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与无病生存期(EFS)的关系。方法 对48例初发末治疗的儿童ALL,用免疫酶标法测其骨髓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治疗采用1993年北海会议制定的《小儿白血病诊疗建议》。结果 40例为My^-BL,其首次诱导完全缓解(CR)率97.5%,化疗2年内EFS82.5%,3年内EFS72.5%。4例My^ BL,首次诱导CR率50%,化疗2年内EFS25%。3例My^TL首次诱导均CR,但EFS与My^ BL基本类似。结论 目前儿童ALL的免疫表型测定在判断其疗效与预后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 flow cytometry ,FCM)分析7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的免疫表型。结果:72例儿童ALL患者中, B-ALL(88.9%,64/72)发病率较T-ALL(11.1%,8/72)高。64例儿童B-ALL患者中普通型B-ALL( common B-ALL)(52例,72.2%)发病率较前B-ALL ( Pre-B-ALL )(6例,9.4%)、早B-前体-ALL( Pro-B-ALL)(6例,9.4%)高。髓系抗原阳性率B-ALL(62.5%)较T-ALL(25%)高,但两者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CD13是ALL中最常见的髓系抗原(55.6%),其次为CD33(13.9%),CD15(2.8%)、CD117(1.4%)的表达率极低,说明其髓系特异性优于CD13和CD33。结论:免疫表型对ALL的诊断、分型与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应用单抗及流式细胞仪间接荧光法检测73例初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分型。其中T淋巴细胞型(T-ALL)26例(35.6%),B淋巴细胞型(B-ALL)43例(58.9%),T/B混合型(T/B-ALL)4例(5.5%)。髓系抗原My^+及CD^+34表达率分别为21.9%及65.75%。My^+ ALL中CD^+34表达率为87.5%,显著高于My^- ALL(59.65%)(P〈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特征及与治疗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对77例AL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①77例ALL中L1型44.16%,L2型50.65%,L3型5.19%;B淋巴细胞性ALL(B-ALL)80.52%,T淋巴细胞性ALL(T-ALL)15.58%.②77例ALL中髓系抗原(My)阳性率为 57.14%;其中表达CD13的阳性率最高,为84.09%,其次为CD33和CD15;My+B-ALL占B-ALL的58.06%.My+T-ALL占T-ALL的50%,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My+ALL组CR率为81.82%,略低于My-ALL组(88.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CD34表达阳性率为49.35%,B-ALL中为56.45%,明显高于T-ALL的25%(P<0.05);My+ALL中CD34表达阳性率为71.05%,高于My-ALL的33.33%(P<0.05);CD34+ALL组CR率为76.47%,低于CD34-ALL组的90.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L免疫分型与FAB分型变化无相关性;My+ALL患者中CD34表达阳性率高于My-ALL患者;CD34和髓系抗原的表达与CR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 ,研究者众多 ,结果颇不一致 ,我们报告一组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的AML儿童患者免疫表型与预后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 1 996年 3月至 1 999年 8月经形态学、免疫学和部分经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的 30例本院住院治疗的儿童初治AML。其中M14例 ,M2 1 2例 ,M36例 ,M42例 ,M54例 ,M6 2例。年龄 3个月~ 1 2岁 ,平均 6 .5岁。初诊时肝肿大 9例 ,脾肿大 8例 ,淋巴结肿大 1 7例。Hb2 0~ 1 2 9g/L ,均数 6 8.0 6g/L ;WBC 1 .86× 1 0 9~ 89.2 0× 1 0 9/L ,均数2 1… 相似文献
6.
7.
