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潘生丁是一种冠状血管扩张剂,对不同科的代表病毒株具有抑制作用。本文探讨潘生丁注射剂在鸡胚或试管内,对甲型流感病毒(沪防68—1)的抑制活性。结果证明0.005M~0.01M 潘生丁在鸡胚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试管内,0.1M 潘生丁也能直接抑病毒活性。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的流感病毒血凝滴度降低为1/22。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系统分类鉴定确定甲病致病真菌的分类地位。方法从甲病患者的病灶中分离、纯化致病菌,并对其基本形态学特征及菌体可溶性蛋白电泳进行了初步的比较研究从而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经分离、纯化获得4株丝状真菌,分别命名为菌株Fh2、Fh3、Fh5和W3,依形态学特征均符合丛梗孢科(Moniliaceae)。菌株Fh5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 Link),Fh3和W3具有相同的可溶性蛋白电泳条带,Fh2和Fh3其可溶性蛋白电泳条带不同。结论菌株Fh2、Fh3、Fh5和W3同属半知菌类(Fungi Imperfec-tI)、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bles)、丛梗孢科(Moniliaceae)。菌株Fh5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 Link)的黄曲霉群;菌株Fh2、Fh3和W3为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 Corda),其中Fh3和W3鉴定为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Fh2为其变种(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var.)。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紫槁软胶囊含药血清(ZQ)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H3N2型)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体外技术培养MDCK细胞,应用观察细胞病变法(CPE)与MTT法,观察紫槁软胶囊含药血清(ZQ)高、中、低剂量组对京科-68的生物合成,吸附及杀灭作用。结果:紫槁软胶囊含药血清(ZQ)高、中剂量组对京科68均有抑制作用(P<0.01):高,中剂量血清组对京科'68吸附MDCK有抑制作用(P<0.05);各剂量组对京科-68没有显示直接杀灭作用(P>0.05)。结论:ZQ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H3N2型)生物合成和吸附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试病毒RNA提取试剂(硅胶柱法和改良异硫氰酸胍法)灭活甲型流感病毒的能力,以评估在低防护区操作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提取过程的可能性。方法根据试剂盒操作指导分别用两种提取试剂的裂解液Bufier AVL(德国QIAGEN)MGTC溶液(广州华银)处理一甲型流感2009年大流行株(105.67TCID50/ml);系列对数稀释病毒处理液后接种于MDCK细胞单层进行分离培养;倒置显微镜每日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出现75%以上病变后收获培养物进行血凝实验测定。同时设置试剂对照以了解试剂的细胞毒性,病毒对照以确定病毒的感染能力。结果未稀释和10倍稀释的两种裂解液都可引起MDCK大范围死亡,两病毒对照感染细胞的终点稀释度都为10^4,而所有10^2稀释度以上的病毒处理液培养孔细胞生长良好,血凝实验阴性。结论两种病毒RNA提取试剂可以完全灭活高滴度的甲型流感病毒,标本裂解处理后可在低防护区域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明桃儿七内生真菌资源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方法 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并选择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 从桃儿七根、茎、叶中分离出49株内生真菌,根部最多,22株,其次为茎部,18株,叶部最少,9株;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归于2个目,3个科,9个属,梭孢霉属为优势菌属;有22株菌对1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数的44.8%,有8株菌对2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占所分离菌株总数的16.3%,有3株菌对4种或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2株内生真菌分别对2种供试指示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桃儿七内生真菌具有多样性和明显的抗外源真菌活性,抑菌活性菌株主要分布在曲霉属、单孢枝霉属、梭孢霉属,其内生真菌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新的鸡胚模型.方法 设计尿囊腔中接种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的FM1株及流感病毒A3),鸡胚卵白注射利巴韦林,35℃培养72 h后,观察尿囊液流感病毒血凝素滴度.结果 在新的模型下,利巴韦林100、50、25 mg/kg剂量组对流感病毒FM1及流感病毒A3在鸡胚体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前2 h及感染后0 h、2 h、4 h注射利巴韦林,对流感病毒FM1及流感病毒A3在鸡胚体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的鸡胚模型中,利巴韦林可明显地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新的鸡胚模型。方法设计尿囊腔中接种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的FM1株及流感病毒A3),鸡胚卵白注射利巴韦林,35℃培养72 h后,观察尿囊液流感病毒血凝素滴度。结果在新的模型下,利巴韦林100、50、25 mg/kg剂量组对流感病毒FM1及流感病毒A3在鸡胚体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前2 h及感染后0 h、2 h、4 h注射利巴韦林,对流感病毒FM1及流感病毒A3在鸡胚体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的鸡胚模型中,利巴韦林可明显地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8.
