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学生对失业保险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应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209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53.59%的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参加大学生失业保险,5.26%的医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参加失业保险,46.5%的男生愿意购买失业保险,69.4%的女生愿意购买失业保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及家庭收入的医学生对购买失业保险的意愿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学生的参保意愿不强,应加强学校的宣传教育,尤其是针对男生的宣传,从而改变他们的参保意愿,提高参保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寻医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科研项目的失败原因,提高第二课堂科研活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990 年至2015 年期间课题组参与和指导的医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科研项目的完成概况,统计分析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 共32 名医学生参加了35 个科研项目,完成23 个项目(65.71%)。12 个未完成项目的主要原因包括: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不足4 项(33.33%),医学生胜任项目的能力不足3 项(25.00%),医学生兴趣不足2 项(16.67%),团队协作精神不足2 项(16.67%),医学生创新能力不足1 项(8.33%)。结论 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树立创新意识、遵循因材施教的指导策略有望提高第二课堂科研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在血液病教学中效果。方法 选择空军军医大学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9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50人,采用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进行教学,对照组48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考核成绩两种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中90%以上对血液病学感兴趣,并认为CBL与血液科实验室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们团队协作能力,并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期末考核成绩对比显示,采用CBL与血液科实验室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理论考核成绩。结论 CBL教学法与血液病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医学生血液病学学习效果和成绩,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医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的知晓度情况,了解医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意识,为后续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对589名来自韶关学院医学院的在校医学生通过微信联合问卷星问卷调查平台的方式采用自制的问卷“关于对流行性疾病防控知识的认知程度(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知晓度现况调查。对新型冠状病毒基本认知问题答案进行赋分后,采用t检验来比较不同性别的基本认知情况。结果 医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晓度总体情况令人满意,且没有性别差异。对于少出门、戴口罩是有效防控措施的同意率高达100%和97.79%,并且绝大多数(87.93%)学生主动学习正确戴口罩的方法。结论 医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意识较好,政府及学校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对专业不同满意程度军校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人格特征。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其中一项是调查被试对录取专业的满意度)、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4294名军校医学生进行测试和评定。结果 对专业不同满意程度军校医学生在个性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军校医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与个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相关关系。结论 人格特征表现为较内向、高神经质、高精神质的军校医学生更容易对专业不满意;对所学专业越不满意的军校医学生则表现出越多相应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和消极态度,进行综合性教学改革和实践,以改善《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方法 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的统计学焦虑问题开展实证研究,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并以研究结果指导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开展了《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理念提升-改革实践-效果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改革。 结果 通过改革,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得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待统计学的态度越来越积极,统计学焦虑程度有所缓解,课程成绩有了明显提升,改善了教学效果,更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结论 本次改革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成功尝试,为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加强理科基础教育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作用。方法 通过对不同医学院校理科基础教育 的实地和远程调查,总结目前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的理科基础教育现状,统计分析了某独立医学院 787 名 2012、2013 届本 科毕业生的理科成绩对学业总成绩的影响。论述了加强医学生理科基础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加强医学生理科教育的措 施。结果 医学科学的发展,对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理科基础教育观念及课程体系不适应对培养 目标的要求。结论 要加强医学生的理科基础教育,提高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以适应 21 世纪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学生进食障碍心理社会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天津医科大学664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采用SCOFF量表筛查进食障碍倾向者,进食障碍量表、体像障碍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贝克焦虑自评量表分析心理社会危险因素。结果:医学生进食障碍倾向检出率为39.8%;研究组在认识偏差、期望偏差、焦虑情绪、进食障碍量表总分、瘦身倾向因子、不满体型因子、暴食因子、低自尊因子、内感受性缺陷因子均比对照组得分高(P=0.000);母亲受教育程度、对有关瘦身媒体宣传的关注、焦虑情绪、瘦身倾向是进食障碍倾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进食障碍倾向在女医学生中发生率较高,与多项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进一步了解全科医师专业学生对健康管理学课程的需求和态度,为健康管理学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首次开设健康管理学课程的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全科医师)专业 2010 级全体学生,采取普查的方 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目前,仅有 29.30% 的学生表示对健康管理学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健康管理学课程内容的设置 是比较合理的,在教学过程中,有 34.70% 的学生对现行的授课方式不满意,主要是在实践教学方面。绝大多数学生 认为,健康管理学课程对今后工作和个人的发展有帮助。结论 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健康管理学的认识,优化健康管理 学教学内容,在现行的实践教学方法上,要进一步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加大现场实践的比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 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山东省 6 所医学院校临终关怀教育概况进行初步调查,了解中国本科医学院校临终关怀教育的现状,对今后中国临终关怀教育提出参考意见。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省 6 所医学院校 600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 结果 有近 86.6% 的学生开设过临终关怀相关课程,13.4% 的学生没有开设临终关怀课程。