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了解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 (PA)的变化 ,探讨测定血清前白蛋白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2 7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 ,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的血清PA的水平及同一临床类型间PA与A的异常率。血清PA的水平在急性肝炎与轻度慢性肝炎之间、慢性肝炎轻度与中度、中度与重度之间、肝硬化与慢性重型肝炎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急性肝炎组PA与白蛋白 (A)两者相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PA值比A值更灵敏地反映肝功能损害。血清PA的水平持续 <10 0mg/L作为重症肝炎早期诊断指标之一。检测血清PA对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估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傅煜  李顺天  汤华 《山东医药》2010,50(16):8-9,12
目的研究晚期炎症介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56例、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8例、健康对照者20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重型肝炎组HMGB1水平高于慢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且慢性肝炎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肝炎组HMGB1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P〈0.01)。HMGB1水平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PT水平呈正相关,与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血清HMGB1含量可作为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 分析78例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与年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并发症、病毒重叠感染、有无肝硬化的关系。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与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及并发症有关(P〈0.01或P〈0.05),而与年龄、病毒重叠感染、有无肝硬化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固醇及并发症是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与肝功能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对 3 0例重型肝炎、46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 3 0例正常人群红细胞研究表明 ,重型肝炎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 (P <0 0 1) ,但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P <0 0 1) ,并与CHE、PT及PTA的变化明显相关。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的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该指标可作为分析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慢性病毒性肝炎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 1(sICAM - 1)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6 1例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sICAM - 1。结果 各组患者的sICAM - 1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P <0 0 1)。而各组患者之间的sICAM水平 ,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最高 ,中度慢性肝炎次之 (P <0 0 1) ,轻度慢性肝炎较低 (P <0 0 1)。sICAM水平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与体内乙肝病毒的存在及复制无关。结论 sICAM - 1是一项敏感的、非损伤性的反映肝炎活动性及肝脏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层粘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血清层粘蛋白(LN)含量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用放射免疫法(放免法)检测126例病毒性肝炎(肝炎)及20例非肝炎组血清LN含量。其中急性肝炎21例,慢性肝炎52例,肝炎肝硬变33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非肝炎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炎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中,重度)、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果表明,LN含量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是一项非创伤性诊断肝纤维化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观察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 3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6例 ,应用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等综合治疗 ;对照组 14例 ,应用甘利欣等综合治疗 ,疗程为 1月。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的总胆红素 (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结束后 ,与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TBil降低、PTA上升更明显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组和对照组TBi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 <0 0 1,P <0 0 5 ) ,PTA明显上升 (P <0 0 1)。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酚妥拉明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降低胆红素、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型肝炎患者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浓度及红细胞粘附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6例重型肝炎、22例重型肝炎恢复期、58例肝硬化、5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及80例正常人群进行了细胞竞争酶联免疫实验和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功能实验.结果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sCR1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型肝炎患者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P<0.01)并与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变化明显相关.重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粘附活性显著下降,与sCR1含量呈负相关.结论重型肝炎患者血清sCR1浓度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联合检测是评估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探讨血磷浓度在重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血磷浓度检测方法采用磷钼酸还原法,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 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重型肝炎血磷浓度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与慢性肝炎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而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浓度与TB il、H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53,P〈0.01。与PTA、ALB、U-rea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55、0.45,P〈0.05。血磷浓度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磷浓度的检测对评估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浓度的变化及其对肝功能的评价。经ELISA法检测,10例正常对照、10例急性肝炎、10例慢性肝炎中度、11例慢性肝炎重度、12例慢性重型肝炎及1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GFBP-3的浓度分别为4891.63±1482.91、4243.88±1086.02、3361.38±584.11、3021.63±946.48、1951.13±791.96及1146.93±443.15ng/ml。除急性肝炎组外,肝炎患者血清IGFBP-3浓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GFBP-3浓度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呈正相关,而与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与AST、ALT无显著相关性。