前一阶段我们在研究慢性气管炎的病毒病因及抗病毒中草药筛选过程中,发现有多种中草药对流感等呼吸道常见病毒有抑制作用。为了探索中草药对病毒的抑制原理,我们选择有抑制病毒作用的19种中草药,试验几种不同的给药方法,对病毒感染细胞的影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病毒;选用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副流感病毒(仙台株)、单纯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9.
采用观察MDCK细胞病理变化 (CPE)和测定培养液中红细胞吸附效价 (HA)的方法对黄芪赤风口服液 (简称黄赤液 )对甲、乙两型流感病毒株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黄赤液先处理细胞后攻击病毒 ,或病毒先感染细胞后加黄赤液或黄赤液与病毒同时加入 ,1∶80稀释的黄赤液均能明显保护MDCK细胞 ,抑制甲型流感病毒A/PR/ 8/ 34及乙型流感病毒B/沪防 / 14 / 95的复制 ,降低流感病毒感染滴度 1.5~ 2个log以上。提示黄芪赤风口服液在体外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皮肤癣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癣菌是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种 ,是一群密切相关的浅在寄生性真菌 ,侵犯皮肤、毛发和指 (趾 )甲 ,寄生或腐生于表皮角质、毛发和甲板的角蛋白组织中。在生物分类学上 ,皮肤癣菌的有性时代属于子囊菌亚门 ,其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 ,一般分为三属 :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目前已报告的皮肤癣菌约有 4 5种 ,其中一部分仅感染动物 ,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约有 2 0余种。传统的鉴定方法只依赖于菌落形态、镜下特征、生理和生化等表型特征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逐渐引进了对皮肤癣菌的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含有甲型流感病毒M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真核细胞株HEK293细胞并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方法:从接种人流感病毒株A/PR/8/34(H1N1)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病毒RNA,用特异引物进行RT-PCR,扩增M2基因。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所扩增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质粒载体pcDNA3.1(+)。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PolyFect脂质体将其转染到HEK293细胞中,通过免疫荧光技术鉴定其表达。结果: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实M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免疫荧光技术证实流感病毒M2基因的表达。结论: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是一种具有高保守性,可形成离子通道并影响流感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HA)天然构象的形成,被认为是具有交叉免疫保护性的结构蛋白。甲型流感病毒M2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成功表达将为甲型流感病毒基因工程疫苗,通用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组质粒pSIREN/PB1在鸡胚尿囊液中干扰甲型流感病毒复制的效果。方法设计1对编码PB1siRNA的寡核苷酸序列,经退火互补形成双链,再克隆至带有U6启动子的RNAi ready pSIREN-shuttle线性化载体,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SIREN/PB1。大量提取重组质粒pSIREN/PB1,用脂质体进行包裹后,按每只鸡胚90μg质粒量接种于10日龄鸡胚尿囊腔,4血凝单位甲型流感病毒液分别于质粒接种后0h、24h、48h接种于鸡胚尿囊腔,流感病毒接种48h后收集无色澄清尿囊液进行血凝实验检测流感病毒效价。结果甲型流感病毒PB1基因的siRNA编码序列成功克隆至pSIREN质粒载体。经酶切和测序分析,重组质粒pSIREN/PB1中的siRNA编码序列均完全正确。将脂质体包裹的pSIREN/PB1质粒和病毒液同时注射入鸡胚尿囊腔后,收获的甲型流感病毒效价最低。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甲型流感病毒PB1siRNA的重组质粒pSIREN/PB1,并且它可以抑制鸡胚中流感病毒复制。此研究进一步证实了RNA干扰对流感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为开发流感基因防治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群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变异与金刚烷胺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河北省人群甲型流感病毒流行株对金刚烷胺的耐药性.方法 分离、复苏2005-2007两个流感流行期甲,亚型流感病毒25株,甲130株.采用酚-氯仿提取病毒RNA,一步法RT-PCR扩增M2基因片断,凝胶成像分析、核酸测序以及DNAStar 6.0生物学软件分析耐药性有关的氨基酸位点.结果 55株病毒扩增50株,47株成功测序.病毒耐药性比例为87.2%(41/47),甲,100%(24/24),甲1 73.9%(17/23).变异主要发生在M2跨膜区第31位氨基酸,丝氨酸被天冬酰胺置换.结论 人群甲型流感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加强耐药性监测,提醒卫生部门应对流感大流行谨慎使用此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矮大黄RheumnanumSiev.exPall.又名戈壁大黄,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和甘肃。甘肃省大黄属植物民间药用状况调查研究表明其具有清热缓泻、健胃安中之功效,用于治疗大便秘结,口干,口渴,口臭,腕腹痞满等证[1]。体外活性筛选表明,矮大黄水提液对超氧阴离子具有清除作用[2]。先前已报  相似文献   

15.