为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表型与其愈后的关系 ,我们对 4 4例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L2 )的免疫表型及其治愈关系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ALL -L2 4 4例 ,均经华西医大附一院血液病实验室按FAB协作组标准诊断及分型[1] 和免疫组化分析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男 32例 ,女 12例 ,年龄 13岁~ 58岁。1 2 研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未经治疗患者的骨髓用肝素抗凝 ,分离单个有核细胞 ,以活细胞免疫荧光法进行检验 ,对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初诊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用一组相关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5例儿童ALL进行免疫分型.结果 T系ALL占28.2%,B系ALL占61 2%,T/B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AMLL)8.2%,其中髓系抗原表达率21.2%.各组L1、L2比率、染色体异常及治疗完全缓解(CR)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LL中CD3平均阳性率较CD2、CD7低(P<0.01,P<0.05),B-ALL中CD22阳性率明显低于CD10、CD19(P<0.01).结论 ALL免疫分型与FAB分型、染色体核型变化无相关性系列特异性单抗CD3、CD22在诊断T-ALL、B-ALL中起决定作用;ALL髓系抗原阳性与治疗CR率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02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对102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进行FBA分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免疫表型,G显带技术对68例患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2例患儿中15.7%表达T淋巴细胞表型(T-ALL),84.3%表达B淋巴细胞表型(B-ALL)。35.3%患儿存在髓系抗原阳性(My+-ALL),其中以CD13阳性率最高,达27.8%。88接受核型检查的患儿发现核型异常41例(51.3%)。T-ALL组患儿与B-ALL组患儿相比显示出更高的白细胞总数(〉50×109/L)和髓外浸润表现。结论免疫分型是对细胞形态学诊断的有力补充,能够更加全面了解白血病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阶段,帮助对患儿进行临床危险的评估,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并有效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ALL患儿,男33例,女17例,分存活组和死亡组,统计性别、年龄、初发时临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50例中,存活41例,死亡9例;O型血18例,A型血12例,B型血16例,AB型血4例,Rh均为阳性;B亚型48例,T亚型2例;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47例,未完全缓解3例。性别、血型(Rh不作统计)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分型、诱导化疗完全缓解与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死亡组WBC、Plt、LDH、SF、CD19高于存活组,CD3、CD4、CD8、CD4/CD8、CD16+56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周血涂片幼稚细胞、骨髓原始+幼稚细胞、Hb 、CK 、CK?MB 、TnT、 ALT、 AST、 GGT、IgG 、IgA、IgM 、PT、 PT?ACT、 PT?Ratio、 APTT、 ADP 、FIB、D?Di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SF是儿童ALL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初发时SF是儿童ALL死亡独立危险因素,WBC、Plt、LDH、SF、CD19 升高,CD3、CD4、CD8、CD4/CD8、CD16+56降低可能与ALL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免疫表型及临床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ph染色体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方法51例初治Ph+ALL,进行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分型检查。诱导治疗38例患者,32例采用DOP方案(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6例DOP加左旋门冬酰胺酶(DOPL)方案。2例缓解后采用自体骨髓移植(ABMT)。结果51例Ph+ALL在同期158例ALL中占32.3%。Ph+患者年龄较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原幼细胞比例高,FAB分型以L2常见,CD10、CD19高表达,CD34阳性率也较高。完全缓解率为42.1%,达缓解的中位时间54天,中位缓解期4.5月。2例ABMT者已分别缓解22及33个月。结论Ph+ALL患者年龄较大,以L2亚型及B-ALL、CD34阳性多见,缓解率低,达缓解时间长,缓解期短。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4+169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特点、诊断价值及其预后意义,为建立个体化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对我院收治的62例初发AL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二者诊断相符率。结合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结果进行预后分析,之后分组观察患者治疗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检查未能明确分型诊断,经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测后确定。2例骨髓细胞形态与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结果不符,结合细胞遗传学特点,予以修正诊断。AML及ALL均存在跨系表达抗原,AML常见的跨系抗原表达为CD56、CD7、CD19。ALL常见跨系抗原表达为CD13、CD15、CD33。部分分子遗传学异常可对应有异常抗原表达,AML中CD7表达常伴有FLT3/ITD突变。AML伴t(8;21)(q22;q22)/AML1-ETO阳性患者中,60%左右表达CD19。在疗效观察中发现伴有预后不良染色体核型或分子遗传学标志的老年性急性髄系白血病患者(年龄≥70岁)中,非化疗组总生存期(OS)与化疗组相比无差异性(P0.05)。