授课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成绩评定多为闭卷考试,学生临终关怀技能普遍不足。结论 中国临终关怀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普及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BOPPPS教学模式在我国医学生中的教学效果。方法 充分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有关BOPPPS教学模式在医学生中应用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7月。根据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1 341例教改组和1 324例传统教学组学生,教改组理论考核成绩[SMD=0.89,95%CI(0.67,1.11),P<0.001]、实践技能考核成绩[SMD=1.13,95%CI(0.72,1.53),P<0.001]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我国医学生中运用BOPPPS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需要开展进一步更高质量的研究来探讨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结合标准化病人(SP)方法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在某医院临床见习的2013、2014级四年级医学生共27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分为三组:PBL教学组、PBL+SP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及考核。结果 PBL+SP组100%的学生对课堂评价为满意或十分满意,PBL组98.51%的学生对课堂评价为满意或十分满意,而传统教学组仅有80.74%的学生对课堂评价为满意或十分满意。PBL+SP组和PBL组学生十分满意和满意总和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PBL+SP组十分满意率明显高于PBL组(P<0.05)。PBL+SP组学生均愿意再次在教学中应用SP。在提高上课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医患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知识掌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方面,PBL+SP组和PBL组得分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在提高上课学习兴趣、医患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方面,PBL+SP组得分明显高于PBL组(P<0.05)。PBL+SP组和PBL组病史采集和理论知识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PBL+SP组病史采集成绩明显高于PBL组(P<0.05)。结论 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运用PBL结合SP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增加学习兴趣,提升医学生的医患沟通、团队协作、批判思维及临床实践等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当代医学生社交焦虑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在校本科生1 388人为研究对象,应用社交焦虑量表(LSAS)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评,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影响社交焦虑的因素。结果 1 388名医学生社交焦虑得分为(40.46±25.44)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在性别、年龄、年级、是否曾经担任班干部、是否参与过社团活动和使用手机频率组间存在差异。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是否曾经担任班干部、是否参与过社团活动、每日手机使用时间是医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女性高于男性,年龄越大焦虑得分越高,未担任班干部高于担任班干部,不参加社团活动高于参加社团活动,日均使用手机时间越长焦虑得分越高。结论 医学专业学生学业压力繁重、就业压力相对较大,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社交焦虑总体水平较高,尤其是要引导女生、高年级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来面对社交挑战,培养沟通能力,减少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四川产大株红景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株红景天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otaustralin (1)、仲丁基葡萄糖苷 (2)、没食子酸 (3)、3-甲氧基没食子酸 (4)、没食子酸甲酯 (5)、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 (6)、苯甲醇 (7)、阿魏酸 (8)、对羟基肉桂酸 (9)、棉黄素-7-O-(3?-O-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 (10)。结论:化合物2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8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应该引入循证医学理念,从而使学生掌握循证医学指导下肿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通过阐述循证医学的概念、发展历史、基本评价方法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探讨在临床肿瘤学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可行性。结果 提出肿瘤学临床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教育新模式的必要性。结论 在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中借助循证医学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临床肿瘤学教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应用计算机技术对人类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进行识别、预测。方法 通过收集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序列、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序列、非肿瘤启动子序列3种数据集合,利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在不同序列集合中的密度求出各位点的对应密度比,确定识别特征,进行肿瘤特异性启动子的识别。结论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保证对训练集合90%以上的识别率的情况下,对测试集合的识别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循证医学时代,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肿瘤学教学的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方法 以104名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名学生。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即“老师教,学生听”,观察组接受案例教学模式即“老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课堂效果评价、诊疗思维提升、自学能力培养、专业认可度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在循证医学时代,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肿瘤学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诊疗思维、促进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白胡椒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采用有机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胡椒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泽泻醇(1),胡椒碱(2),胡椒醛 (3),N-异丁基-(2E,4E,12Z)-十八烷基-1-酰胺 (4),丁香酸 (5),5-羟甲基糠醛(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妇产科学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温州医学院接受妇产科学双语教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学生公共英语水平较高,但专业英语学习兴趣不高;(2)双语教学师资与学生的要求间尚存在差距;(3)以英文为主的课堂授课模式受到欢迎。结论:激发专业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师资素质以及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民族地区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为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双语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充分利用专业英语教学的桥梁作用,攻克课程设置、双语师资、双语环境、双语教材等难题,成功到达双语教学的彼岸。结果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从专业英语到双语教学的对策,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借助专业英语教学不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提高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从而探索出一套有民族特色的双语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