真菌提取物JN219抗病毒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真菌提取物JN219的体外抗病毒谱。方法:采用体外细胞病变法,研究JN219对疱疹病毒科病毒(HCMV、HSV-1、HSV-2)、腺病毒科病毒(Ad3)、副粘病毒科病毒(RSV)、呼肠病毒科病毒(RV SA11)、正粘病毒科病毒(流感甲地方株、流感乙地方株)、小RNA病毒科病毒(COX B1-6)、弹状病毒科病毒(VSV)共15株病毒的抗病毒活性。将JN219与以上病毒作用1h后接种于相应宿主细胞(同时设有病毒对照和细胞对照),当病毒对照病变达到90%以上时终止培养,宿主细胞用1%中性红染色,在450nm处读取吸光度A值,计算细胞存活率、半数中毒浓度(TD50)、半数有效浓度(IC50)和抑毒指数(TI)。并根据TI判断JN219的抗病毒活性,确定其抗病毒谱。结果:JN219对HCMV、RV(SA11)、VSV有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42、0.96和1.22μg/ml,TI分别为35.26、52.30、40.82;对HSV-1、HSV-2、RSV、流感病毒甲、流感病毒乙有部分抑制作用;对COX B1-6、腺病毒(Ad3)无作用。结论:JN219抗病毒谱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16.
在1957年4月初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时和1958年3月初流行性感冒限局性流行中,我们由哈尔滨市所发生的典型流行性感冒病人咽漱液中分离出3株病毒,与6株标准毒株(PR_3、FM_1强57—4、Lee、54—6、Sandai)一起作了血清学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前述3株病毒均为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其中哈卫57—1、哈卫—57—2为亚洲甲型第Ⅱ相,哈卫—58株为亚洲甲型第Ⅰ相。“注”本项工作在进行中蒙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赠予标准毒株,血清和霍乱滤液,特此致谢。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努力寻找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草药,我们筛选了四瓣草。用此药分别对流感病毒亚州甲型京科75~39(文中简写京科75~39)、I型副流感病毒仙台株(简写仙台株)、腺病毒3型(简写Ad_3)、腺病毒7型(简写Ad_7)进行抑制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 (一)四瓣草:自河北省沙河县背阴山坡采集,经我校药学系中草药教研组鉴定。学名B0ea hygromefrfca(Bunge)R.Br,又名绵还阳草、猫耳朵、崖青叶、发汗草等多种名称。为苦苣苔科旋蒴苣苔属,是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全草用药,夏秋采集。 (二)病毒:京科75~39、仙台株分别接种子10天胚龄的鸡胚尿囊,常规传代三次,收尿  相似文献   

18.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 或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去皮根茎及根入药,是-味疗效可靠,应用广泛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有抗肿瘤、抗菌消炎、抗动脉硬化、降血压、泻下利尿、保肝利胆、清除自由基等多种作用。研究发现大黄及其活性成分对多种细菌、病毒均有抑制作用[1]。  相似文献   

19.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简称艾滋病病毒,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简称艾滋病的病原体.HIV属于逆转录病毒,含有单链核糖核酸(RNA),分为HIV-1型和HIV-2型.主要存在感染者体内的血液、脑脊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阴道分泌液和尿液中.性接触,血液接触(献血者、受血者或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职业暴露血制品)和母婴传播是HIV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检测副粘病毒Tianjin株的RT-PCR方法,为临床标本的检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副粘病毒Tianjin株F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特异性引物,以Tianjin株总RNA逆转录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然后对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临床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的检测。结果通过此方法成功扩增出约500bp的预期条带。将Tianjin株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为1:1280)稀释到320倍时仍可出现阳性条带,对新城疫病毒、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人副流感病毒Ⅰ型、柯萨奇病毒B3m株、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及鸡胚尿囊液的PCR检测结果均呈阴性。8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BALF标本中,其中2例阳性,阳性率为2.38%,与本实验室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相接近。结论建立的副粘病毒Tianjin株RT-PCR检测方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方法,为患病儿童中Tianjin株感染情况的调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