血清IGFBP-3浓度能较好地反映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变化,探讨测定血清RBP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分别检测161例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除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各组肝病患者血清RBP、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异常率均高于同组PA、ALB的异常率(P<0.05)。重型肝炎组死亡者RPB、PA均显著低于存活者,死亡者与存活者之间的RBP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血清RBP可作为判断急性肝损害的灵敏指标。能更准确地反映肝脏贮备功能,对估计重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肝病血清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清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53例肝病患者和26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急性肝炎组MDA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SOD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慢性肝炎组MD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2),差异非常显著.肝硬化组MDA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但均较正常组低.结论:肝病患者发病后均出现氧自由基代谢紊乱,而且随病变加重而自由基水平升高.因此,观察血清MDA和SOD水平的变化对临床上判断肝细胞的损害程度、病情发展、评估预后有一定的意义,同时为肝病的治疗提出了一条新途径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旨在探讨影响严重肝炎活动预后的因素。方法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69例严重肝炎活动患者,探讨可能与进展成肝衰竭相关的临床和病毒学指标,包括HBV基因型、PC(G1896A)及BCP(A1762T/G1764A)变异;筛选出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严重活动性肝炎患者中,33例(47.8%)进展成肝衰竭。多因素分析筛选出总胆红素升高(TB>256 μmol/dL, P=0.008)及凝血功能异常(PTA<40%, P<0.001)是严重肝炎活动进展为肝衰竭的危险因素。HBeAg阴性(P=0.065)、PC变异(P=0.090)与病情恶化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凝血功能、HBeAg状态及PC变异在预测HBV相关的严重肝炎活动进展为肝衰竭中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IAP。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 il)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重型乙肝组IAP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38,P<0.01;t=6.55,P<0.01);慢性乙肝和慢性重型乙肝组两组之间IAP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t=3.99,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的PTA值、IAP明显降低,TB il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血清IAP水平与TB il呈显著负相关(r=-0.359,P<0.01),与PTA呈显著正相关(r=0.389,P<0.01)。IAP值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清IAP的检测对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IAP检测简单方便,临床上可将IAP列为常规生化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5.
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对慢性肝病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 (GPDA)在慢性肝病中的变化 ,评价临床诊断价值。采用连续监测法测定 131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和 10 3名正常人血清GPDA活性 ,同步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进行比较分析。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及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DA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 <0 0 0 1) ,肝癌患者升高尤为显著 ;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GPDA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ALT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0 1) ,ALT升高的例数与倍数明显高于GPDA。血清GPDA对慢性肝炎的诊断及病情估计有一定的意义 ,但敏感性不如ALT。GPDA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不大 ,但GPDA异常升高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Aim: We investigated the clinical an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between acute and chronic autoimmune hepatitis (AIH) with or without acute exacerbation. Methods & Results: Serum total bilirubin on average was elevated to 12 mg/dL in acute AIH,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peaked to more than 1000 U/L, and serum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was higher in the acute type compared with the chronic type without exacerbation. Serum immunoglobulin G was lowest in all other types of AIH. A liver biopsy showed interface or lobular hepatitis with lympho-plasmacytic infiltration, and rosette formations were frequently seen in acute AIH. There wer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central necrosis with plasmacytic infiltration and giant cell hepatitis. CK19-positive cholangiolar cells had proliferated in the periportal area with massive necrosis, and bile duct injuries were seen in acute AIH more frequently than in the chronic type. Conclusion: Laboratory data and liver histology in acute AIH differed from those of chronic AIH and were clarified for the diagnosis of acute AI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脂、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的变化规律,了解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在230例乙型肝炎患者[其中急性肝炎43例,慢性肝炎91例(轻度25例,中度32例,重度34例),重型肝炎33例,肝炎肝硬化63例]和50例正常人,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胆汁酸(TBA)水平。结果各组总胆汁酸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HDL-C、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项血脂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降低(慢性肝炎重度组和中度组显著低于轻度组,重型肝炎组显著低于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结论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脂、血清前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水平,对了解肝功能状态和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Fas-FasL系统在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38例急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Fas和FasL表达的检出率分别为55.3%和66.5%;Fas和FasL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血清A、A/G和PTA无关,而与血清ALT和TBIL水平有关.较重型(伴桥样坏死)的急性乙型肝炎其Fas和FasL表达比轻型急性乙型肝炎要强.结论:由CTL-Fas-FasL系统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在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中起了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EGF含量变化.方法52例肝病患者分为3组.其中急性肝炎15例,慢性肝炎23例,肝炎后肝硬化14例,正常对照30例.EGF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E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在药物治疗前后其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EG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肝功能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EGF呈正相关.讨论EGF可作为衡量肝脏炎症状况的参考指标.动态观察EGF水平对了解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状况、疗效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