结论流式细胞仪免疫分型检测可以提高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的准确性,结合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可有效地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姬松茸诱导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姬松茸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和彗星电泳法检测姬松茸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W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姬松茸在0.625~5 g/L浓度范围内作用72 h以及2.5 g/L姬松茸在作用24,48,72 h后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姬松茸在作用浓度为0.625,1.25,2.5,5 g/L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9%,28.4%,44.3%,60.6%,与阴性对照组(1%)差异有显著性;2.5 g/L姬松茸在作用24,48,72 h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91%,18.72%,40.58%,48,72 h作用时间组与阴性对照组(1%)差异有显著性。2.5 g/L姬松茸作用72 h后的细胞,WT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姬松茸具有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WT1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与诊断价值,各系相关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白血病患者,根据抗体体积分系统进行分型.结果显示,三染色标记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除均表达淋系抗原外,同时伴髓系抗原(CD13、CD33)的表达,其中cCD79a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除表达髓系抗原外,同时伴淋系抗原(CD19、CD7)表达,其MPO、CD117中特异性较高.结论:流式细胞仪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能够确诊一些特殊类型的白血病,对于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 ADA)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8例ALL患者( ALL组)和8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 ADA、谷草转氨酶( AST )、丙氨酸转氨酶( ALT )、谷氨酰转肽酶( GGT)、白细胞( WBC)、淋巴细胞百分比( Lymph%)和淋巴细胞绝对值( Lymph#),并分析ALL组患者ADA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LL组患者ADA、AST、ALT水平、GGT、WBC、Lymph%及 Lymph#均高于对照组(P <0.05)。 ALL组ADA水平与WBC、Lymph%、Lymph#呈正相关(P<0.05),与 AST、ALT、GGT无相关性(P>0.05)。结论 ALL患者血清ADA水平高于正常健康者,且随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升高而升高,联合检测ADA和血常规可对ALL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及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免疫分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和分析。结果 (1)47例ALL中,B-ALL36例(76.6%),T-ALL9例(19.1%),T/B-ALL2例(4.3%)。B-ALL中cCD79a和CD19表达率均为100.0%,明显高于CD20(83.3%)和CD10(77.8%)(P〈0.01);9例T-ALL cCD3和CD7的表达率均为100%,明显高于CD5(77.8%)(P〈0.01);47例ALLcMPO表达均阴性。(2)伴髓系抗原表达阳性者(My+ALL)完全缓解(CR)率为66.7%,低于髓系抗原表达阴性者(My-ALL)(87.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CD34+的患者CR率为64.3%,18例CD34-的患者CR率9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ALL的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及其同工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的预后价值。方法:测定和分析了23例初诊儿童急淋和7例急淋完全缓解期患儿S-LDH及其工酶的变化。结果:初诊急淋患儿S-LDH活性明显高于急淋完全缓解期患儿和正常对照儿童(P<0.05),而急性高危组S-LDH活性又明显高于急淋标危组(P<0.05),同时S-LDH同工酶增显示,急淋高危组S-LDH同工酶3(LDH-3)的浓度显著高于急淋标危组(P<0.02),结论:高活性S-LDH和LDH-3升高可作为儿童急淋高危因素之一,从而具有估计其预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AMLL)的免疫表型特征、细胞遗传学异常、临床疗效以及预后因素。方法 采用全血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和胞浆内抗原 ,P170检测采用全血单色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短期细胞培养胰酶消化G显带技术。结果 ① 10例AMLL中 5例(5 0 % )为B淋巴细胞系和髓系两系抗原共同表达 ,3例 (30 % )为T、B淋巴细胞系和髓系三系抗原共同表达 ,2例 (2 0 % )为T淋巴细胞系和髓系两系抗原共同表达。②本组 8例CD34 阳性 ,占 80 % ;4例进行了P170检测 ,阳性 2例 (5 0 % ) ;6例进行了染色体检查 ,3例无分裂象。在可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 3例中 ,正常核型 1例 (33.3% ) ,异常核型 2型(66.7% )。③本组接受化疗的 8例中 ,仅 1例获得完全缓解 (CR) ,CR率为 12 .5 % ,1例 (12 .5 % )获得部分缓解 (PR) ,其余 6例 (75 .0 % )未缓解 (NR) ,总有效率为 2 5 .0 %。 5例发生较严重的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 62 .5 %。结论 AMLL以B淋巴细胞系和髓系两系抗原共同表达者最多 ,临床治疗CR率低 ,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慢淋伴幼淋细胞增多症(CLL/PL)及毛细胞白血病(HCL)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McAb)对45例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观察其形态学特点。结果:45例患者中,B—CLL42例(包括5例B-CLL/PL),T—CLL2例,B细胞型毛细胞白血病(B—HCL)1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为2.3:1,B—CLL与T—CLL之比为20:1。B—CLL患者显示有T-淋系抗原CD5^ ,T—CLL可分别表达CD4^ CD8^-及CD8^ CD4^-,1例B—HCL显示典型的B-淋系抗原阳性,同时免疫电镜淋巴细胞为毛状突起。结论:B—CLL CD5、CDl9、CD20、HLA-DR较特异;B—CLL/PL CD20、CD22、SmIg有一定参考价值;B—HCL除B淋系抗原可表达阳性外,CD25^ 、CD5^-最有诊断鉴别意义;T—CLL可呈现多样性T-淋系免疫标记。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区别T、B—CLL、幼淋及HC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