胃肠为主的消化功能。对正常人说来,胃气是机体健康的体现;对病人而言,胃气则表现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或体质康复能力。顾护胃气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也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浅论《内经》胃气理论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概念、生理、病理、诊法、治疗和养生6个方面,阐述《内经》的胃气理论,着重体现《内经》重视脾胃的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对后世医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